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782000000/2007-205456
无
无
2007-09-29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07-09-29 15:22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00年3月7日在义乌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义乌市市长 周启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1999年工作回顾
1999年,是我市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迈出坚实步伐的一年,也是义乌经济社会发展势头非常强劲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义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抓住机遇,深化“三再”,攻坚破难,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根据上级要求和实事求是原则,经调整历史资料,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5.36亿元,比上年增长9.2%;完成财政收入6.2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6%和3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3亿元,比上年增长6.7%;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152.9亿元,比上年增长32.5%,贷款余额7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4712元,比上年增长6.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7.4,比上年下降2.6%,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97.8,比上年下降2.2%;人口自然增长率8.15‰。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诸方面的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1.制定实施《义乌市现代化建设纲要》。确立了“兴商建市──强商强市”发展战迷和以现代化总揽全局的工作总纲领。提出了在全省率先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2.确立并实施点轴式、组团式发展城市化战略构想。以城区为中心的组团式中等城市框架开始形成,建城区面积由去年初的16平方公里扩展到目前的21.2平方公里;卫星镇、重点镇建设开始起步,苏溪、廿三里、佛堂、上溪和大陈镇完成基础建设投资1.1亿元。经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确定我市为浙江省二级经济区域中心城市,我市同时还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城市化发展重点扶持地区。
3.高标准修编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已报省政府审批,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已经市人大常委会批准。
4.旧城改造暨市民广场建设工程全面启动。改造区内房屋拆迁协议已全部签订,旧房拆除已有序展开,一期拆除任务已基本完成,拆迁安置区征地和三通一平工作已经完成,并着手落实到户。
5.市政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投资2.05亿元, 新建城市道路13.4公里,砼面积36.8万平方米,排水管道61.2公里,新增绿地7.49万平方米。
6.市域交通网络建设快速推进。完成投资2.8亿元,新建公路62.8公里,改造公路76.4公里。稠廿公路建成通车,03省道大陈至青口段、义大线、环城东路、稠义公路已完成路基工程,杭金衢高速公路和城南公路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江东货运场建成启用,江东客运站基本建成,宾王组货场已完成前期工作。民航客、货吞吐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4.6%和49%。
7.供电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投资7627万元,架设110千伏线路60公里,110KV稠城变扩建工程、110KV廿三里李宅输变电工程土建工程均已开工,新建大陈、廿三里、后宅、青口、上溪5个供电所工程基本完成年度建设目标,完成农村用电标准化改造37个村,全市供电量比上年增长23.27%。
8.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完成投资2.82亿元。实现了电话市创建目标,固定电话装机量达12.6万门,比上年增加5.07万门,移动电话装机量达63342万门,比上年增加31631万门,数据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分别比去年增长68%、164.1%。建成了ATM宽带多媒体骨干网,教育网、科技网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基本完成了“中华商埠”搜索引擎的基础建设。
9.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完成投资4.87亿元,建成和在建校舍达23.5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医疗用房近1万平方米。城镇职校二期工程和义乌日报新大楼基本建成,会展体育中心、中心医院、新实验小学、新城北中学、苏溪中学已开工建设。〖HT26.25K〗
10.成功地举办了’99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共有来自16个国家、地区和国内22个省、市、自治区的1300家企业参展,实现成交、订货额35.2亿元,签订利用外资合同28个,签订科技合作意向书58个,初步确立了全国性知名展会地位。
11.市场继续保持繁荣,市场经营环境有新的改善。全市实现集贸市场成交额187.14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175.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4.3%。宾王市场部分区域撤摊改店工作顺利完成。深化联托运市场整治工作,整体运价下降30%以上。
12.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产业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全市工业用电量比上年增长23.8%,工业总产值比上年憎长12.5%;优势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5%,对小商品市场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产值比上年增长116%;全市工业产销率为95.7 %,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13.经济开发区二期工程和卫星镇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经济开发区二期引进企业45家,总投资10.2亿元。北苑、义东、义南、义西、义北等工业园区开发势头良好,报名要求进区企业1000余家,已批准立项294家,总投资15.9亿元。
14.质量立市稳步推进。认真开展第二届工业产品名牌评比活动,评出15只新名牌,12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全面开展消灭无标生产工作,新注册商标356只,能达利、浪莎等品牌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加大了打假治劣工作力度,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有了较大提高。
15.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得到强化。在全省率先推行企业注册安全主任制度,第一批已注册142人, 1000余家企业建立了安全生产台账制度,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16.农业经济结构逐步改善。全年粮食总产量26.6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新建了一批有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效益农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6.4%上升到21.2%。高标准完成了平原绿化任务。
