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82002609813X/2017-235755
义乌政府网
2017-04-19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18-01-08 11:19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16年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义乌市统计局
2016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创新发展义乌经验,干在实处勇当标兵,扎实推进“三大活动、六大攻坚、五大行动”,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全市经济总体平稳,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384.8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710.9亿元,增长9.9%。全市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3972元(按2016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1675美元),增长6.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8067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0∶36.1∶61.9调整为2.0:34.4:63.6,第三产业比重比2015年提高1.7个百分点。
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13316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652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42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63%,同比下降0.29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2016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2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8亿元。扣除价格因素(下同),比2015年分别增长1.8%、2.1%。
全年完成种植业产值23.5亿元,增长4.0%。粮食播种面积13.2万亩,粮食总产量5.4万吨,经济作物面积21.0万亩,其中:甘蔗面积1.3万亩,产量7.3万吨;蔬菜面积12.5万亩,产量20.3万吨。
全年完成林业产值0.7亿元,增长0.5%。全年完成绿化面积10778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2.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8%。
全年完成牧业产值5.9亿元,下降6.4%。持续推进畜禽养殖行业集中整治,在全省率先启动美丽生态养殖场建设,成功创建市级美丽生态养殖场13家,有序引导养殖场淘汰传统养殖方式。
全年完成渔业产值1.6亿元,增长0.8%。
各地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不断丰富农村休闲旅游项目,吸引人气,提升知名度。如:大陈马畈农业奇幻乐园引进灯光秀、马术表演等游乐项目,北山村在农家餐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民宿,城西何斯路村志成湖畔开办书院、客栈、饭馆和生活馆,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助推农家乐产业的快速发展。2016年,全市农家乐共接待游客315.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分别增长16.0%和20.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29.1亿元,增长4.8%,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9.4%。实现工业总产值1845.8亿元,增长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13.4亿元,同比增长4.7%,销售产值779.9亿元,同比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93.8亿元,同比增长1.9%,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4.8%。全年累计工业用电量47.0亿千瓦时,增长3.7%。
规模以上企业中,纺织服装服饰业、纺织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八大主导行业实现产值593.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2.9%
,同比增长3.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4.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2%;实现利润总额27.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0.5%。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9.8亿元,同比下降8.6%,签订施工合同额264亿元,同比下降14%;完成竣工产值127.6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市共有建筑业法人单位167家,同比下降5.1%。其中,一级资质18家,同比下降18.2%;二级资质42家,与上年持平;三级资质99家,同比下降4.8%;劳务分包8家,与上年持平。建筑业从业人员超过6.2万人,比上年下降16.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1.7亿元,增长13.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21.1亿元,增长41.2%;投资项目(单位)投资460.5亿元,增长8.0%。
2016年,完成国有投资234.4亿元,同比增长58.8%,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5.2个百分点。国有投资完成额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0.3%。完成非国有投资347.2亿元,同比下降4.8%。其中,完成民间投资336.3亿元,同比下降7%。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7亿元,增长122.5%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9.0亿元,下降7.7%;其中,工业性投资129.0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46.0亿元,增长20.7%;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投资133.5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1.1:22.2:76.7。
全市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为59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当年新开工面积7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3.1%。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9.6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8.5万平方米,下降22.4%。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城镇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为440.7亿元,增长11.5%;乡村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为145.7亿元,增长12.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29.5亿元,增长11.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6.9亿元,增长10.0%。
限上单位零售额中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28.4%,通讯器材类增长27.8%,五金电料类增长20.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8.6%。汽车消费市场平稳迹象明显,限上批零企业实现汽车类商品零售额93.6亿元,增长4.7%。
小商品市场实现交易额3731.2亿元,同比增长7.8%。实体市场平稳发展。全市拥有有证市场46个,经营面积594万平方米,经营商位7.5万个,集贸市场总成交额1371.7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1105.8亿元,同比增长12.6%。全年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1770亿元,增长17.1%。2016年全市在册经济主体总数为32.6万户(其中外资6101户),居全国县级行政区域第一位,同比增长26%。新设内资经济主体65917户,同比增长30%,其中内资企业21813户,同比增长104%;个体工商户44104户,同比增加10%。12月份义乌市场景气指数为1178.6点。
