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索引号:

    330782000000/2008-210555

  • 文件名称:

  • 发布机构: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2008-07-25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二〇〇八年政府工作报告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08-02-01 08:00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08年1月25日在义乌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义乌市市长发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的工作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是启动扩权改革试点、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取得积极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中共义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面实现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年度目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致力提升产业层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8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28亿元,分别增长31.2%和33.2%;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左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和3.8%。三次产业比例为2.8:46.1:51.1。
  商贸服务业持续繁荣。实现商品市场成交额461亿元,增长10.2%,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348亿元,增长10.6%。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国际商贸城三期土建工程即将结顶,副食品市场、家具市场、木材市场建设进展顺利。开展市场商品定向招商,新设国际商贸城标霸美国馆、广东南海馆等,完成国际商贸城一期商位使用权租赁工作,“义乌指数”影响力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功举办2007义博会、文博会等各类展会86个。浦发、交通、中信等金融机构获准进入义乌,兴业银行义乌支行升格为分行。推出市场商位使用权质押贷款业务,开展全省邮政储蓄小额贷款试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855.6亿元,贷款余额达到595.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34.3亿元和130.3亿元。编制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引进乐购等国际大型连锁超市。
  工业经济素质稳步提高。实现工业总产值858亿元,增长2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33亿元,增长27.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比首次超过50%。产业集群继续扩大,被授予“中国线带名城”、“中国商品包装印刷产业基地”称号。狠抓工业有效投入和科技创新,251家企业工业用地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完成工业性投入45.4亿元,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研发中心和省级技术中心5家,实施省级重点技改项目10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1项,设立玩具、无缝服装等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新增上市企业1家。节能减排成效初显,2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省级验收,2家企业通过省绿色企业评审。品牌建设成绩喜人,新增中国名牌产品3只、国家免检产品6只和中国驰名商标32件。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落实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3500万元。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9000亩、农业龙头企业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9家,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新增省级农业标准3个、省级无公害基地42个和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5只,新获省农博会金奖农产品4只。落实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6万亩,垦造耕地5582亩,完成绿化造林5111亩。实施千库保安、清水河道、农田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工程122项。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全面实施扩权改革,603项扩权事项和权限基本完成移交并规范运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业项目公开招选、镇财市管改革、农村集体资金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实现自营出口16.7亿美元、自营进口1.5亿美元,分别增长24.6%和23.2%;经海关义乌办事处报关出口的标准集装箱增长30.5%。实际利用外资1.37亿美元,新增境外机构驻义代表处414家。涉外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分别授予我市邀请外国人员来华审批、外国人在华就业许可和出国组展权等权限,最高人民法院授予我市审理部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权限,小商品出口实行新型海关监管模式和信用保险机制,开通全国县级市首个航空口岸和义乌至香港航班,民航旅客吞吐量突破50万人次。对外交往不断加强,3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成功访问我市,接待境外重要代表团300多批次。
  城乡面貌呈现新局面。坚持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统一,切实提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开展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生态功能区规划编制,启动老铁路改造方案论证。清理规范工程建设临时机构,扎实开展重点工程百日攻坚战,金义东南线二期、新华书店、廿三里和稠江中心卫生院等工程建成使用,完成机场航站楼的主体土建工程,内陆口岸场站一期、文化基础设施一期、商博大桥、稠佛路拓宽改造、污水处理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国家生态市技术复核和国家园林城市考评,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旧村改造5个,基本完成村庄整治98个,启动空心村改造12个,创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4个。被列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命名为全国首批新农村电气化市。积极推进城乡饮用水、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一体化,完成80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大陈镇创建为国家卫生镇。
  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加快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市、健康城市、文化大市和体育强市建设。实施城乡联校行动计划和村完小、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竣工率达到90%以上,初中升高中比例、高考上线率分别达到98%和86%,工商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全面推进免费婚检、母婴安康工程和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承办CBA全明星赛等一批高规格赛事,成功举办第十六届农村文化节和第十届全民健身节。被命名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创建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佛堂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事务和人民武装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和老龄等事业实现新进步,新闻、广电、统计、人防、气象、档案等工作扎实开展。
