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公开 > 政管办 > 规划计划
  • 信息索引号:

    11330782745817525W/2018-35029

  • 文件名称:

  • 发布机构:

    行政服务中心

  • 成文日期:

    2018-11-12 10:13:00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2018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18-11-12 10:13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市行政服务中心深入推进“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主题活动,紧紧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各平台功能全面发展提升,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八八战略实施以来主要工作亮点

  (一)不断深化投资领域审批制度改革。

  1、实行投资项目三制办理和重大投资项目绿色通道制度。设立企业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实施以代办制、联办制、模拟制为内容的投资项目审批“三制”办理制度。打造重大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即审即办制、容缺办理制和7*24小时全时服务制。

  2、推行负面清单外企业投资不再审批改革试点。2014年11月,下发《义乌市负面清单外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试行办法》(义政办发[2014]170号),先行在工业、物流领域试行负面清单外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

  3、创新开展政府投资领域和特定投资领域优化审批专项改革。负面清单外的政府投资项目的政府审批(招投标)时间由112个工作日缩减为9个工作日,节约审批时间103个工作日。在特色小镇项目投资领域出台了从“主体登记”到“项目验收”一条龙改革措施,为我市特色小镇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助推剂”。民生实事项目投资领域推出优化简化审批“十条意见”。把审批流程改到“最便捷”,把程序运转提到“最高效”,把服务和监管做到最“合理”,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尽快落地。

  (二)积极落实省扩权改革和强镇扩权改革。

  1、有效承接上级放权事项。十五年来,国家部委、浙江省和金华市各部门多次向义乌放权,使我市基本上具备设区市的绝大多数权限。为有效承接上级下放事项,我市严格按照“进中心、定流程、提速度、重配套”的要求落实,并出台《义乌市行政审批权力清单管理办法》,建立事项准入和动态调整机制。

  2、积极落实扩权强镇。先后6次向镇、街道放权,其中向各镇、街道放权2次108项,专门向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佛堂镇放权2次64项,向工业园区放权90项,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政府的自主管理权限。

  (三)推进行政审批方式转型。

  一是机器换人,鼓励窗口设立自助服务终端。中心现有各类自助服务终端14套,自助办件近10万件,缩减服务窗口24个,工作人员20名。二是电政换窗,力推网上办事。我市于2013年3月正式启动网上审批,建立了具备较为完善的网上申报、审查、办结、送达和评价等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

  (四)率先推进各项专项改革

  1、先行先试商事主体“一照一码”登记改革。我市从2014年12月开始着手商事主体“三证合一”改革筹备工作。2015年5月28日,核发了省内首本“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 7月21日,“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发放,新增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信息。全国推进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后,与国家统一的“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实现了顺利过渡。

  2、率先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2015年6月26日,我市发放了省内首本不动产权登记证书,率先启动不动产权统一登记改革,实现了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统一。

  (五)清理整顿规范涉行政审批中介机构。

  1、构建线上线下两个中介服务“超市”。在中心设立线下中介服务超市,择优引进59家,设置窗口80个,线下的中介实现“六公开”,内容网上公开。组建中介服务网,并于今年4月和浙江政务服务网对接,作为我市专门的中介机构信息发布平台。

  2、构建涉行政审批中介规范化管理体系。对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再梳理,以清单形式进行公开,凡未纳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再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审批部门也一律不得自行设定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申请人委托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服务和提供相关中介服务材料。

  3、构建开放竞争的中介市场体系。制定了《中介组织管理问题专项整治方案》,杜绝“红顶中介”,打破垄断。出台《关于降低中介收费标准清单》,有效减轻企业和群众的负担,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六)抓住试点机遇大胆进行探索招投标工作。