2016
年全市共举办会展活动131个。其中,商业性展览37个,展览面积9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0%;吸引了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1.5万人次客商参展参会,其中参展企业14942家,同比增长17.9%;展位数36773个,同比增长12.1%,贸易成交额389.3亿元,同比增长8%。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展览项目18个,新办商业性展览项目7个,义博会成功与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建立首次合作。国家部委司局或国家级行业协会参与主承办的展览项目8个。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成功通过全球展览业协会(简称UFI)认证,成为我市第3个通过UFI认证的重要展会,通过UFI认证的展会数量位于全国县级市首位。
先后成功举办了义博会越南展和马来西亚展2个义博会境外展,参展企业54家,展位数97个。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布局,我市还组织了83个境外展,同比增长27.7%,1095家企业参加,同比增长30.4%,共设展位数1765个,同比增长29.8%。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229.5亿元,增长5.0%;其中,出口2201.6亿元,增长4.7%;进口27.9亿元,增长24.6%。市场采购较快增长。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1851.2亿元,增长5.0%,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4.1%;一般贸易实现出口额342.9亿元,增长3.7%,占出口额的比重为15.6%。日用百货产品是我市出口的支撑产品。全市出口中服装及附件出口256.4亿元,增长0.2%;餐厨用具出口189.1亿元,增长3.4%;文体用品出口106.8亿元,下降1.0%;鞋帽伞产品出口102.6亿元,下降22.5%。
全年累计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65个,增长145%;实际利用外资10188万美元,增长65.2%。 对外经济合作不断拓展,全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11家,累计投资总额29024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28004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建成公路总里程约1480公里,境内等级公路里程约1480公里,境内一级及以上公路里程约252公里,境内高速公路里程54.12公里。共安排交通建设重点项目(含前期)25项,项目概算总投资330亿元,其中列入省重点项目11项,市重点项目14项。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0.8亿元,较上年增长16%。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完成公路路面大中修66公里,完成农村公路等级提升3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23公里,农村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全年完成汽车旅客运输(含市内公交)22898.7万人次,下降8.9%。
义乌机场共完成总起降架次11302次,增长0.3%。全年旅客吞吐量为122.7万人次,增长2.5%。进港旅客为57.2万人次,增长3.9%,出港旅客为65.5万人次,增长1.3%。完成行货邮吞吐量13783.2吨,增长5.2%。
全年完成商贸货运量6564.6万吨,同比增长2.4%
。其中公路货运量6411.6万吨,铁路到发量151.7万吨,航空货运量1.4万吨。义乌海关全年监管出口小商品集装箱88.6万标箱,同比增长5.6%;义乌港施封量50.9万标箱;义乌B型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总值达5.1亿美元,同比增长94.6%,位居全国第十。快递业务量达10.3亿件,增长78%,占全省20%、全国3.3%。全市现有国内物流企业1639家、国际货运代理1056家、航空货代100多家、快递企业134家,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企业100余家;A级物流企业共57家,其中5A级1家,4A级16家,3A级36家。
义乌邮政公司实现业务总收入6.39亿元,同比增长34.5%,订销报刊杂志累计份数报纸1.01亿份,刊物188.46万份。年末拥有本地电话用户数30.0万户,比上年同期减少15.6%;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数280.3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9%;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64.2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7.5%;电信业务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5.5%。电信、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普及将会更加促进公民生活的数字化和便利化。
全年共接待游客1773.2万人次,同比增长15.4%,其中境外游客92.7万人次,同比增长19.2%。实现旅游总收入216.7亿元,同比增长16.3%,创旅游外汇57020.3万美元,同比增长10.2%。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30.7亿元,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1.8亿元,增长3.0%(按同口径增长5.3%)。税收收入73.1亿元,增长1.0%;国内增值税收入12.3亿元,增长33.2%;企业所得税增长30.3%;改征增值税增长103.8%。完成财政预算支出114.4亿元,增长18.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2亿元,增长0.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7亿元,增长48.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8.2亿元,增长5.4%,教育支出20.1亿元,下降1.9%。
201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665.8亿元,比年初增加220.7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362.0亿元,比年初增加120.9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609.6亿元,比年初减少82.9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067.3亿元,比年初减少28.0亿元,同比下降1.3%。其中住户贷款722.2亿元,比年初增加21.2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344.4亿元,比年初减少49.7亿元。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25家,小额贷款公司9家,证券公司分支机构28家。2016年全市证券总交易金额13349.2亿元,同比下降36.2%。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4.1亿元,增长19.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2.6亿元,增长5.5%;人身险保费收入31.5亿元,增长36.95%。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6.5亿元,增长21.1%。其中:财产险支付11.6亿元,增长13.6%;人身险支付4.95亿元,增长43.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现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普通中学35所,小学64所,幼儿园371所。共有在校学生22.8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463人(含职高、技校、普中专),普通中学4.6万人,小学10.1万人,幼儿园7.2万人。全面推进基础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全市高考一本上线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力推教育公平共享,义务教育段接纳6200名外来建设者子女入学,组建教育集团,创新教师交流机制,实施教师雇员制改革,大力推进“阳光人事”,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到97.6%,进一步实现教育均衡,成功创建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引进台湾再兴学校、新世纪教育集团、贝立德幼儿园等优质教育品牌,开办枫叶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打造多元化、国际化教育。