  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255元,分别增长15.9%和16.4%。继续实施农民培训转移工程和免费就业服务,新培训农民2.5万人,转移1.53万人。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近16万人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第二次慈善募捐活动共募集资金8000多万元,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70元和270元,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加快农村住房特困户分户审批,462户搬进新居。有线电视提前实现“村村通”。公共安全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排查整治多合一经营场所2.55万处,分离人员8.7万人。健全维稳工作机制,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信访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通过省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市验收,强化民间融资管理。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办复人代会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707件,办复率达100%,满意率不断提高。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公开征集十大实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强化政策导向作用,出台促进商贸服务业、工业经济、企业上市、节约集约用地、节能减排、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意见。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完成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核清理。365便民服务中心通过省示范行政服务中心验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开通政风行风热线,强化审计监督和工程招投标监管,惩防体系建设向农村拓展,重点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
  各位代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义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在各条战线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义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参与义乌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广大外来建设者,向关心和支持义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与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土地、水等资源和环境容量的瓶颈制约日益凸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十分紧迫;对外开放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影响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任务繁重;因利益格局调整引发的各类矛盾还较多,维护社会稳定任重道远。推动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举措需进一步研究落实,干部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业务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距离。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8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国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我市恰逢撤县建市20周年。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的新形势,面对深化扩权改革和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新机遇,面对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新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清晰的发展思路、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义乌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根据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扩大会议作出的部署,200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业富民、创新强市为主线,以深化扩权改革、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为动力,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重点,不断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又好又快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8%以上,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5%和3.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做好新一年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着力点:
  着力推进产业层次再提升。立足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商贸优势,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切实加强自主创新,切实加速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具有义乌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保持发展中的领先地位。
  着力推进开放水平再提高。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强化开放意识,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竞争和合作,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国际化层次。
  着力推进城乡环境再提质。抓住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契机,统筹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统筹推进义西南和义东北发展,统筹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筑协调并进、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着力推进政府服务再提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深入推进扩权改革,创新政府管理,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水平,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为义乌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着力推进民生事业再改善。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善民生、发展民主、保障民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让城乡群众共享义乌改革发展成果。