17.土地整理暨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投资8000万元,建成标准农田1.85万亩,增加有效耕地1537亩,获取非农建设用地指标1171亩。
18.水利基础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完成投资5200万元,全面完成45座小㈡型以上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东塘龙门脚水库和半月湾水轮泵站工程已开工建设。
19.扶贫工作成效明显。投入扶贫专项资金500万元,完成扶贫项目46个,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同时,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对外扶贫工作任务。
20.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协议利用外资2232.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67.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0%和41.4%。实现全社会出口交货值18.2亿元,同比增长12.8%,出口国家和地区92个,比上年增加36个,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12家,完成自营出口额4317万美元,同比增长93.6%。外商来义经商、考察人次同比增长77.5%,出境商务考察人次同比增长35%,外地来义考察人次同比增长25%。市场对外拓展工作开始起步。南非中华门商业中心建成开业。鼓励、吸引外地外贸企业和境外企业来义设立贸易代表处、办事处,目前总数近百个,常驻义乌从事贸易的国外商人达400余人。
21.财政、金融工作得到加强。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大税收征管改革力度,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经商者依法纳税意识,提高了征管水平。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今年新增贷款的60%以上投向了优势行业和规模企业,为启动36项重点工程提供信贷资金2.5亿元。认真开展农村合作基金会清理整顿,妥善处理3.7亿元债权债务,顺利完成14个农村合作基金会归并和关闭任务,清收贷款1.05亿元;清退供销社集资款800余万元,为建立金融安全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商业保险成效显著,人保、寿保公司业绩双双名列全省第一。
22.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全市184家国有、 城镇集体企业中,六大系统已全部完成改制任务,部门企业中除3家未改制、4家未完善外,其余已全部完成,改制面为98.4%,共盘活存量资产18.3亿元、土地162万平方米,安置职工14984人,发放安置费、统筹费1.84亿元。改制后企业活力明显增强,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原计经委系统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26.3%,原二轻系统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4倍多。
2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开始破题。教育系统5300余名教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 15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和人事代理制,12所学校校长进行了公开招考;卫生系统建立了以公开招考、择优推荐、合同管理、人事代理为主要内容的大中专毕业生新就业制度。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与主管部门顺利脱钩。中介机构得到健康有序发展。
24.社会事业产业化步伐开始加快。中心医院投资主体义乌市医疗投资有限公司前期筹组工作基本完成,6100万股本金已全部到位;工商学院投资主体义乌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筹组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儿童公园项目包装后由社会投资者投资、开发,建设进度令人满意。
25.户籍制度改革取得一定进展。大陈、苏溪、廿三里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转户申报率达93%,办理转户登记9000余人。
26.社保扩面工作成效明显。社保覆盖面向乡镇延伸,全年征收社会养老保险基金4881万元,新增参保人数18042人。
27.科技进步取得新成就。累计发放科技产业化专项资金1876万元,先后为127个科技项目给予信贷、补助、贴息扶持。完成企业技改投入12亿元,其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投资9396万美元,占金华全市的70%以上。举办了4次科技成果洽谈、展示会,引进科技项目39项。组织实施科技计划15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34项。引进农业新品种30个,推广各类新技术20项,其中推广轻型栽培技术29万亩,节本增收2320万元。科普工作进一步走向深入,人民群众的科技素质有所提高。
28.创建教育强市工作取得丰硕成果。顺利实施“六·三”学制,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撤并学校92所,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显著提高,高中升学率达81%,比去年提高8.5个百分点,高校录取人数2145人,大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25.9%;被省政府命名为教育强市。
29.卫生、文化、体育、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卫生防疫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卫生执法力度有所加大,食品卫生和公共行业卫生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院危旧房改造取得较大进展,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坚持不懈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全面开展印刷行业清理整顿,规范了印刷行业经营行为。加强对体育市场的培育、管理,经营性体育活动纳入了依法管理轨道。竞技体育水平有所提高,义乌籍运动员周洋霞获得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跳远冠军。新闻事业快速发展,购置了电视直播车,电视制作转播能力明显提高,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义乌日报成功地改版为大报。
30.计生、土地、环保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全面清理计划外生育人口漏报、瞒报现象,强化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积极开展计生五项整治工作,从严从紧的计划生育社会环境再度形成。积极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全年收取土地出让金6.6亿元,土地执法得到加强,既保护了耕地,又保障了城市化发展用地。认真实施环保“一控双达标”工作,全市99家有治理任务的企业已有83家企业完成了限期治理任务。污水处理中心一期工程已完成土建任务。
31.人民武装、双拥、民政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武装工作和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组建了预备役工兵营,广大民兵、武警和驻义部队在支持地方两个文明建设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双拥工作深入开展,连续第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妇女维权工作有所加强。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社会福利等事业有了新进步。12个乡镇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达到省三级标准。
