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2016年义乌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二)

发布时间:2017-05-18 10:54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二、当前消费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商贸企业面临挑战,增长乏力 

  在新形势下,互联网销售市场的份额逐渐扩大,许多传统企业在转型弯道中不断面临挑战,再加上人员工资较快上涨,经营成本增加,发展明显趋缓。2016年,全市各大型商场、超市实现零售额19.4亿元,同比下降9.8%,下拉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速1.3个百分点。除富国超市略增外,银泰、世纪联华、解百、诺玛百货、有加利、好又多、乐购等均出现负增长。从各大型酒店来看,1-12月实现客房收入2.9亿元,同比下降8.7%。其中除商城宾馆略增,天恒酒店持平外,银都、之江、锦都、皇冠假日、国际大厦、伊美、幸福湖、海洋等酒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 

  (二)市场供需结构不匹配,新兴热点尚需稳固 

  2016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70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773元,高水平的收入,使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普遍提高,消费升级愿望加强,消费理念较为超前。但是目前市场中,商品的供给结构来不及适应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供需结构不匹配。国外旅游购物、海淘引起消费外流,1-12月我市化妆品类同比下降12.1%,金银珠宝类同比下降26.4%,传统热点消费力缩减,是商品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直接体现。同时,消费升级带来的新热点逐步在成长,比如新能源汽车、休闲旅游、健康文化,1-12月限上批零企业,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12.1%,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18.6%,季度间存在较大波动,说明新热点稳定性不够。 

  三、促进消费品市场加快发展的建议 

 (一)适应消费变化趋势,务实推进转型发展 

  顺应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加快推动实体店转型,促进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传统百货商超、连锁超市等企业加快思维转型,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移动客户端等发布信息流,依托现有实体网点、货源、配送等商业资源,推进传统零售业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激发潜在消费力,促进社会总体消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二)优化消费供需结构,撬动新兴消费升级 

   当前居民的消费层次由传统的“衣食住行”转向信息、文化、教育、健康、养老、体育等新领域升级。伴随消费需求升级的提档加速,消费者更注重品质需求和良好体验,因此促进消费需要把握消费市场供求变化新动态,不断完善旅游、养老、文教、健身等基础设施,倡导绿色健康产品消费,形成有效消费热点,激活市场内生动力,带动消费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增长。 

  (三)打造商贸旅游、会展品牌,提升消费品质 

  以创建中国国际商务旅游目的地城市为契机,充分利用义乌所处的浙中地理优势和市场集聚效应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商贸旅游产业,如做大做强我市进口市场平台,提高进口市场知名度和名誉度,吸引周边城市居民前来消费,以商贸旅游消费激活消费市场的内在潜力。 

                      

 撰稿:陈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