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82002609813X/2007-235058
义乌政府网
2007-06-05 16:53:00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07-06-05 16:53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克服非典疫情、电力短缺、干旱缺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区水平稳步提高,许多经济指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统计,2003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8.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7%,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86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98.28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增加值82.35亿元,增长14.5%.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27780元,比上年增加4632元。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毕生继续下降,第二产业毕生进一步上升。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9%、51.1%、44.0%调整为4.2%、52.1%和43.7%。
市场物价总水平适度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1,比上年上涨3.1%。零售物价指数102.2,比上年上涨2.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1.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升4.8%,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0.7%。分类看,食品类上升3.1%,衣着类下降0.5%,书报杂志类上升5.4%,药及医疗用品类下降5.0%,建筑材料类上升12.7%。集市贸易价格比上年上升9.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是生产要素供给日趋紧张;三是生产资料购进价格增长过快。
二、农业
农业调整步伐加快。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20,比上年增长6.8%。受种植面积调减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359公顷,比上年减少3953公顷,下降22.8%;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14108公顷,减少9.6%。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由上年的52.6:47.4调整为今年的48.6:51.4。由于受干旱天气的影响,主要农作物产量中,粮食产量85869吨,减少12.8%,甘蔗产量48639万吨,减产20.9%,蔬菜产量17.24万吨,减产4.4%。花卉苗木面积744公顷,比上年增长88.8%。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造林更新总面积490公顷,比上年增长295.2%,幼林抚育作业面积362公顷,增长81.0%;封山育林面积39688公顷,增长19倍。全年木材采伐产量4876立方米,比上年减少53.1%。
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生猪出栏35.09万头,比上年增长20.8%;家禽出栏402.17万只,增长42.2%。全年肉类产量30020吨,比上年增长27.3%;禽蛋产量3109吨,牛奶产量595吨。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淡水产品产量7376吨,比上年增长11.8%。渔业生产结构有所调整,在淡水产品中,其中淡水鱼产量7137吨,增长10.5%;甲鱼产量62吨,减少94.1%;淡水珍珠产量51437公斤,减少42.8%。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4.28万千瓦,比上年减少4.8%,全年农村用电量3.42万千瓦时,比上年减少14.5%;化肥施用量36068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市动工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108项;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2座;修复加固江溪堤6公里;新开和砼防渗衬砌渠道75公里;新建或改造机电排灌工程8处;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达3000余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02.61亿元,比上年.7%。上年工业产销衔接较好,产品销售率稳步回升,全市工业完成销售产值388.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61%,比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口交货值47.1亿元,增长58.0%。
工业企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由2002年的492家增至2003年的57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32.6亿元,比上年.8%,上年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24.9%提升到2003年的32.9%。2003年我市已有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9家,比上年增加7家。5000万至1亿元企业44家,比上年增加31家。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据全市567家规模以上企业上报效益资料,全年实现工业利税11.74亿元,比上年增长39.3%;年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44.8%,利润总额增长35.4%,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23.2%,资产总计增长41.3%。列入金华市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164.98分,比上年同期提高了7.5分,十一项评价考核指标得分大多比上年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总资产贡献率、资产保值增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减低率,亏损率等项目得分明显提高。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3.80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全市拥有四级以上建筑企业79家,比上年增加16家;完成建筑总产值40.37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实现利润总额13069万元,增长49.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8.2万平方米,增长6.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8.2万平方米,增长1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4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其中,城镇集体以上基本建设完成投资59.81亿元,.增长33.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1.09亿元,增长72.8%;农村私人完成投资32.67亿元,增长39.2%。
