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公开 > 司法局 > 规划计划
  • 信息索引号:

    11330782002609493F/2015-80323

  • 文件名称:

  • 发布机构:

    办公室

  • 发文字号:

    义司[2015]1号

  • 成文日期:

    2015-02-03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于印发《义乌市司法局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15-04-29 08:54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义乌市司法局2014年工作总结 

  及2015年工作思路 

    

  2014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和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及省、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围绕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及省委关于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重要部署,紧扣年度重点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2014年工作回顾 

    

  一、围绕“护航”重点,紧跟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步伐 

  1、找准载体,精准服务全市“五水共治”行动。紧密结合我市“清三河、美商城”年度目标任务,积极推动以律师为代表的法律工作者服务重大涉水治污工程,着力为“五水共治”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一是组团服务,有效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积极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努力形成法律队伍服务“五水共治”的合力。二是产品化服务。积极开发公证服务“五水共治”法律产品,为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企业提供证据保全、合同证明等一系列的公证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广泛宣传,全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充分发挥普法讲师团、普法联络员、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等骨干队伍的作用开展“五水共治”主题宣传活动。四是开展法律服务专项行动,利用政府、农村法律顾问、企业法律体检等优势,积极引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有效助推“五水共治”。2014年共编印“五水共治”法律知识读本1万册,编排“五水共治”情景剧1个,法制文艺演出10场,法治电影20场。 

  2、主动跟进,积极服务全市有效投资工作。出台了《关于律师开展有效投资法律服务的实施方案》,积极推动律师服务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机制化、长效化,不断提升法律服务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的能力和水平。选派骨干律师组建专项法律顾问团,为我市重大招商项目提供“对口”专项法律服务,对重点项目在引进、落地和推进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法律服务,突出做好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积极引导服务团做好事中的法律控制和事前的法律策划,有效延伸法律服务的深度。 

  3、拓展领域,超前服务全市电子商务工作。为服务市委市政府的“电商换市”发展战略,我局在电子商务法律服务方面,做了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组建了电子商务法律研究服务团,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法学理论研究和实务创新,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借智借力。二是组织编印了《电子商务法律百问》和《电商法务研究》书籍,将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剖析和解读,提高电子商务法律知识普及率。三是成功举办了电子商务法律论坛,为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法律服务支撑。四是组织律师协会与网商协会签署电子商务法律合作协议,有效发挥法律服务的桥梁纽带作用。 

  4、强化宣传,全面服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全市部署“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法制文艺、法制电影社区行”等活动,组织开展了法制摄影比赛、有奖知识竞赛等四项主题活动。制作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普法公益广告《法在身边》,提高了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参与率。 

  二、突出“服务”主题,满足更广领域法律需求 

  1、围绕“改革年”工作目标,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下发了《义乌市司法局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完善组织体系,因地制宜开展服务站和服务点的建设。同时,建立网上网下融合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机制。改版义乌市公共法律服务网,提供普惠式法律服务。在网下建立以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为枢纽、以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为支点、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点为延伸的实体服务平台,按照“一扇大门进,多窗口服务,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服务标准,实现由分散性服务向集成化服务转变。2014年,共开展纠纷排查2845起,参与疑难纠纷调解470起,开展法治宣传377次,编印并发放公共法律服务小手册20000册,解答法律咨询37672人次,宣传面约11万人次,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2、围绕经济转型发展目标,创设法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载体。做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法律风险评估和建议工作,组织开展新公司法实施和企业互保问题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分析等经济领域法律调研。继续开发新型法律服务产品,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法律服务。引导律师事务所成功涉足企业债券融资业务和银行间市场交易等金融法律服务领域,积极协助、支持事务所取得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会员资格,为进军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破解“身份障碍”。不断完善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有效覆盖的配备原则,以律师为骨干,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主体的要求,按照属地为主、统筹安排的方法合理配备各村居的法律服务人员,确保每个村(居)有一名律师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其提供法律服务。 