  三、全力抓好十项工作
  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确保完成政府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必须全力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打造新一代市场。必须加强市场发展战略研究,大力推进市场主体和功能创新,加强市场管理和服务,营造低成本经营环境,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
  建设新市场。突出绿色、节能、环保理念,全力以赴建设国际商贸城三期,稳妥实施行业布局调整,确保2008义博会前建成运行;围绕构建一流贸易平台的目标,推进结算、授信和信用“三大平台”建设,完善信息服务、外商服务和出口服务。完成副食品、家具、木材等专业市场建设,加快篁园、针织、宾王等市场改造前期工作。完善专业市场发展规划,高度重视装饰、物资、农贸城等专业市场发展,加快培育小商品原辅材料、半成品、机械配件等新兴市场,增创市场发展新优势。
  引进新主体。按照“面向全球、优化结构、提升品质”要求,创新市场招商机制,开展“市场招商年”活动。加大对国内外知名品牌、名特优新产品、重点行业、重要市场的定向招商力度,优化市场商品结构。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商务机构、采购集团,壮大市场采购主体,促进市场素质提升。高度重视市场进口工作,积极筹建境外商品馆,提高国际商品的展销比重,促进买全球货、卖全球货。
  拓展新功能。认真编制小商品分类标准,充分挖掘“义乌指数”经济价值。发展国内小商品连锁配送,健全商品配送网络。积极推进市场主体公司化,大力发展品牌经营、第三方物流、非现金结算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等商务网站建设,完善网上展示、交易、结算功能,促进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共同发展。
  (二)优先发展服务经济。必须围绕建设国际知名会展城市、区域金融中心、区域物流枢纽和国际购物天堂的目标,主动承接“奥运经济”、“世博经济”的辐射,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
  做强优势服务业。加快新会展中心建设,提升义博会,办好文博会,培育并引进更多的品牌展和特色会展项目。开展金融服务产品创新,新引进2家以上金融单位分支机构。完善仓储物流发展规划和政策,加快内陆口岸场站建设,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把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培育,争取承办2008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研究落实新举措,积极发展购物旅游,开辟文化、休闲等旅游市场,掀起新一轮旅游业发展新高潮。
  做优城乡零售业。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积极发展高层次零售业态,提升城市商业功能。高起点规划建设北门街区块商业广场,有重点地发展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引进全球知名酒店、跨国零售集团、国际名品旗舰店来义设点。深入推进镇街连锁超市、农村连锁配送店建设,创新发展社区服务业。
  做大新兴服务业。做好创意产业基地的规划论证,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品牌策划、广告制作等创意产业。主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产业转移,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国际商务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强“总部经济”的空间规划和载体建设,探索建立“义乌总部-生产基地”区域性总部经济新模式。丰富异国风情街、美食街、清波湖等城市休闲功能区的内涵,大力发展繁荣、健康的夜间经济。积极发展“楼宇经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三)大力推进工业创新。必须联动推进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标准化、品牌和企业上市战略,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推动由小商品制造大市向小商品创造强市跨越。
  推进产业结构创新。注重提升工业发展层次,积极争取工业区扩容,努力把两大省级开发区建设成为极具发展优势的先导区、极具创新活力的试验区。按照“淘汰一批、引进一批、提升一批”要求,整合工业功能区开发建设,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实施传统主导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发展装备制造、现代生物、新材料、软件开发、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高新科技产业,力争新增国家级产业基地1个以上。重视标准厂房的建设和管理。狠抓项目开工和投产,确保工业遗留项目全部开工建设、20%以上项目建成投产。
  推进技术创新。加快科技孵化器、虚拟研究院、行业研发中心、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创意设计中心建设,构建公共研发、检测、信息平台。突出企业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确保完成技改投入32亿元,实施25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力争新建1个以上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启用国家日用小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扎实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核心技术和标准体系。
  推进企业制度创新。认真落实工业经济发展政策,大力引导企业创实业创新业。坚持扶优扶强扶新,重点扶持“五十强”和成长型企业发展,争取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积极引导规模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度改革,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建立企业上市“绿色通道”,鼓励企业到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收购重组上市公司,力争新增上市公司1家,培育企业上市对象10家。
  (四)构筑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必须深化国际化战略,树立新的开放理念,构筑新的开放格局,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实现中国出口名牌零的突破,确保自营出口增长15%以上。积极引导企业和市场经营户构建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进入跨国公司全球供应和采购体系,拓展发达国家高端客户群。大力发展进口贸易,鼓励扩大资源性产品和先进技术装备进口,完成自营进口1.7亿美元。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努力引进对产业升级具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推动企业多种形式“走出去”,在科技研发、生产销售、资源利用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
  优化国际化发展环境。健全全市对外开放协调机制,加强对外开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积极筹建外国人服务中心,进一步整合涉外服务资源。建成并启用义乌机场新航站楼,促进口岸建设,健全“大通关”体系。密切关检合作,强化出境商品检验检疫和海关通关查验,建立健全出境货物查验配合协调机制、应急处理机制和出口预警通报机制。健全对外贸易、产业损害等监测预警机制,加强行业协会、商会的协调和自律,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扩大对外交流与协作。强化城市整体形象策划,广泛开展全球城市营销活动,积极参与筹建西班牙世博会中国馆。加强政府、民间的对外友好交往,扩大社会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有计划地缔结一批国际交流城市。加强与上海杨浦等友好区市的协作,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继续扩大与“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经贸往来。充分发挥义乌在浙中城市群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义乌市场与周边产业基地的对接。大力开展以来料加工为载体的山海协作工程建设,进一步促进区域合作。
