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82002609960F/2017-131885
党政办
江办发〔2017〕157号
2017-11-30 00:00:00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17-11-30 00:00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江东街道生态廊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打造浙中生态廊道义乌段”的决策部署,结合《浙中生态廊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17-2019)》,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八八战略”为总纲,围绕“生态秀美、产业绿美、生活和美”目标导向,扎实推进江河流域治理,串联散落的山水林田湖,融合生态、人文、产业立体式发展,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围绕“生态景观长廊、生态经济长廊、生态文化长廊、公共服务长廊”的基本定位,以义乌江、南江为骨干,青口溪、鲇溪、赤塘溪、石溪、观音塘恐龙遗址公园、青岩刘电商园、双江湖等为支线,将沿线村居、景点、文化古迹、特色小镇串联,配合市委、市政府建设成生态廊道“义乌样板”,为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承载和环境支撑。到2019年底,支流沿线的美丽创建基本完成,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有机串联,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基本健全,依托生态优势,打造集聚好项目成效显著,生态廊道文化特色鲜明,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指标和各项工作保持先进,通过廊道建设,带动全域城乡大发展。
二、主要任务
重点实施生态环境优化行动、基础设施建设行动、人居文化提升行动、绿色经济发展行动,着力构建水清景美的自然生态体系、功能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乌伤特色的人居文化体系和创新引领的生态经济体系。
1、全方位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高标准推进“五水共治”,全面落实河长制,实行最严格水环境监管制度,巩固扩大治污成果。2017年完成重点支流和劣V类小微水体整治,基本完成“九大源头治理”,全水域全部剿灭劣V类;2018年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防止水质反弹;2019年全域支流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
2、开展流域生态修复。实施白沙湖公园及配套工程;2019年前完成流域河流生态修复57.6公里。
3、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入河排放口标识整治与监管,深化排水许可管理工作,开展污水“零直排”村居创建。2017年底,对全部入河排放口实施“身份证”管理,排水许可工作覆盖面达60%以上,启动东洲社区的污水“零直排区”创建;2018年排水许可工作覆盖面达80%以上,完成东洲社区的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启动其他7个社区的“零直排区”创建;2019年排水许可工作覆盖面达100%,全面建成污水“零直排区”。
4、水系激活工程。2017年完成荷叶口溪、新科溪、赤塘溪的引水工程。2018年新建鲇溪、青口溪上的2座活动堰坝。
5、滨水绿廊工程。加大生态廊道沿线绿化、彩化、美化力度。2019年全面完成37省道-阳光大道、阳光大道-东方红大桥江段、塔下洲段景观工程等。
6、绿色屏障工程。重点实施江东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基本完成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提升餐厨垃圾处理能力;打造环城南路、佛堂大道江东段森林通道工程;
三、工作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浙中生态廊道建设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与“五水共治”办合署办公。把浙江生态廊道建设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责任、完善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融合争取水利建设、农业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资金,优先用于生态廊道建设。
2、强化考核考评。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建立督查通报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形成正确的工作导向和用人导向。对考核排名落后的村居和工作不力的部门,按有关规定予以约谈、问责。
3、强化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报刊、电视、广播、远教大屏幕平台等多媒体宣传平台,大力营造生态廊道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生态廊道建设。充分发挥公众、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积极回应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全方位构建社会监督体系。
附件:
1、浙中生态廊道建设领导小组名单
2、浙中生态廊道乡村培育名录
3、浙中生态廊道示范项目表
4、浙中生态廊道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江东街道办事处
2017年11月20日
抄送:市五水办 |
(共印2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