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参政议政 建言献策 又好又快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政协义乌市十一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大会委员发言摘要

发布时间:2008-01-04 11:15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树“义商”大旗 展义乌经济雄风  刘世玉委员的发言     针对当前我省各地的经济发展态势,义乌必须重视和加快树立商业文化的大旗,以引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前,“浙商”品牌已在全国打响,“宁波帮”、“温州军团”、“台商”大旗均已树立,而从“鸡毛换糖”起步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领航人的“义商”,知名度尚不够响亮。虽然义乌现象、义乌精神、义乌经验,已被许多专家、学者所评论、总结、传播,但对于一个品牌的“义商”来说,宣传力度还不够。为此,我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深入挖掘“义商”内涵,进一步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成立“义商”研究会,组织市内外经济界、政治界、新闻界人士,就此开展深入研究,推出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并在媒体上开展大力宣传。     “义商”作为义乌的一张名片,全市上下必须在思想上、认识上、文化上形成共识。为了树立“义商”这面旗帜,应制定一套义乌商人、企业家的行为准则及格言,作为指导义乌商人、企业家行为的纲领。     在2007年召开首届“义乌商人”大会。“义商”大会可邀请义乌市内及国内外义乌籍的商人、企业家参会,并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及部分对义乌经验和义乌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关注的专家参会,并辅以几个专题讲座。作为前奏,依据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先期由相关单位组织评比出10名至20名“风云义商”。 改善管理和服务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骆小俊委员的发言     义乌市场繁荣和产业发展,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近年来,我市针对外来人口的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出台了很多有效的政策,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子女教育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我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提几点粗浅想法。     切实转变政府的管理理念。政府在谋划发展战略、设定人均gdp目标、确定财政支出、公共服务规模和住房建设计划等各个方面,都要将农民工纳入,关注他们的利益,使农民工得到平等待遇和实惠。     建立农民工长效化管理体制。各部门管理者应摒弃传统的“劳动力管理模式”,逐渐向“居民管理模式”转换;在管理体制上,实现由以治安为主的防范式管理向以政府为主导的服务型管理转变。     建立外来农民工市民化的“分类战略”。我市外来人口大致可分为经营户、技术劳动力、低技能劳动力三类。对于经营户、技能劳动力以及久居城市型外来农民工,我们应加快市民化进程,有条件的应尽快转化为城市户籍人口。而对于低技能劳动力以及新入城市型外来农民工,当务之急是尽快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适应城市社会的能力。     实施外来农民工居住“集宿化”工程。为解决外来人口的住房问题,我市可引导企业投资建设务工人员公寓和宿舍;村镇集体组织利用集体土地建造单身宿舍或单元式住房;企业联合建造务工人员集体宿舍或政府主导建设务工人员廉租住房等。     完善社会保障,努力探索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新机制。继续扩大外来务工人员工伤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加快步伐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由财政出资或社会筹措,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基金。同时,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可进一步探索农民工权益维护新机制。  着力软件建设 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  陈如林委员的发言     近年来,义乌全力提升硬件水平,扩大了义乌市场规模,改善了市场交易环境,为市场的繁荣和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硬件建设和改造很容易复制,而软件建设和提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义乌市场要持续保持优势,必须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着力搞好市场的软件建设。     义乌市场的发展经验是“先有市,后有场”,有了大量的经营主体,市场一建好就能迅速繁荣。而要进一步扩大市场经营主体,吸纳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地的商人到义乌经营,必须有良好的经营环境、交易环境,有优惠宽松的政策,还要有繁荣强劲的会展业和运输业。     建立信用市场、培育文明诚信的经营主体是义乌市场继续保持领先、保持持久繁荣的根本保证。对广大经营主体要加强诚实守信和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学习先进的经营业态和交易手段,提高营销水平和拓展能力;加强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价体系,加大对失信者的惩罚力度;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建立长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强化自主创新 推进产业发展  朱益文委员的发言     我市将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在全省同类城市中率先跨入创新型城市行列,把我市基本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引领,特色优势明显,人才名品汇集,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型国际性商贸城市。