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索引号:

    11330782002609813X/2012-234958

  • 文件名称:

  • 发布机构:

    义乌政府网

  • 成文日期:

    2012-07-16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11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18-01-08 11:19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11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义乌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义乌调查队

2011年,我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化“创新创优、提质提效”主题活动,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协调发展,民生不断得到改善,较好地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    综合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增速比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8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0.9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5.4亿元,增长11.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7642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按2011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117美元。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8:43.2:54.0调整为2.7:42.8:54.5,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据市物价局监测,全年平均居民生活费用物价指数同比上涨10.7%,食品、燃料、建筑材料价格上涨是拉动CPI上行的主要因素,其中全年平均食品价格指数上涨10.9% (其中猪肉上涨37.8%);燃料价格指数上涨31.9%;建筑材料价格指数上涨32.2%。

1   2007-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

二、    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747.8亿元,增长14.7%。实现农业总产值29.1亿元,增长4.5%,其中种植业产值16.5亿元,增长5.5%;林业产值0.6亿元,增长3.8%;牧业产值10.6亿元,增长3.2%;渔业产值1.2亿元,增长0.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6.6万亩,粮食总产量10.6万吨,分别增长0.9%和0.8%。年内生猪出栏46.2万头,增长1.7%;羊出栏1.3万只,增长33.6%;家禽出栏522万只,减少8.9%。

年末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0家。启动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7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全年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9家,新增绿色产品1只,有机食品1只。

全年“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52.8万人,实现营业收入62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2%和18.8%。成功争创成为全省首批“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市”,创建美丽乡村达标村217个,义乌市新农村建设特色示范村2个、义乌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8个、金华市村庄整治示范村9个。全年共启动新社区建设14个村,实施农房改造10870户,竣工8895户。启动农村高层公寓建设34幢,启动“空心村”改造21个村,拆除农村危旧房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411.2亿元,增长2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627.2亿元,增长25.6%,增速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9亿元,增长14.2%;实现工业品出口交货值173.5亿元,增长29.9%。全年工业用电量增幅平稳,累计工业用电量为41.5亿千瓦时,增长11.4%。

2   2007-2011年工业总产值与增长速度

3   2007-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与增长速度

 

4   2007-2011年工业用电量与增长速度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13个行业增幅均达到20%以上。纺织业仍为第一大行业,实现产值206.6亿元,增长23.5%;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为第二大行业,实现产值84.8亿元,增长21.9%;服装制造业为第三大行业,实现产值64.6亿元,增长29.2%;其它主要行业分别为电力热力供应业产值40亿元,增长21%;塑料制品业产值35.4亿元,增长22.9%;化纤制造业产值23.8亿元,增长38.9%;印刷业产值17.8亿元,增长22.2%;金属制品业产值17.8亿元,增长32.2%;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17.3亿元,增长46.1%。

年末全市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增至557家,主营业务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了137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在1亿-5亿的企业已达到118家,5亿-10亿的12家,10亿-50亿的7家,占总家数25%的亿元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2.2亿元,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4.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7.1亿元,同比增长20.9%,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51.6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利润总额36.6亿元,同比增长18.8%。

年末共有建筑业法人单位152家。其中,一级建筑企业17家,二级43家,三级83家,劳务分包企业9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6.2亿元,增长5.2%,其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43家,完成产值125.8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1165万平方米,下降2.8%,其中新开工房屋施工面积5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5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3%。省外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全市在省外完成的建筑业产值27.3亿元,同比增长1.9 %。

四、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7.1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累计完成7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9 %,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4.6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累计完成67.5亿元,同比增长29.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8.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56.8 亿元,同比增长19.7%。

 

5   2007-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与增长速度

以政府为主导的市重点项目投资较快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起到了明显的支撑作用。全年有重点工程项目139个,其中续建项目62个,新建项目77个。一些大的重点项目陆续开工,例如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经济开发区总部经济区建设工程、03省道义乌段改造工程。全年重点工程项目投资完成110.6亿元,为全年计划投资数的73.3%。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22个,比2010年增加12个,完成投资41.3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7.5亿元,增长29.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9.7%,增速比去年提高了18.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完成47.5亿元,同比增长43.8%,占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0.5 %。房地产新开工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227.9 亿元,是2010年的2.7倍。房屋施工面积达480万平方米,增长31.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30万平方米,增长18.1%;商业营业用房施工面积43万平方米,增长327.4%。商品房销售面积72.1万平方米,下降17.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7.3万平方米,下降22%。商品房销售金额67.4亿元,下降0.4%。全年开工建设3000余套经济适用房,全年保障性住房投资额10.8亿元,同比增长868.3%,保障性住房施工面积21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7.3%。

