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徐学林:与义乌建筑设计史融为一体

发布时间:2009-09-11 10:56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8月11日上午,在市区宗泽路567号十楼的建筑施工审图室里,60岁的高级建筑师徐学林,正仔细审查着几份建筑施工图。   短暂休息之余,徐学林总爱摘下老花眼镜,临窗眺望。车水马龙的宗泽大桥,气势宏伟的梅湖体育馆,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看着翻天覆地般的城市变迁,这位与城市建筑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建筑师,心里总是感慨万千。在过去近40年时间里,他看着义乌建筑一天天地变美丽,市体育馆、市华联商厦(解百商厦)、市金融大厦等一座座大厦,从他的手里“呱呱坠地”。  创建义乌首个建筑设计室  岁月如梭,回想到1972年,仿佛就在眼前。当年意气风发的徐学林,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本科毕业后,作为一名高材生,他没有选择留杭,而是回到了土生土长的义乌。  在当时的义乌县建筑公司,参加工作不久的徐学林,便挑起了“大梁”。义乌电器厂电镀车间、义乌针织厂染整车间等,在徐学林与同事的努力下,先后设计完成。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义乌没有专业的建筑设计单位,建筑设计力量薄弱。而城市的发展,显示着城市建筑业的兴起。身兼设计、施工双重角色的建筑公司,已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  “缺少资金,租用破旧的民房当设计室,专业设计人员也是从各部门抽调。”1981年下半年,义乌首个建筑领域的专业设计室——义乌县基建局规划建筑设计室成立。作为首位创建人,回想起这些,徐学林感慨万千。当时,他负责义乌范围内工业和民用的建筑设计。创建时的举步维艰,在徐学林眼里算不上什么,他只是觉得兴奋,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因为义乌的建筑领域,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终于有了专业规范的设计部门。  徐学林与义乌地标性建筑物  走在义乌繁华的街道上,鳞次栉比的高楼,早已让人们熟视无睹。它们“诞生”前后的故事,更是知者甚少。可是对徐学林来说,很多建筑,就像他的孩子,那真是“一砖一瓦皆是情”啊。建成于1985年的体育馆,对徐学林来说,更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体育馆的建筑用地,地基属湖塘软土结构,地质情况复杂。为确保工程质量,同时突出设计上的前瞻性,工程总设计者徐学林带着技术团队,进行了前期大量的调查研究。前前后后,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他的心思全花在了设计上,体育馆建筑设计顺利完成。当时的体育馆,屋顶首次采用网架结构,开创了数个“第一”。它不但是当时义乌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当时义乌范围内公共建筑面积最大、建筑工程设计最为复杂的建筑物;在建筑结构、跨度上也是堪称当时之最。  在徐学林的建筑设计生涯中,市区的解百商厦(原华联商厦)也是其中的大手笔之一,不过略带遗憾。原来完成于1993年6月的华联商厦,在设计高度上也创了当时的高度之最,总共28层,是当时义乌市区的最高建筑大楼。徐学林清晰地记得由于该楼地段特殊,为突出造型的现代感和周边市容市貌的和谐,在设计上,为力求完美,可谓是费尽周折。设计方案都出了三套,对比之后,最后确定义乌市建筑设计院与浙大设计院合作方案为定稿方案。“为突出高层建筑的前瞻性,当时设计的商厦,六层以上为酒店,酒店的房间设计宽度达到了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可惜,之后由于缺少资金等外因,商厦只造了10层。”说到此处,徐学林多少有些遗憾。  除此之外,义乌市区内的金融大厦、希波曼大酒店等,均出自徐学林之手。1995年12月,徐学林成为义乌市当年评选出的仅有的两名高级建筑师之一。  义乌专业的建筑设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手工绘图到电脑操作;从1981年创建义乌首家专业建筑设计室,到目前各类规模的专业建筑设计机构超过30家;从过去较为单一的建筑设计风格,到如今建筑设计结构造型、现代手法的“百花齐放”。这就是徐学林这位老建筑人几十年来对义乌城市建筑发展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