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索引号:

    11330782002609813X/2010-232980

  • 文件名称:

  • 发布机构:

    义乌政府网

  • 成文日期:

    2010-03-29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09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18-01-08 11:19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开展“市场开拓年”、“企业服务年”、“项目推进年”、“综合改革年”活动,努力办好“十大实事”,深化“平安义乌”建设,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城乡统筹展现新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继续全面发展。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测算,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增速比全省高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6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7.3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7.6亿元,增长11.1%。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457元,增长7.9%,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0461美元。GDP增速呈逐季回升之势,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增长率分别为6%、8%和8.7%。
  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3.7%,比全省平均高5.9个百分点,拉动我市GDP增长5.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1:45.3:51.6调整为2.8:43.8:53.4,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物价指数见底回升。12月份,全市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CPI)上涨3.3%,为全年最高位;零售物价指数上涨2.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4%。月物价指数走势由负转正,年末整体物价已处于回升阶段。全年平均GPI下降0.4%,平均零售物价指数上涨0.2%,平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下降2.7%。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市长期以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出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经济加快回升压力仍较大,利用外资下滑过大,部分经济指标横向对比相对落后。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1.5亿元,增长4.7%,其中农、林、牧、渔各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1.6亿元、0.4亿元、8.3亿元、1亿元,分别增长6.8%、9.2%、-0.4%、25.1%。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7.8万亩,粮食总产量11.1万吨,分别增长4.3%和3.7%;生猪出栏43万头,与上年持平;家禽出栏570.3万羽,增长8.1%;肉类总产量3.9万吨,增长0.9%,水产品产量0.7万吨,增长5%。
  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全市共有农用钢架大棚247.5万平方米,增长18%,新增各类新式农机具1300余台(套),机插工作面积2.87万亩,机插率21.2%,比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全市有农业龙头企业216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64家,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8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89个,总面积达13.8万余亩;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18只,绿色食品8只,无公害农产品176只。
  林业生态建设成果明显。全市全年参加义务植树36.1万人次,植树48.21万株,尽责率达85.5%。2009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78%,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2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达到全国绿化模范市(县)的标准和要求。开展绿色村庄工程建设,全年城区共完成10余项工程,新建绿地99.62公顷。全年新增金华市绿化示范村25个,义乌市绿化示范村50个,义乌绿化示范户1000个。绿色通道工程有序开展,新增绿化道路长度39.84公里,158公顷道路绿化分10个标段实施了市场化养护。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共有538个村基本完成村庄整治,省、市各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59个;有157个村开展旧村改造,其中44个村已完成。全年共拆除旧房0.79万户,建新房0.57万户,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114户。2009年共拨付新农村建设资金1.22亿元,累计拨付5.94亿元,全市新农村建设补助资金受益面达9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触底回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1-2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触底,为-9.5%,自3月份起工业生产逐月回升,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72亿元,增长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7.2亿元,增长4%,比2月份最低值回升13.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68.5亿元,增长4.3%,产销率为96. 2%。全年工业用电量增速也呈稳步回升态势,从1-2月份的最低值-18.9%逐月回升到全年工业用电量增长8%。节能降耗稳步推进,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7.3%左右。

