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82002609813X/2008-234899
义乌政府网
2008-04-09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18-01-08 11:19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市国民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9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8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4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5.1亿元,增长16.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8:46.1:51.1。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59144元人民币,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7778美元。
节能减排达到预期目标。预计全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率4%,万元生产总值电耗降低率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12%。据对65家重点能耗企业统计监测,2007年能耗下降总体较为明显。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和3.8%。
市场物价上涨较快。据市物价局监测,2007年12份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CPI)为112.4,同比上涨12.4%。零售物价指数为111.2,同比上涨11.2%,全年平均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CPI)和零售物价指数分别为107.5和106.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八大类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情况看,12月份呈现“五升三降”态势,其中燃料类上涨增幅最大,达27.1%,书报杂志类和食品类分别上涨25.0%和22.1%,药及医疗用品类和建筑材料类分别上涨23.8%和18.4%,而衣着类、日用品类和文化娱乐用品类分别下降6.4%、2.3%和2.6%。12月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13.4,同比上涨13.4%。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较快,为20.8%。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要素制约更加突出,发展压力进一步增大,物价上行、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影响国际贸易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各类社会矛盾仍较多,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更为迫切。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受益于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提升,农业产值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8亿元,增长22.3%,其中粮食总产值2.2亿元,增长12%;畜牧业总产值7亿元,增长46.6%;花卉苗木总产值 1.3亿元,增长7.8%;蔬菜总产值2.8亿元,增长5.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615公顷,粮食总产量10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3.1%和4.2%,生猪存栏25.2万头,比上年增长13.2%。
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点10个。全年新增5家金华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17家义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9家。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农业龙头企业1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9家,制定和发布34个地方农业标准,培育发展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2300余家。
农产品质量安全日趋改善。随着农业标准化的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年内新增1只有机食品和2只绿色食品;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点10个。新增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5只,新建成义乌市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9个,面积9000多亩;完成了42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申报。在农业检测站日常农残快速例行检测中,全市果蔬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生猪“瘦肉精”合格率保持在100%。
绿化造林取得显著成效。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要求,同步推动了农村和城市的绿化美化工作。据统计,全市共完成基地造林1722亩,退耕还林156亩,迹地人工造林更新1115亩,人工促进更新2118亩,完成毛竹低产林改造5600亩,新育花卉苗木1414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位运行。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58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433.1亿元,同比增长27.2%,规上产值占比首次达到50%以上。实现销售产值419.6亿元,同比增长26.4%,产销率96.9%。当前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总体呈减缓态势,2006全年、2007年1季度、前2季度、前3季度、及全年产值增速分别为28.8%、27.8%、27.6%、27.1%、27.2%,虽然增幅下降不多,但增速回落特征明显。在十四个经济强县比较中,全年我市产值增幅位居第一。主要行业生产形势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最大的十大行业中,文体用品制造业、化纤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增长最快,分别达到80.5%、 52.2%、39.8%,纺织业、服装制造业、印刷业、塑料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工艺品及其它制造业增长20%-30%之间,金属制品业增长较慢,为13.7%。工业用电量增长平稳。全年工业用电量29.6亿千瓦时,增长15.0%,增幅同比回落4.9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幅在十四个经济强县中居第8。
企业效益水平稳步提高。全年114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21亿元,增长26.4%,实现利润总额23.4亿元,增长21.4%,完成利税总额35.6亿元,增长20.9%,实现工业增加值101.9亿元,增长28.8%。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23.5亿元,增长53.8%,新产品产值率为5.4%,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企业亏损率为2.5%,明显低于金华其它县(市、区)。
品牌建设成绩喜人。全年新增中国名牌3只,国家免检产品6只,中国驰名商标32件(其中经国家商标局认定的1件),浙江名牌12只,有15件商标参加省著名商标评选。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中国名牌7只,国家免检产品19只,驰名商标总数达到37件(其中经国家商标局认定的3件),全市注册商标总量达到13000多件。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4.5%。全市有四级以上建筑企业128家,比上年增加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3.4亿元,增长23%,实现利润总额3.3亿元,增长3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38万平方米,增长17.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50.7万平方米,增长8.3%。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投资总量再创新高。2007年我市完成全社会投资总额150.7亿元,增长13.2%,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36.8亿元,增长14.6%。我市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2.1个百分点,高于金华市平均6.6个百分点,在十四强县市中增速位居第5位。在全年限额以上投资中,农业完成投资0.17亿元,增长213.5%;房地产开发投资49.1亿元,同比增长5.3%;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偏慢,工业完成投资42.7亿元,同比增长9.2%;基础设施投资26.9亿元,增长3.6%。
