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1-12 13:55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核心提示】 在商品全球化浪潮中,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而在全球消费市场与“世界工厂”之间,义乌通过30年“兴商建市”,逐渐凸显出其不可替代的交易和专业分工功能。 在交易功能方面,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不断向外延展,将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成为目标市场。另一方面,义乌市场的辐射力也对内发散至各个省、市、区,向其分配加工业务,使之成为最终的商品供应地。这种辐射的最初也是目前仍然广泛存在的形式,便是来料加工。 事实上,义乌来料加工辐射面的扩大,既承担了全球制造业寻找成本洼地的无形任务,也担负起带动中国农民充分就业、农村工业化的责任。目前,义乌来料加工业,在经营主体推动、区域政府牵线搭桥、协会组织管理之下,正不断走向繁荣、规范。 为世界寻找“成本洼地”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义乌市场的内销生意就已十分红火。如今已事业有成的骆劲松,当初还是一个挑着一扁担货物,在老篁园市场大声叫卖的小伙子。 回忆那段创业时光,骆劲松这样描述:当时,他的主营商品是头花,由于没有自己的工厂,他需要将赊欠来的原材料分发给村里村外的人加工,每天晚上,他还得自己动手,将收上来的成品封装打包,次日挑到市场上卖。隔一段时间,他会向为他干活的村民们发放加工费。 这正是义乌来料加工业的最初形态,由于订单有限,所需工人不多,来料加工业务得以在义乌本地生根开花。据义乌市来料加工联合会工作人员介绍,当时的来料加工业务仅限于一些简单加工,如编织、针织、绣花等。 10年之后,原本从事加工活的义乌人有不少已自主创业,本地来料加工业态也已升级成规范化的生产车间。再加上走量较大的对外贸易迅速崛起,以及本地人口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许多缺乏工厂管理经验的市场经营户大举对外发放来料加工订单。 这种市场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帮助全球贸易寻找更为合适的商品制造“成本洼地”。 目前,义乌与全球200多个国家保持小商品贸易往来,而这些国家的采购商在决定向同质化竞争激烈的义乌市场下一笔订单前,主要考虑因素是价格及交货是否及时。 劳动力价格更低意味着利润更高,交货及时意味着要有充足的制造工人。由此,近10年来,越来越多的义乌来料加工订单,逐渐绕开义乌、金东、兰溪、东阳等地,投向了人力成本更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的江西、江苏、山东、安徽等地。 李根明是义乌最早对外发放来料加工订单的企业主之一,他就有这样的感受。为找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加工基地,他一开始将加工活发放到金华、兰溪、衢州,之后是安徽、江苏、江西,近段时间,他正考虑将订单投到对工资要求更低的印尼、柬埔寨、越南。 让350万农民实现就业 陈缨是武义县王宅镇深坑村村民,在村里,乡亲们更爱称呼她为“致富带头人”。 这个下山移民村的许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留下许多收入微薄的中老年妇女。起初,陈缨试着向周围的工厂接点加工活,让妇女们帮着赶货,这两年她又发现义乌商机较多,于是来到义乌接单。如今,村里的许多妇女借此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生活变得有了盼头。 类似的情形还出现在离此遥远的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在该区一个叫姚庄的村子,80多岁的孙春兰手头忙着活计,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她一天能挣10多元钱,日子比之前过得滋润许多。现在,她和村民们正在赶制一批中国结。 孙春兰的经纪人洪美全介绍,向他投放这批中国结订单的是远在义乌的一位老板。 从事了6年来料加工经纪人的洪美全说,依托义乌市场,她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目前手下的加工户已达400多个。 来自义乌市来料加工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义乌来料加工业务已辐射到浙江省各个县市以及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2011年,义乌“老板”支付给各地经纪人的来料加工费达60多亿元,像孙春兰这样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近350万人受惠于此。 区域联动日趋多样化 通过对接义乌来料加工,带动本地农民就业增收,这些年还成为区域政府联合推动的致富工程。这从各地在义乌设立的来料加工办事处数量上也可见一斑。据了解,目前已有婺城、金东、兰溪、武义、磐安、东阳、丽水、龙泉、庆元、莲都、松阳、建德、淳安、浦江、仙居、江山、景宁、山东台儿庄、安徽安庆、江西上饶、江苏睢宁等共20多个市或县(市、区)在义乌设立了来料加工办事处。 区域的来料加工业务联动,还表现为各种形式的业务对接会。例如,今年上半年,义乌分别与扬州市、奉化区、安徽省、河南省、山东省、江西省等地开展来料加工业务对接洽谈活动共计6次,参加对接洽谈会人员600余人次,现场成交来料加工业务累计16亿多元。 此前,本报与义乌市工商局、义乌市来料加工联合会等共同开展的“义乌来料加工万里行”也曾赴台儿庄、衢州、常山、武义等地进行了考察对接。 每年的义博会也专门设立相关展位推介各地来料加工业务。今年的义博会照例举办了全国妇联妇女创业就业成果展示展洽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女经纪人带着富有特色、别具一格的精美手工品,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展出。此外,展会期间,浙江省农办、浙江省妇联、义乌市政府还共同举办浙江省来料加工精品展示、洽谈活动。 多地形成特色产业基地 从近几年的发展势头看,义乌来料加工解决的不仅仅是欠发达地区的大量农民的就业问题,当地工业化也由此开创了新局面。 据介绍,许多承接义乌来料加工订单的地区,已涌现出一批“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来料加工专业村:如婺城区琅琊镇的头花,白龙桥镇的假发加工,金东区的饰品加工,磐安县的宫灯,龙泉市的圣诞灯、割花,仙居县的头花、平车、木制工艺品等都已初具规模。 此外,许多地方还直接承接了义乌部分产业转移,成为小商品加工基地。如衢州市常山县此前是义乌来料加工主要基地之一,如今有数十家义乌企业已在此设立了分厂,直接带动了当地制造技术、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协会介入行业日趋规范 当然,繁荣的来料加工业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经济纠纷。例如,此前,一位安徽的来料加工经纪人从义乌饰品商手中骗走价值10多万元的加工材料,引起不少商户的担忧。而据义乌来料加工联合会不完全统计,类似的骗货事件每年都有发生,涉及金额超千万元。 为此,义乌逐渐探索出一条协会与职能部门联动配合的行业管理模式。在问题的预防上,义乌市来料加工联合会负担起经纪人岗前培训的工作,重点免费培训经纪人业务知识、法律知识、诚信意识等,并对培训合格的经纪人统一发放“经纪执业资格证”,目前,该执业资格证已发放近4000本。 在相关纠纷的调解上,协会也积极发挥作用。据协会会长周伟力介绍,截至目前,他们已调解来料加工纠纷5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5.8%。(陶后夫 冯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