投资主体更趋多元化。民间投资日趋活跃,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35.1%提高到今年的36.6%。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在全部限额以上项目完成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06亿元,比上年增长8.2%,第二产业投资21.37亿元,增长36.3%,第三产业投资51.22亿元,增长29.6%。在全部限额以上项目完成投资中,基本设施项目投资38.32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9.39亿元,增长35.7%,城市建设投资14.73亿元,增长26.4%。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会展体育中心、国际商贸城二期工程、横锦水库引水工程、四海大道、五洲大道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城中西路延伸、北城路、西城路拓宽改造等建成通车。第十九中学、第十八中学、新北苑中学已完成主体工程。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又有新发展。全年新建公路48.2公里,改建公路50.9公里。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830.46公里,比上年增长2.8%,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830.46公里,比上年增长33.7%,其中载客汽车15826辆,私人汽车拥有量37512辆。全年公路完成货物运输量2124万吨,比上年增长71.6%;完成客运量10847万人,增长16.5%。全年保障民航航班1742架次,比上年减少1.8%;进出港人员129914人,增长0.4%;货邮2978吨,增长16.9%。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124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5789万元,增长15.6%。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30.48万户,比上年增长36.2%,其中农村电话用户12.19万户,增长15.4%。电话普及率达62.80部/百人,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55.61部/百人。移动电话、互联网快速发展,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1.6万户,比上年增长29.0%。互联网用户63669户,比上年增长20.3%。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等新型商业业态发展势头强劲,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分城乡看,城市零售额36.97亿元,增长13.3%;农村零售额15.54亿元,增长14.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6.47亿元,增长13.3%;餐饮业4.21亿元,增长11.0%;其他行业1.56亿元,增长26.6%。商品交易市场活跃,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87.27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248.27亿元,增长8.0%,义乌农贸城成交额17.7亿元。全市有商品交易额超亿元的市场6个,其中义乌通信市场成交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对外经济取得新成绩。全市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7881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3.5%;其中出口交易额73389万美元,增长80.2%;进口总额5428万美元,增长15.3%。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新批三资企业93家,合同利用外资2358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243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3.1%和252.5%。新批准自营进出口权企业89家,累计已达228家;新比境外企业8家。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23.07亿元,比上年增长3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88亿元,增长43.2%。在市级财政收入中,各种主体税种增势良好。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呈快速增长,分别达到了33.2%、52.1%。全年财政支出11.37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4049万元,增长20.4%,教育事业费支出31525万元,增长27.2%,行政管理费支出31525万元,增长27.2%,行政管理费支出9450亿元,增长16.2%。
金融存贷款业务量继续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0.01亿元,比年初增加100.7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48.57亿元,比年初增加42.99亿元;储蓄存款余额168.34亿元,比年初增加39.21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24814元,比上年年增长29.6%。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54.49亿元,比年初增加89.5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96.29亿元,比年初增加18.30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2098.66亿元,累计现金支出2142.92亿元,收支轧差累计现金净投放44.25亿元。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人民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两家机构承保金额达475.68亿元,实现保费收入5.31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2637万元,增长29.1%,寿险保费收入40463万元,增长29.1%。全年支付各类赔偿及给付额8526万元,增长33.4%,其中财产险赔付款6561万元,增长30.9%,人身险赔付额1965万元,增长42.4%。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积极抓好科技创新工作。2003年我市新上各级科技计划211项,其中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省级项目38项,金华市级项目37项。年内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金华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新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只,金华市高新技术产品9只。目前,我市已有各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69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13家,金华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11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专利事业较快发展。2003年新认定专利示范企业4家,全市专利示范企业总数达10家。全市新增授权专利678项,其中发明专利37件,实用新型专利136件,外观设计专利505件。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2003年,全市拥有普通中学42所,在校学生44437人;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9909人;小学92所,在校学生61875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牢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99.91%,巩固率99.99%;三残獐少年入学率达97.17%;高中段入学率达95.64%,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比例在1:1.01。2003年被各类高校录取人数高达4199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市文化馆文艺宣传、送戏135场次;市婺剧团送戏下乡132场次;观众达31.43万人次。市图书馆藏书16.95万册,图书外借5万册次,阅览5.7万人次。群众文化活动活跃,先后举办了浙江省第2届笑星大赛、浙江省首届声乐(综合)大赛、“商城之春”春节文艺晚会、第12届农村文化节、“阳光”颂庆七一大型晚、“欢聚义博会.绣湖之约”广场文化周、新春新秀卡拉OK大赛、曲艺小品大赛等。组织创作节目52个,获省级以上奖21项。在金华首届艺术节中获创作奖3金2银,表演奖1金3银,居各县市第一;小品《卖“鸡”》获省社区文艺会演创作、表演双金奖;编排选送合唱、独唱节目获省声乐大赛4金1银;选送歌曲获省社区文明之歌评比创作奖1金2铜。广场舞《义乌商鼓》被确定为全国第13届群星奖广场民间舞蹈,浙江省参评候选节目;经过多年对义乌曲艺的培育、推动,义乌被评为“中国曲艺之乡”,是全国第5个、我省第1个获该荣誉的城市。
