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公开 > 水务局 > 规划计划
  • 信息索引号:

    11330782002609522T/2015-233804

  • 文件名称:

  • 发布机构:

    办公室

  • 发文字号:

    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思路

  • 成文日期:

    2015-03-20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思路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15-05-22 10:23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局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重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保供水、抓节水、防洪水”为重点,加快水利改革,创新水利发展,拓展水利服务,强化水利保障能力,各项工作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任务,水利在促进和保障义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2014年工作回顾 

  (一)项目支撑,水利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今年我市水利固定资产投资任务为2.89亿元,建设任务和投资任务十分艰巨。为确保年度任务圆满完成,年初我局将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并明确将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年终局各科站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下半年以来,根据全市“决战三季度、冲刺四季度”有效投资百日攻坚竞赛活动动员会精神,我局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全年共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4.31亿元,占全年投资任务的 149%,超额完成年度任务。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1.省“强塘固房”工程。今年我市列入省“强塘固房”工程的有菱角塘、凤凰、中水塘、湖里塘等4座水库。我局逐座制定工作计划,逐座落实专人负责,4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部完工,完成投资1600万元。 

  2.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工程。今年全市计划完成30座以上病险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工程,该项工作亦列入2014年义乌市民生实事。为确保除险加固年度任务按期完成,我局拟定了除险加固进度计划,组建了技术服务小组,定期赴镇街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协商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30座水库山塘除险加固项目均已完工,共完成投资7000余万元。 

  3.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一是义乌江清淤和干堤加固工程。完成义乌江城区段清淤工程,义乌江环城南路至徐江桥段堤岸治理工程右岸完成64%工程量。二是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河道治理实现从以往偏重防洪功能向生态和防洪并重转变,更加突出河道的亲水性和生态景观功能,对不符合生态理念的河段进行生态化改造。2014年计划治理长度19公里,实际完成治理25公里,完成投资4500余万元。 

  4.农田水利标准化示范镇街建设。后宅街道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作为试点,2014年全面铺开,各项重点和亮点工程顺利推进,完成年度投资6500余万元。经过三年建设,辖区范围内塘沟溪流逐渐清澈、流畅,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成效初显。义亭镇完成农田水利标准化示范镇规划审查,赤岸镇完成三角毛店村建设试点,计划在全镇范围推开。经省水利厅考评,我市被评为2013年度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考核优秀单位。 

  (二)安全为先,防灾减灾能力有效提升 

  我局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加强预警,做好应急,取得了“不垮坝、不死人、不伤人、少损失” 的防汛防台既定目标。 

  1.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建立网格管理制,下文公布各水库山塘安全运行相关责任人及相应职责,把防汛工作落实到各基层单位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2.做好防汛安全检查。先后组织了五次防汛安全专项检查,及时掌握水利工程运行情况,并针对病险工程制定相应的度汛措施,及时发文告知各镇街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求严格执行,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组成检查组对全市水库山塘安全运行情况进行抽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在全市范围进行通报,提出指导性意见,提醒镇街、村和相关业主单位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3.全面开展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一是制定下发《义乌市基层防汛体系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实行分级分部门负责制,分解落实各相关部门职责,积极指导镇街级、村级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各项工作。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制定建设统一标准,落实相应的责任人职责、方案、预案和制度等;组织召开现场会,到周边县市参观学习,学习兄弟县市好的经验做法;创新责任告知方法,一改过去单一告知为集中告知,编印防汛防台工作手册,将具体工作内容告知每个责任人。近日,我市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通过省级验收,成为金华地区唯一一个一次性通过省防指、金华市防指验收的县(市)。 

  4.开展城市水文监测试点建设工作。我市是全省两个城市水文工作的试点之一。我局结合义乌实际,按照“建设一处站点、形成一道景观、服务一方民生”的建设思路,完成了廿三里、城市水文站两处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先行试点建设,外观形象和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力地提升了水文工作的影响力,将在为防汛防台工作提供可靠水雨情信息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5.做好防汛防台各项应急准备。指导各镇街按照物资储备定额标准足额储备相关物资;组织各镇街防汛抢险队伍开展业务培训,组织相关镇街防汛抢险队伍与市防汛专业抢险队协同开展防汛应急演练。汛期加强防汛值班,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三)效率为上,水资源保障能力有效提升 