  2011年,国家监察部检查我市招投标工作,对我市在招投标体制机制创新做法给予肯定,并全国通报。义乌招投标改革经验成为省政府规范国有项目招投标的重要制度。

  (七)坚持改革优化服务大力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效率。

  一是多措并举,全力服务重点工程建设。实施重点工程建设精准服务,制定重点工程招标建议计划、台账管理制度和函告制度,开展招标方案部门联审机制,为重点工程建设保驾护航。二是放宽招标前置条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将项目招标前置条件从7项减少到4项,用地、规划等3项材料招标时不再做要求,节约项目建设时间30天以上。三是简化招标程序,提高招标效率。推行简易招标办法,造价5000万元以下项目试行现场评分法招标,使全市85%以上项目的招标时间从30天以上压缩到15天以内。

  (八)强化平台完善监管全面践行阳光招标。

  一是结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契机,单独保留义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经市委市政府努力,省政府按照“11+1”模式,结合义乌公共资源交易体量和机制改革创新情况,单独保留义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二是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系改革。按照依法行政精神,改革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系,将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权限依法向各行业主管部门回归,让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合法有力。三是加快信息化体系建设,全面践行阳光招标。建设招投标监管系统、电子辅助评标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让招投标过程全面公开,防范暗箱操作,接受社会监督。

  (九)打造独具特色的一站式涉外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出台涉外行政权力清单。国际贸易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涉外政务服务模式,作为全省涉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义乌范本”,获得国家机关工委组织的全国行政服务大厅创新奖。

  二、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2018年1-5月份行政服务中心共受理审批服务件3211204件,其中办结的即办件1112458件,承诺件118782件,网上办件是1978401件,合计办结3209641件,其中外网办件是9317件。1-5月份,全市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829项,119.12亿元,其中,完成工程招标600项,成交金额44.39亿元;完成政府采购86项,成交金额1.74亿元;完成国企采购16项,成交金额0.77亿元;完成国有产权交易96项,成交金额19.39亿元;完成农村产权交易8项,成交金额0.14亿元;完成土地交易23宗,成交金额52.69亿元新签约代办项目11个(含全程10个),完成施工许可6个,实际在办项目42个。

  (一)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主题活动。

  围绕四张清单梳理问题,针对政务服务存在短板问题,以调研开路、以问题破题。管委会层面重点调研村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削减窗口50%、国有企业采购评定分离、完善自助机布局方便群众办事四个方面开展,班子成员结合自身分管工作,深入基层一线调研,辑写调研手记。各科室、下属单位和窗口结合实际制定调研课题,每月制定清单。通过大学习、大调研,把行政服务中心干部队伍精神状态转化为发展中的工作状态,把学习重点、调研难点转化为大抓落实的着力点,全力做好“最多跑一次”改革、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建设和窗口服务等重点工作。

  (二)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今年以来,我们以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为抓手,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出了“1+2+4+X+Y”的顶层设计和实现路径。明确“最多跑一次”改革争当全省第一,提出了减权力事项100项以上、减窗口50%以上、减材料20%以上、取消市域全部证明、80%事项实现网办的目标。重点抓了六个方面工作。

  1、推进“一网通办”。4月9日上线运营。为做好一网通办上线,将依申请事项从1595项细化为2008项,梳理出可全流程网办事项1409项,其中全程网办事项750项,涉年办件量246万。截至6月20日,“义网通办”平台已上线35个部门的1249个事项,计划6月底前全面上线。完成数据归集230项、系统对接84个,实现营业执照、人口、婚姻、不动产等50项数据共享查询,查询量已达10万次(主要是减材料、减证明后网上信息共享和确认)。

  2、减事项。全市梳理出拟精减的事项393项,目前已完成两批309项事项精减(去年办件37万件),其中直接取消共213项,简化办理的96项(其中审批改备案的19项,告知承诺制的77项)。

  3、减证明。按照打造无证明城市目标,全市范围内梳理出245项证明材料,2017年办件42.5万件。这些证明通过直接取消、个人承诺、部门协查和信息共享等四种方式取消。目前,我市已分三批公布取消192项证明(2017年办件21万)。计划在7月底取消全部证明。