广播电视事业成绩斐然。2003年,全市新架光缆干线400公里,开通光节点389个、光缆通村率达96.0%,新安装有线电视终端15109个,全市有线电视终端累计达172831个。新增野外型调频广播音箱64只,使野外型调频广播音箱累计达3312只。广播电视对外宣传势头良好。广播稿在省台播出172篇,中央台播出59篇;电视在省台播出新闻稿310篇,中央台播出15篇,进一步扩大了义乌的知名度。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进一步提高。广播系列报道《诚信:中国小商品城发展基石》获中国广播系列报道一等奖;广播歌曲《义乌人民欢迎你》获浙江省广播电视文艺奖广播新歌二等奖,电视对外宣传专题《我们怎能忘记》获全国彩虹一等奖,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外宣节目奖电视外宣一等奖;全省第八届对外传播“金鸡奖”广播电视节目电视一等奖,《东京日记》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三等奖,获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新闻专题一等奖。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市中心医院建成并于年底投入使用,有效地缓解了看病难。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24个(不含诊所),卫生技术人员2851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274人,注册护士838人;实有医疗床位2044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承办了“宝泰隆实业杯”全国女足锦标赛、“IG杯”中国四国女足锦标赛、中澳足球对抗赛、浙江省中老年足球赛。举办了第六届全民健身节、全民健身大行动。农村体育活动场所发展迅猛,建有篮球场232个,其中灯光球场152个,乒乓球活动室100余个,室内健身场所有20余个;社会区健身苑(点)10个。我市运动员在全国武术锦标赛中,获传统拳术鹰抓拳金牌,剑术银牌;在全国“新星杯”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男子团体银牌,双打第六名;在省首届“处洲货运杯”围棋天元赛中,获团体金牌,个人获铜牌;在省青少年举重比赛中获二金一银;在浙江国际传统武术大赛中,获33枚金牌、10枚银牌、3枚铜牌。
十、人口、人民生活区和社会保障
人口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市总人口680446人,比上年增加4047人,比上年增长5.98‰。其中,男性人口347793人,女性人口332653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1%和48.9%。全年出生人口7567人,人口出生率为11.15‰;死亡人口4611人,死亡率为6.8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5‰。
城乡居民生活区水平继续提高。根据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77元,比上年增四2136元,增长16.8%。其中来自在职职工工薪收入6500元,增长6.1%,来自以房租为主的财产性收入5043元,增长29.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669元,增长2.7%。其中食品支出增长0.1%,衣着支出增长6.5%,交通与通讯支出增长25.9%,居住支出增长1.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47元,比上年增加458元,增长8.1%,其中工资性收入2404元,增长16.7%;家庭经营纯收入2991元,增长1.7%;非经营性收入752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15元,比上年增加712元,增长19.7%。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386元,增长12.3%;居住支出807元,增长24.2%;交通、通讯支出574元,增长61.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1%。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险参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参保单位达到3041家,参加养老保险人数73423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515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5859人。全年发放养老金9094万元,失业保险金87万元,支付基本医保统筹金2536万元。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106人,登记失业率为2.81%,比上年下降0.19个百分点。全年安排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3823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有社会福利院2个,床位450张。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成绩显著,全年新增低保对象539户959人,全市共有4982户6900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年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637.9万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足额补差,不漏保一个,不错保一个”的目标。五保供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达40%,1207户五保户生活得到较好的保障。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703万元,全年通过销售社会福利彩票筹措资金600万元。
注: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工业产品产量的统计范围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附表:2003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2003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绝对值 | 比上年增长(%) |
一、农业产品产量 粮食 其中:谷物 棉花 油料 其中:油菜籽 蔬菜 水果 甘蔗 肉类 其中:猪牛羊肉 牛奶 禽蛋 蚕茧 淡水产品 二、工业产品产量 配混合饲料 味精 服装 家具 机制纸板 塑料制品 供电量 自来水产量 |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万件 件 吨 吨 万千瓦时 万吨 |
85869 76844 71 4086 3210 172439 58544 48639 30020 25556 595 3109 89 7376
23739 38521 7874 8055 161476 17088 193600 3830 |
-24.4 -23.7 -13.4 -20.9 -15.1 -4.4 -20.1 -20.9 27.3 26.9 -37.6 -18.5 32.0 11.8
21.3 21.5 35.3 13.3 28.7 7.5 23.7 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