注:仅包括电网供电

注:仅包括电网供电
   从主导行业看,多数行业生产回升比较明显,如纺织业增长率从2月份的-9.7%回升到全年的10%(下同);服装鞋帽制造业由-9.9%回升到-2%;印刷业由-7.4%回升到12%;塑料制品业由-8.9%回升到8.6%;金属制品由-29.4%回升到-14.8%;但部分行业全年回升势头不太明显,如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
  企业效益逐步转好。1-3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和利润增速分别为-14.2%和-19.3%;到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利税39.4亿元,增长11%,其中利润26.2亿元,增长15.1%,相对一季度利税和利润分别回升25.2和34.4个百分点。
  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品牌建设取得佳绩。全市68家大中型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9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1.4%。其中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2家;5亿元以上企业14家;亿元以上企业91家。2009年新增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7件、省名牌产品4只、国际注册商标227件,连续第二年获全国县级市商标综合实力第二名。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48项。
  建筑业发展良好。全年完成施工产值101.7亿元,增长36.8%;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6.3亿元,增长18.7%;实现利润4.7亿元,增长12.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90万平方米,增长20.2%。年末拥有资质等级建筑施工企业132家,其中:一级资质施工企业5家、二级资质施工企业28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总量小幅增长。2009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8.1亿元,增长4.7%。其中限额以上163.3亿元,增长4.7%。全年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涉及交通、教育、水利及环境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44.2亿元,增长30.3%,总量占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7.1%,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工业性投资比上半年有所回暖,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额44.3亿元,增长3.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4.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低迷,完成房地产投资额46.9亿元,下降14.3%。
  重点项目支撑有力。2009年全市40项续建项目有10项完工,30项新建项目有20项开工建设,全年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额33.5亿元。全年向上争取资金2.02亿元,其中建设类资金1.37亿元。金融商务区、浙大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等一批项目启动建设;阳光大道、大鲵工厂化繁育等一批重点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内陆口岸场站一期、义浦二线、国际会议中心、新行政服务中心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凌波大桥等15项重点工程竣工投用或基本建成。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99家,其中二级资质以上企业9家。房地产施工面积310.4万平方米,增长30.7%;竣工面积64.9万平方米,增长283.8%;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75.7万平方米,增长8.1%;商品房销售额60.2亿元,增长23.5%。商品房价格上涨较快,全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7948元/平方米,比上年上涨18.4%。
五、交通、邮政通信、旅游业
   交通事业平稳健康发展。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35亿元,9个项目列入省重点,争取各级补助资金1.58亿元;新建公路27.8公里,改造公路26.7公里;新增客运线路11条,新增客运车辆192辆;农村班车通达率98.64%。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8572万人次,公路货运量1545万吨。国际物流中心全年完成集装箱作业量43.6万标箱。义乌机场全年班机起降5319架次,增长0.1%,完成民航客运量55.3万人次,增长9.4%。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5.5万辆,比上年增加2.54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4万辆,比上年增加2.5万辆。

   邮政电信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8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5亿元,增长36.6%;电信业务总量18.3亿元,下降1.1%。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55.7万户,比上年末下降14%;其中农村固定电话用户13.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70.6万户,增长20.5%;国际互联网用户25.7万户,增长34.6%。
  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684.8万人次,增长15.2%,实现旅游总收入72亿元人民币,增长12.9%。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37.5万人次,增长9.2%,旅游外汇收入24885万美元,增长5%。接待国内旅游者647.3万人次,增长15.5%,国内旅游收入55亿元人民币,增长16.2%。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共接待游客608.6万人次,增长17.7%,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0.6万人次,增长12.4%。“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迅速发展,举办了“农家乐”休闲旅游节,全市“农家乐”经营点共接待游客155.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028万元,增长31.8%。
六、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稳中有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9亿元,增长15.7%。其中批发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5.8%,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5.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4.6%。由于政策效应,汽车、金银珠宝、家电销售的快速增长是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据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统计,全年汽车实现销售额56.1亿元,增长26%。金银珠宝类销售额增长23.6%。全年共销售下乡家电产品24080台,销售额达5699万元;销售下乡汽车4040辆,摩托车2026辆,销售金额1.8亿元。银泰百货、杭州大厦滨江国际购物中心两大零售业巨头进驻义乌,提升了居民购物环境,促进了零售业态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各商场采取一系列促销措施,共同推动我市消费市场的繁荣。



  商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市实现商品市场成交额556.1亿元,增长13%,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411.6亿元,增长7.8%。12月份市场景气指数达到1112.9点,为全年最高,“义乌指数”连续7个月稳步上扬。小商品出口保持平稳,义乌国际物流中心全年累计集装箱运输量32.9万只,增长16.6%;义乌海关监管集装箱51.1万只标箱,与上的基本持平。全年义乌公路、铁路、民航客流总量2274万人次,增长3.2%;入境外商31.8万人次,增长19.5%;累计境外驻义机构2652家,比上年增长24.9%。
  会展业实现逆势增长。义博会、文博会、森博会、旅博会均取得圆满成功。全年举办会展活动128个,其中展览66个,会议、论坛、节庆等活动62个。66个展览活动中,经贸类展览37个,展览面积51.2万平方米,增长18.9%;参展企业10341家,增长22.9%;展览成交额214.8亿元,增长25.5%,其中第15届义博会设国际标准展位5000个,展览成交额115.4亿元,增长11.4%。会展城市地位进一步巩固,被人民网评为“最受关注的十大会展城市”。在阿联酋迪拜成功举办首个义博会海外展。组织企业参加境外知名展会42个,共设展位685个,分别增长23.5%和173%。
七、对外贸易
  外贸出口较快增长。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235371万美元,增长13%,其中自营出口213561万美元,增长12%,进口21810万美元,增长24.1%。外贸出口增长全年呈现稳步上扬,并且明显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是我市经济一大亮点,增幅分别高出全国(-16%)和全省(-13.8%)平均水平28和25.8个百分点。自营出口增幅主要依靠外贸流通企业带动,全年外贸公司出口9.4亿美元,增长39%,生产企业出口12亿美元,下降2.8%。主要出口商品增长较快,出口量前三位商品分别是纺织服装类出口11.8亿美元,增长11.6%;机电产品出口2.1亿美元,增长12.3%;塑料制品出口1.1亿美元,增长31.1%,前三位商品出口额占出口总值的7成。对欧盟和美国出口增长强劲,全年对欧盟出口4.7亿美元,增长26.1%;对美国出口3.5亿美元,增长21%,两地占我市自营出口总额的38.5%。对阿联酋、俄罗斯出口增长大幅减慢,对阿联酋出口1.5亿美元,增长2.3%,对俄罗斯出口0.8亿美元,下降33%。