市场建设再掀高潮。国际商贸城的持续繁荣,促使新一轮市场建设又掀新高潮。随着总投资60亿元的国际商贸城三期的开工,再加上副食品市场搬迁、新家俱市场、木材市场搬迁(一期)等市重点项目的建设,我市市场建设的计划总投资达到65亿元,创历史新高。2007年完成投资1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96.2%。这些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必将使我市市场体系更加完善,为国际商贸城的进一步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2007年房地产开发总体平稳,呈现投资增幅回落、施工规模正常、房价平稳、销售良好的局面。全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81.3万平方米,增长8.1%,商品房施工面积23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4%,商品房销售面积 65.1万平方米,增长23%,土地购置面积17.3万平方米,增长10.5%,商品房空置面积3.9万平方米,空置率为6%。
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全年实施省重点工程项目23个,市重点工程项目52个。金义东南线二期、新华书店等一批工程建成使用,国际商贸城、内陆口岸场站一期、商博大桥等41个新建项目已开工建设,老铁路改造工程、第九中学等10个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40亿元,其中财政支出13.9亿元。
五、交通、邮政电信、旅游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不含市内公交)6161万人,增长14.3%,完成公路货运量3622万吨,增长17.3%。全市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9亿元,新建和改造公路42.9公里,全年新增客运线路23条,新增客运班车84辆,新建农村港湾式停靠站76个,农村班车通达率98.2%,开通直达香港班机和班车。货运市场功能不断创新,国际货运业务得到拓展,开通“义乌—上海”卡车航班。国际物流中心完成作业量42万只标准集装箱,增长20.6%。义乌机场全年班机起降5091架次,增长46.9%,完成民航客运量50.3万人,增长53.4%。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1.4万辆,比上年增加2.2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0万辆,比上年增加2.1万辆。
邮政通信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562万元,增长39.9%,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75073万元,增长14.5%。年末全市本地电话用户数69万户,增长9.2%,其中农村电话用户12.2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96.4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44.2万户,增长34.5%。国际互联网用户数15.8万户,增长29.5%。
旅游餐饮发展迅速。2007年我市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荣誉称号,国际商贸城被省旅游局组织的评选中评为浙江“最值得去的50个景区”。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7亿元,旅游外汇收入22034万美元,分别增长18.8%和39.6%。全年旅游接待515.6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1.2万人次,分别增长17.9%和20.1%。以农家游为主的休闲旅游继续升温,从而带动农家餐饮业快速发展,“农家乐”成为各镇街餐饮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六、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增长18.3%,比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贸易业零
售额增长16.2%;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9.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9.2%。全年零售额增速呈加快态势,到12月份已创近10年新高,在十四强县中增速仅次于鄞州区居第二。消费层次继续提高,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统计,金银珠宝类、日用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通讯器材类增幅超过四成,与精神生活相关的玩具类增长2倍,书报杂志类增长28.7%。
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会展业增势迅猛。全年集贸市场成交额460.1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348.4亿元,同比增长10.6%,连续第17次蝉联全国批发市场榜首。中国小商品城日均客流量达到21.4万人次,同比增长15.6%。经义乌海关报关
出口的标准集装箱增长30.5%。市场信心指数平均值达143.9点,与指数发布以来134.6点的平均水平相比,上扬9.3点。会展经济档次高,效益好。共举办各类专业会展43个,比上年增加11个,展会成交额达165.9亿元,增长27.2%,其中2007年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成交额108.9亿元,增长15.2%。
七、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18.3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出口16.7亿美元,增长24.9%,增幅同比加快2.1个百分点,进口1.54亿美元,增长23.2%。虽然影响出口增长因素较多,但全年外贸增长仍比较平稳,增幅基本在25%左右。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生产企业出口10.8亿美元,增长31.6%,加工贸易出口1.1亿美元,增长34.2%。出口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达到177个国家和地区,列出口前五位的国家为:美国、阿联酋、俄罗斯、德国、乌克兰。
招商引资难度增大。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3家,比上年减少41家,合同利用外资9076万美元,同比下降69.7%,实际利用外资13749万美元,同比下降1.3%。土地因素仍是制约工业招商引资的主要瓶颈。外商投资服务业领域势头较好,共新批51家服务业项目,其中引进我市首家外资五星级酒店项目,总投资达到4500万美元。
外经工作成绩明显。有4家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总投资304万美元。全年共组织226家企业参加37个国际知名展会,设展位332个。组织企业和市场经营户100余人次参加“浙洽会”“厦洽会”、“俄罗斯浙江周”等活动。新增境外驻义办事机构414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88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地方预算收入完成32.3亿元,同比增长33.2%,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3.1和9.7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地方预算收入???幅在十四强县中分别居第4和第5。从税源看,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长在30%以上,增值税、营业税增长20%以上,契税增长1倍左右。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全年累计财政总支出2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财政支出明显侧重于关注民生、和谐发展方面,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2%,科技支出增长32.5%,环境保护支出39.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7.6%,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7.2%。
金融信贷运行稳健。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55.6亿元,比年初增加13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增幅在十四强县中居第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8.0亿元,比年初增加52.8亿元,同比增长14%;贷款余额595.7亿元,比年初增加13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0%。当前存款贷款增长速度均有所放慢,比上年同期分别减慢4.2和2.8个百分点,特别是居民储蓄存款增速明显减慢,增速同比减慢12.2个百分点,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股市对存款的分流作用明显。资金流动活跃,全年银行现金收入4062亿元,现金支出4207亿元,分别增长18.3%和18.7%,货币净投放115亿元,同比增长32%,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各保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129542万元,增长21.5%,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60138万元,增长33.1%,人寿险保费收入69404万元;增长13.1%。全年支付财产险赔付款24360万元,增长26.8%。
九、教育与科技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加快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市建设,率先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教育经费全部由财政承担的市县。全市共有小学82所,在校学生66243人;普通中学36所,在校学生45244人;职业中学5所,在校学生11304人;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7543人;幼儿园300所,在园幼儿42460人。2007年共有6317人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上线率为82.6%。全年初中毕业生8538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7%。各全日制学校共有专任教师6352人,其中高校305人,中等职校639人,普通中学2803人,小学2605人。全年共投入教育经费9.98亿元。
