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义乌市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义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11月26日
义乌市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5—2017年)
一、总体思路
根据《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纲要》、《中共金华市委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市全域旅游会议等精神,积极适应休闲度假时代、高铁时代、散客自驾时代的市场转变,大力实施规划引领、旅游项目建设、服务配套、品牌提升、产业整合培育工程,以购物旅游、休闲娱乐、主题度假综合体、国际商务会展为突破口,逐步完善城市风貌和休闲游憩功能,提升旅游服务软硬件系统,大力优化旅游发展机制和投资环境,积极招引专业旅游集团,重点突破一批旅游精品项目,建设1-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一批旅游品牌,带动一批特色旅游村镇、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园区发展,推动大旅游产业整合,推动义乌旅游产品体系完善,打响“新丝路起点、购物者天堂”品牌,加快义乌中国商贸旅游强市建设。
二、工作目标
围绕“中国商贸旅游强市”的总体目标,通过项目建设、产品转型提升、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政策扶持、营销创新等手段,尽快形成义乌旅游核心竞争力和产品体系,并打好大旅游产业整合有序发展基础。通过三年努力,实现义乌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保持年均12%和15%以上高增长,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16%。
三、重点任务和措施
(一)规划引领工程
1.优化规划布局,整合旅游资源。统筹谋划一核、两翼、三片、四带的发展格局,强化旅游整合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一核:城区以旅游城市一体化理念提升商务旅游配套设施和城市休闲娱乐品质,形成以国际商贸城为主体的商务购物娱乐旅游核心区。两翼:一是打造以后宅汽车文化旅游区和福田-廿三里休闲度假区等为核心的义东北汽车运动与休闲度假区;二是以双林文化园、佛堂古镇为核心的义西南双林文化与古镇旅游区。三片:义北生态养生片、义西乡村休闲片、义南文化旅游片,三大旅游片区进一步突出各自特色,以差异化思路打造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体验性、娱乐性、特色性的项目。北部片区以山水生态为特色,打造大陈、苏溪等地的生态养生旅游项目;西部以乡村风情为特色,加快上溪、城西、义亭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南部以文化养生度假为特色,依托佛堂、赤岸等地文化基础,加快文化养生度假等新产品开发。四带:义乌江文化风景带和城区-苏溪-大陈旅游带、城区-佛堂-赤岸旅游带、城区-城西-上溪-义亭旅游带,将沿线旅游景点、景区进行有机串联,沿线建设快捷方便的自助旅游、自驾车营地系统。
2.完善规划体系,推动全域旅游。在《义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基础上,结合《义乌市市域总体规划》修编,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到城市规划中,进一步加强与文化、商贸、城建、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等各类相关产业规划的衔接。结合旅游招商完善编制各重点旅游区块和项目的修建性规划、控制性规划等,完善包含总规、控规、详规的旅游规划体系。编制《义乌市旅游服务设施规划》、《义乌市购物游与高端商务游规划》,组织编制一批重点旅游区块和项目的详细规划。
(二)项目建设工程
1.重点打造一批精品项目。
(1)廿三里华溪旅游综合体:借鉴国际先进旅游经验,整体规划建设省级旅游度假区和文化旅游产业新区,引入专业旅游投资集团,积极建设大型品牌主题娱乐综合体,加强发展生态型度假、养老养生等新型业态。
(2)望道森林公园:以望道森林公园为重点,加快推进以时光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建设。
(3)后宅汽车文化旅游区:以亚洲勒芒义乌汽车文化旅游小镇为核心,规划后宅汽车文化旅游区,编制项目规划,启动一期工程。
(4)和乐星游乐项目:支持业主单位加快项目规划编制完善,推进建设进程,力争完成一期工程并启动二期建设。
(5)大陈九都乡村慢生活精品区:完成天之谷一期、枫香古道、美丽乡村精品线指示系统,完成相关基础道路配套设施和沿途的景观绿化工程,规范北山云端民宿,积极做好民宿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做好大陈生态度假村的招商引资工作,争取项目开工。
(6)马畈农业奇幻乐园:完成基础道路、景点配套设施建设,争取2015年上半年正式营业,完成景区周边民宿的招商引资。
2.提升改造一批项目。
(1)国际商贸城景区:编制实施《义乌国际商贸城购物旅游景区服务功能提升规划实施方案》,整体提升国际商贸城周边区域,丰富游憩内容,由购物旅游向购物游憩转变。加快启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2)佛堂古镇:编制完善佛堂双林大景区规划,推进项目招商和原有项目建设,在目前风情三街、名门六坊、滨水码头、古镇光廊、古民居苑等建设基础上,充分依托义乌国际客商多的优势,积极借鉴丽江、大理等经验,进一步强化国际化和异国风情,在国际化古镇、禅文化方面做文章,探索引入洋人经营休闲业态,争取打造中国禅商古镇、洋人古镇,营造梦幻古镇。
(3)华溪森林公园:加大项目招商和建设力度,完成一期山庄建设,完善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完成二期详细规划编制。
