发布时间:2003-05-12 11:43
访问次数:
义乌市财政局
各位主任、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人大常委会报告2002年财政决算情况,请予以审议和审查。
2002年,我们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宏伟目标,开源节流,在经济持续繁荣和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拉动下,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职能有效发挥。通过努力,圆满完成了全年财政收支任务。
一、 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一)财政收入
2002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6620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3.9%,比上年同期增长33.9%,其中:中央财政收入75244万元,同比增长28.5%;省级财政收入3739万元,同比增长24.4%;市级财政收入87218万元,同比增长39.5%,剔除不可比因素,按经常性口径统计增长36.1%。市级财政收入中各主要项目完成情况为:(1)增值税(25%部分)完成1172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8.6%比上年增长35.2%;(2)地方工商税收完成59267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4.8%,比上年增长44.4%;(3)农业四税12205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17.3%,比上年同期增长16.6%;(4)企业亏损补贴8663万元,为调整预算的288.8%,比上年同期增长52.9%;(5)专项收入1527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13.2%,比上年同期增长35.9%。
从总体上看,2002年我市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收入完成均较为理想,实现了较大的增幅。财政总收入比2000年的88760万元将近翻一番,净增加7744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在去年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一次大的跨越,在全省县级市已由第八位上升至第五位,考虑所得税共享改革因素,同口径比上年净增加24674万元,创下历史最好水平。与此同时,1999-2002年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一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比重分别为5.96%、7.44%、9.12%、和10.65%。预算执行结果表明,我市的财政收入增长快于同期经济增长,政府财力不断增强。
(二)财政支出
2002年财政总支出8543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4%,净增加19907万元,剔除不可比因素,按经常性口径统计增长35.7%。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1)教育事业费24789万元,比上年增长36.3%;(2)支农类支出101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3%;(3)科技类支出378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6%;(4)行政管理费类支出956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5)公检法司类支出754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6)社会保障和抚恤社救类支出317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
按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2002年市级财政收入87218万元,省各项补助和税收返还收入29756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7682万元,调入资金166万元,收入合计134822万元;本年支出85431万元,上解省支出23895万元,上解市地支出44万元,支出合计109370万元。全年收支相抵后,扣除结转下年支出的项目后净结余100万元。
二、影响收入的主要因素
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经济、税收征管和政策性变化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体现在:
1、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发展形势良好,企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明显。2002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31亿元,同比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3亿元,同比增长16.5%。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增值税、营业税等主体税种的较快增长。尤其是出口形势强劲,有力地刺激了供出口贷物生产企业税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经统计,2002年供出口贷物生产企业预交开票税款13619万元,同比增长48.13%,绝对额增加4425万元。其中消费税出口预交447万元,上年同期仅为88万元,直接增加了本年消费税收入,形成了消费税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
2、我市提出的“加快城市化,提升产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大大扩大了内需,刺激了经济,成为我市财政收入增收的一大亮点。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2002年累计入库建筑业营业税11617万元,同比增加6959万元,增长149.4%。主要原因是随着近年来我市建设商贸名城大框架的确定和各项重点工程的相继上马,使该行业不断升温,外来建安企业也纷纷入驻我市,目前外来建安企业达200余户,共征收入库税款约5000万元。建筑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等行业税收的增长,同比分别增长54.05%和36.91%。
3、强化税收收入征管,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水平。
