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索引号:

    330782000000/2018-211988

  • 主题分类:

    政务综合类

  • 体裁分类:

    通知

  • 文件名称:

    关于印发义乌市食品安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 发文机关:

    义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字号:

    义政发〔2018〕33号

  • 成文日期:

    2018-05-06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信息有效性:

    有效

关于印发义乌市食品安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18-05-14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义乌市食品安全“十三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义乌市食品安全“十三五”规划 

    

      为切实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根据《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浙江省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特制定《义乌市食品安全“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20年。 

  一、现状和形势 

  (一)现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监管“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简称“四个最严”,下同)总要求,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完善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全程监管,大力开展专项整治,食品安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现了食品安全事故的“零记录”。 

  1.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断完善。一是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市政府先后下发《义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义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明确部分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意见(试行)》。二是成立义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理顺省、市食品安全管理结构关系。  

  2.食品安全监督执法成效明显。以"百日会战"为载体,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百日严打行动等专项整治20余次,发布食品安全"黑名单"26家。 

  3.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初显成效。一是开展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建设。按行政村(社区)划分食品安全网格,实现食品安全网格与镇街社会综治网格的融合。全市14个镇(街道)均已成立食安委和食安办,配备了专(兼)职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建成基层网格1159个,配备网格员1612名。二是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知识竞赛。将知识竞赛作为推动食品安全基层网络建设的重要抓手,组队参加全省决赛,获团队第一的佳绩,并获得省、金华市食安办的通报嘉奖。  

  4.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全面完成。通过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组织管理、加强食品安全重点环节监管、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加强社会监督和学生自律,夯实了学校食品安全基础,改善了学校食品安全环境。全面完成三年目标任务:全市学校城镇自来水管网接入率达98.69%;A、B等级学校食堂比例87.25%;大宗食品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率100%;品牌超市进校园比例100%。  

  5.餐桌安全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分步实施。出台《义乌市餐桌安全治理行动工作方案(2015-2017)》,以"六大提升工程"为载体,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6.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一是依托食品安全宣传周等载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宣传活动,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营造人人关系、支持、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出台《义乌市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分步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全市公办学校实现校园食品安全责任险全覆盖。 

  (二)面临形势 

  “十三五”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奔小康阶段。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四个最严”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食品监管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食品监管事业新局面。 

  1.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强力保障。没有食品安全,就没有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我市将紧紧围绕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和共建社会共治格局的食品安全战略核心,着力推动监管模式和监管手段创新,加快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由“被动整治”向“主动监管”、由“事后救火”向“全程监管”、由“政府监管”向“社会共治”、由“人海战术”向“智慧监管”、由“分头作战”向“协同治理”的五大转变,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2.打造“食安义乌”,需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落实。建设“食安义乌”是适应公众对食品安全需求不断提升而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提升人民福祉的重要载体。我市将按照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公众对饮食需求由“吃得饱饭”迅速转变为“食要安全营养”的重大机遇,把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上升到考验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来认识,以创建浙江省食品安全市为载体,着力解决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加快提升公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3.发展“健康产业”,需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不断推动。食品产业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是经济社会新常态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面对我市食品产业“低小散乱”的现状,破解产业发展掣肘,做大做强食品产业,迫切需要强化食品全过程监管,规范企业和产品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深入实施标准化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食品产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倒逼企业加快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促进科技和产品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食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保障公众食品安全为总目标,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为总要求,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法制化、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提升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能力,助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实现我市食品安全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始终把保障公众饮食安全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有效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焦点难点问题,以工作实效取信于民、惠及于民,使人民群众共享食品安全监管和治理成果。 

  2.改革创新,完善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完善食品安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推动监管创新。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水平,构建严密高效的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 

  3.专业监管,科学治理。加快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强化标准规范建设,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夯实专业化监管基础。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健全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运用法治思维、科学方法和严厉手段开展食品安全治理,形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行业守法的治理格局,提升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能力。  

  4.落实责任,社会共治。突出食品安全企业的主体责任,强化党政同责,明晰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责任,完善基层监管网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社会组织的辅助作用,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形成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关注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格局。 

  (三)主要目标 

  通过5年努力,基本建立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基本具备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基本形成企业自觉、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实现食品安全水平、食品安全现代治理能力、食品产业竞争力、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四个明显提升”。 

  “十三五”期末义乌市食品安全主要指标预期目标 

序号 

名   称 

义乌市预期目标 

主要农产品“三品”认证率 

55% 

食品安全“四有两责”落实率 

100% 

主要食品检验合格率 

96%以上 

食品监督抽检问题处置率 

100% 

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覆盖率 

100% 

食品执法装备标准配置率 

100% 

食品监管信息公开率 

100% 

食品监管人员中专业人员占比 

70%以上 

基层市场监管所规范化建设率 

100% 

10 

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 

70%以上 

11 

省食品安全市 

成功创建 

      三、推进食品安全法治建设 

  (一)健全食品监管政策 

  探索建立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效果的评估制度。加强相关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及时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 