但我认为,目前我市还存在着科技综合实力欠强,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意识不强,对外技术依从度高,人才支撑创新能力弱,科技公共平台服务能力弱等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政府要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实行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     如今先进技术获取的难度越来越大,不加以消化吸收创新,会走向“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政府要调整政策,加大对吸收、消化创新的支持力度,坚持先进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从体制机制入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弱,规模小,下大力气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我市产业升级的重点任务。下一步必须制定鼓励高新技术开发投入的政策,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发挥科技孵化器的作用,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我市支撑产业发展的高科技人才匮乏。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用好院校的高科技人才;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完善激励人才自主创新的政策,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使我市的人才为我市产业升级作出努力。  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地下水资源  董连兴委员的发言     我市是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但目前地下水的开采数量及地下井数仍居高不下,这对城市的管理、安全、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由于我市地下水井遍地开花,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未办理取水许可证。因此,当前有必要根据我市的具体情况,作一次深入的普查,摸清情况,登记造册;成立地下水资源开采整治领导小组,通过经济补偿、行业整治、重点整治、分步整治的措施,对没有获得取水许可证的地下水井,一律予以取缔,对停用、弃用、报废的深井予以回填,防止倾倒废弃物造成地下水体污染;同时,严格控制新地下水井的审批,合理规划和调整水井布局。     地下水系统监测是直接获得地下水水质、水量动态的惟一方法。科学地对我市地下水进行动态实时监控,实现自动化监测与数据传输,不仅可以完善我市的基础性公益网络,及时向社会发布地下水监测信息,进一步提高市民对地下水保护的认识,接受群众的监督,而且可以为我市重大战略决策和区域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不断满足社会公众对地下水信息的需求。     在科学合理使用和保护地下水方面,要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垃圾,对于污染和破坏地下水资源的行为,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负责”原则,严格按有关条例执行。为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必须加速建设与改造城区供水管网,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加强我市行业协会建设的几点建议  吴虹霞委员的发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作为行业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协会近年来蓬勃发展,并且新的行业协会还在不断涌现。这些行业协会成立后,在沟通企业与政府间联系、维护行业利益、推动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行业协会当前亦存在一些隐忧,如管理体制不清、行业协会作用发挥参差不齐等。     如何加强我市行业协会建设?具体建议为:一、理顺体制,规范管理。要以义乌扩权为契机,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放手让行业协会自主发展。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要改革管理体制;要严格考核,建立协会的淘汰机制,对那些有名无实、无所作为的协会,及时作出退出处理。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针对目前出现的行业协会成立过程中行业类别区分过细、范围重叠交叉等苗头,建议相关管理部门研究制定相应对策,设立一定的门槛。同时加强资源整合,引导行业协会形成助推行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对一些行业范围大致相同或交叉的协会,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克服部门利益,引导它们在自愿的基础上重新组合,以更好地体现行业代表性,推动行业发展。三、加强建设,提升功能。要加强组织机构建设;要敢于维护行业利益;要充分发挥服务功能,促进行业发展。行业协会要积极协调和处理同行业企业纠纷,规范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为广大会员提供经营和外贸风险预警信息,组织培训学习,帮助通过行业强制认证等,提高会员对协会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加强城市交通体系建设 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丁志民委员的发言     目前,对我市交通体系规划,建议重新作如下布局:     一、以人为本,科学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建议建立“快速通道”;发展“轨道交通”;发展“水上交通”;适当调整市场布局;规划商业副中心;完善物流体系,加快城区物流规划;调整客运场站布局。     二、加快城区道路建设,完善路网结构体系。解决老城区“断头路”和交通“瓶颈”问题,统筹老城区路网改造,缓解老城区交通压力。加快一些新建道路的规划建设,完善路网结构。     三、适时改进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路段(口)通行能力。重点改造城区交叉口,提高道路交叉口车辆通行能力;在城区繁华地段,建设一批行人过街设施,以减少行人、非机动车对交通的横向干扰;增设老城区道路机动车道的车道数和中央分隔栏设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四、强化静态交通管理,着力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加强城区停车场(泊位)的规划建设。运用经济杠杆,规范公共场所车辆停放秩序,强制服务业场所恢复原有停车场地的停车功能,将闹市区一些露天停车场改建为“立体停车库”;对占用公共空间的停车场(点)实行停车收费制。     五、强调公交优先,优化交通工具结构。尽早出台公交优先的政策规划,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区取缔三轮车,限制摩托车发展;增加警力,提高路面管控能力,进一步提高交通管理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大交通宣传、教育、管理力度,努力提高全民的交通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对市区三大市场群,建议制定不同时段的营业时间,缓解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问题。