  (五)深化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大财政支农扶农力度,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农业企业化行动,鼓励各类主体投资开发现代农业。培育和发展科技型、带动型的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加大农用地流转力度,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积极发展区片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业服务业,基本建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强化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标准农田建设和保护,垦造耕地2000亩,全面完成巧溪、姑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扎实推进枫坑、岩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柏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强气象工作,完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新社区布局规划,细化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促进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向农村延伸。稳步推进旧村改造,有序推进空心村改造。旧村改造要因地制宜,创新规划理念,注重居住、生产、商业、仓储等功能分区,大力提倡和鼓励规划建设多层、高层公寓;空心村改造要大力鼓励开展宅基地整理,盘活村内各种用房,通过拆旧建新、土地置换等方式推进新社区建设。探索下山创业新模式,稳步推进异地奔小康。大力开展星级示范村创建活动,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凸显农村特色、体现田园风貌、保护文化古迹为重点,着力提高村庄整治水平。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充分发挥义乌市场和产业优势,积极培育农村市场经济主体,广泛开展市场带百村等创业活动,加强非农产业就业技术培训,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切实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实施低收入家庭增收工程,完善帮扶机制,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一人以上就业。
  (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必须强化精品意识,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构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的大城市。
  高水平编制城市规划。突出规划先导,塑造商贸城市个性,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充分展现义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现代化、国际化气息。注重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浙中城市群规划的衔接,明确义乌的功能定位。深化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城市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规范规划编制及审批程序,严格规划执法,增强规划实施的刚性。
  高标准实施69项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北门街区块改造、国际会议中心、中心菜市场、稠城一校搬迁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国际商务中心、老铁路改造、国际商贸城配套道路和长途客运中心、铁路新货站至甬金高速连接线等工程,完成商博大桥、凌波大桥、南环路拓宽改造、稠佛路改造、工商学院扩建和220千伏官塘变一期等工程建设。重视旧城改造和提升,探索城中村改造的新模式。加强重点工程监管,狠抓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不放松,探索重点工程代建制,确保把重点工程建设成为“精品工程”和“廉政工程”。积极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按照“研究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要求,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高效能强化城市管理。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形成资源共享、部门联动的城市管理新体制,探索长效管理新机制。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健康城市,巩固创卫成果。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科学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成江东路延伸、江滨路延伸和宾王圆盘周边、环绣湖广场等区域的道路改造整治,新建原红旗电视机厂地段停车场;稳妥实施城区部分路段交通管制措施,深化非法营运和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逐步缓解城区交通拥堵。
  (七)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必须紧紧抓住扩权改革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完善推动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深入实施扩权改革。进一步增强改革的主动性,以更大的力度深化扩权改革,放大扩权改革的“综合效应”。积极做好与上级部门的衔接和沟通,继续抓好尚未落实的扩权事项和权限落实工作,加大对涉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联系紧密尚未扩权事项的调研力度,争取下一步扩权。根据事权相对称原则和上级部署,调整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分配。强化干部的适应性培训,使扩权事项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扩权改革阶段性工作的要求,认真做好总结完善,努力向省委、省政府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推进强镇放权改革。
  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围绕改革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组织,理清改革思路,制定改革实施细则,找准改革实施突破口,尽早启动实质性改革,力争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基本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缩小城乡差距,在全国率先形成城乡一致的政策制度体系、城乡一体的规划布局体系、城乡共建的基础设施体系、城乡协调的产业发展体系、城乡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城乡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融合的行政管理体系。
  深化财政综合改革。继续完善部门预算、镇财市管、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积极推进绩效评价工作。加强增收节支工作。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进一步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全面推进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创新国资监管方式,切实增强国有投资企业活力,不断提高国资运行质量和效益。
  (八)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推进增长模式的转型升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强化节能减排工作。认真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前置条件,推行新上项目能评制度,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强重点耗能企业和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督管理,大力推广节能环保设施。加大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的技改力度,加快垃圾填埋场三期、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和截污纳管工作,基本完成污泥处置一期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创建节水型社会试点市,着力培育循环经济型示范企业和园区,推进清洁生产。实施污水深度处理,探索中水回用、分质供水。探索热电联供机制,加快区块集中供热设施建设。