32.创建成果得到巩固。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市民城市意识有所增强。主要街道和居民小区基本实现了生活垃圾袋装化,城区生产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小城镇创建工作开始起步,苏溪、廿三里、佛堂、上溪、大陈被命名为金华市卫生镇。
3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严厉打击和取缔邪教组织,加大对各类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全年共侦破各类刑事、经济案件3509起,其中重特大案件1457起,查处各类治安案件4976起。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认真做好重大节庆活动的安全保卫。科技强警取得新进展,建立了城区主要道路监控系统和执罚分离的电子警察系统。
34.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关决议,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重要工作、重要决策和行政执法情况。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全年办复人民代表大会议案、代表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154件,办结率达到100%。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信访工作成效明显,群众来信、来访上升势头得到遏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台湾事务等工作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提高。深入开展三五普法教育,积极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全社会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
3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成功举办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作品大奖赛、’99中国小商品博览会文艺踩街及文艺晚会、第八届乡镇文化节、第三届全民健身节、首届企业文化艺术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迎澳门回归活动等富有商城特色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极大地振奋了义乌人民的斗志,提高了义乌的知名度、美誉度。
36.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坚持把政府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行政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进一步加强,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95件。
37.政府服务进一步改善。新建了工商、土管、户籍等集中办事大厅,提高了办事效率。清理整顿各类收费,先后取消收费项目35项,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3800万元。
38.加强了政府廉政建设。推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并取得明显成效。建立了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规范了建设市场。对21个采购项目进行了公开采购,核减财政支出801万元。全面开展出租车经营权出让工作,不仅规范了出租车的投放和管理,而且增加财政收入3272万元。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全年执行审计项目93个,增加财政收入2207万元。反腐倡廉力度进一步加大,依法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过去一年,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疲软、通货紧缩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历届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商建市”发展战略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务实、自我加压、奋力拼搏、狠抓落实的结果,是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义乌老乡关心和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驻义部队官兵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在外地的义乌乡亲和一切关心、支持我市建设和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我市发展中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例如,城市化步伐总体上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市场布局结构已不适应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用地矛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仍然比较突出;经济外向度不高;改革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解决农民增收缺乏有效手段;政府部门的决策水平、依法行政水平、办事效率、服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0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00年是新旧世纪交替之年,是完成“九五”计划各项奋斗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本届政府加快推进城市化、实现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目标的关键一年。2000年,我们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知识经济蓬勃兴起,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浪潮;我国将加快加入世贸组织的步伐,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子将进一步加快。国家将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对需求将起到有效的刺激作用,但市场疲软状况可能不会有很大的改观;沿海较发达地区城市化、现代化快速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这一切,都将对我们原有的发展优势提出有力的挑战,但也为我们再创发展优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概括起来,当前主要有三大机遇,一是加快推进城市化,推动义乌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的机遇;二是扩大开放,提高义乌市场和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机遇;三是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为义乌带来了增加投入,加速发展的机遇。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这是新的一年我们肩负的神圣职责。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要求是:深入贯彻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扩大会议精神,实施“兴商建市──强商强市”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加快发展、扩大开放主基调,以现代化总揽全局,以推进城市化为突破口,抓落实,求突破,重提高,促发展,强化产业支撑,深化综合改革,改善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面推进义乌城市化、现代化进程。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5%;外贸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以内。
