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重走鸡毛换糖之路系列之五:唱一曲团结协作的歌

发布时间:2007-12-24 14:12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面包车在杭新景高速公路上急驶着。坐在车内的四位曾经的“敲糖人”都是江东街道平畴村人。在快到桐庐县城时,车内播放着《甜蜜蜜》的乐曲。想不到的是,四位老人都不约而同地跟着音乐哼唱起来:“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是那样熟悉,我一时想不起……”想来也是,大家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今日故地重游,个个兴奋地像个孩子。是啊,回忆当年在这里走过的村村寨寨,那是一种怎样的辛酸与甜蜜?  一起到桐庐的四位“敲糖人”,在回忆当年的往事时,都有这样切身的感受,虽然商人的本性是唯利是图,可作为敲糖人,大家在努力做好各自生意的前提下,对鸡毛换糖时所需的货源供应、途中运输及个人有难时表现出来的相互合作精神,更是值得大家回忆。大家出门在外,拧成一股绳,用各自的辛劳和智慧,唱响了一曲团结协作的“敲糖人”的颂歌。  所走线路分工明确,  好线差线发扬风格  穿过桐庐县城,来到分水镇境内,看到眼前一溜的新房,四位重走鸡毛换糖之路的人都异口同声地喊了起来:分水真是大变样了!看来当地的生活水平肯定不错了。  吴俊健,今年55岁,10多岁就开始鸡毛换糖,曾到过江西、湖南等地,其中在桐庐的时间有10多年之久。回忆起当年在这里所走过的路,他说,让他感受最深的就是义乌“敲糖人”的团队精神。大家都是老乡,出门在外,都是和平相处,从不勾心斗角,团队精神特别好。对于次日要走的鸡毛换糖线路,大家先在头一天晚上互相沟通好:明天你走哪几个村,我走哪些村,尽量不相撞、不冲突。  在安排线路上,大家也是发扬风格,不挑肥拣瘦。吴俊健说,当时他的身材比较魁梧,体力好,因此,总是自告奋勇去走那些在山顶上或在山腰上的村庄。其中就有桐庐县的松树尖村,地处桐庐县交界的临安雷公塔村等,上这些村都要走笔陡的山路,上一个村也要爬半天,走上二十多里路也遇不到人,让人不免心里紧张。而且,走了半天时间,到达的村庄可能只有两三户人家,但是再难走的山村也没有难倒“敲糖人”,再小的村庄他们也不放过。  不过,大家事先也不知道哪个村好,哪个村不好,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碰运气。比如,你今天爬了半天山路,只遇上一个村庄,而这个村庄也只有两三户人家,但是,要是这两三户人家已有两三个月的鸡毛、废品积蓄着,那可能就是“一大笔”生意了。而在当时,一天如果能够赚个二三元钱也就不错了,这要比生产队里劳动要好很多,当年一个劳力在生产队劳动也就二三角的分红。  当然,同一个村出来的“敲糖人”容易调配,但当年义乌东乡有很多人都出来鸡毛换糖,大家就可能在同一个村相遇。这也不要紧!吴俊健说,当时稠城镇畈田王村的一些村民在桐庐的印渚及于潜一带鸡毛换糖,大家遇上了义乌人,彼此客气,接下来要走的线路也是互相推让,就在这个村,你走上半村,我走下半村,以诚相待,心领意会。  记者手记:商业是一项以赚钱为追求目标的经营活动,其基本原则是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但义乌敲糖人作为一个开放、博大的群体,他们有着血缘的相亲、方言的相通,因此,对在鸡毛换糖中所出现的矛盾往往会相互包容,共同作出让步。这就是义乌人的团队精神!  所带商品相互调剂,遇到“好东家”互相推荐  吴盛昌也是这次重走鸡毛换糖之路的人员之一。老吴今年62岁,25岁开始鸡毛换糖。这一次来到桐庐,他提出无论如何要去见见当年的“好东家”陈登树一家。当我们来到于潜乡孔家畈村,吴盛昌就开始激动起来了。约三十年时间过去了,这里的村容村貌却几乎没有变,陈登树老人也依然住着当年的老屋,但陈登树一家却发生了很大变故:当年视吴盛昌为亲人的陈登树老婆已经去世,大女儿也已去世,他本人则患了老年痴呆症、中风、面瘫等多种毛病,一幅老态龙钟的样子。即使这样,他如今还在养蚕创收。看到这里,吴盛昌顿时泪如泉涌,并送上了一些现金聊表心意。  当年陈登树老人对吴盛昌如何好?吴盛昌说,有一次,他因为所带小百货已全部换成了鸡毛及废品,再也没有路费回义乌拿货了。陈登树知道后,虽然家中的那头毛猪还未到出栏期,他们还是提早把毛猪卖了,把卖得的钱先给吴盛昌凑足回义乌的盘缠。吴盛昌在陈登树家中住了两年,这一家都给了吴盛昌无微不至的关怀。正是出于这一家老少对义乌敲糖人的信任,吴盛昌后来就把陈登树一家介绍给了义乌的老乡,让那些同来此地的“敲糖人”,享受了陈登树一家的温暖。  吴盛昌说,当时他介绍的就有三四名义乌人曾住过陈登树家,晚上,大家围在一起,相互攀谈。在攀谈中,大家可以谈谈白天生意的好坏,特别是小百货可以相互调剂。比如,我的气球用完了,而你还有许多,你就可以拿一部分给我;相反,我所带的纽扣还有很多,你却用完了,我也拿出一部分纽扣给你。直到大家把所带的商品都用完。  遇到困难互相帮助,所收鸡毛集体运输  义乌敲糖人的凝聚力是值得称道的。这突出表现在一旦有人发生困难,大家总会帮助解决,而不会坐视不管。吴盛昌说,有一次他到一个山村去,因路陡,太阳毒,肚子疼得不能走路,幸好遇上了同去的刘和清。刘和清看到他身体不适服,连忙放下货郎担安慰他说:“不要担心,有我呢。”  鸡毛换糖其实也是一项冒险的活动,有时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在桐庐的义乌“敲糖人”都不会忘记当年那位王姓义乌人的遭遇,吴俊健回忆说,此事发生在1973年前后,发生地就在于潜附近。因为是寒冬季节,这位来自稠城畈田王村的王姓老乡想渡河回东家去,但渡船当时已经收工了,无法过河。他就脱掉了长裤,把一副货郎担分两次从寒冷的河水中淌过去。而在第二次,他就冻死在了河边。  一段鸡毛换糖的历史,就是一段令人辛酸的历史,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  鸡毛换糖大多时间都是单独行动的,但等大家收好了鸡毛,就必须组织集体运输。这更要发挥集体的智慧了。吴克贵,现年64岁,自1966年开始鸡毛换糖,自1971年以来,有四五年时间在桐庐县分水、印渚等地活动。吴克贵说,  在当年,当大家把鸡毛换来后,大家就献计献策,分工负责。比如,头脑活络一些的,去打通关系。而另外一些人则去找手扶拖拉机,找到了运输工具后,又要安排一些人押车等。都有明确分工。对于押车人,一般是派体力好一些的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