  3、直面中小企业发展难题,开展法律帮扶工作。今年我局将帮扶企业作为法律服务重点,将电子商务法律实务、企业融资法律需求、新型国际贸易法律服务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在提供传统法律服务的基础上,积极研发新产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合理评估法律风险,成功摆脱企业困境。市公证处立足企业发展的多层次需求,全面介入了知识产权、企业融资、对外贸易、外商合伙企业等关系义乌企业发展的各个领域,为服务企业转型发展,扩大市场对外开放等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2014年共办理涉企公证2800余件,其中车辆抵押借款公证90余件,借款合同公证200余件,企业对外投资贸易类公证262件,知识产权类案件800余件,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变更登记公证1500余件。 

  三、围绕“法治”主线,深入推进法治义乌建设 

  1、围绕法治义乌建设,有效提高法制宣传全民普及率。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共梳理专业法宣传54个,逐项落实责任单位。开通了“义乌普法”新浪和腾迅官方微博、“商城普法”微信平台,通过微信平台变单向输出式的法治传播为双向互动式的法治传播,目前关注度为1000人。投入5.5万元开通了义乌普法手机报,善用手机屏媒传播法治文化,发送对象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领导干部、法律工作者及普通民众在内的1000余人。举办“法治中国梦”摄影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全年征集摄影作品300余份。 

  2、围绕“两张清单”梳理,有序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一是深化行政执法责任体系建设。着力加强司法行政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制定下发了《市司法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等框架性文件,通过明确执法依据,界定执法权限,规范执法流程,明确执法要求,形成我局行政执法体系。二是开展行政权力清单梳理工作。2014年顺利完成了司法行政系统35项行政权力,15项便民服务内容的梳理、上报、修改工作,在每一个环节做到不拖延、不遗漏,保证了浙江政务服务网本部门事项的顺利运行。 

  3、围绕管理方式创新,全面提升法律服务质量。一是建立律师服务诚信档案,开展“星级律师事务所”创建活动,提高行业美誉度。建立健全义乌市律师服务诚信档案制度,及时将全市执业律师的基本信息和执业惩戒记录记入执业档案,进一步引导、规范、激励律师事务所加强内部管理,加快建立科学综合评价体系。二是狠抓公证管理质量,强化公证职能优势。市公证处顺利取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完成了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更好的搭建了优化公证服务运行机制的平台。充分发挥了公证前置性预防纠纷的功能,顺利为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提供全程公证服务。持续为市场提供公证法律服务。2014年,市公证处为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第二批抽签安置定位181件,义乌收藏品市场257件,国际商贸城三期市场188件,义乌模具城办理公证319件,五期市场505件。三是狠抓司法鉴定管理质量。今年重点开展了司法鉴定行风建设专项检查和季度案卷评查活动,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执业行为。 

  四、立足“稳定”根基,创新社会治理手段方式 

  1、立足社会矛盾化解,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模式。一是成立了义乌市人民调解协会,进一步推动了人民调解的机制创新。二是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模式。打造以“人民调解员人才库”为依托,“重大疑难纠纷联席会议制度”为抓手,“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专项服务团队”为主体的新型人民调解工作模式。三是做好人民调解业务培训、指导工作。通过举办“调解员课堂”培训会,全面提高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四是建立全市学生伤害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成立了物流行业、环境污染纠纷、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四个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2014年,我市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纠纷19478件,调处成功18932件,成功率97.20%,涉及金额2.2848亿元。 

  2、立足社会管理创新,构建特殊人群教育、管理、帮扶“三位一体”新机制。一是以“三化”建设提升社区矫正监管能力。通过开展社区服刑人员的业务培训、警示教育实现队伍的职业化。通过修订《社区矫正执法手册》,规范社区矫正活动记录等实现执法的规范化。建立启用社区矫正监管指挥中心,依托手机定位管理系统、“指纹+脸谱”签到系统和视频系统,实现监管的信息化。二是以严格执法保证社区矫正安全稳定。通过依法办理社区矫正奖惩案件、审前调查、联合执法检查、专项行动及重点人员大走访活动等,预防和减少再犯新罪。三是通过建立社区矫正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创新境外社区服刑人员监管机制,建立外地社区服刑人员直接接收机制等,以部门衔接推进工作进展。2014年,我市共接收社区服刑人员617人、解除社区矫正543人,现在册社区服刑人员940人,同比上升2.06%。社区服刑人员再犯新罪为4人,再犯罪率为0.27%,未发生社区服刑人员严重刑事犯罪案件。今年,共办理警告案件245件,其中给予警告处罚的236件、提请治安处罚4件、提起撤销缓刑17件、提请撤销假释1件、提请收监执行1件。共办理审前社会调查100件、变更居住地审批136件、外出审批1631件、免除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47件、管理等级调整审批455件。 