今年,我们将主要抓好以下工作:完善规划,加大投入,初步形成中等城市框架,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1.深化完善城市化规划体系。在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努力完成城区的市场、道路、给排水、供电、通信、绿化、教育、卫生等专项规划修编和市域内交通、通信、电力等网络规划修编;完成城市规划建设区内建设性详规的修编;抓好城区三大功能区的规划编制工作;按现代化和构筑义乌大城区框架的要求,做好佛堂等4个卫星镇与大陈等重点小城镇总体规划调整和完善工作。
2.加强规划控制和管理。重点抓好交通道路和电力、通信缆道两侧的规划控制。凡城市规划区内、市域范围内拟规划新建的道路、电力、通信缆道等都应按规划打桩控制。加大城建监察力度,严肃查处违法建筑行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3.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拉开中心城区框架。开工建设城市外环线环城南路、环城西路,力争年内完成路基工程的50%;开工建设江东北路、宗泽路、雪峰路、北苑路、下骆宅大道、稠州北路延伸、南门街延伸、丹溪路延伸、城中西路延伸、经发大道延伸等城市规划建设区范围内城市主干道及宗泽大桥、宗泽北路上跨铁路立交桥等桥梁,并力争在年内完成一批项目;建成启用经发大道、经发大桥、城东公路、城中西路上跨铁路立交桥等工程。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和环卫基地建设,年内完成垃圾焚烧厂规划设计等前期工程,力争基本完成粪便处理厂配套工程。
4.加快市域交通网络建设。认真实施杭金衢高速公路工程;完成稠义公路工程,基本完成03省道大陈至青口段工程,做好佛堂到赤岸公路改造、稠城至下骆宅、东河至喻宅、廿三里至东阳、八里桥头至楂林等公路建设和铁路客、货运站(场)改造的前期工作。
5.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快“商城信息”站点二期工程、“中华商埠”搜索引擎建设,着手建设电子商务系统,建立网上配送中心、支付系统,构建网上小商品市场;以区域宽带网二期工程为重点,加快区域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启动市民广场信息化示范区建设;完成“政府上网”工程和相关应用网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建成启用电信大楼,开设通信二期市场。
6.加强电力建设。继续抓好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为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创造条件;完成佛堂、李宅2个110KV输变电工程,基本完成220KV宾王变扩建增容工程、110KV江东变工程和旧城改造范围内110KV变电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完成5个乡镇供电所基地建设,抓好城区电缆管网建设和六个工业园区10KV主网架设。
7.加强城市水治理工程建设。建成启用污水处理中心一期日处理2万吨工程,完成二期日处理5万吨土建任务;加快城市污水总管建设;全面完成宾王大桥至水轮泵站防洪堤工程,启动宾王桥至下朱桥1.8公里防洪堤工程;着手做好塔下水轮泵站改造前期工作。
8.加快旧城改造暨市民广场建设进程。旧城改造暨市民广场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工程,对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形成中等城市框架具有关键作用,务必加强领导,加快实施。要加快拆迁工作进度,争取6月底前完成旧城改造范围内全部房屋拆除任务。加快市民广场建设进程,抓紧做好市民广场范围内有关工程规划、设计、包装、筹资工作,开工建设地下商场、义乌大剧院等部分建筑,开工建设河道改造、道路等主要基础设施。加快旧城改造拆迁安置区安置项目建设,争取6月份以前全面动工建设,年内基本完成。同时注意帮助解决拆迁困难户生活问题,加强对出租房主的引导,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旧城改造的局面。
9.加快旅游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业。加快江滨绿廊、儿童公园实施步伐,开工建设鸡鸣山公园,抓紧做好历史长河、江南生态园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进一步搞好双林风景区、华溪森林公园建设。
10.加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会展体育中心建设步伐,基本建成并启用主体育场,年内完成会展中心主体工程;建成启用新城北中学一期工程、新实验小学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城东初中、城北中学二期工程、工商学院二期工程、第二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启动新义乌中学工程;加快中心医院建设步伐;着手做好新华书店、文化馆、科技馆筹建工作;视财力许可情况,着手做好义乌名人馆、古典家俱博物馆前期工作;加强广电网络建设,开工建设广电网络大楼。
11.加强住宅建设。全面启动东洲花园安居工程、外商投资住宅区工程,规划、开发一批商品房,加大卫星镇微利房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力度,力争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示范性住宅小区,提高城市住宅小区建设水平,改善居民居住条件。重点镇也要根据实际,加快建设。
12.加强卫星镇建设,构筑大城区框架。佛堂、苏溪、廿三里、上溪4个卫星镇要按小城市标准, 结合各自特色和规划定位,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尽快拉开框架,增加集聚辐射功能。
13.加强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建设水平。抓紧搞好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合理调整村庄布局,争取年内完成全市中心村的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旧村改造,凡条件具备的村庄,都要因地制宜、多形式地进行旧村改造。大力开展村庄整理工作,重点加强村内外道路、河沟、池塘的整理和环境卫生的整治,改变村庄脏、乱、差现象,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14.强化城市管理,深化创建活动。不断扩大创建工作覆盖面,在继续搞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基础上,积极开展文明卫生镇(乡)、文明卫生村(居)、文明卫生单位、文明卫生星级共建区创建活动。积极探索长效管理办法,规范垃圾源头管理,规范户外广告管理,规范社会摊点管理;积极推行门前三包,全面实施城镇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努力创造洁、静、美的城市环境;切实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提高小区环境质量。调整创建格局,城管、建设、卫生、工商、公安等15个主要城市管理部门着重从本部门职能出发,强化行政执法,会同稠城镇等城区镇政府,共同抓好城区创建,其他市级机关着重参与各乡镇和城区各办事处的区域共建工作。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新途径,努力提高城管执法的系统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发展与提高并举,加速提升市场集聚辐射功能。
15.加快建设中国小商品城新专业市场。根据市场发展需要,抓好城区商品市场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抓紧确定中国小商品城新专业市场开发建设方案,并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在新专业市场建成使用前,小商品城经营使用权保持稳定。
16.加快市场内部改造步伐。充分利用现有市场资源,积极推进宾王市场撤摊改店工作,改善经营环境,提高市场档次,适应大户经营需要,增强市场发展后劲。