  “保供水”是义乌水务工作的第一要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市领导对水资源问题高度关注,今年以来多次就强化水资源保障作出批示,要求各相关部门重点谋划推进。为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我局重点加强了五方面工作。 

  1.深化境外引水研究。境外引水是解决义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年初,我局委托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了《义乌市境外引水方案》,确定了乌溪江和富春江两大重点引水方向,形成4个引水方案。引水方案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已于8月底上报市政府审议。今年以来,我局先后六次向省水利厅主要领导、主管处室就引水工作进行专题汇报和沟通衔接。我市境外引水工程已列入省“五水共治”保供水项目。 

  2.加快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一是城镇供水管网不断延伸辐射。指导实施江东水厂、义南水厂、巧溪水库至调节池输水管道、江东水厂供水主管网、上溪水厂至城西供水主管网等供水工程建设。目前全市共建成覆盖城乡供水的水厂8座,日供水规模达52万吨,连通各水厂之间的供水主管网已基本建成,打造了全省领先的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二是农村饮水安全水平不断改善提升。分块状、片状、点状三种模式,大力推进农民饮用水工程。2014年投资7500万元,解决52个村3.65万人的饮用水问题。截至2014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 

  3.开展雨水收集利用项目研究。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用于工业区、集聚区、住宅区及广场、公园、道路等设施的生产、景观、绿化和市政用水,节约优质水资源。在双童吸管、国际商贸城三期和国际村住宅小区雨水利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更广范围、更大规模的雨水收集利用项目,目前正开展相关研究。 

  4.加强水资源科学配置和合理调度。全面推进水资源统一调度工作,2010年在全省率先出台水资源调度管理办法,确定分区供水、非常态下跨区域应急供水的基本思路,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014年,先后5次对东阳横锦引水、八都水库、巧溪水库的原水和城区水厂、镇街水厂之间的成品水进行科学调度。2014年东阳横锦水库引水量达5100万方,充分实现了境内外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5.巩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2013年,义乌市被授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成为我省首个获得该荣誉的县市。在此基础上,我局不断创新载体,拓展节水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巩固节水型社会建设创建成果。一是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机制保障。编制完成《义乌市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方案》,成立了镇街抓节水工作领导小组,推行节水项目55项,促进了全民节水良好氛围的形成。二是积极推进节水工程建设。严把项目审批关,全年未引进一家高耗水企业,完成50家企业节水改造,审查85家洗车场节水项目;完成80公里灌区渠道防渗改造,建成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旱粮种植面积达13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50%。三是积极创新建设载体。出台《关于对节水项目实施财政奖励的通知》,每两年安排200万资金,专项用于节水工业、农业、社区、学校等节水型单位的创建;编制《义乌市高耗水企业水平衡测试及用水效率分析》,完成真爱集团等四家企业的水平衡测试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节水知识,引导广大居民树立节水、惜水的良好意识。

  (四)生态为基,水生态环境稳步改善 

  1.树立生态治水理念,做好河道原生态保护和修复。一是把好项目立项关。制定并下发《义乌市生态河道建设实施意见》(试行),建立生态建设专家小组,强化项目审查,把好生态关口,不符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生态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上。二是把好项目整改关。切实解决河道过度治理问题,对在建的河道项目进行方案优化,防止河道治理破坏原生态,使其符合生态新要求。三是把好内河修复关。探索水生态改善新途径,开展城市内河生态修复试点工作,推进城市内河水系激活工程建设。城东河、城中河、洪溪临时配水管道工程已全线完成,完成管网建设5公里。 