  3、立足服务保障民生,开展“保民生、促和谐,法律援助大行动”。一是积极争取了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对我市法律援助工作的支持,到位专项资金90万元。二是完善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困难和特殊群体的专项法律援助工作,对弱势群体实行倾斜政策,做到“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指派”。三是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建立了以市法律援助中心为主导,以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基础,以社团法律援助组织为辅助的法律援助新格局,为困难群众获得及时的法律援助搭建了良好的服务平台。2014年,中心共接待来电来访32033人次,其中来电8791人次,来访21277人次。为来访者免费代写各类文书63份。共有2978名未成年人、残疾人、妇女、农民工及经济困难的受援人获得了法律援助,挽回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2997万余元。 

  五、着眼“发展”后劲,加强工作创新基础保障 

  1、围绕提升队伍建设,大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是通过开辟“五专”阵地,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即开辟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栏,编印司法简报专刊,开通领导干部与基层党组织沟通专线,开展司法行政干部专讲,开展支部书记专访等系列活动。二是完善制度促规范。我局完善了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全体干部每周集中夜学制度,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工作制度,中层干部每月定期汇报制度、司法助理员教育培训制度等等。三是统筹推进促实效。注重统筹结合,做到教育实践活动与平时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以工作成效检验活动成果。 

  2、围绕提升司法行政信息化水平,打造“智慧司法”。一是按照统一规范和标准,组建司法行政系统业务虚拟专网,建立专用网络信息通道,并实现与政务外网的互联、互通。二是建立司法行政系统统一登录平台,集成各门类业务管理平台,如社区矫正系统、法律援助系统等,实现了一个平台进,多个系统用的功效,建立司法行政办公自动化(OA)系统,实现文件、通知的网上流转。三是改版司法行政门户网为公共法律服务网(外网),重点完善了信息公开、便民服务等功能,建立司法行政微政务平台(手机微信),提供普惠式法律服务。四是推进监控网络信息化系统建设,建设视频监控指挥中心,配备LCD大屏拼接系统,完成司法所40个监控布点,实现视频、音频双接入,开展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业务指导,全面记录社区矫正集中教育、人员定位、集中点验等活动。 

  3、开辟“司法行政干部讲坛”。为进一步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引导和推动机关干部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营造全体司法行政干部学习知识、研究业务、创新开拓、岗位建功的良好氛围,我局成功开设了“司法行政干部讲坛”,目前已成功举办27场,涉及群众路线、普法宣传、信息化建设、法制工作普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等司法行政的多个领域。 

  4、开通普法电子台账,实现信息传输保管的便捷化和无纸化。为服务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一站式”便民法律服务平台,在司法行政服务大厅开通了“普法电子超市”,下设常用法律、新法解读、法治动态、法治文化、人身损害赔偿自助计算等栏目。市民只要进入大厅,动动手指就能各取所需,查询所需法律法规,自助计算赔偿额度。下一步,还将逐步在镇(街)公共法律服务站和部分农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开通“普法电子超市”。 

    

  2015年工作思路 

    

  2015年我局将严格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行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法治义乌建设的决定要求,围绕“义乌司法品牌创建”这一总目标,按照“完善机制、提升能力、创造特色”的思路,以“法律服务义乌经济转型发展、法律服务义乌城市转型”为着力点,不断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 