  利用外资困难。全年利用外资规模大幅萎缩,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0个,比上年减少2个,累计合同利用外资8183万美元,下降36.3%,实际利用外资8049万美元,下降41.5%。特别是外商投资工业项目减少,全年新批外商投资工业项目3个,比上年减少一半,合同利用外资152.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0.4%。外商投资商业领域项目较多,全年新批外资贸易公司26家,合同利用外资288.7万美元。全年共实现境外投资项目13个,投资总额1054万美元,投资规模以中小型项目为主,50万美元以内的项目9个,占境外投资项目总数的69.2%。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趋缓。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8147万元,增长2.4%,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86255万元,增长2.2%。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35688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1%。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新政出台补发工资到位、地震灾后重建支出、大病医疗补助资金补助到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经费增加,支出进度加快。积极运用财政资金为企业帮扶解困,为95家企业办理转贷应急资金累计267笔共28亿元。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民政策,全年共拨付种粮农民直补资金948万元,拨付家电下乡补贴资金533万元,拨付汽车下乡补贴资金1721万元。

  存贷款余额增长较快。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54亿元,比年初增加206.4亿元,贷款余额867.2亿元,比年初增加160亿元,分别增长19.7%和22.6%。但存贷款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增贷款中主要为短期贷款,占到95%,中长期贷款仅占5%,而全省中长期贷款比重达到39.5%,主要原因是企业新增长期投资项目较少,以及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减少,说明我市企业目前在投资方面缺乏动力。金融高地建设加快,金融机构不断集聚,兴业、深发展、浙商、中信、浦发、华夏等银行机构是浙中的核心机构,建设银行义乌支行升格为分行,稠州商业银行依托义乌走向全国。

