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开目录 > 政务专题 > 最美义乌人
朱建林:从工地里走出来的创业家

发布时间:2013-06-18 14:54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1991年,朱建林怀揣着梦想,从开化的一个小山村来到义乌打拼;2004年,朱建林创办了建朝立模有限公司;2007年,公司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单纯的建筑制模发展为制模与土建相结合。这一年,朱建林总承包的第一个土建工程就被评为“金华市优质、标准化工程”。   从一个工地里的打工仔到创业家,朱建林用了22年时间。他用辛勤的汗水,为自己筑起了一座事业的高楼。  在辛勤的汗水中,他成功了  朱建林生长在一个贫寒的家庭,虽自小就面对生活的艰难,他却不甘于平庸,心怀梦想,始终相信能有所成。  1991年,年仅18岁的朱建林出门闯荡。“当时在我老家,年轻人只有两条路,一是读书考大学,二是学一门手艺傍身。既然家里的条件不允许我在学业上求前途,我就好好地去学一门手艺。那时候学手艺,没有手把手教你的师傅,只有靠自己边干边学。”当时的境况,朱建林历历在目,“新来的小工,哪有不受欺负的。做的比组长多,报酬却少得可怜。但我时刻提醒自己,既然要让别人将吃饭的本领教给我,就一定要做到让他满意。”在工地上,朱建林起早贪黑,不怕苦、不喊累,一切从基础学起,从建筑图纸中摸索建筑模板的制作窍门。  随着实战经验的累积,朱建林开始意识到了理论知识的欠缺。此后几年时间里,他总在简陋的工棚里挑灯攻读建筑学理论知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朱建林很快掌握了建筑制模的各种技术。他为人诚恳、踏实肯干的处世态度,也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和工友的尊重。  从普通小工到班组长,从工地散工到义乌市住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员工;从实践到理论,从业余教育到专业教育,朱建林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认真、走得沉稳。不久之后,恰逢义乌兴建第三代中国小商品市场,由于工程量大、时间紧迫,而建筑制模力量薄弱、施工缺口大,朱建林及时抓住了机遇。他一举承担起制模重任,一边采购优质木料,一边从开化组织农村劳动力资源,确保工程高质量如期竣工。就这样,朱建林展开了宏伟的创业梦想——从小包工头到大包工头,从大包工头到建朝立模有限公司,最终他将建筑制模与土建相结合,开创了更大的事业。  虽然跟着干的工人越来越多,但至今,朱建林仍坚持每天深入工地督查,亲自把好每个环节的质量关。他笑言:“我的生活很简单,吃饭、睡觉、看工地。每天到工地看一看,心里才踏实。”  在工友的支持下,他成功了  “我的团队里,有一大群从前一起干小工的兄弟,他们是我的骄傲,也是我最大的财富。”如今,朱建林的员工队伍多达1100人,没有发生过一起薪资纠纷,没有出过大型安全事故。  朱建林说:“20多年前我打工,一天干十多个小时的活,工资只有可怜的6块钱,那种辛酸只有自己能体会。”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朱建林一直坚持“决不拖欠工人一分钱”的朴实理念。每到春节,即使工程款没有到位,他也会千方百计筹资给工人发工资,“宁可自己手头紧,也要把工资及时发放给工人,让他们过上快乐的节日。”将心比心,一大群员工跟着朱建林一干就是十几年。  朱建林说:“我相信,今天的他们就是当初的我,未来他们中一定会有人比我更有成就。”在市总工会支持下,朱建林较早在义乌外来企业中成立了工会组织。他高度重视和支持公司工会工作,从生活上关心工人,从技能上扶持工人。他还为工地上的工人开辟了“职工之家”,先后投资15万元购置了电视机、影碟机、卡拉OK机、健身器等,以丰富工人的文体生活。(谭祉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