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经有义:从“做螺丝钉” 到个性得到张扬

发布时间:2009-09-11 10:57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人物名片:经有义,曾是市城镇职校的老书记,今年2月退休,现在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里发挥余热。   感言:回顾过去60年的生活与经历,他感慨万千:“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两代人求学路迥然不同  我出生于1949年2月,年幼时家住义乌城区新马路,从小就是居民户口。父母是手工业者,家境一般。童年那时候,祖国百废待兴,我们的生活也很艰苦,鞋子都舍不得穿。冬天的时候,我记得经常光脚丫的!  我家兄弟4人,我是老四。大哥读书时,全家人都精心培植他,加上他很懂事,很勤奋,成绩也好,因此大哥很幸运,一直读到大学,中间没有停学过。二哥读书就没有大哥那么幸运了,当时,由于生活困难,二哥在义乌中学读高中时,曾经休学了一年。后来,家里条件好转了,才又重新去读书。后来,他考入浙江大学。三哥比我大三四岁,在义乌中学读高中时,因为学费交不了,退学了。后来,被“下放”到建设村,做了一辈子农民。  我自己读大学的经历更加曲折。高一时,遇到了“文化大革命”。1969年4月,我响应国家号召,去内蒙古插队落户,成为到内蒙古“支边”的15个义乌人中的一员。从此,我开始了为期一年左右的“支边”生活。由于北方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都与南方不同,一开始,很难适应。刚去的时候,大家都睡在帐篷里,帐篷里只有一个小窗户,又冷又黑,即便在白天也要点灯;在北方,大米很少,总是以面食、馒头为主食,自己一下子很难适应。支边生活,让我知道了什么叫“一切从头开始”。在那里,我学会了赶牛车和赶马车,学会了割麦、耕田……  由于工作非常勤勉,我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支边”一年后,就被推荐到大兴安岭师范学校读书。我这个大学生,只读了一年书,就算毕业了,成为一名老师。  改革开放后,我的儿子们也开始读书了。他们从来不要担心学费问题,也不要担心生活问题。我俩儿子,求学之路跟我们这一辈相比,差别很大。他们的求学之路,从小学到大学,可谓一帆风顺。  与祖国一起成长,什么困难都经得起  1975年,我与本校的一个化学老师结了婚。婚礼很简单,只是分分糖,并未摆酒席。由于当时物资供应不是很丰富,到北京商店里买喜糖也不是有钱就行,每次限量供应,只得分批购买。  结婚家具是我利用休息时间,向学校的木匠请教而做的。  1984年,我们夫妻俩调回义乌。“在东北生活的十几年时间里,对我今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它磨炼了我的意志,让自己变得更坚韧了,而且还培养了我不怕苦的品质,与共和国一起成长,栉风沐雨后,觉得什么困难都经得起了。现在这样的生活,衣食住行样样称心,我当时想都不敢想的!现在的生活,我很知足了。  孩子不再是父母的附属品  跟儿子们相比,另外一个很大的不同是,他们的个性、兴趣和爱好,能够得到张扬,他们能够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和工作。  我这辈子主要从事教书,并不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在以前,我们也不存在自己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上大学,是组织上推荐的,去教书,也是别人选定的。时代选择我们,而不是我们去选择时代。我们那辈人讲究的是“做一颗螺丝钉,组织上把我安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结果,我就一直在教书,从来没有去想过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是否就是这个样。  大儿子考大学时,我们建议他学医,因为我们家里缺个医生,可他不喜欢学医。在“孝心”与“个性”面前,大儿子用“折中”的办法选择专业——动物医学专业。儿子说,父母要我当医生,可我自己不喜欢当医生,那就不给人看病,只给动物看病。他大学毕业后,最后还是挣脱了家里人给他戴上的专业枷锁,去攻读他自己真正喜爱的“生态专业”,2000年,获得了博士帽,现在在北京工作。  二儿子上大学时,在浙工大学就读“应用电子”专业,毕业后到浙江电视台工作。三四年后,二儿子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放弃“应用电子”专业,去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攻读“影视艺术”研究生,学得很好。研究生毕业后,二儿子就去中国电影出版社从事自己喜爱的翻译、编辑、创作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短短几年,就出了许多成果,现在他在中国电影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现在的孩子,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那是国家以人为本的结果,是时代进步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