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峰圭:摇着拨浪鼓的韩国人
发布时间:2012-12-19 13:42
访问次数:
车峰圭,1958年生,第一个在义乌成立贸易公司的韩国人。韩国车氏贸易株式会社董事长,同时也是浙江义乌菲欧丽饰品有限公司和浙江义乌水剌苑餐饮有限公司的董事长。1994年为找饰品配件发现义乌市场后,再也没离开过,主要从事工艺品和饰品出口,产品远销美国和欧洲多个国家。2005年当选为义乌第一任韩国商会会长,多次组织韩商团来义乌考察。 “我会在义乌一直做下去,义乌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商机,这在韩国是绝对没有的。”这位1994年就来到义乌经商的韩国商人中文说得字正腔圆。现在的他不仅能说流利的中文和英语,还能说义乌方言,他称自己是一名“同年哥”。 在义乌摸爬滚打近18年的车峰圭,目前在义乌拥有3家公司。他告诉记者,义乌的开放与包容如同一块磁石,吸引了大量的韩商蜂涌至义乌。“我真应该早点来义乌” “要是当时我没有发现义乌,那就不可能有现在的事业,更不可能拥有这份浓浓的义乌情了。”韩国商人车峰圭为自己选择创业在义乌感到万分庆幸和高兴。 1994年3月,上海。车峰圭懊恼地面对着摆满整张办公室的饰品样品。这回,客户又打回了样品,依旧是某些小配件没有达到客户要求,依旧是无法解决的配件货源问题。 “如果有个地方,可以找齐全部的配件就好了。”这个念头一直在车峰圭心里盘旋不去。半年后,他接到了一个韩国朋友的电话,“快来义乌市场,这里有你想要的各种饰品配件。”车峰圭听了,当即坐上客车直奔义乌。“没想到义乌市场的货这么全,在广州找不到的饰品配件在这里找到了,我真应该早点来义乌啊!”车峰圭知道他找到了做大生意的福地。 整整半年时间,车峰圭义乌上海两地跑,对义乌市场的依赖越来越深。“义乌市场每分钟都有新品上市,同样商品比其他地方便宜50%以上。”背靠义乌市场,车峰圭甚至开始涉及以前很少接单的手工头饰类。当时的韩国市场,手工头饰卖得特别好,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手工头饰配件繁琐,款式更新快,对工人的手工要求高,虽然知道手工头饰利润高,车峰圭却困于找不到适合的小配件和款式,对于一些找上门的订单也不敢接。义乌市场齐全的品种让车峰圭底气足了。“在义乌,你想得到的有,你想不到的也有。”一旦找到适销对路产品,车峰圭要求在最短时间里大量追加,“全世界只有在义乌能做到这点。” 1995年2月,距离第一次到义乌仅半年不到,车峰圭开始着手将在上海的工厂搬到义乌。作为第一批到义乌的韩商,车峰圭很快尝到了“喝头口水”的甜头。车峰圭的工厂日以继夜地赶工也无法保证订单按时完成。“如果直接去市场采购,不仅可以迅速扩大订单量,还可以紧紧跟住市场潮流。”距离来义乌不到一年,车峰圭再次转型,专心从事饰品中间贸易。1996年,车峰圭关了工厂,正式注册了车氏贸易,成为义乌市场“买全球货,卖全球货”的一员外商。 车峰圭迎来了“最好的时光” 2002年,中国义乌小商品博览会,来自五湖四海的生意人挤满了会展现场,车峰圭走在来义乌进货的客商人群中,并不显眼,只是在展位前开口询问时参展商才惊讶道:“你不是中国人?”车峰圭进的货很好卖。“当时的头饰,比如塑料夹子、头扣,在韩国卖得特别好,供货都来不及,我对供应商说,你有多少货,我就要多少货。”彼时的义乌正借着会展业的翅膀踏上飞速发展的通道,借助义乌会展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龙头地位,车峰圭开始涉及工艺品行业,并迅速掐准了工艺品行业的脉搏。 “我实在找不到像义乌这样的地方,在这里,我不出门就能收集全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找到最新最便宜的产品。”车峰圭告诉记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初来乍到的车峰圭,面对不同文化背景、思维模式和办事习惯的义乌市场,也遭遇过“成长的烦恼”。“刚开始来义乌的时候,语言是个大问题。我听不懂义乌老板们带有浓重义乌腔的普通话,他们也听不懂我这韩国腔的中文,我们之间的交流就是一手拿产品,一手拿计算器。” 初到义乌时,交通问题也困扰着车峰圭。韩国到上海飞行时间不到两个小时,上海虹桥机场到义乌却要5个小时。车峰圭需要经常韩国义乌两地跑,来回一次至少需要花2天时间。1994年的义乌,没有杭金衢高速,也没有机场,对于来义乌采购的外商们,在路上花的时间以天为单位。“如果可以当天从韩国到义乌来回,我可以大大缩短下单的时间。”随着杭金衢高速的开通和义乌机场的建成,车峰圭的这个想法很快就实现了,数以千计的韩商开始涌入义乌。驻义韩商把触角伸向了美容美发、工艺品、餐饮等行业,义乌随处都能看到韩国商人忙碌的身影。2005年,在义韩商成立了韩商商会,车峰圭当选为第一任韩国商会会长。 分享经验,规避风险,同时替在义韩商向政府反映问题和争取支持,是韩国商会的几项主要职能。 “我们每天都会通过电子邮件给会员企业提供市场经济信息以及法律等政策方面的支持,同时把韩商遇到的问题反映给有关部门,促进解决问题。”车峰圭告诉。自从当选为韩商会长后,车峰圭组织了不下10次的韩商团来义乌考察,“义乌已是我人生的第二故乡了,我算半个义乌人。”车峰圭自诩。电子商务助力车峰圭驶入发展“新车道” 2005年,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开业,使得车峰圭的工艺品生意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10年间,没想到义乌市场会发展得这么快,我先后介绍了10多名生意上的伙伴来义乌,他们全部都在义乌落了脚,他们经常开玩笑,韩国的东大门和南大门市场加起来还没有义乌市场的六分之一。”车峰圭告诉。 的确,现在韩国市场上的围巾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义乌市场。围巾也是车峰圭的主要出口货物,为他带来不菲的财富。“刚开始,我经常为供货商不稳定的产品质量头疼,有次我进了2000条围巾,最后因为颜色不对版全部返单。现在这样的情况非常非常少,义乌市场的货越做越好,相同质量的围巾,价格却只有韩国的三分之一。去年我开始涉及电子商务,稳定的货源为我争取到了更多的客户。”车峰圭笑着说。 如今,在义乌的韩国商人也开始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随着中国企业所得税率的统一和新的劳动合同法即将出台,再加上劳动力资源不再廉价,这都使韩商必须面对中国市场逐步规范化的“拐点”,投资结构的调整就在所难免。 “对于今后在义乌的发展,你会如何规划?”记者问车峰圭。 “义乌市场发展到现在,非常成熟了,积累了大量的市场资源,可以说义乌市场是立足全球的市场。近年来,我注意到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从前年开始,我有意识地开拓电子商务领域,现在网络已成为我开拓新市场的主要渠道,点点鼠标,我可以完成一笔笔生意,这全依仗义乌深厚的市场资源。将来,我会继续留在义乌,我的家人和公司都在这里。”车峰圭自信满满。(赵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