  2、实施全水域保洁,切实提升水环境承载力。一是加大水域保洁力度,消除垃圾河。自全市开展“清三河●美商城”活动以来,累计拆除涉及义乌江、九都溪等12条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清理打捞河面废弃漂浮物348吨,累计清理河岸垃圾1.87万吨,清除河道障碍物39处,完成河道淤泥疏浚13.7公里,清淤26.7万吨。二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落实专人,明确保洁任务和工作职责。根据属地管理原则,由各街道负责实施保洁具体工作,我局强化监督考核,制定奖惩措施,对各镇街水域保洁工作实行以奖代补。同时,积极开展禁止游泳、垂钓的文明劝导和联合执法行动,减少水域的人为污染。由于今年我市水域保洁工作得力,成效明显,金华市水利渔业局推荐我市参加省厅水域保洁先进单位评比。 

  3、实施全市域清洁养殖,有效提升水库山塘自净能力。清洁养殖工作是全市“五水共治”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2014年,市财政取消了无投饲清洁养殖的补助政策,但我局并未因奖补政策的取消而放松了对镇街清洁养殖工作的考核和指导力度,而是根据“五水共治”考核要求,每月对水质进行抽样打分,严格按照标准实施。2014年,全市清洁养殖水域面积超过3万亩,实现了市域清洁养殖全覆盖。 

  4.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一是开展舆论宣传。通过悬挂宣传横幅、施放氦气球、分发小册子、传单,以及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向居民发送普法宣传短信等形式,对新《水土保持法》和《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公众认识。二是强化监督检查。重点对全市已批水土保持方案的在建项目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共计监督检查76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针对其中13个项目下发了正式监督检查意见,并进行了跟踪检查。三是抓好能力建设。我市是第二批全国水土保持能力建设县,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市水土保持各方面能力均达到了全国水土保持能力建设验收标准,于2014年8月顺利通过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的验收,并得到了太湖局和省厅的高度评价。四是完成治理目标。顺利完成省厅下达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目标,在10月召开的全省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管理座谈会上,我市作为代表单位作了典型发言,水土保持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根据2014年最新遥感数据,我市水土流失面积为140.98平方公里,较2009年的165.98平方公里减少2.27%,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

  5.实施生态补水。进一步完善生态补水方案,全年市属水库共实施生态补水980万方,在满足城乡供水需求的前提下,确保下游溪河有足够的生态流量。 

  (五)抢抓机遇,向上对接工作取得实效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9号文件精神,加强汇报沟通,积极争取省水利厅对义乌水利和“五水共治”工作的支持,取得了一定成效。 

  1.率先争取省厅出台“支持意见”。5月份以来,我局先后多次到省厅专题汇报,以支持义乌市加快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省厅关于积极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于9月初正式下发,我局率先争取到省厅贯彻省委9号文件的支持意见,这个“支持意见”是省委9号文件后,唯一一个省厅与义乌市政府签单的合作协议。 

  2.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年共争取到省级以上补助资金346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873万元。 

  3.成功申报第六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我市成功申报第六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省水利厅2014年建设计划已下达。通过重点县的三年实施,可争取到省级以上补助资金至少6000万元,带动有效投资1.5亿元以上。 

  4.专刊推广义乌“五水共治”工作。省厅对义乌水利工作非常关心,专门为义乌“五水共治”工作推出一期专刊,以介绍推广义乌“五水共治”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这个专刊在全省101个地市县中是唯一的一期,是独一份。这份刊物省厅已于10月10日刊发,专门介绍义乌“五水共治”工作成效,水利厅陈川厅长专门作了批示,并建议在全省范围内推介。 

  (六)服务为本,水利队伍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1.聚焦“四风”,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自2014年3月初,我局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10月初基本结束。“学习教育、征求意见”环节,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座谈会、谈心谈话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共征求到意见建议84条,236条次,其中“四风”问题17条,班子个人征求到的“四风”问题均在15条以上。“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下属单位热点难点问题和干部队伍建设两方面入手,开展了“排忧解难”专项服务活动和“人净水清”主题活动。活动中,对10个下属单位存在的19个突出问题实行包案制,由各责任领导牵头落实解决。活动开展后,9个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5个突出问题制定了解决方案,正加快解决,其他5个突出问题正与相关部门和镇街沟通协调,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共制定制度18项,其中修订7项,新建11项。截至12月底,班子和班子个人整改事项完成率均已达95%以上。