(1)不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完善税收征管手段。如完善“银税转账”征管网络,加强税收入、退库管理,确保税款及时、均衡足额入库;强化税源的监控,建立了税收计划管理体系,加强对不确定因素及超经济因素的分析;强化税收管理,严格实行ABC分类管理;完善电话申报、网上申报、银行网点申报程序,为提高办税效率、方便纳税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加强税收征管,多渠道认真扎实地组织收入。一是做好定期定额调整工作。通过以“四公开”为主要内容的“阳光税收”工程,调整原有定额户36712户,新核定1638户,调整面达87.8%,税收定额调增幅度达16%,全年增收税收约3030万元。二是认真开展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工作,共结算A、B类企业608户,入库约1937万元;三是加大清欠力度,努力减少陈欠,杜绝新欠。今年以来,国、地税部门继续积极开展以前年度缓交和欠缴税款的清收力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清理缓欠征收1769万元;四是扎实有效地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等专项检查活动,通过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直接增加税收3730万元;此外,国、地税部门还开展了其他一系列增收活动。如开展纳税评估,以评促管、以评促收;强化对加油站的监控管理;加强信用社财务和税收的管理;规范房产税征管,建立房产税电脑征收档案等。
(3)加大税务稽查力度,充分发挥了有关部门的稽查职能,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各种偷、漏税行为,以查促收,增加税收收入。据统计,税务稽查部门全年入库查补税款633万元。
4、政策性增减因素和非政策性不可比因素相抵,合计增加财政收入13479万元。(1)受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免抵调库影响,增收9569万元;(2)代扣、代征税款手续费不再从收入中直接提取,而改由预算安排支出,相对增加税收收入650万元;(3) 营业税以保证金形式转入今年入库约4000万元;(4)面粉厂改制,工业用地转为商服用地而查补征收土地增值税901万元;(5)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税率再次下调,导致中央营业税减收约1334万元;(6)废旧物资免税政策、农副产品抵扣率的提高,减收307万元。
二、影响支出的主要因素
(一)各主要支出项目增减原因
1、 基本建设支出272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1.1%,主要是教育基建支出同口径新增2724万元(将预算内历年结余用于义中建设);
2、科技三项费用336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4%,主要是加大了科技投入,充实科技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同口径增加1116万元;
3、支农支出101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3%,主要是加大扶贫力度同口径增加425万元,乡镇超收分成同口径增加259万元,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同口径增加1500万元(用于各镇、街道一次性建办公楼)。
4、教育支出24789万元,比上年增长36.3%,主要是调资后工资支出同比增加1986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1665万元;
5、卫生经费5366万元,比上年增长3.4%,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经费的增加,具体为兑现2001年下半年和2002年公务员医疗补充试行规定1468万元。
6、外交外事支出1425万元,比上年增长262.6%,主要是小商品博览会宣传费648万元;
7、城市维护费4455万元,比上年增长33.7%,主要是兑现2001年乡镇超收分成500万元;
8、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578万元,净增389万元,主要是同口径相比支援磐安县净增355万元;
9、专项支出965万元,比上年增长5.7%,主要是教育费附加市统筹同口径增加180万元;
(二)本年财政支出重点分析
1、切实保障了财政供养的人员和必要的公用经费支出。经统计,今年行政事业人员的工资福利等支出已占预算总支出的52.2%,定额公用经费和车辆经费支出占17.3%。随着各项增资措施的不断出台,财政为保证刚性支出的压力不断加大。从实际支出看,兑现2001年年终奖总计达287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19万元;考核称职兑现增发一个月奖金,增加支出达963万元;2001年10月起的国家调资增加支出1595万元。
2、确保了农业、教育、科技、社保和卫生等重点支出项目达到法定增长的要求。在预算安排中,对有法定支出要求的重点项目的支出给予倾斜。如科技三项费用,已占财政总支出的3.9%,超过了3%的法定要求;卫生经费中,仅兑现2001年下半年和2002年的公务员医疗补充规定政策,增加支出1468万元;教师待遇近年来得到较大的改善,各项增资都按不低于公务员标准足额安排,今年教育事业费支出净增加额将达6597万元。
3、为加快商贸名城建设,市财政还加大了对城市维护、绿化亮化美化等支出。主要体现在:(1)积极推介、宣传义乌形象,办好小商品博览会,扩大我市的美誉度,本年同期比上年增支1000万元;(2)适应行政区域调整后建设大城市框架的需要,本年共支出乡镇(街道)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00万元;(3)加大对文化性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安排经费700万元;(4)为进一步美化城市,增加了创建和城市绿化亮丽等城市维护支出,安排经费500万元。
我市2002年良好的财政收支形势,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镇(街道)、各部门干部和全市人民奋勇拼搏,艰苦创业,致力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冷静地分析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入WTO后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工业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科技型、高附加值企业偏少,企业应对国际性竞争能力亟待提高,税收大幅度增长的难度不断加大;同时,随着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中央、地方财政体制的变革,财政资金的供求矛盾将显得更加突出。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以改革求发展,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更加优良的服务,与时俱进,负重拼搏,聚好财,理好财,为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而努力奋斗。
义乌市财政局
二00三年五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