(4)何斯路·龙溪香谷:完善何斯路村、薰衣草基地等现有项目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大景区规划,推进项目招商,进一步引入旅游投资,提升优化何斯路村景区、何斯路村薰衣草基地、义乌红色旅游教育园等项目,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延伸产业链。集中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和庄园经济,形成完整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和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5)赤岸西海美丽乡村精品区:加快赤岸西海美丽精品区建设,强化项目招商和产品开发,突出生态品质和养生功能,强化养生健康、花卉文化,提升整体档次,打造乡村生态养生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加快形成完善的产品体系。
(6)桃花坞景区:完善提升桃花坞景区规划,加快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环保设施配套,通过林相改造、田园景观提升、乡村旅游开发、集污纳管等工程和措施,大力发展健康有机休闲度假,提升产品竞争力。
(7)龙山景区:完成景区总体规划、景区内部及文化佛教区块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停车场及游客接待中心建设。
(8)松瀑山景区:完成景区及周边总体规划,推进景区基础建设,修建游步道、休憩亭、栈道等旅游设施,推进景区周边道路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积极进行招商引资。
(9)德胜岩森林公园:完善德胜岩风景区游步道修建提升工作和休憩亭等周边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修编景区总体规划和启动建设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招商引资。
(10)义乌国际旅游娱乐街区:以宾王市场改造为契机,突出夜间娱乐功能,发展一批特色演艺项目,积极构建以国际风情演艺娱乐、旅游休闲、购物功能为特色的旅游综合体,努力成为浙江的“百老汇”和“伦敦西区”。
3.重点谋划一批项目。
(1)双林文化园:在佛堂古镇基础上,将佛堂—双林周边区域进行统一规划。推进招商引资,引进知名旅游开发企业对双林景区进行投资,启动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突破传统寺庙观光模式,积极打造禅宗大道、天幕佛国、光影寺庙、傅大士禅居苑、义乌功夫文化园等震撼奇观,发展宗教朝圣游和禅修养生游。借鉴德清洋家乐模式加以升级,引入国际级乡村旅游产品。
(2)寒山风光景区: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做好中信天龙八谷等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并逐步启动实施,推进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3)铜山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优化景区规划,积极招商引资,引入一批高品质的旅游度假项目,挖掘义乌文化,丰富文化内涵,做好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启动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旅游城镇化建设,融入旅游功能。
(4)松山旅游综合体:编制完善景区规划,以健康有机、乡村田园、森林度假为特色,打造成为最具创意的低山森林生态度假基地。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做好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启动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5)国际文化中心区:积极推进招商引资,挖掘各国商业文化,完善一批文化休闲、餐饮购物设施,做好商贸旅游的配套建设。
(6)义乌江文化旅游风景带:规划将义乌江作为城市文脉展示的主要载体之一和城市旅游轴带,以主客共享理念提升一江两岸景观、开发旅游产品,围绕骆宾王、朱丹溪、宗泽、戚家军、陈望道、吴晗、冯雪峰等义乌历史文化,深入挖掘义乌的文化内涵,按照游憩功能要求提升设计,布局旅游要素和纪念设施。开发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小品和休闲空间,修建部分纪念馆、小广场、公园、景观雕塑等。同时融入义乌文化体验,构建丰富的体验和休闲体系,设置自行车绿道、观光步道,增设渔人码头、滨水餐饮步行街、酒吧茶馆、戏曲演艺等业态,加快形成滨水公共休闲空间。
(三)产业培育工程
1.提升传统旅游要素行业。
旅行社:深入开展旅行社品质提升工程,鼓励旅行社开展星级创建,新增一批星级旅行社。逐步引导旅行社开发会议会展、商务旅游、自驾游产品。加强与周边地区龙头旅行社的合作,推广义乌精品线路。引导旅行社行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等形式做大做强。对有效促进义乌旅游市场增长的旅行社实行奖励。
旅游餐饮:整理义乌传统美食,开展地方美食大赛和产品开发。扶持打造一批义乌特色小吃和餐饮老字号,形成一处特色餐饮街区,满足不同人群消费需求。
旅游住宿:推动世贸中心酒店、曙光大酒店、商城宾馆、开元酒店、万豪酒店、日信酒店、万达酒店等项目建设。鼓励加快发展主题特色酒店、文化客栈、乡村接待和汽车营地等特色旅游住宿产品,标准化规范引导发展乡村民宿等乡村度假设施。
现代休闲业:依托未来城等项目争取引入一个现代大型主题旅游综合体。培育一台城市夜间演艺精品节目。推动传统文化和旅游休闲娱乐的结合,形成一个文化娱乐街区,争取引入国际风情著名娱乐品牌。加大对酒吧演艺、康体养生、运动健身等特色潜力行业的培育,引进一批高品质理疗、温泉、健身、瑜伽等项目,规范发展养老养生产业。
2.培育跨产业融合旅游项目。
加强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依托义乌商贸、经济、产业优势,将旅游要素融入工农业生产、文化展示之中。根据各镇街规划,完成一批农业、工业、商业、文化和旅游融合项目建设,引导培育一家旅游集团企业。提升购物旅游,发展休闲农业、文化创意旅游,引导有体验功能的工业旅游,培育发展健康养生养老、修学旅游、旅游装备等新兴业态。