  4、减材料。梳理出应削减材料3140项,削减率40.8%。6月底预计项均办事材料将从原来的3.83份进一步削减到2.27份。目前,该项工作根据“一网通办”项目进展逐步推进中。

  5、减窗口。加快窗口办事向网上办事转移,同时加快窗口整合,提高窗口使用效率,腾出更多人力资源参与事中事后管理。减通过“一网通办”、“机器换人”、向基层网点延伸、流程优化等举措,已经削减窗口40个,完成年度目标33.3%。加强排队整治,明确任何窗口排队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6、深化“一件事”改革。根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在自然人、法人或项目的某一生命阶段,对关联的事项按“一个政府”服务的原则,统一受理和组织办理。自然人开展了新生儿出生证、户籍登记、医保和市民卡四项合一办理和死亡补助联合办理。法人开展了新设立外贸企业联合办理、证照通办改革。项目开展了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改革。

  (三)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建设。

  1、稳步推进全国基层政务公开试点工作。按照国家、省、市基层政务公开试点工作要求,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政务公开规范编制和特色亮点规范编制,圆满完成省公开办中期评估工作和国务院检查工作,义乌市的创新招标制度、减免涉企收费、全流程网上交易、强化诚信建设等试点举措得到上级部门肯定。

  2、深化规范与创新招投标试点工作。在总结前一阶段评定分离试点的基础上,从防范廉政风险、提高招标效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考虑,结合试点工作推进要求,5月22日完成向市政府报送评定分离改革方案,明确在镇街进行评定分离试点,探索“双公示”合并为“一公示”改革,现场评分法招标项目坚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原则等。

  3、深化全市国有企业采购和国有产权交易机制改革。向市政府报送《义乌市国有企业采购管理办法(试行)》、《义乌市国有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两个制度规范了监管体制机制,在国企采购领域全面推行评定分离办法,创新了采购方式等。

  4、实施建设工程投标保证金集中缴纳改革。义乌市公共资源交易投标保证金管理系统于2016年12月10日正式上线。在现有保证金系统的基础上,实施多银行开户,研究多银行账户实施的招标方案和具体实施安排,探索采取银行保函方式进行保证金缴纳,增强保证金运行的保密性和效率。

  5、上线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按照电子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行政监督平台三大平台“独立建设、数据融合”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6月1日实现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全面上线。

  (四)深入推进涉外审批服务平台建设。

  1、开展外贸企业设立“一窗受理”改革。在去年开展外贸企业登记“证照联办”改革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外贸登记全流程的网上办理,变部门跑为数据跑。办事材料从8份减少到1份(营业执照),办理时间从4天减少到即办完成,贸易企业登记的全流程逐步从一站式办理转变为一窗式办理。

  2、推进涉外业务网上办理。目前已有28个涉外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办理,34个事项实现网上登记。如外侨办列入“跑一次”的5个事项已全部实现全流程网办,实现率100%。市场监管局外资主体登记领域全部事项已纳入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截至5月底已通过网上平台登记各类外资企业设立、变更、注销995件,公司设立电子化登记率已达90%。推进涉外事项进入“义网通办”办理,目前已有23个涉外事项在“义网通办”平台办理。

  3、做好涉外事项“审批减法”。通过直接削减、数据共享、部门流转等多种方式,大力削减办事材料,方便办事。一是减事项,商务局通过“一窗受理”、“多证合一”等方式,共取消颗粒化事项17项,市场监管局外资业务共取消审批事项3项。二是减材料,市场监管局减少材料证明126份,事项平均提交材料从6.7份减少到2.2份。三是减时限,人社局外国人工作许可由法定的预审5个工作日,审查10个工作日,缩短至共5个工作日完成。四是创新服务,如出入境管理局推行的“外籍商友卡”实行全面数字化,通过加强窗口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实现了住宿登记等涉外事项的减证明、减材料甚至“零跑腿”,深受外商欢迎。

