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82002609813X/2010-232981
义乌政府网
2010-08-18 09:29:00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10-08-18 09:29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义乌市统计局
2008年,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和大行动,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思路,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朝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发展。全年经济呈现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结构有所优化,发展比较协调,物价涨幅回落,民生不断改善,社会保持稳定。基本实现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 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3.3亿元,增长12.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3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3.5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4.6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0:45.9:51.1调整为3.1:45.3:51.6,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8508元人民币,增长10.7%,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9864美元。
市场物价涨幅由高位回落。据市物价局监测,2008年12月份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零售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2%,已处于正常水平。全年平均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CPI)和零售物价指数分别上涨7.4%和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八大类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情况看,12月份呈现“五升三降”态势,其中药品类和燃料类上涨幅度最大,分别为13.4%和9.1%,而食品类、衣着类、文化娱乐用品类分别下降1.8%、1.5%和1.6%。12月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3.4%。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5%。
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预计全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6%和3.5%,完成年初确定的节能减排工作目标。
注:仅包括电网供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经济增速出现回落,工业生产和利润增幅回落幅度加大,工业投资、财政收入、自营出口增长趋缓。企业经营环境恶化,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汇率变化和资源性产品价格震荡,给企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破产。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受益于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升,农业产值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0.5亿元,增长15.1%,其中粮食总产值3.1亿元,增长12.1%;畜牧业总产值8.3亿元,增长18.4%;花卉苗木总产值1.1亿元,下降15.6%;蔬菜总产值3.2亿元,增长16.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801公顷,粮食总产量11.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12.6%,生猪存栏25.7万头,比年初增长2.2%。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6家,新增绿色食品1只,有机农产品2只,无公害农产品49只;新增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6个,全面完成十万亩无公害基地建设。
林业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完成造林绿化3000多亩,其中城区新建绿地1161亩,为计划数的111%;山地造林482亩,为计划数的161%;迹地更新2185亩,为计划数的115%;低产林改造500亩,为计划数的250%。全年有233个村完成了绿色村庄工程建设,占全市应建设村庄的40%以上。成功举办2008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成功创建成为全省第一批省级森林城市。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年拨付新农村建设资金1.2亿元,比上年增长70%。完成村内道路硬化146.6公里,新增绿化面积63.4万平方米。到2008年底,市财政累计拨付新农村建设资金4.8亿元,共有538个村完成村庄整治,151个村开展旧村改造,其中39个村已全面完成旧村改造任务。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趋缓。工业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产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28.1亿元,增长8.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3.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481.9亿,增长13%,比去年同期回落14.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产值占全部产值比重达到5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462.3亿元,增长11.9%,产销率95.9%。全年工业用电量30亿千瓦时,增长1.5%,比上年同期回落13.5个百分点。
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明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62.5亿元,增长10.1%;实现利税总额36亿元,增长1.4%;实现利润总额23亿元,下降1.5%。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6.3、19.5和22.9个百分点。从我市的主导产业看,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的产值和利润(利润为前11月)分别如下:纺织、服装业实现产值208.7亿元,增长14.6%,实现利润10.1亿元,下降4.1%;工艺品、饰品及其它制造业实现产值74.7亿元,增长12.9%,实现利润3.9亿元,下降2%;塑料制品业实现产值24.3亿元,增长5%,实现利润1.2亿元,下降13.0%;化纤制造业实现产值4.3亿元,增长2.3%,实现利润0.34亿元,下降7.4%。
工业结构得到优化。在传统产业生产减速的同时,我市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却得到较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中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9%,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19.3%和33%,均明显超出平均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2.3%,建筑施工面积99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38万平方米。全市有四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13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5.6亿元,增长3.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总量平稳较快增长。2008年我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0.1亿元,增长14.4%,增幅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55.9亿元,增长14%。在全部限额以上投资中,农业完成投资0.15亿元,下降14%;房地产开发投资54.7亿元,增长11.5%;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偏慢,工业完成投资44.3亿元,增长3.8%;基础设施投资21.5亿元,增长2.3%。