17.办好中国小商品博览会。紧紧围绕企业化、产业化的办展思路,办好2000年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力争在档次、影响和外向度等三方面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巩固全国性知名展会的地位,逐步提高国际化程度,推动义乌向国际性小商品都会迈进。
18.加强市场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全国小商品信息中心,大力发展网上交易,提高交易的效率和效益。积极扶持网络服务企业的发展。
19.加强市场流通网络建设。规范国内外分市场管理,提高分市场关联度,维护义乌市场的整体形象。大力发展连锁配送,增强市场的辐射能力。
20.加强运输市场建设。进一步规范联托运市场运行秩序,加强对联托运行业的培育,提高联托运市场集散能力。加快中国小商品城货物流转中心、宾王组货场、江东货运场二期工程、宾王客运站二期工程建设。
21.继续培育发展专业市场和要素市场。在政府统一规划和调控的前提下,重点扶持义乌农贸城、浙中木材市场、物资市场、家电市场、通信市场、劳动力市场、旧货市场等市场的发展。充分发挥国合商业作用,做好关系国计民生重要商品的供应工作。
22.强化市场管理。严格控制市场收费,减轻经营户负担。加大打假治劣力度,增强企业和经营户的产品质量意识,提高市场信誉。加快工业集聚步伐,促进产业升级。
23.加快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按照高科技、外向型、上规模的要求,高标准修编开发区总体规划,力争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义乌开放度最高、体制最新、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现代化产业新区。在继续抓好二期开发的基础上,年内要完成三期开发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努力做好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年底启动三期开发。
24.加快四个卫星镇工业园区和北苑工业区开发建设进度。加快园区道路、供电、通讯、广电、给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进区企业提供良好的开发条件。严格做好进区项目的筛选工作,根据实际分别设置准入条件,突出科技含量和外向度,提高进区企业质量。限定企业开发时间,对不能按期开发或投工生产的企业要予以淘汰。注重培育园区特色,积极引导同类企业、相关产业集聚开发,扩大集聚效应。
25.努力降低工业用地地价。严格按照“自主开发、自求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工业用地价格,严禁圈地炒卖,突出清费减负,切实降低进区企业成本。尝试建立一批标准厂房,为家庭加工企业和外来企业提供便捷的生产场所。
26.继续放手发展个私工业。在自觉服从工业集聚发展的前提下,结合各地实际,依托市场,继续发展千家万户的加工工业。
27.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出台技改投入奖励政策,对投资大的技改项目,分档次按不同比例给予奖励;对进口先进设备的企业,也根据引进额度给予奖励。充分发挥科技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8.努力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支持、引导企业建立一批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加大新产品开发能力。鼓励、支持企业与各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实体,吸收高校、科研单位来我市建立科研开发基地,加速产学研的结合。
29.加强科技引进工作。按照市场化、企业化思路,积极组建科技项目引进中心,继续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技成果洽谈、展示会,努力引进一批适合义乌发展的高新技术项目,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充分发挥本市科技人员作用。加大人才智力开发、引进力度,积极主动地从国内外引进紧缺的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
30.推进质量立市。巩固发展消灭无标生产工作成果。广泛推广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积极推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健全企业内部全员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切实加大质量执法力度,改善名优新产品生产经营环境。做好第三届工业产品名牌评比和省、金华市名牌产品的推荐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企业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在大中城市举办各种形式的名优产品展示会,推销义乌产品,打响义乌牌,做好义乌牌,提高义乌产品知名度。
31.强化企业管理。积极开展“企业管理年”活动,加强劳动用工合同管理,保障用工双方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推行企业注册安全主任制度,加大对“三合一”企业的整治力度,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管理在规划、指导、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各类行业有序发展、有序竞争。积极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32.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在确保23.5万吨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取消种植面积计划考核指标,赋予农民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发动千家万户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抓好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农业经济开发区开发力度;培育扶持各类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农业产业链。
33.推进科技兴农,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实施“种子工程”,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并把覆盖面由粮食领域扩展到农业的各个领域。进一步搞好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广泛推广轻型栽培、集约化种养、农产品储运加工等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运用科技调整农产品结构的能力。积极审批注册商标,注重培育农产品品牌。
34.培育发展农产品购销队伍。进一步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发挥供销社作用,支持发展购销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农民自己的流通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贸城二期建设,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加强粮食市场管理,增强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
35.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和“三权分离”的原则,通过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家庭经营的集约化水平。
36.继续推进土地整理暨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今年计划完成3万亩。确保标准田建设工程质量,力争把一批项目建设成为省级或国家级示范区。依法加强对已建标准田的保护和管理,配套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项目区机械化生产水平。