(四)服务配套工程
以国际化、标准化、特色化为建设要求,完善与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相适应的服务系统,主要包括:
1.加强旅游综合交通建设:加快义乌江风景带沿线旅游交通建设。完善全市旅游景点交通,开通数条旅游专线,发展自助游和多日游。完成全市绿道规划并启动完善全市自行车骑行绿道建设。结合景区建设一批自驾车营地和露营地。结合交通发展推动周边城市与义乌的交通系统提升改造与连接,推动区域旅游交通公交化。
2.完善智慧旅游和集散信息系统:完成旅游集散中心选址并启动前期工作,建设市级旅游集散中心。逐步推进全市旅游咨询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利用车站、旅行社、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宾馆饭店、乡村旅游点、自行车租赁点等建立全市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完善义乌旅游网站建设,建立数字化的旅游信息和管理功能模块,构建智慧旅游信息发布和服务平台,建立微信、微博公众服务平台,推动重点景区智慧景区建设。加大与知名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合作力度。
3.优化特色标识和城市形象系统:以旅游为导向制定城市色彩、雕塑、街头小品、绿化规划,统一规划设计路灯、路牌、广告牌示、城市夜景等。规范道路交通标识,重点推进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主干道及通景公路的交通路网旅游专用标识建设,设立中英文旅游标识。规范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信息图形符号设置。
4.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强化行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和提高行业准入条件,制定并推广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购物等涉旅企业服务标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市场监管联动机制和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建立旅游咨询投诉服务平台,定期公布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完善景区、旅行社、酒店等行业监管制度。
(五)品牌提升工程
1.加快旅游购物业转型提升:提升国际商贸城旅游购物,进行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梳理包装一批义乌中高端品牌购物商品,推动旅游购物场所建设,提升形成一批旅游购物游憩街区和综合体,树立国际旅游购物城市形象。争取启动发展免税店,争取引进一家免税店,引入国际品牌。
2.深化城市旅游品牌建设:加快品牌建设力度。大力推广“新丝路起点、购物者天堂”城市旅游形象。建立旅游形象识别系统,并广泛应用提高形象识别度,集中在周边区域高速公路沿线设置一批义乌旅游形象宣传广告牌,扩大影响力。
3.加大旅游营销渠道建设和推广力度:分年度制定旅游宣传推广计划并实施,每年组织到主流客源市场旅游宣传,积极组织出境旅游宣传活动。利用淘宝“义乌馆”门户,推广义乌一日游、浙中多日游,加强与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合作,拓展网络营销渠道。积极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信息网络平台,拓展网络营销渠道。发挥义乌商贸网点和客商优势,强化联合协同营销的市场营销工作机制,逐步建立义乌旅游营销网络。加强与各类媒体合作,组织开展旅游专题宣传。按照市场化原则灵活策划实施产品品牌推广活动,策划举办全市联动的旅游购物节事,提升优化丹溪养生文化节、红糖节、各类采摘节等节庆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机制保障。成立义乌市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负责对各项旅游发展工作的统筹、组织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工作纳入市相关部门(单位)考核评价体系,由旅游部门制定具体的考核评价办法,各成员单位根据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细化方案,明确分年度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进度,定期督查工作情况。
(二)政策保障。进一步修改完善旅游发展政策,进一步加大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鼓励、引导和扶持各类资本参与旅游项目投资。对重大旅游项目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专项给予政策支持。
(三)人才保障。实施义乌“人才兴旅”计划,重点培养高级的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管理人才、旅游商贸、会展、会议、网站、农业资源等方面技术人员。加强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行社人员岗位资格培训,提升直接与游客接触的导游、餐厅、宾馆、商场等服务人员素质。根据市场需要,聘请国内外知名旅游专家担当旅游发展顾问。
(四)资源保护。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建立旅游投资准入评价机制。加大统一规划控制和支持力度,避免小而散的开发。
附件:义乌市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实施任务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