  2.提质增效,行政审批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华鼎、疏港等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水土保持审批工作积极为入园企业减负,结合上级要求发文明确了园区在土地出让前办理开发建设项目区块的水土保持方案等前置事项审批工作,进驻企业不再办理水土保持方案等审批事项,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二是优化完善内部审批流程。明确局各职能科室审批工作职责,实行重大审批事项联办制,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审批效率。

  3.强化指导,基层水利队伍能力进一步增强。组建水库山塘、生态河道、农田水利标准化、千万农民饮用水等4支水利技术服务组,定期赴镇街开展技术服务和指导,协同建设单位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完成镇街水利员、村级水务员和巡查员培训1100人次以上,提高了基层水利队伍业务能力和水平。 

  2014年是水务人奋力拼搏的一年,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年各项工作均完成了年度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的不足:一是工作要求还不够高。我们的一些工作仅仅停留在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上,对于水务工作如何服务大局,支撑保障义乌经济社会发展思考的不多,主动性不够,创新性、亮点工作不多,有些工作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差距。二是协同意识还不够强。有些科室之间工作配合不够,工作质量不高,应付心理较强,个别同志还存在推诿扯皮现象。三是干部作风还不够实。在整“四风”这样的高压态势下,仍有极少数同志因工作纪律或工作效能被纪委通报处理,有些同志思想上有所松懈,对于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依然存在侥幸心理。

  二、2015年工作思路 

  当前,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吹响了建设丝路新区、陆港新区、科创新区“三大新区”的号角,水利如何更好地发挥基础保障作用,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支撑“三大新区”建设,这成为水务工作接下来必须重点谋划的一大课题。

  2015年,水务工作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战略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浙江省委9号文件及省水利厅关于积极推进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精神,充分认识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要性,准确把握水利工作基本定位,树立“大水利”理念,突出三个并重:即水利工程建设与水生态文明并重,水文化研究与水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并重,提升水务人的综合素质与科学治水、管水并重,全力实施“五水共治”,大力推进水利项目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不断提升水利管理能力,拓展水利服务功能,适应现代水利发展需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1.推进境外引水工程。科学谋划跨境引水工程,坚持看长远、算大帐,大手笔推进引水项目。目前,境外引水前期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下一步,在省厅已明确表示大力支持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各方面配合支持,加强沟通与衔接,全力做好引水方案比选,尽快确定引水方向,力争早日实施。2015年,要启动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积极谋划重大水利项目储备,以境外引水工程为重点,加快项目前期,做好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2.推进城乡一体供水工程。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和城乡供水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各水厂之间的主管网联通工程、农村平面管网和“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督促各镇街成立专业的农村管水机构,建立收费制度,设立水质检测中心,加强水质检测。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2015年供水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完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改善50个农村3万人的用水问题。着力形成全市城乡一体供水闭合圈,解决农村供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城乡供水安全水平全面提高。 

  3.推进雨水收集利用。着手开展雨水利用专题研究,编制雨水利用规划,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结合我市实际予以推广应用。探索制定雨水利用强制性政策,在新建开发区、居住区、大型建筑、公共绿化带、广场、工业企业等建设项目强制配套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提供生产、绿化、道路、冲厕、洗涤、景观等用水,逐步推行实施“海绵体城市”建设思路。 

  4.加强地下水开发保护。根据地下水存储量和分布情况,实施地下水开发和保护“两手发力”。超采区严格管理,禁止开采,已开采的采取措施,逐步有序关停;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在确保地下水正常补给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实施开采,非常丰富的区域要探索大规模开发的可能性,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二)抓好生态水利建设,提升水环境承载能力 