37.加强水利建设。抓好卫星水库、龙门脚水库、半月湾水轮泵站等工程建设,改造、配套一批渠系工程,改善水利条件。进一步健全气象、防汛等服务体系,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38.搞好绿化造林,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做好2000亩退耕还林和30万亩生态公益林规划的实施工作,建立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大力推进高标准城镇绿化和道路“两旁”绿化。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发展经济林,开发扶育5000亩笋竹两用林。
39.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围绕加快推进城市化的目标,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同时为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鼓励广大企业使用本地劳动力。各乡镇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来抓,认真组织,积极主动与市场、企业实现劳务对接,为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提供服务。对此项工作,年底要列入责任制考核。
40.加强扶贫工作,改进扶贫资金使用方式。积极筹措扶贫资金,提高扶贫资金的投资效益,充分发挥扶贫资金在引进新品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深化综合改革,建立有利于加快城市化的新机制。
41.建立新型户籍制度。坚决打破传统户籍制度,建立以居住地申报户口,以职业划分人口结构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推进外地人口本地化,按照适当的准入条件,大力发展人才移民、投资移民,适度控制劳务移民。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在计划生育、土地承包和住房等方面采取适当的政策,吸引农民向城镇集聚。
42.积极调整城区行政区划和小城镇政府职能。抓紧组建稠江镇、江东镇,优化重组城区土地、人口等生产要素。扩大卫星镇、重点镇自主权,赋予相应的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努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增强卫星镇、重点镇当家理财能力,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城市化的小城镇发展机制。
43.推进基础产业和社会事业产业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开放型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投入机制,多形式拓展筹融资渠道。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民办医院、民办基础设施。认真抓好项目商业包装,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进一步投向基础产业、社会事业。
44.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合理调整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规范事业单位名称,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维护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健全自主运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改革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全面推行聘用制和人事代理制,逐步建立起竞争激励的用人机制。
45.继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股权管理,优化股权结构,引导企业内部股权适度集中,鼓励、支持经营者和经营技术骨干多持股、持大股,同时要通过增量的增加,夯实企业发展基础。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培育产权交易市场,规范股权流动、交易行为。进一步理顺改制企业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建立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党团组织属地管理制度,妥善解决好非在职人员的管理问题。
46.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效控制公费医疗支出。积极推行社保扩面工作,扩大参保企业覆盖面,强化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工作。积极发展商业保险。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义乌市场和城市的国际化程度。
47.设立外向型经济发展专项奖励基金。按出口义乌商品和引进外资的额度,设置奖励政策,加大对外向型经济的扶持力度,努力提高我市经济外向度。
48.积极培育本地外贸主体。大力发展自营出口企业,积极筹组、申报并争取批准更多的外贸公司,鼓励更多的经营主体挂靠外贸公司从事外贸业务。
49.实施“借船出海”战略。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广州等沿海大都市的联系,充分利用其人才、信息、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其外贸企业的合作。吸引境外企业、商人、外地外贸公司在义乌设立办事处,组织商品出口。加强与国际商品连锁机构的联系,扩大义乌市场的外销网络。
50.加强出口商品包装工作。充分开发、利用“中国小商品城”无形资源,鼓励业主通过注册商标、策划营销、制定产品标准,对小商品进行分类包装,以良好的整体形象把小商品推向国际市场,打响义乌商品的品牌。
51.积极稳妥地开展市场对外拓展工作。简化出国手续,鼓励支持有实力、善经营的经营户、企业赴海外经商、设立小商品城窗口;积极组织经营户、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重大外经贸活动,广结海外客商,寻找商业机会。
52.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强化企业的招商引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义乌市场优势,引导企业利用出国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展会招商、以外引外、以商引商等形式,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效率。努力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引导外资投向小商品加工行业、高科技产业、基础产业、社会事业、效益农业、旅游、市场等领域,力争招商引资规模、领域、层次都有一个新的突破。
53.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舆论作用,着力营造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浓厚氛围。按照商贸城市特征和国际惯例,设立中英文对照的路牌、街牌,制订中英文对照的义乌外宣品,塑造开放的城市形象。组织编制义乌市出口企业及产品(商品)中英文目录,为国外客商采购商品、提高组货效率提供方便。
54.抓好外向型队伍建设。面向企业主和市场经商者开展WTO、外向型经济等方面知识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外经贸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鼓励、支持企业从外地引进懂业务、善经营的外经贸人才。
55.强化涉外管理和服务。积极争取设立海关,提高我市出口产品的通关能力。强化出口商品质量的监督管理,逐步推行出口商品条码制管理,建立不合格商品索赔制度和产品质量保证卡制度。争取建立外运货物组货场、涉外办事大厅,为外商投资和商品进出口提供良好的服务条件。加强财政金融工作,为城市化提供有力的财政金融支持。