科技创新工作成绩突出。认真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年新上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1项,其中省级以上80项,省新产品58个,开展义乌市科技攻关项目20多项,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新进展。全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市级科技型企业3家。新认定市级专利示范企业5家,全年专利授权量达138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0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77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902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大力开展“文化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2006年建成37个文化示范村(社区)的基础上,2007年又创建了95个义乌市级文化示范村(社区)。举办多种形式文艺宣传活动,为农村群众送戏170场、文艺演出312场、电影4834场,举办书画展览30余次。市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6.1万人次,借阅图书5.7万册。成功举办了“2007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共有来自15个国家的577家企业参展,成交额17.5亿元,比上届增长28.7%,其中外贸成交额占60%。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6240户,使全市有线电视用户总数达24万多户。数字电视用户快速拓展,到年底我市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3200户,比上年增加5000户。我市的有线电视村村通工作走在全省和金华市前列,有线电视联网的村达到97.7%。
大力推进卫生事业发展。全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9个,规范化农村卫生室389家,城乡社区卫生覆盖面达100%。全面开展农民健康体检工作,为每位参检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全市共完成农民体检274408人,圆满完成了2年为1个周期的体检任务,累计体检数为525681人,体检率达92%。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院、卫生院24个,核定医疗病床2350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483人,其中医生1510人,卫生防疫人员数98人。5岁以上儿童死亡率为9.03‰,婴儿死亡率为6.77‰。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建成社区农村标准篮球场217个,健身路径112条,室内活动室235处。成功举办了CBA明星赛、2007“鲁能杯”全国乒乓球超级联赛、2007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浙江巴贝绿城俱乐部部分主场比赛、CBA男篮浙江万马主场7场赛事、2007年“姚记扑克杯”全国女足锦标赛48场比赛,同时,还成功举办了浙江省第三届韩国人体育运动会第四届在义朝鲜族人运动会、在义七国商人足球赛,充分展示了我市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形象。推进体育彩票市场的发展,今年我市体育彩票发行总额突破9000万元,增长22.5%。实现体育彩票公益金收入超过450万元。
十一、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面貌继续改善。年末我市建成区面积73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面积1169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88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9.3平方米,绿地率34.8%,绿化覆盖率39.5%,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的考核验收。全年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12亿元。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旧村改造5个,基本完成村庄整治98个,启动空心村改造12个,创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4个,完成80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城市环境更加优美。2007年我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同时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核查。全市已有236个义乌市生态示范村,6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金华市级生态街道。环境保护设施日趋完备,日处理能力为29万吨覆盖全市13个镇街的5个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08年起可陆续投入运行。在原有2个城市大气自动监测站的基础上,又在赤岸镇新建空气自动监测站,并在城区3个制高点建设烟尘瞭望系统,监视城市空气排放和扬尘状况。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烟尘控制区面积103.5平方公里,噪音达标区101.7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16285人,比上年增加9601人。暂住人口107.1万人,常住人口11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8174人、人口出生率为11.5‰;死亡人口3918人,人口死亡率为5.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7元,增长1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1%,各项收入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工薪收入增长15.3%,经营收入增长3.5%,财产性收入增长70.7%。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255元,增长16.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8%,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务工收入仍是农村居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和增长点,全年人均务工收入4217元,增长18.5%。务农收入增长加快,人均务农收入1030元,增长13.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7.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2.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4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0.8辆。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965人,完成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7950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1.53万人。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88313人,比上年净增14861余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94689人,比上年净增23619人;工伤保险参保250260人,比上年净增72153人;失业保险参保84628人,比上年净增18075人;女工生育保险参保35658人,比上年净增166917人。被征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应保尽保,参保16万人,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为2.7万,已做到征地和养老保障同步进行。继续实施被征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接轨政策,有1.23万人参保,1.2万被征地农村居民享受到城镇职工养老待遇。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政策不断完善,全市有54.04万人参保,比上年净增3.8万人,参保人数占义乌市户籍人数的87%(其中城镇居民参保人数为9.55万,参保率为70.35%),村(居)参保率达100%。低保制度进一步规范,实现了应保尽保。今年累计新增低保户476户783人,注销344户529人,现共有5345户8074人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 2007年农村居民低保标准达到170元/月·人,城镇居民低保标准达到270元/月·人,一人户低保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再提高20元/户。五保集中供养继续保持100%,人均供养标准达5500元/年。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工业部分使用12月快报数据。
(2)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
(3)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
(5)限额以上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