  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积极挖掘现有土地潜力,全面盘活存量土地,鼓励“零增地技改”和“零增地旧村改造”。坚持有保有压,优先保证重点急需建设项目、产业政策鼓励发展项目的用地需求,全面实施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探索建立项目用地复核验收制度,扎实开展土地出让合同履约情况检查,加强对擅自变更土地用途行为的整治,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行为。
  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深化生态市创建活动,完善水资源利用规划,健全城乡一体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机制,建立饮用水源水质污染预警监测系统。抓好大气、粉尘、噪声和土壤污染整治。开展“绿色村庄工程”建设,提升村庄绿化水平,确保全市40%村庄完成绿色村庄工程建设任务。加快义乌江城市防洪堤、新客站站前等绿化工程建设,加强森林消防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确保86万亩森林生态安全。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监督和查处力度,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力争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环境质量基本指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九)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必须扎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提高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水平,通过全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市中期考核。完善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机制,健全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国际商贸城医院建设。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开工建设新广电中心,确保游泳馆、图书馆和档案馆投入使用。启动佛堂古镇保护利用开发工程,开展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加快《义乌市志》和《义乌丛书》编纂出版。积极开展“送文化”与“种文化”,办好农村文化节、全民健身节等各类文体活动,举办一批高水平体育赛事。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文化市场环境。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8以内,争创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市。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等开展工作。
  营造创业创新氛围。弘扬新时期义乌精神,精心组织改革开放30周年和义乌撤县建市20周年系列重大庆祝活动。积极培育新的创业主体,推进创业主体多元化,激发全民创业活力,形成“干部创事业、能人创实业、百姓创家业”的良好氛围。大力创建学习型城市,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办好人才交流大会,做好网上人才招聘和组团外出引才引智工作。积极开展跨区域人才开发交流与合作,办好中高级人才小型见面会,探索建立人才创业基金,提供个性化高层次人才服务。
  构筑大社保全覆盖体系。完善城乡居民社保制度,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做好社保扩面工作。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健全分层分类救助办法。延伸扩大就业服务网络,城镇净增就业人数9500人以上,免费培训80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1.48万人以上。出台实施养老服务业扶持政策,加快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
  (十)全力规范市场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深化“平安义乌”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深化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下更大的决心、化更大的气力、用更严的措施,继续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切实加大对违法建筑的整治力度,全面推进合用场所的技术改造,加强出租房的管理,从源头上防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健全安全监管网络,建立农村专兼职安全监管队伍,扎实推进企业、村居安全管理标准化活动,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加大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力度,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环境。 
  深化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重点商品的检查力度,设立出口饰品等监管示范区,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行为,营造安全健康的市场消费环境。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强化民间融资管理,加大对非法融资打击力度。完善外贸主体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外贸欺诈行为。加强税收依法征管,优化税收结构,规范企业财务核算,确保税收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
  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群防群治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建立维稳、综治、信访“三位一体”的全员责任制。拓宽法律援助领域。完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增强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认真贯彻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做好新时期对台工作,大力支持驻义部队建设,加强人民武装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四、努力办好十大实事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为民办实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强化住房保障。专项安排200亩用地指标,积极解决农村住房特困户建房用地问题,做好建房用地审批和落地工作,加快建房进度。加快各镇街及塔下洲等区块2680套城镇职工安居房建设,年底安排到户458户。逐步扩大廉租房受益群体。城镇职工住房公积金的补助比例提高到12%。
  二是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完成稠下线、东黄线、佛低线、苏八线共16公里农村公路改造,完成60个村(含自然村)的35公里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启动上溪、苏溪、赤岸3个自来水厂建设,逐步缓解部分区域用水紧张问题,加快城区管网延伸工程建设,覆盖20万人口。完成100个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力争每个村完成一口池塘净化。建成50个市级绿化示范村。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正常运转。
  三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全年大气环境质量指数在国家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达到310天以上,改善水环境质量。完成5座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29万吨,新建30公里污水主干管网,覆盖沿线100个村。力争完成管道燃气工程的过渡气源站建设,加快供气管网配套。规划实施老小区改造工程,基本完成2个小区的基础设施改造。新增城区绿地70公顷。