56.依法征税,公平税负。完善新的税收征管模式,加大执法力度,堵塞税收流失漏洞,提高征管水平。公开办案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57.强化财政管理。全面实行财政综合预算,优化支出结构,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支出管理。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全面实行罚没款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缴分离制度,进一步完善“系统内财务统一核算”办法,建立“机关财务核算中心”。规范政府采购程序,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节减财政支出。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的监管、运营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58.切实增加信贷有效投入。进一步发挥金融部门在推进城市化、发展生产力、扩大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开发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外贸出口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服装、饰品、毛纺、针织、拉链、印刷等优势行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拓展信贷领域,大力发展住房、汽车、文教、旅游等消费信贷。积极改善金融服务,密切银企关系,引导企业使用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金融工具,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
59.积极创建金融安全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巩固农村基金会整顿成果,坚决制止任何形式的乱集资、乱办金融业务行为,做好城市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联手打击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强化全社会的资金信用观念,建立科学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60.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评价机制,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致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建立社区教育体系,加强校外教育阵地建设,推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推进教育手段现代化,扩大、完善义乌多媒体教育网,争取年内全市中小学基本联入教育网,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加快发展高中段教育,争取在2005年普及12年制教育。继续办好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一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61.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统一思想,排除阻力,加快人民医院改革,加速中心医院建设。进一步抓好农村卫生院改造工作,加快中医院、第二、第三人民医院等市属医院发展,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现代化医疗体系。加强卫生防疫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积极推进农村卫生综合改革,发展社区医疗服务,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加强个体医疗机构的管理、整治工作。实施科技兴医128工程,进一步提高我市卫生科研、技术水平。
62.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大力加强文化交流设施建设。支持办好2000年中国画大展赛。树立大文化观念,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抓好扫黄打非工作,促进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围绕“城市化、现代化”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兴办体育事业的积极性,加快体育社会化、产业化步伐。提高全民健身活动参与率和竞技体育运动水平。
63.进一步加强人民武装等工作。积极支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做好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深化双拥工作,妥善安置退伍军人、随军家属的工作和生活,深入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军政民团结。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工作,坚决维护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重视人口老龄化趋势,认真做好老龄人的工作。
64.强化计划生育工作,切实提高计划外生育控制能力。按照“挤水分、打基础、上台阶、出成效”的思路,进一步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分阶段开展计划生育专项整治工作,强化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继续加大对计划生育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孕前型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65.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理制度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充分利用存量土地,从严控制增量用地,多方争取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坚决制止违法违章建房行为。加强对矿产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坚决克服浪费资源的短期行为。
66.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落实环境保护各项措施,把环境保护工作贯穿于经济规划、布局和生产发展的全过程。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严格实行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努力完成“一控双达标”和金华江流域“零点行动”计划。
67.以现代化教育为核心,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活动,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和教育干部群众。大力开展现代化教育,激发群众“知现代化、想现代化、干现代化”的热情,大力开展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社会秩序教育、城市文明教育,努力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开展江滨之夜等广场文化活动,办好小商品博览会文艺晚会、第九届乡镇文化节、全民健身节、第四届校园文化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市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强科普宣传工作,倡导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68.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重大事项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重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意见和政协提案,不断提高办理质量和代表、委员的满意率。完善和扩大基层民主,依法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完善行政村、居委会事务公开制度,使村(居)民自治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健全乡(镇)村联管财务资金制度,管好用好集体资金。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等政策,认真做好宗教、侨务、外事、台湾事务等工作。深入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