全年培育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19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6家。新培育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实现义乌市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零突破。创新创业平台逐步构建。新培育省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科技金融稳步推进。新设科技种子基金2支,基金总规模达3.5亿元。
全年专利申请量达5298件,专利授权量310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74件,增长22.9%。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据不完全统计,义乌有1万余家文化生产和经营单位,文化产品年总产值逾1000亿元,全市已经形成了文体用品、画框工艺品、印刷包装业、制笔等众多优势产业,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文化产品的主要销售基地、生产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举办11届以来,累计交易额超过382.16亿元,累计外贸出口额超过234.07亿元,累计参会专业采购商超过90万人次,实现了从博览型向交易型转型,显现出文化产品集聚效应。
大力推进广电网络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积极发展治安监控、信息咨询、远程教育等新媒体经营。监控业务新签合同达300万元;签约我市无线城市建设项目合同122万元;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多形式开展现场促销活动,数字电视互动点播用户达30729户,宽带用户达23648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5%,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6%,有线电视入户率99.8%。
全年新建健身路径69条,更新篮球架41副,新建灯光篮球场、门球场26个,下拨奖励经费316万元。竞技体育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体教结合,科学布局业余训练,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小学、初中、高中"业余训练无缝衔接。2016年,我市运动员参加金华市以上比赛获得金牌104枚、银牌84枚、铜牌65枚,全年共奖励经费近60万元。继续实施"千人培训"计划,建立培训档案,实施注册登记制度,做到持证上岗。全市举办了体育舞蹈、武术、足球、门球、篮球、羽毛球等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共10期,参加培训人员达到600多人。成功举办了2016年(IET)义乌国际电子竞技大赛和以"新丝路、跑起来"为主题的义乌购?2016义乌国际马拉松赛。2016年IET义乌国际电子竞技大赛在浙江省体育局、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体彩杯”浙江省首届十佳商业体育赛事评选大赛上被评为优秀奖。2016义乌国际马拉松赛被浙江省马拉松及路跑协会评为2016浙江马拉松优秀赛事。
全市现有医院、卫生院数38个,其中三级以上医院4个;实际开放床位数5215张,其中三级以上医院床位数2104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765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036人,注册执业护士4364人。全年各医疗机构出生活产数18564人,其中本地户籍8622人,无户籍孕产妇死亡病例发生。完成上溪、义亭、城西、赤岸4个镇街共22304名妇女“两癌”检查。完成责任医生签约8.59万人,30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服务时间每天不少于12小时,并开展夜间门诊,配备常用药品100种以上,方便基层群众就医。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年末建成区面积达到103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有城市道路面积1516.2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进一步改善,公园绿地面积1062.7公顷。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5.62%和100%。
水质改善明显,国控断面、省控断面、市控断面、出境断面、饮用水源地五个100%达标,水质省考优秀,尤其是大陈江龙潭断面2
个月达到Ⅱ类水,获得金华流域水质考核奖励94万元。扎实推进大气治理五大行动,制定了8大行业357家工业废气排放源清单,完成了工业企业有机废气治理60家,淘汰了黄标车、老旧车4970辆,圆满完成G20峰会环境质量保障任务。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4天,同比增加29天,PM2.5浓度下降15.7%,58个县市排名从51名前移六位,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提高8.56分,向前晋位5名,位居金华9个县市区第四位。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82220人,比上年增加10650人;户籍人口中乡村人口341472人,城镇人口440748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395725人,女性人口386495人。全年出生人口11296人,人口出生率15.5‰;死亡人口4208人,人口死亡率5.97‰;人口自然增长率9.53‰。2016年全市常住人口128.04万人,城镇化达到76.2%。
2016
年,居民收入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达53070元,同比增长7.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达60773元,同比增长7.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达30570元,同比增长7.5%。城乡收入比为1.99:1,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稳步缩小。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0816元,同比增长3.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5175元,同比增长2.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8081元,同比增长4.9%。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4.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4%。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47.5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23.8辆。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640元提高到705
元,增长幅度达到10.1%。全市低保对象新增2534户3627人,注销255户313人,全市共有低保对象5596户7545人,同比增长92%,共发放低保金2130.8万余元。进一步完善市内医保定点医院和省内异地同步结算“两位一体”的“一站式”医疗救助模式。共实施医疗救助4893人次,救助资金643.48万元。其中,“一站式”医疗救助4737人次,资金564.61万元。开展临时救助326户,救助资金176.97万元。2016年,共发放棉被1000床、救济款8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362人。开展“寒冬送暖”专项救助行动,共救助1828人次,救助率达100%。共发放慰问金59.99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662名。
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62.0万人,比年初新增4.1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参保人员46.8万人,新增4.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4.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参保人数41.2万人,新增1.8万人。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
(3)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户籍人口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