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让老龄人幸福生活  吴中兴委员的发言     老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一轮发展中,更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就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我提一些建议意见。     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助老功能。积极建立养老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以全面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各级政府要建立高寿老人养老补贴金制度;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老年医疗保健体系,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和康复等多种服务;在农村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三级医疗网络;设立老年特困专项救助资金,保障特困老年人基本生活。     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老年人的优待工作,努力扩大优待范围,丰富优待内容,提高优待服务质量;建立健全老年维权组织,开辟老年维权热线,完善老年执法、来信来访工作制度,积极配合和协助司法行政部门做好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大力支持发展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老年公寓、养老院。  加强各党派民主协作 共同打造和谐新义乌  汪宁委员的发言     随着涉外人口和大批农民工的涌入,各种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的矛盾也在不断增加,义乌要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担子很重,压力很大。就加强各党派民主协作等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干部用人机制,可适量安排有实践经验、政治素质优秀、工作能力强的民主党派骨干充实到镇、街、社区领导班子中,对特别优秀的,亦可充当“一把手”和副手;改革劳动仲裁机制,加强镇、街道、社区民事纠纷、劳资矛盾调解工作,切实把社会化维权关口前移到矛盾多发的第一线去;司法部门要增加民主党派行风监督员和司法陪审人员,增强协作力度。     推广义乌市总工会“赤岸镇新农村和谐企业建设”试点经验,各民主党派的企业党员,将积极配合工会在全市推广和谐企业和和谐新农村建设,同时也希望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完善升华试点做法,为义乌“三农建设”和和谐新农村建设创出一条新路。     我们各党派有8名同志是各行业协会的会长。我们将积极配合,支持市委市政府做好市场现代化和企业市场化建设。同时,也希望政府能为我们各行业协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参政议政的必备条件。我们建议在针织市场、木材市场实行党、工、团共建,以党建带工建(团建)的办法,逐步完善市场党组织、工会组织、共青团组织建设,力争在全国首创义乌市场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  理顺城市管理体制 构筑和谐城管新格局  孙金华委员的发言     在加快推进城市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尽管日益得到政府重视,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依然存在如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管理职能设置不够合理、城市公共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等问题。在此,我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建议市政府以扩权改革试点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机构设置,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设立城市管理委员会;成立公用事业管理局,进一步优化整合现有的城市管理资源,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真正实现建管并举、高效管理,推动城市公用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科学界定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合理划分事权,理顺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尽量避免职能重复、职能交叉、管理空白的情况发生,构筑和谐城管新格局;建议市政府借扩权改革试点的东风,将适合综合行政执法的职能进一步归并,使职能划转更科学、更具体、更完善。     如何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效实行城市管理资源共享,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市民提供最好的公共服务与管理;可以搭建我市数字城市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全市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和动态化,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反映、及时解决。此外,加强对地下管网规划和建设的统一整合,使建成的地下管网能满足城市管理各种需要。  义乌民间文化保护任重道远  特邀委员骆有云的发言     我市民间文化保护已全面启动,并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对民间文化保护的认识不够到位;保护手段单一,保护网络不健全;人才短缺,后继乏人;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化经营相对滞缓。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摸清家底,搞好规划。不断完善、充实和调整民间文化,列出保护规划,公布名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加大工作力度,层层分解落实现有项目,抢救濒临消失的项目,强化保护重点项目,提高一般性项目的群众参与度。     二是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开发领导层,做好民间文化的补课工作。市级班子读书会要增设民间文化专题内容,为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等定期开设相关知识讲座,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简报、横幅、宣传窗等扩大宣传。     