 

五、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5亿元,增长18.7%。分地区看,城乡消费市场需求两旺,城镇实现零售额268.1亿元,农村实现零售额76.4亿元,增速分别为19.1%和17.1%。分行业看,批发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5.4%;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8.9%;住宿业零售额增长23.2%;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8.7%。据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统计,全年汽车销售额达到102亿元,同比增长23.3%。全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9万台,实现销售额1.5亿元,分别增长61.3%和69.1%。

6   2007-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增长速度

市场运行平稳,各项监测指标有升有降。实现全市集市贸易成交额677.9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515.1亿元,同比增长13%。受中东、北非战乱和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义乌市场受到一定程度冲击。12月份义乌市场景气指数为1020.3点,同比下跌23.5点。全年义乌海关监管集装箱57万个标箱,同比下降1%;义乌国际物流中心集装箱施封量38.7万个标柜,同比下降9.7%;入境义乌的境外客商达40.7万人次,增长5.4%,新设外国企业常驻办事机构72家、港澳台个体户17户、外商投资合伙企业322家。全年公路、铁路、航空客流量同比增长8%;公路、铁路、航空货运量同比增长1.9%;市场周边银行资金、现金总流入流出量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

7   2007-2011年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与增长速度

8   2007-2011年集贸市场成交额与增长速度

全年共举办会展活动143个,同比增长11.7%。其中36个展览活动成交额327.2亿元,增长20.6%。新办展览项目13个,增长18.2%。第17届义博会实现成交额157.5亿元,增长23.4%;2011文博会实现成交额40.6亿元,同比增长47.3%;2011旅游商品博览会实现成交额30.8亿元,增长11.2%;第2届林博会暨第4届森博会实现成交额50.2亿元,比上届增长77.9%。

 

六、    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自营进出口39.5亿美元,增长26.5%,其中出口35.98亿美元,同比增长25.7%,进口3.51亿美元,同比增长35.1%。从出口市场看,欧美市场基本平稳,欧盟市场仍为第一大出口市场,出口增长21.1%,占我市出口总额的18.5%。新兴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对印度、俄罗斯的增幅分别为38 %、34.3%。对东盟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达1.66亿美元,增长43.4%。从出口企业看,全年生产企业共出口18.6亿美元,增长19.8%;流通公司共出口17.3亿美元,增长32.6%。

 

 

9   2007-2011年自营出口总额与增长速度

 

表1  2011年我市自营出口前十位商品

序号

商品名称

出口额(万美元)

增长幅度(%)

1

服装及附件

111227

34.33

2

袜子

39982

2.87

3

工艺礼品

17792

3.82

4

拉链

12775

9.98

5

美容美发用品

10975

37.36

6

箱包

8848

36.31

7

毛毯

8277

17.19

8

文化用品

7625

11.11

9

餐厨用具

6931

22.30

10

饰品

5737

9.51

表2  2011年我市自营出口前十名国家(地区)

序号

国家(地区)

出口额(万美元)

增长幅度(%)

1

美国

61584

24.04

2

阿联酋

18927

24.30

3

德国

16873

20.61

4

俄罗斯

14702

34.52

5

英国

14100

31.25

6

巴西

14040

26.68

7

印度

10963

38.02

8

意大利

9961

14.08

9

伊朗

9134

8.98

10

西班牙

8599

10.17

    全年共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5个,合同利用外资总计1686.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总计1458.2万美元。

 

 

10 2007-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与增长速度

全年共开展境外投资项目9个,累计投资总额11014万美元,增长408.5%,其中中方投资额7384万美元,增长300.8%,超额完成年度计划6000多万美元,投资力度明显加大。

七、    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有省、市交通重点工程和一般性政府投资项目26项,续建和新建项目总投资近120亿元。浙赣铁路义乌货站至甬金高速徐村互通连接线、环城公路与阳光大道连接线、义乌至浦江二线公路等3项工程基本完工,37省道义乌段改建工程第一合同段已进场施工,03省道义乌段改建工程已开工。农村公路总投资2656.8万元,实际完成21公里。

11 2007-2011年民用汽车拥有量与增长速度

 

全年新增跨省班线3条,使全市长途客运线路增加至353条,新增城乡公交线路12条,使全市城乡公交线路达到112条,平均每天公交输送旅客46.7万人次。全年累计公路客运量23079万人,增长10.8%,公路货运量2316万吨;铁路义乌站客运量596.9万人,增长9.3%,货运量89.2万吨,下降4.4%;义乌民航机场全年累计起降架次6740 次,增长9.7%,民航客运量76.2万人次,货运量8903吨,分别增长9.6%和下降2.5%。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2.49万辆,比上年增加3.29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20.69万辆,比上年增加3.16万辆。