  (二)健全食品标准体系 

  鼓励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加强食品安全标准、食用农产品标准的宣传贯彻、推广应用和跟踪评价。 

  (三)推进食品依法行政 

  厘清市、镇两级食品安全监管事权,健全上下对应、权责一致、统一规范的监管执法体系。深化食品监管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风险清单管理,完善食品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和产品分类裁量指南,健全执法办案激励机制和问责制度。规范食品日常检查、监督抽检、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投诉举报的执法程序、工作规则和执法文书,实现执法全程记录、执法档案电子化。建立各部门协同查处的联合执法办案机制,完善重大案件督查督办制度。建立案件移送、线索通报、联合查办、涉案物品处置、信息共享和信息联合发布等行刑衔接机制,完善涉嫌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司法鉴定和检验认定工作制度,规范涉案物品抽样、委托检验、鉴定评估等工作程序。加强食品犯罪侦查力量建设,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 

  四、巩固食品安全守护防线 

  (一)强化风险监测预警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强化风险监测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构建功能完备、标准统一、信息通畅、资源共享的风险监测平台。完善以问题为导向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构建企业自检、监管部门抽检、技术机构监测的食品安全风险防线。推行食品质量和安全风险自查承诺制,落实企业风险监测的主体责任。统一制订实施监督抽检方案,合理划分各监管部门监督抽检的重点品种和检验检测项目,充分利用快速检验初筛结果,增加监督抽检“靶向性”和覆盖面,提高监督抽检效能。加强风险监测结果的运用,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风险预警。 

  (二)强化风险评估交流 

  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会商机制,定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会商,定期分析、评估和研判安全风险。加强食品风险评估能力建设。建立多元化的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完善专家评估工作制度;开展政府、媒体与公众食品安全风险常态化交流,形成全环节、全过程、全覆盖的风险交流机制;科学确定企业风险等级,明确监管的重点品种、重点企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增强监管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针对性。  

  (三)强化风险分类控制 

  依据风险分级和产业特征,实现灵活、动态的风险隐患和监管对象的分类控制。重点强化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严把食用农产品生产环境安全关、农业投入品监管关和标准化生产关,提高食用农产品准出质量。健全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的无缝衔接机制,强化食品市场准入管理。健全食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保健食品的监管;健全食品安全全程追溯体系,引导和规范食品经营行为;以巩固深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无证餐饮和食品摊贩综合治理,加强食品经营新业态的市场准入管理,完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监管机制,推动餐饮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完善食品风险管理清单,强化动态控制,确保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通过分级分类风险控制,降低安全优质产品的市场成本,提高高风险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一是开展“舌尖上的安全”治理工程。实施食品安全全程追溯项目,形成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质量标识和食品安全监管的覆盖,粮食及制品、畜肉及制品、禽类、蔬菜、水果、水产品、豆制品、乳制品、食用油等主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覆盖率达到95%以上,绿色食品100%纳入可追溯体系;完善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管理制度,落实过期、召回、不合格等不安全食品无害化处理制度。不断推进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建立一支稳定管理队伍,健全一套完整管理制度、创建一批管理规范的放心市场。实施餐厨废弃油脂处置电子化、全程化监管,推进餐厨废弃油脂收运处一体化;推动完善无证无照餐饮监管法规,建立各相关部门联合整治无证照经营的协调机制;健全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机制,防控农村食品安全风险。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规模化、网络化水平。二是开展“舌尖上的安全”保障工程。改进小微食品生产经营监管模式;全面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痕迹化管理,深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提升餐饮量化分级动态管理质量,餐饮量化分级等级公示率达到90%以上;推进 “阳光厨房”提质扩面,“十三五”期末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大型以上餐饮企业和学校、养老机构食堂“阳光厨房”建成率达到80%以上;深化“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开展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的晋位升级,防控学校食品安全风险;制定城镇养老机构和养老助餐点基本实施、设备及操作规范标准;实施旅游餐饮食品安全提升工程。建立餐饮服务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关键岗位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实施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督公示制度,“十三五”期末建成统一、包含地理位置要素的监管信息平台,在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监管部门网站和移动终端公示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产品抽检等监管执法信息。 

  五、完善科学权威的技术支撑 

  (一)完善检验检测体系 

  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能力提升,使之成为能满足全市监管技术保障、特色检验检测能力明显、突发事件处置检验反应快速和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检验检测机构。加强基层站所快速检验室建设,2018年末快速检测装备配置率达到100%,并具备食品主要微生物、重金属、农兽药残留、理化指标等定性快速检测能力,基本满足日常监管需求。 