69.深入开展普法工作。多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提高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法律水平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争创省“三五”普法先进县市。
70.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推广“枫桥经验”,积极运用法律、教育、行政、经济等手段,努力把矛盾和冲突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创安活动,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群防群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认真开展新形势下社会稳定工作的对策研究,建立健全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完善外来人口“三位一体”管理体制。大力推进“科技强警”,完成交通综合管理系统、道路监控系统二期工程和卫星定位系统建设。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努力做到高效、公正执法,为维护商城繁荣稳定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政法队伍。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水平,塑造良好政府形象,是全市人民的殷切期望,是履行政府职责的根本要求,更是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有效推进城市化、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强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和责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结合义乌实际,开展创造性的实践。强化政府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按市场经济要求,努力探索政府工作新路子,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关系全局的大事上,放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问题上,放在为经济社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加强对经济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服务,推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政治觉悟,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敢于讲真话,切实转变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重学习当代世界经济、科技、法律、文化新知识,努力提高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市情、民情,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驾驭全局、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全面推行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要求,切实改革政府管理方式和手段,大幅度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确立政府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职能。通过改革,取消二分之一以上的审批事项;合计取消三分之一以上的审批、核准等事项;对保留的审批、核准事项,制定科学、规范、高效的操作规程。对此,政府各部门要认真开展清理工作,提出各自的改革方案并抓紧实施。
4.建立二次终结办事制度,大幅度提高办事效率。任何单位和个人到政府部门办事,手续齐全的必须马上办理,不能办理的必须作出明确规定;可以办理但手续不齐全的,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需补办的手续,当事人第二次提交办理时,必须办理完毕。建立行政效能监察制度,设立行政效能监督电话。
5.严格行政纪律,加强政务督查,确保政令畅通。凡是市政府作出的工作部署、决策、出台的政策,市政府各部门、各乡镇都应当责无旁贷、雷厉风行地贯彻执行,不允许不闻不问,敷衍了事,更不允许断章取义,有利的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对执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向市政府反馈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强化督查工作,围绕决策抓督查,围绕重点抓督查,出实招,求实效,在落实上狠下功夫,着力形成真抓实干的良好工作氛围。改进政府干部使用工作,打破论资排辈做法和关系网,通过干部的使用管理,为确保政令畅通提供组织保证。建立完善部门中层干部交流制度,坚决克服各种形式的官僚主义、兵僚主义。对妨碍政令畅通的干部,该撤的要撤,该免的要免,该交流的要交流。切实维护政府的权威,维护决策的严肃性。
6.完善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考核机制,从今年起对全市重要工作、重点工程的考核,要实行双重考核,各主管部门考核一把手,市级班子考核联系领导,以进一步落实部门领导的责任。对在重要工作、重点工程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及时予以表彰和奖励,以激发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7.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法行政是推进依法治市的关键。要把依法行政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件大事,真正落实到行政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确保政府工作在法制轨道上高效运行。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的行为,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认真落实评议考核制、错案追究制,切实贯彻好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行政法律。严厉查处执法过程中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坚决制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行为的发生,确保法律法规的实施,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
8.切实加强廉政建设。下大力气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强教育,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扩大政务公开,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强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努力节约行政事业公用经费的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认识水平,建立防范腐败的思想基础;完善规章制度,从制度着手,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把腐败分子清理出政府队伍。
9.认真做好机构改革准备工作。严格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义乌实际,提出机构设置调整方案。根据工业经济发展需要,适时调整有关行政机构,对工业经济实行统一管理和指导。各位代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非常繁重和艰巨的,放眼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宏伟的,前景是辉煌的,让我们在中共义乌市委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开拓进取,励精图治,为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