全市共有国内物流经营单位1126家,其中公路货运1113家,铁路货运13家;驻义乌经营的航空货代100多家;快递物流企业134家,国内快件日均出货量达40万票,国际快件日均出货量达1.3万件,业务量位居全国第七。拥有本地道路货运车辆3万余辆,核准异地备案集装箱运输公司195家, 集装箱运输卡车5537辆,物流网络遍布国内321个大中城市。“义乌港”一期工程占地394亩,总建筑面积约为43万平方米,已于2011年10月18日正式投用。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25.1亿元,增长9.7%,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1亿元,增长23.5%,电信业务收入23亿元,增长8.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50.4万户,下降0.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221.2万户,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达35.8万户,分别下降1.1%和增长19.7%。

全年共接待游客959.2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53.2万人次,分别增长18.3%和18.2%。实现旅游收入103.2亿元,增长17.2%。其中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为80.6亿元和34863万美元,分别增长21.2%和10.5%。从2010年12月到2011年11月止,设在国际商贸城的购物旅游接待处共接待旅游团队5516个,游客达21.1万人,其中境外1021个团,2万余人。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19亿元,为年初计划的106.3%,增长17.2%。其中地方预算收入完成50.46亿元,为年初计划的107.3%,增长18.0%;收入结构仍保持在较好水平,地方财政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55.9%,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93.8%,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从全年来看,主税种表现一般,而城建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地方小税种税收增长33.3%,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增收主力。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9.6亿元,增长18.3%,其中用于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等民生支出34.6亿元,同比增长18.2%,占总支出的69.7%,支出结构保持在较优水平。

12 2007-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与增长速度

 

13 2007-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与增长速度

全市银行家数达到22家,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09.7亿元,比年初增加308.9亿元;年末贷款余额1283.6亿元,比年初增加221.7亿元。存贷款分别增长20.6%和20.9%。存款增长总体上呈现前高后低的特征,贷款增长平稳、均衡,四个季度新增贷款分别为52.9亿元、58.2亿元、54.5亿元和56.1亿元。

14 2007-2011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与增长速度

 

15 2007-2011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增长速度

 

全市共有实际运营小额贷款公司4家,年末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达到12.5亿元;新设立2家民营融资性担保公司,年底融资担保余额近7亿元。

全市保险机构36家,实现保费收入27.4亿元,增长19.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5亿元,增长22.2%;人身险保费收入14.9亿元,增长17.3%。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6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5.2亿元,人身险赔款1.4亿元,分别增长34.7%、41.4%、15%。全市共有证券公司营业部9家,全年证券成交额4878.8亿元,下降29.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现有普通中小学校118所,在校学生12.8万人;中职学校5所,在校学生1.16万人;幼儿园300所,在园幼儿6.72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9.67%;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69人;在校学生总计20.73万人。一年来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市标准化学校达81所,达义务教育段学校的83.8%,省市示范性学校59所;已有省一级幼儿园10所,省二级幼儿园26所,省三级幼儿园80所。普高教育继续保持高位稳定,上一本重点线人数达847人,上线率19.24%,文理科有13名考生位居全省前300名。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省机电技校正式挂牌,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高级技工学校”,城镇职校、上溪中学被授予“浙江省技工人才输送基地”,国贸学校被列为省级课程改革基地学校。启动第四轮教育布局调整,实施总投资达3.28亿的14个省市重点投资项目和39个一般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完成。新录用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毕业生和社会优秀人才300名,700多名教师参加了省、市、县三级培训。

全市有科技机构141家,R&D活动人员3544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0.6%。全年R&D经费投入达7.6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占GDP比重为1.05%。全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科技型企业3家,新列入国家科学技术部下达的2011年相关科技计划项目13个,立项数为历年之最;新创建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家;组织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78项,国家级火炬项目9项,国家星火项目1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省级重大专项6项;新认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累计共24家。

2011年全市专利申请量4440件,授权专利量3068件,其中发明专利70件,同比分别增长89.2 %、31.3%、9.4%。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新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建成数字信息服务和数字图书馆,实现了我市文化共享工程全覆盖。全年共接待读者近28万人次,总流通26万册次。新开辟佛堂、苏溪、义亭三个公益电影免费电影点,使我市公益电影放映广场达到7个,服务人群超过50万人次。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系列活动,累计为群众免费送戏298场,送电影7341场,放映各类主题幻灯片13.9万片次,观众超过73.2万人次。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基本结束,成为浙中地区率先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县市,全市共有数字电视用户25.5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5%;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有点电视入户率100%。

