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开目录 > 政务专题 > 最美义乌人
骆淑英:不让须眉的疾控先锋

发布时间:2013-06-07 14:34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非典、艾滋病、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这些传染性疾病人人谈之色变。市疾控中心应急处置小分队队长骆淑英,却是专门与它们打交道的人,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她带领小分队成员参与处置的身影。   美丽的“防艾之花”  艾滋病,不仅普通老百姓讳莫如深,部分医护人员也唯恐避之不及。2004年,疾控中心防病二科成立之初,我市还没有艾滋病防控专职人员,骆淑英临危受命,被任命为科长。“当时最难的并不是工作上的事情,而是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骆淑英笑着回忆说,“家人一听说我要负责艾滋病方面的工作,轮流来劝说,让我不知如何应对。其实就从专业角度来说,艾滋病防治工作与其他烈性传染性疾病和传播途径不明的新发传染病相比,反倒更不让人畏惧。”在骆淑英的坚持下,家人最终成为她坚强的后盾。  骆淑英接手工作后,随即参与了我市首对艾滋病患者的调查、处置、治疗、随访工作,并从中深刻体会了艾滋病患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助。“那是一对小夫妻,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小家庭虽不富裕但日子过得安怡快乐。但妻子被确诊患上艾滋病,不久丈夫也被确诊为艾滋病感染者,整个家庭天塌地陷。夫妻二人痛不欲生,一度对生活失去了勇气。”骆淑英如是说,“但不幸中之可幸,我国对艾滋病的检查和治疗都是免费,艾滋病患者完全能够通过治疗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现在,这对夫妻病情得到控制,也逐步走出了心理阴影,真是太好了。”  从骆淑英的同事中了解到,为了帮助那对患病夫妻走出阴影、快乐生活,骆淑英当时竭尽全力奔波,为他们争取全额的免费医疗、办理低保,尽力解决他们生活上的窘困。同事们都说:“骆科长‘大姐式’的帮助和关怀,给了许多艾滋病人活下去的勇气。现在,虽然骆科长离开了防病二科的工作岗位,但仍有许多病人和她有联系。”  骆淑英坦言:“大家对艾滋病患者都心存芥蒂,艾滋病患者也因此不愿意向别人透露自己的病情,疾病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让艾滋病患者透不过气来。态度能挽救生命,我只是安静倾听,细心理解他们,他们就将我视为救命恩人,其实我做的只有那么一点点。我希望大家都能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给艾滋病患者一个宽松的环境,再加上现有的医疗条件,艾滋病就不再是让人绝望的绝症。”  健康的“守护之神”  非典肆虐时,骆淑英值晚班。火车站、飞机场、宾馆和医院等场所一旦有发热人员,她立即出动进行调查与处置,并带发热病人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最多的一晚她出动了7次,直至次日凌晨完成7份调查报告的撰写。  登革热爆发流行时,骆淑英值晚班。一旦有登革热病人确诊,她立即前往现场进行调查与处置,包括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可疑病人的主动搜索,患者家中及所在村(社区)的药物喷洒灭蚊工作等。最多的一个晚上确诊了3位登革热病人,她不眠不休。  除夕夜,一个值班电话,骆淑英便驾车冒着雨雪赶往疾控中心,帮助一位刚从安哥拉经商回义乌过年的恶性疟病人服用抗疟药,并为其联系中心医院感染科病房安排好住院事宜。  诸如此类的事,对疾控中心一线工作人员来讲是家常便饭,骆淑英称之为“我做的都是本职工作”。同事说,“考虑到大家平时上班既忙又辛苦,在各种长假,她都坚持自己一人接应急值班电话。”看似简单的一件事,但真要做起来,不是人人都能坚持的。  今年4月份,疾控中心防病一科一分为二,分设为传染病防制科和免疫规划管理科。骆淑英任职免疫规划管理科科长,主要负责全市儿童预防接种的计划与实施、疫苗管理与分发、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监测、免疫针对性传染病防制等。骆淑英说:“现在工作虽然分流了,但身上担子仍然不轻,容不得丝毫松懈和马虎。要做好我市免疫规划工作,我还有学不完的东西和做不完的工作。”(谭祉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