新市场建设拉动投资较快增长。几个市场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工程投资基本完成。国际商贸城三期、家俱市场、副食品市场三大市场2008年合计完成投资23亿元,占全部重点工程已完成投资量的62.4%,占全部限额以上投资的26.4%,拉动我市投资增长15.2个百分点。新增市场经营面积140万平方米,市场经营总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
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环城南路拓宽改造、稠佛公路改造、商博大桥、110千伏国贸输变电等工程建成投用,民航机场航站区扩建、污水处理二期、污泥处理一期、游泳馆、凌波大桥等工程基本建成,北门街改造、内陆口岸场站一期、国际博览中心等工程进展顺利,国际商贸城三期二阶段、国际会议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等工程开工建设。
房地产业进入调整,房价基本稳定。全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76.9万平方米,增长2.1%;商品房销售面积70万平方米,增长8.1%;土地购置面积37.6万平方米,增长7.5%;商品房空置面积3.3万平方米,增长36.3%。房价全年呈现“先扬后稳”,11月份商品房平均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7%。
五、交通、邮政电信、旅游
交通事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3.11亿元,新建公路71.68公里,改造公路36.21公里。全年新增客运线路20条,客运班车45辆,全市已有724个行政村通上班车,通达率达98.37%。更新出租车150辆,新建港湾式停靠站30个。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6213万人次,公路货运量3535万吨,征收交通规费3.75亿元。国际物流中心对义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全年完成集装箱作业量40万标箱。杭州海关批准同意在国际物流中心设立保税仓库,进一步完善内陆口岸功能。义乌机场全年班机起降5312架次,增长4.3%,完成民航客运量50.5万人,增长0.3%。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2.96万辆,比上年增加1.56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1.5万辆,比上年增加1.5万辆。
邮电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8313万元,增长45.8%;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84802万元,增长5.6%;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数64.8万户,其中农村固定电话用户12.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41.6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9.1万户。
旅游经济稳定增长。通过大力发展购物旅游,全年共接待购物旅游团队达5000多个,共接待游客595.2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4.8万人次,分别增长15.4%和11.4%,旅游总收入47.4亿元,旅游外汇收入2.37亿美元,分别增长15.6%和5.2%。
六、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稳中趋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8亿元,增长20.3%,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贸易业零售额增长20.4%;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20.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20.8%。全年零售额增速呈加快态势,其中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20.8%,创近10年新高。全年城市市场零售额146.3亿元,增长20.4%,农村市场零售额65.4亿元,增长20.1%。
市场保持稳定。全年集贸市场成交额492.3亿元,增长6.8%,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381.8亿元,增长9.6%。12月份中国小商品城景气指数1127点,同比下跌5.3%,但环比仍上涨8.8%,较11月有明显回升。全年平均景气指数为1087.6点,同比下跌7.7%。经金华海关报关出口的标准集装箱较快增长,全年累计受理小商品出口报送单27.7万份,增长17.4%;监管小商品出口集装箱52.1万标箱,增长24%。
会展业取得丰硕成果。共举办各类专业展会42个,累计展览面积45.7万平方米,增长23.5%;展览成交额达171.2亿元,增长3.2%;参会观众65.9万人次,增长30.9%。其中2008年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成交额103.6亿元,比上年略降。
七、对外贸易
出口总量平稳增长,增幅回落。受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CPI高位运行、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市出口增速历经年初的大幅下滑之后持续走低。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20.8亿美元,增长14%,其中出口总额19.1亿美元,增长13.9%,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0.1和11个百分点,自营出口增幅低于全省平均6.4个百分点。
外向型经济结构继续调整。在出口回落的同时,出口结构出现积极变化:一是对发达国家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对欧盟出口4.1亿美元,增长22.3%,对美国出口2.9亿美元,增幅从年初的负增长回升到年末的13.8%;二是对一些新兴市场保持高增长。对拉美和东盟的出口增幅分别达到29%和25.4%;三是高新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21.9%和77.7%。
利用外资难度增大。全年共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2个,下降34.4%;合同利用外资12852万美元,增长41.2%;实际利用外资13771万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对外投资超出预期。全年有四家企业在境外投资设立公司,实现对外投资1159万美元,较上年增长281%。撤销境外投资项目两个,撤资金额73.6万美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速回落明显。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9.2亿元,增长17.5%,其中地方预算收入完成37.8亿元,增长17.1%,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13.7和16.1个百分点。从税源看,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分别增长20.1%、22%、16.3%、10.3%,契税下降16.2%。财政支出较快增长。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对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全年教育支出7.1亿元,增长16.6%;医疗卫生支出1.8亿元,增长60.2%;环境保护支出0.7亿元,增长120%。
金融信贷运行稳健。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47.6亿元,比年初增加1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73.6亿元,比年初增加145.6亿元,增长34%;贷款余额707.4亿元,比年初增加11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8%。全年银行现金收入3745亿元,现金支出3363亿元,分别下降8%,全年货币净投放145.6亿元,增长1%。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53729万元,增长18.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4603万元,增长7.4%;人身险保费收入89126万元,增长28.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7307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33999万元,人身险赔款13308万元。
九、教育与科技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深化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市建设,全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年财政投资教育基础建设资金2亿元,投入免费义务教育经费5698万元。全市共有小学81所,在校学生71907人;普通中学35所,在校学生47539人;职业中学5所,在校学生10480人;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8969人;幼儿园282所,在园幼儿47992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3021人。2008年共有7270人在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上线,上线率为78.7%;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8648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各全日制学校共有专任教师6801人,其中高校333人;中等职校622人;普通中学2956人;小学2890人。