  (五)加强投资项目代办服务工作。

  1、积极推行项目工作“晒”与“赛”。围绕“大脚掌+”,对项目推进实施清单化管理,对每位代办员的工作进“晒一晒”和“赛一赛”,以晒工作实绩,赛工作能力为目标,不断推行服务前移,实现干部队伍的主动服务理念。半年来,中心主动上门服务企业达到150余人次,主要开展现场勘察、现场指导、业务对接、协助整理审批资料等工作。

  2、开展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围绕投资项目的“三制”(代办、联办、模拟办)办理,认真做好“项目的流程管理、协助业主达到审批标准、加强事前疑难问题解决”三个方面的工作。除主动上门服务推行“企业最多跑一次”外,针对审批中的问题,积极协调部门,商讨解决办法,推进项目顺利进行。对重大项目、疑难问题等召开项目联审会、协调会,协同相关部门一起为企业做好服务,半年来召集部门联审的会议有20余次。

  3、落实“标准地”工作,推行投资项目改革再上台阶。围绕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思路的出台,开展企业投资项目的“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工作。针对我市首宗“标准地”出让的项目,会同发改行等有关部门多次与双童吸管的企业主、设计主、项目办理人员对接,进行统筹谋划,一个月内完成审批程序。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减材料方面。深度减少办事材料还需借助信息共享,由于目前部门间数据共享的进展不大,减材料工作遇到瓶颈。二是减窗口方面。减窗口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减事项和网上办事的顺利开展。部分高频业务由于办事流程的设置,需要来现场签字、确认等手续难以实现网上办理。如不动产转移登记业务须在现场办理,不能通过网上办事减窗口。三是行政服务中心队伍建设方面。目前中心窗口的雇员比例较高,由于雇员待遇低,人员流动性强(每月20-30人左右),导致了窗口人员综合业务素质不高,影响了服务质量的提升。四是“一网通办”推广方面。知晓率不高。各镇街代办员年龄偏大,网办业务操作存在困难。部分镇街特别是村(社区)级便民服务中心电脑设备陈旧,跟不上系统要求。五是工作成果落实方面。前期减事项、减证明、减材料的具体成果没有落实到位,导致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不强。

  三、下步实施“八八战略”主要举措和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加大“四减一网”工作力度。前期公布的减事项、减材料、减证明事项要坚决落实到位。我市在14个镇街建立村(社区)监测点,实时收集开具证明信息情况。加强宣传,依托各种阵地、场合提升一网通办宣传精准度。以上线办事频率高的事项为突破口,来扩大知晓率和使用率。

  (二)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进一步完善镇街便民服务站功能,在有条件的中心镇便民服务中心实现民生事项同城通办,方便群众办理。加强硬件保障,村级便民中心配备好相关网上办事设备。增强人员保障,农村代办点选择年轻、中等文化程度的人员作为代办员。加强社区(村居)干部及代办员的培训和考核,压实一线工作人员责任,引导、帮助群众网上办事,做到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代办员。

  (三)发挥好“跑一次没办成”专窗作用。建立完善“跑一次没办成”专窗体制机制建设,重点发现和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通过对窗口发现的问题进行定期研判,建立问题反馈机制。

  (四)持续抓好“一件事”梳理。重点是商事登记、民生领域、投资项目、不动产登记四个领域。以数据融通为基础,建立“一件事”相关事项的关联,探索建立事项之间的联合调整变更机制,实现“一件事”中只需办一个事项,其他事项不用办或联合办。

  (五)深化全国基层政务公开试点工作。一是结合新出台的制度深化公开事项梳理,完善规范编制;二是配合交易中心完成政务公开信息展示;三是牵头做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试点工作验收。

  (六)紧密跟踪评定分离试点运作。深入八大国企、中介机构、各类投标人,调研评定分离运行情况,总结试点经验,改进运作机制,为全省招投标改革探索经验。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和指导。根据市政府出台额文件,制定相应配套制度;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加强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制度规则指导;开展新制度培训;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公开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