  以“五水共治”为契机,深入实施四大工程: 

  1.义乌江综合治理工程。配合市规划局做好义乌江景观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对义乌江沿岸进行科学规划布局。统筹兼顾左右岸、上下游水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在提升防御能力的同时,全面转型升级沿江景观建设,研究构筑义乌江安全生态带工程。实施义乌江干堤加固工程,其中义乌江环城南路至徐江桥段堤岸治理工程右岸完成施工。 

  2.河湖库区生态综合整治工程。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依托既有山水脉络打造小城镇”的要求,以中心镇、中心村为重点,全面规划全市农村河道、主要库区综合整治,实施河湖库区改造;同时挖掘和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水生态和水文化,通过河道治理、库区整治、水文化展现,营造亮丽灵动的水系生态环境。加快推进中央第六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按计划完成农田水利项目2014年扫尾和2015年建设任务。 

  3.农村河道精品工程。强化河道生态修复和保护,打造生态河道精品项目。严格按照省示范生态河道工程建设标准,实施吴溪赤岸段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计划治理长度8.7公里,概算投资4500万元。同时,探索开展“智慧河道”建设工作。开展“一河一档”工作,加强对河道水域动态变化监测,强化河道信息化管理,提高河道管护水平。 

  4.城市内河水系激活工程。研究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市水系提出的新要求,联通城市内河水系,打通城市公园水域和内河的连接,形成“义乌江-内河-城市公园”长藤结瓜式的城市生态水链,成为城市“绿脉”。2015年重点完成城西河生态修复工程。 

  (三)探索研究大水利文化,提升水利发展软实力 

  在“五水共治”五大工程措施的基础上,精心谋划“秀活水”,即大水利文化这篇文章。文化是灵魂,是引领。探索研究大水利文化,以文化引领当代水利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激发水利人的工作热情,营造良好的水利发展环境,促进水安全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1.研究历代义乌治水先贤。弘扬他们在治水实践中形成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激励新时期义乌水利人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做好水利遗产的挖掘、保护和利用。挖掘水工程文化内涵,提升水工程和水环境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引导全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 

  3.加强水文化教育。推进水文化传播与水文化交流,让全社会了解水、认识水、关心水,进一步浓厚爱水、惜水氛围。组织观看大型文献纪录片《水脉》,启发水务系统干部职工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大背景下挖掘“水之美、水之魂、水之恋、水之秀”。 

  4.组织成立义乌大水利文化研究所(中心)。加强与省、市有关水利文化组织和机构的联系沟通,结合“五水共治”,开展水文化研究工作。 

  5.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赤岸镇水利设施完善,水系脉络清晰,水生态基础较好。积极依托省水利河口研究院的技术优势,在赤岸镇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为开展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做好铺垫,打下基础。 

  (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净干事办事能力 

  水务系统专业性很强,工程质量的保障,水利效益的发挥,干部队伍至关重要。要抱着对事业负责,对同志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营造环境,进一步巩固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水利队伍。 

  1.以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转变干部队伍作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树立“爱岗敬业就是最好地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激发水务人的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乃至水利使命感,努力打造实现水务人人生价值的平台。同时,加大水利文化宣传,营造良好的水利发展环境,在和谐水务人家庭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 

  2.以廉政风险防控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干部队伍行为。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对水务系统除进入市招标中心、政府采购中心以外的工程招标项目、承包项目、物资采购项目等进行有效监督,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监管。通过制度建设,扎好廉政建设这堵墙。通过各种廉政教育,让干部队伍明白,想干事是态度问题,能干事是水平问题,干成事是付出表现,但底线是不出事。 

  3.以政治业务学习为重点,进一步充实干部队伍头脑。加强政治学习,坚定水利的正确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单位。加强业务学习,定期不定期地邀请业内专家学者为干部职工授课,及时更新和补充干部职工业务技术知识。 

  4.以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为民服务能力。加大依法行政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继续推行重大审批事项联办制,进一步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提升民意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