  证券和保险市场稳定发展。至年末,我市共有7家证券机构,新增2家。投资者资金账户数达到25.5万户,新增4.6万户。全部账户资金余额256亿元。全市7个营业网点累计交易量6847亿元,比上年同期大幅上升2968亿元。至年底全市共有33家保险机构,新增5家。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69069万元,增长1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6717万元,增长18.8%;人身险保费收入92352万元,增长3.6%。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8426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35967万元,人身险赔款12459万元,分别增长2.4%、5.8%、-6.4%。
九、教育与科技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通过 “全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市”评估验收,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全年财政教育投入达到12.1亿元。全市共有小学77所,在校学生71658人;普通中学35所,在校学生48195人;职业中学5所,在校学生10789人;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9024人;幼儿园292所,在园幼儿53720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2261人。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上线人数4938人,上线率为91.6%,录取人数4819人,录取率为89.4%;有454人职业中学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10398人,其中升入普通高中5325人,升入职业高中5073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4%。各全日制学校共有专任教师6878人,其中高校194人;中等职校614人;普通中学3056人;小学3014人。
  科技创新工作继续加强。抓好各类科技计划申报工作,全年推荐现代纺织、纳米技术、制造业信息化、农业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等15个专项项目申报省重大科技项目,推荐申报省新产品计划54项,批准实施义乌市科技计划项目72项。截至目前,新上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41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59项),争取省级以上科技经费支持1000多万元。三鼎织造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精彩实业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浙江省科技型企业;新培育义乌市高新技术企业4家、义乌市科技型企业3家。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新上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活动计划项目1项,省面上科技项目2项,省科技重大专项和优先主题项目1项,义乌市科技计划项目32项,义乌市科技攻关项目8项。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考核验收,为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打下扎实基础,全年专利申请量2526件,授权量1827件。全年兑现专利授权补助169万元,实施企业专利奖励14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深入开展公益性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累计为群众免费送戏433多场,送电影8113场。荣获“中国书法之乡”称号。举办了《海派书画精品展》、《杜世禄书画艺术展》、《水墨新春书画作品展》等大型书画展览。市图书馆接待读者9.7万人次,借阅图书8.7万册。在全市建立了11个农村图书援建点,图书馆派骨干多次开展分类编目、规范上架、借书换书等业务培训。继续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文化示范村创建工作,新增市级文化示范村(社区)5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60个。切实加强基层文化人才培训与建设。加强对文化站的指导和全市文艺骨干的业务培训,开办排舞、曲艺、声乐、相声、小品等业务培训20期,培训人数600余人次。广电事业全面发展,数字电视整转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已有数字电视用户102314户,数字电视终端181662个,其中互动用户7132户,超额完成工作目标。基本完成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在全市605个行政村安装室外调频音箱3641只,建成农村行政村广播室605个,实现农村广播通响率95.4%,较好完成了我市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作任务。继续实施广电低保工程,保证低保家庭收看有线电视,全市5145户低保户和五保户家庭,已安装有线电视4596户。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卫生投入为1.92亿元,比上年增加0.36亿元,其中基建3178万元,医疗单位公共卫生经费6727万元。扎实做好甲流和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全市共完成3万余人的甲流疫苗接种,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发放各类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资料100余万份,群众对登革热防控知识的知晓率达到84%。截至10月底,全市共完成第二轮城乡居民健康体检482038人,体检率70.3%。继续实施“双零”服务,共为174余万人次提供了免挂号费和诊疗费服务。加快推进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稠城、稠江、佛堂、义亭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通过省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考核小组的评估验收,目前我市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有8家完成省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院、卫生院29个,核定医疗病床2424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500人,其中医生2528人,卫生防疫人员数112人。5岁以上儿童死亡率为6.32‰,婴儿死亡率为3.71‰。
  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全市新增健身路径123条,篮球场100个,小型健身场所5个,体育俱乐部3个,赠送社区(村)室内外乒乓球桌100张。全年我市共组队参加金华市以上比赛10次,共获得金牌56枚、银牌52枚、铜鼓牌47枚。积极引进高水平赛事。承办了2009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决赛浙商银行与四川全兴比赛;第十一届运动会男子足球乙组预赛;义乌稠州银行队与美国休斯顿飞速明星男子篮球队对抗赛;全国CBA男子职业篮球赛稠州银行“金牛队”的主场16场比赛;中国足球邀请赛中国国家足球队与约旦国家足球队的比赛。体育彩票销量稳步上升。全市体育彩票销售网点达152个,较2008年新增销售网点23个(含3个竞彩点);体彩销量达1.31亿元,较2008年增加2500万元。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年末建成区面积达到83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5平方公里。全年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30718万元。一批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城区新建绿地面积80公顷,实施小流域水环境污染整治和污泥集中专业处理。荣获“2009年度中国城市化进程十大活力县级城市”等称号。到年底全市实有城市道路面积1245万平方米,绿地面积2894公顷。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6477万吨,使用自来水人口121.5万人。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778辆,出租汽车1313辆。
  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我市累计创建各级绿色单位664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52家,金华市级108家)。除原有的6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以外,成功创建金华市级生态街道1个,金华市级生态村21个、市级生态村280个,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的行政村57个,累计有214个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通过验收,全市共建厌氧池容积41780立方米,年处理生活污水457万吨。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整治工作,努力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控制酸雨;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对检测不合格的车辆不予办理年检手续,全年共监测车辆23251台,空气二级达标天数达到314天。积极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累计93家企业完成了清洁生产审核任务,4家企业申报2009年度浙江省绿色企业。减排工作通过省与国家的考核,顺利完成年度减排任务。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30183人,比上年增加6294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372124人,女性人口358059人。全年出生人口8101人,人口出生率11.1‰;死亡人口5077人,人口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长率4.1‰。年末全市暂住人口122.5万人,常住人口120万人。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城乡居民收入逐步回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41元,增长7.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4969元,增长1.1%;经营性收入4718元,增长30.8%;财产性收入7700元,下降1.4%;转移性收入3454元,增长38.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899元,增长8.5%;其中工资性收入6126元,增长10%;家庭经营收入4424元,增长0.1%;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2350元,增长2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4.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8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8.3辆。

   社会保障继续完善。十大实事全面完成,全年民生综合预算支出占综合财政总支出的53.9%。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8%;全年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21612人,实现培训转移就业2353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9年底止全市累计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人数达21.9万、17.7万、10.1万人,比上年新增1.6万、3.5万、0.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累计为1.65万和52.9万人。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和慈善救济,全年共发放低保金1560万元,发放物价补贴25.2万元,为1100人实施医疗救助459万元。稳步推进社会化养老和农村社区服务,共建立150个农村星光老年之家,1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02个市级示范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工业部分使用12月快报数据。
(2)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
(3)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
(5)限额以上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