  四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2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2万人、工伤保险5万人,扩大失业保险和企业女工生育保险参保面。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大幅提高财政补助水平;出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进一步提高离退休人员的补贴水平;上马怡乐新村建设项目,启动市老年活动中心装修改造工程;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城区20%的社区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施农村老年人“星光计划”,改善农村老年人活动场所。
  五是加大农村学校扶持力度。启动12所农村中小学新建、扩建或改造工程。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寄宿费,对学生数在500人以下的农村学校(含完全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提高100元。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爱心营养餐”补助额度,每生每学期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大力实施联校计划,选派40名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选派30名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挂职任教。六是加强城乡居民健康保障工作。户籍人口人均公共卫生经费达到30元。完成第二轮参保农民健康体检20万人次以上,提高财政保障农民体检标准,扩大体检内容。推行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收挂号费和诊疗费,开展医保对象基本目录用药零差价试点。
  七是加强对外来建设者的服务。在全市建立网格化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劳动纠纷处理结案率达到98%以上。加强劳动就业、消防、安全生产、安全用电等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免费提供外来建设者服务手册,提高外来建设者就业技能和安全防范、自救能力。开展公办学校对口帮扶民办外来建设者子弟学校活动,公办学校为外来建设者子女新增加3000个学位。启用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八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百名文化专家进农村”活动和“群众文化精品覆盖工程”,组织300场戏、6000场电影到农村,每个镇街组建1-2支综艺文化团队。创建100个文化示范村(社区)。开展“小康体育村”创建工作,新建100条健身路径,开展社区健身设施的维修更新工作。启动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年底覆盖5万用户,开通交互式数字电视业务。
  九是加大对困难群众帮扶力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启动“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实施困难群众危房改造救助120户。为困难残疾人实施生活救助5000人、子女助学300人、免费开通电话1500门,免费实施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400人。安排慈善基金500万元用于尿毒症、白血病等重大病患者救助和困难家庭学生助学。建立镇街避灾中心。
  十是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万亩。基本取缔无证违法食品药品生产企业和加工作坊,列入许可证管理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QS)。全市经营食品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大型商场超市100%落实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13类重点食品实现全覆盖检测。定点屠宰率达99%以上。全市实施连锁配送的村级商店超过400家,每个社区有1家以上连锁超市。村卫生室药品统一配送达100%。
  五、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必须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着眼长远,科学决策。面对社会转型、体制转换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我们要以全局的高度、国际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认真把握事关义乌长远发展的战略机遇,深入研究发展方式、发展空间、发展动力、发展环境等战略问题,着力突破发展瓶颈,强化先发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严格遵循政府工作规则,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等制度,多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问计于专家,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坚决维护市委的统一领导,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认真办理人代会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虚心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重视行政复议工作。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土地资源使用、市场商位安排、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等公共资源管理权力运作,深入开展反商业贿赂工作。积极建设“电子监察”系统,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层级监督,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转变职能,优化服务。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把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上来,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确保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住房、交通、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按照“审批与监管分离”原则,加强365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构建“行政审批、要素配置、社会服务、效能监察”四个平台,推行镇街365全程代理服务。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市长信箱”建设,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推进政务公开。
  提高效能,狠抓落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力戒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深化效能建设,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和活动应酬,优化办事流程,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细化年度工作目标,加大责任分解、督促检查和协调解决的力度,真正把“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尤其要突出“两手抓”:一手抓“十项工作”,着眼于“新”,创新求突破,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务;一手抓“十大实事”,立足于“实”,为民办实事,力争让人民群众满意。
  各位代表,伟大的时代召唤着我们,光荣的使命激励着我们。站在义乌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让我们在中共义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齐心协力,扎实推进全民大创业、全面大创新,为又好又快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