义乌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登录5大类不可移动文物1659处,其中复查325处,新发现1334处,新公布大麦园窑址等24处不可移动文物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19处市文物保护点。公布省级文保单位6处。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11处、义乌市级文保单位106处、市级文保点344处。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9项、金华市级33项、义乌市级61项。

被浙江省列为首批体育现代化试点市(县);进一步加大小康健身工程力度,建成小康健身工程示范点15个,健身路径70条,篮球场85个,赠送室内外乒乓球桌100张。竞技体育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共组队参加金华市以上比赛10次以上,共获得金牌23枚、银牌35枚、铜牌27枚;初步建立体育彩票销售、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消费“三大市场”。体彩销量稳步上升。体育彩票销量完成1.8亿元,同比增长24%,继续实施“千人培训”计划,全年共举办各类各级培训班15期,参加培训人数达到3000多人。共核发国家二级社会指导员证39本、三级社会指导员证98本,国家二级裁判员证18本、三级裁判员证70本。积极引进和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不断满足市民对体育文化的需求。承办了2010-2011年CB A全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稠州商业银行俱乐部主场的16场比赛承办了2011赛季中超联赛杭州绿城八场主场比赛。承办了杭州绿城俱乐部和英超阿森纳俱乐部友谊赛。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率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省卫生厅确定我市为全国首批实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29个县级市之一。浙大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中医院迁建和中心医院二期三个省市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医疗机构697家,综合性医院5家,专科医院12家,血站1家,卫生单位6家,镇街道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3个,村卫生室371家,其他医疗机构(个体诊所、医务室、门诊部)225家。实有床位数2963张,公立在编人员411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905人(拥有高级职称363人,中级1090人,研究生学历202人)。全年全市公立医疗单位总诊疗618.3万人次,出院7.3万人次。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年末建成区面积达到96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6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有道路面积达1327万平方米,城区大小桥梁116座。城市绿化进一步改善,人均公园绿地9.7平方米,绿地覆盖率32.3%。建成天然气过渡气源站1座,累计建成市政天然气中压管网约85公里,管道天然气入户6000户,管道天然气累计供气约580万立方米。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870辆,出租汽车1316辆。

 

16 2007-2011年建成区面积与增长速度

 

2011年7月,环保部授予义乌“国家生态市”称号。城市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8天,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9%;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54.5分贝;主要河流水质有效改善,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中有升。2011年,新创建省级绿色企业4家、绿色家庭2户、绿色社区5家;金华市级绿色家庭2户,义乌市级绿色家庭98户,义乌市级绿色医院3家。

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初步测算,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37%,单位GDP电耗上升2.08%。从前三季度看,单位能耗下降水平好于全省和金华市平均水平,但完成全年下降3.6%的节能目标有一定难度。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指标预计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2011年,全市综治工作考核列金华市第一,被评为全省综治工作优秀县(市)。全市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社会矛盾进一步化解。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2568起,调处成功12226起,成功率97.3%。刑事发案与上年基本持平,命案发案数比上年同期下降9.4%,“两枪”案件同比下降14.5%,入室盗窃发案数同比下降15%。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全市“民主法治村(社区)”的创建面达到了100%。全市较大村、社区、规模企业综治工作室规模化建设达100%,已建立了村级“示范综治室”55个,企业“示范综治室”27个,创建镇街示范综治工作中心5个,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8.6%。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47392人,比上年增加7554人;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515003人,非农业人口232389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380197人,女性人口367195人。全年出生人口7701人,人口出生率10.3‰;死亡人口4284人,人口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长率4.5‰。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市常住人口123.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7.89万人,农村人口35.51万人,城镇化率71.22%。

 

17 2007-2011年户籍人口与增长速度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78元,增长13.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121元,增长15.9 %。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6年的2.45:1缩小到2.34: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8.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79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48.3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21辆。

18 2007-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长速度

19 2007-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增长速度

 

全市五保对象558人,供养率达100%,年人均供养标准达到9000元以上。全年共发放物价补贴260万元。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调至465元/月·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至280元/月·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717.5万元。医疗救助筹资标准由2009年人均7元提高到2011年人均10元。共实施医疗救助2143人,救助资金640.9万元,医疗救助资金使用率达91.5%,共开展助学救助110人,发放助学资金29.3万元。充分发挥慈善总会职能,全年发放慈善救助款689.9万元,1547户困难群众受益。累计救助534位重大疾病患者,共支出救助资金330万元,实施“白内障复明工程”手术408人468例。

年底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50441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46628人;工伤保险参保350468人;失业保险124499人;女工生育保险参保103979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136245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养老保险参保16145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98952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19307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76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135人,失业率控制在3%。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工业部分使用12月快报数据。

(2)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

(3)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因此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

(5)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