科技创新工作全面发展。抓好科技项目申报,全年新上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3项(其中国家级7项),义乌市科技攻关项目25项,义乌市科研计划项目69项。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市级科技型企业7家。继续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工作,新认定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7家,3家企业通过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认定。全市企业研发中心总数达到118家,其中省级9家。推进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新上义乌市农业科技计划项目8项,星火计划项目1项,社会发展类项目12项,10个农业项目和3个社会发展项目被列为义乌市第二批科技攻关项目。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全年专利申请量为1952件,授权量为1196件。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9家。各级专利示范企业总数达35家,其中省级7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较快发展。全年累计为群众免费送戏337场,送电影6086场。开展“百名文化专家联百村”活动。共组织各种文化辅导和培训活动60余次,培育镇街重点文艺队伍30余支。全市实现100个市级“文化示范村(社区)”的创建任务。认真组织开展了“彩虹行动”,向全市低保户免费赠送彩电1868台,并免收有线电视初装费,保证全市5800多户低保户收看有线电视节目。成功举办2008年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设国际标准展位2000个,比上年增加500个;实现成交额18.6亿元,比上届增长6.3%。
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深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全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9个,规范化农村卫生室389家,城乡社区卫生覆盖面达100%。启动第二轮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工作,共完成体检人数20.1万人,体检率为37.7%,体检结果建档率100%。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院、卫生院29个,核定医疗病床2310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766人,其中医生1851人,卫生防疫人员数123人。5岁以上儿童死亡率为6.76‰,婴儿死亡率为4.87‰。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54.3万人。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通过开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把群众体育推向高潮,参加全民健身人数达40万人次。新建成社区农村标准篮球场81个,健身路径160条,羽毛球场、门球场、排球场6个。全年组队参加金华市级以上比赛24次,获得金牌135枚、银牌98枚、铜牌109枚。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超过1亿元。成功举办2008中美篮球对抗赛、全国女足锦标赛、乒超联赛冠亚军比赛等一系列重大比赛项目。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2008年我市建成区面积达78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73%。新增城市道路24公里,道路面积61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面积77.4公顷。全年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8.2亿元。到年底全市实有城市道路面积121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2718公顷。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5700万吨,使用自来水人口117.2万人。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718辆,出租汽车1330辆。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2008年我市通过国家级生态市考核验收,并积极开展绿色系列创建,共有4家医院、3家学校、3家农业企业申报绿色称号,3个镇申报金华市级生态镇街,新增市级生态村24个,金华市级生态村9个。全市已有462个村庄基本完成环境整治,新增绿化面积413万平方米,新建垃圾中转站34座。全市448个村实施新建和改建自来水工程,213个村建成启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主要河流水质有效改善,义乌江断面48次监测中,6次达到三类水标准,比上年明显好转。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天数达到315天。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63.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23889人,比上年增加7604人。暂住人口107.4万人,常住人口11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8220人,人口出生率11.1‰;死亡人口4374人,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5.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08元,增长14.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各项收入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14803元,增长21.3%;经营性收入3607元,增长6.2%;财产性收入7810元,增长8.8%。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769元,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885元,增长1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1%,连续四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其中工资性收入5569元,增长26.9%;家庭经营性收入4422元,增长1.6%;非经营性收入1894元,增长25.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181元,增长2.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2.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4.2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1.5辆。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54万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9%,处于控制目标之内。就业形势总体仍较稳定,劳动力市场秩序井然。全年新增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6万、5万、1.4万、5.4万、4.4万人。截至年底,全市17.3万人参加被征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险,14.3万人享受养老待遇,54.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村(居)参保率达100%。及时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标准由270元/人.月提高至300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由170元/人.月提高至180元/人.月,全市共有低保户5251户7881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500多万元。全力支持汶川抗震救灾工作,共接收各界捐款逾亿元,实物价值2千万元。全年发行福利彩票近2亿元,为社会筹集公益金6800余万元。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工业部分使用12月快报数据。
(2)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
(3)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
(5)限额以上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