  一、建立司法行政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激发队伍活力。一是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司法行政系统党建工作,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完成党组织规范化建设10个,建立“党建工作示范点”2个,组建党员公益法律服务团1个,党员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800件以上。二是开展“增强责任心、增强执行力、增强纪律性”主题活动,借助司法行政门户网站、司法行政论坛、干部远程教育学院、微型党课等平台,有计划地组织载体丰富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司法行政队伍职业素养,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三是加强律师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律师队伍深刻理解四中全会《决定》对律师“法治工作队伍”的本质属性、基本内涵和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律师队伍理念教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办法,在坚持律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上,鼓励优秀律所到市外设立分所,并引进1-2家省内知名律所来义设立分所。大力加强律师人才培养,建立优秀律师人才库,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眼光、精通涉外法律业务的高素质律师人才。 

  二、建立司法行政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权力运行。一是明晰“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按照“四单一网”建设要求,从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对司法行政每一项职权进行适度分解,编制工作流程,制定工作规程,并有效覆盖行政、执法、管理全过程,形成层层分解、环环相扣、有效制约的制度管理链条,使权力边界、责任边界更加清晰。二是固化“权力流程”。进一步压缩管理层次,精简办事程序,并以信息化应用为手段,将各类事务性流程全面纳入司法行政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对权力运行过程做到可查可控,相互牵制,形成流程顺畅、运行高效的权力运行程序。三是实施“项目评价”。将全局业务工作、队伍建设、内务管理等认真细化、量化,制定可考核、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实行项目化管理,达到责任、流程、质量和监督的有效控制和对工作的持续改进,树立司法行政队伍高效便民的社会形象。 

  三、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网上网下供给机制,优化便民服务。在建立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的基础上,建立网上法律服务供给机制,进一步整合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资源,打通“两个网络”(内网、外网)、“两个系统”(监管指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三大板块”(一体化办公板块、司法行政业务板块、微信服务板块),推行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模式,实现网上网下的有效融合。 

  四、建立完善社会化法治宣传教育机制,浓厚法治氛围。一是按照法治建设新要求,完善“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并通过培育典型、做好普法电子台账、拍摄普法纪录片、编印普法画册等形式,总结我市“六五”普法工作成果,圆满通过上级对我市的“六五”普法检查验收。二是进一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法治工作品牌,组织开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建设国际商贸特区”主题法制宣传活动,通过法治文艺演出、法治微电影播放、有奖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讲座、优秀法治课征集等形式,营造全社会学法尊法、依法办事的良好法治氛围。三是以打造枢纽型群团社会普法教育组织、法律服务行业协会普法组织,推动建立普法志愿者协会、普法志愿者服务基地、社会普法教育人才库等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发展各类社会普法组织,重点扶持组建一批品牌化、专业化、公益性的普法工作室。 

  五、建立新型法律业务领域服务机制,打好“组合拳”。深化政府法律顾问工作,为全市招商引资、扩大投资、三大新区、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等提供法律上的可行性分析和法律建议,预防和化解各类改革项目实施中的法律风险;加大法律保障力度,对全市新引进的新兴战略产业,通过法律顾问的形式提供3年免费的法律服务;加强法律服务转型发展工作,加大对涉及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尤其是投融资和国资国企改革等方面新业务新领域的法律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发行企业债、政府债的可能性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六、建立完善司法行政综合维稳机制,提升保障能力。一是健全社区矫正规范化监管机制。以完善市、镇、村三级社区矫正管理体系为依托,以规范执法体系、加强执法监督为保障,推动形成“一个窗口,两大系统,三级平台”社区矫正规范化监管格局,确保社区服刑人员再犯新罪率控制在0.5%以内,积极筹备在我市召开全省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现场会。二是健全人民调解联动调解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指导中心和人民调解协会管理、指导和引领作用,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向矛盾多发易发领域延伸。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努力形成“专业性调解组织+专职人民调解员+专业化的方法手段”化解各类专业性矛盾纠纷的新格局。三是健全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开展法律援助“阳光行动”,进一步加大对困难群众、特殊人群法律援助倾斜力度,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专项行动,努力满足困难群众的法律需求,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四是健全基层司法行政业务网格化机制。理顺司法所和网格的工作衔接,整合基层司法行政各项职能,将社区矫正、人民调解、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援助等工作融入“网格综合管理、全员全科服务”机制,将相关工作要求纳入网格考评体系,通过编发操作手册,专业技能培训、定期监督考核等方式,明确网格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确保网格工作人员掌握工作方法,切实发挥网格化监管的实效,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