三是巩固阵地,培养人才。拨出专项基金鼓励民间老艺人开门授徒,传艺于后人,并在中小学开设剪纸、雕塑、婺剧、民乐、民歌、民谣等民间艺术课程。     四是增加投入,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每年增加投资,列出2至3个重点保护抢救项目,形成保护网络,齐抓共管。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推陈出新,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五是搭建平台,开展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民间文化的繁荣,借此发现人才,扶持新项目,并合理开发利用传统节日。     六是科学管理,强化考核。规范与指导民间文化的传承,实行科学有效管理,建立责任制,定期培训、考核和举办活动,奖励优秀项目,责任制考核中适当增加文化考核内容的比重。     七是建立档案,完备资料。抓紧编写出版《义乌民间文化大观》,增设农具、家具、炊具、日常用品陈列馆,鼓励民间收藏与展示,保护古民居、古建筑和地形地貌及自然风光,用文字、图片、录音、网站等方式记载和充实民间文化。  把握发展新机遇 实现经济新发展  虞云新委员的发言     我市实施“兴商建市”和“两个千家万户”战略决策,使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形成高原创性、高开放性、高集群性、高速成长性等特色优势。     省委决定对义乌实行经济升格管理,给义乌带来了机遇:扩权带来了更多自主权;国际资本向“长三角”转移;义乌市场承载能力增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至今已形成厚积薄发态势。但也面临三大挑战:土地资源贫乏,制约企业扩大再生产;资金供求矛盾突出;生产经营量的剧增与效益不同步的矛盾突出。     我市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拓展新思路,我认为,着重要抓好四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坚持“台阶论”,确保经济总量跨越式上升,继续坚持以市场为龙头的理念,工业支撑迈向一个新台阶。利用扩权机遇,鼓励大中骨干企业扩大再生产,向高层厂房发展,并鼓励工业区块加速建设标准化厂房,解决工业用地紧缺矛盾。二是依据“结构论”,促使经济结构的均衡发展。重新调整经济结构规划布局,充分发挥义西南相对丰厚的土地人文资源,加大基础性建设项目的先期投入,缩小义东北与义西南的发展差距。三是遵循“阶段论”,推动经济向“飞跃发展”和“成熟阶段”迈进。鼓励规模企业向现代企业发展,鼓励企业上市、相互兼并、优势并存、多种经营,并实现科技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资本运行化发展。四是实践“创新论”,构建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不断注入发展新活力。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打造国际性金融市场,吸引外资银行进入义乌;加大自主创新和品牌提升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构建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保障和支撑;加速国际化进程,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与合作。  优化公共卫生服务 加强妇幼保健工作  龚菊莲委员的发言     我市公共卫生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是当前妇幼卫生保健方面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妇幼卫生保健队伍建设落后,妇幼保健检查仪器简陋、检查手段单一、技术水平欠缺,缺乏有效的会诊机制,后续管理不到位等。     关注妇女儿童健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为了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我们建议: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由市政府牵头,人事劳动、妇联、工会、卫生、计生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抓好妇幼保健工作。     二是整合妇幼保健资源,集中力量办好市妇幼保健院。该院承担全市妇幼保健主要任务,现有建筑设施等硬件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扩建或搬迁已迫在眉睫,急需提升妇幼保健工作的人才、技术、设施等。     三是加大财政投入,落实普查经费。妇女病普查目前已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范畴,政府公共财政应予以补助,可分为市财政与镇(街)财政两级补贴。     四是构建网络,明确任务,精心组织,扎实有序地开展农村妇女病普查工作。明确承担农村妇女妇科健康检查的医疗保健机构、人员准入,规范会诊机制及接诊机构,并给予优惠政策;在市妇幼保健院设立义乌市宫颈疾病与乳腺疾病防治中心,明确该院和各镇(街)卫生院职责;加强妇科病患者的追踪随访,建立下村工作台账。     五是建立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电子档案,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争取年内联网,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     六是设立妇女儿童救助基金,参考义亭镇农民健康体检后续管理经验,帮助贫困人口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加大农业信贷力度  金伟东委员的发言     我市农业信贷为农业生产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既帮助一些困难农户发展了生产,摆脱了贫困,也为很多农业企业解决了流动资金短缺的困难。但当前农业信贷还是存在一些与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小额农贷没有很好落实,一些农户得不到贷款,生产发展困难;农业贷款发放量不大,不能满足农业生产与农业企业发展的需求;贷款抵押要求过高,还款时限过短,与农业生产周期长的实际不相符。     农民对脱贫致富、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日益加大,农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但由于农业利润相对较低,企业自身经济实力不强,固定资产较少和社会缺少提供担保体系等,很难贷到款。     面对现实问题,政府应加以重视,制定相应政策,确定一家或几家相关金融机构专门负责农业贷款项目,并由银行、市财政局、市农办等部门共同出台农贷担保贷款管理办法,把贴息补助直接拨给落实贷款项目的银行,降低银行风险;在推行小额农贷时,银行联合政府资源,探索具有法人地位的利益主体联保等抵押方式扩大贷款担保种类;创新机制,扶强扶优,制定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力度,降低贷款抵押条件,制定相应灵活的借贷与还贷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开发项目,做强做大,带动地方农业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