  (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依托智慧监管指挥平台,加强食品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应急处置骨干队伍建设和应急装备、应急检验设备配置,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建立重大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制度,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和应急管理制度,开展应急培训和处置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置的能力。强化舆情分析员队伍建设“十百千”工程,加强网络舆情研判和引导。完善重大活动食品跨地区、跨部门应急协作联动机制,实现应急联动体系全覆盖。加强投诉举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投诉举报系统。加强舆情监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增强媒体沟通应对能力,合理引导公众预期。 

  (三)完善研究创新体系 

  实施食品安全监管创新发展战略,跟踪国际国内食品监管领域法规、政策、质量标准和规范的最新进展,围绕制约食品安全监管、风险评估、安全评价和检验检测的难点问题、基础性问题、前瞻性重大技术问题,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检验检测、风险评估等领域创新性研究和技术攻关,提高质量安全评价、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研究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六、夯实食品监管基础 

  (一)健全基层监管网络 

  按照上下统一、体系完整、规范有序、运行高效的要求,积极打造基层责任网络“升级版”,开展镇(街道)“四个平台”建设,用好市场监管平台,保持镇(街道)食安办与监管站所体系上完整独立、功能上互为补充、机制上紧密衔接,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在基层得到加强。巩固镇(街道)食安办规范化建设成果,健全基层食品安全工作运行和保障机制,配齐配强镇(街道)食安办专兼职人员。按照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要求,科学设置基层监管站所,配备相应的监管力量,明确职责定位,强化基层站所规范化建设,逐步优化基层站所食品监管专业人员比例。 

  (二)提升基层监管装备水平 

  为食品安全监管基层和一线执法人员配备必要的执法取证工具、现场快速检测等装备,重点加强执法执勤、食品抽样快速检测等装备的配置。加强基层站所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末基层市场监管所建设标准化率达到100%。 

  (三)建设专业化监管队伍 

  制定专业监管人才培育计划,严格监管队伍准入门槛,严格按标准选拔充实监管人员;规范监管人员入职培训和在职教育,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和专业素养,加快建设与食品监管相适应的综合管理队伍和专业化、职业化人才队伍。改革完善人才集聚、培养、评价、使用制度,探索实施开放灵活柔性的人才政策,培养一批精通食品监管、评价检测且熟悉公共管理、政策研究、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和一批监管特长突出、综合监管能力强的基层监管骨干。 

  七、实施食品智慧监管 

  (一)建立智慧监管平台 

  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建设高效安全、实时监测、智能预警的智慧监管云平台,加强食品全过程监管。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关键控制点实时监控,建设食品供应链信息管理和追溯平台,促进市场主体建立和完善食品追溯系统,实现食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到公众消费使用整个供应链全流程监管和质量追溯。探索食品原产地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对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包装标识体系,统一追溯编码和质量标识,推动电子追溯系统基本覆盖食品生产、经营、流通、消费全过程。健全网络销售食品监管机制、完善监管规章制度,建设互联网食品销售监测平台,实施互联网食品销售“以网管网”工程,加强互联网食品信息服务和交易监管。 

  (二)强化智能分析决策 

  加大食品监管信息网络建设,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食品监管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发数据分析决策系统,集成检验检测、审评认证、日常监管、稽查执法、投诉举报、舆情监测、应急处置、风险评估等数据信息,实现数据整理、分析、评估和监管资源配置智能化,提升风险防控、分析决策功能;开发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管理平台,综合获取各监管部门、社会网络、新媒体等各类数据信息,实现动态的信用评级、风险等级划分,为分级分类监管、信用监管奠定基础。 

  (三)拓展便捷应用服务 

  推进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建设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共享平台,方便检验信息发布和信息查询。建设和完善食品审批平台,建立电子证照库,提高审批效率。建设方便快捷的行政执法平台,开发集日常监管、监督检查、稽查办案、产品抽检、实时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移动执法工具,提高监管执法的规范性和工作效能。  

  八、构建多方协同的社会共治 

  (一)强化政府责任 

  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健全考核评价体系,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食品安全属地责任,实现食品监管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的“四有”目标。完善食品安全沟通协作机制,通过部门联席会议、重大事件会商等形式,加强部门联动,消除监管盲区和死角。全面开展省级食品安全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创建活动,提升全市食品安全水平。开展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创新试点。 

  (二)落实主体责任 

  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落实企业食品安全风险问题报告制度和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自查报告制度。引导企业加大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投入,加强供应链管理和安全保障措施,强化食品生产企业自主检测能力建设,规范自检行为,确保检验检测数据和报告真实有效。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示范创建,强化食品交易场所开办者、食品集中交易活动举办者、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的质量管理责任。推行原(辅)料采购、使用、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出厂销售等全过程记录制度,形成上下游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可查询、过程可控制、责任可追究的追溯体系和责任机制。制定食品质量安全关键岗位职业标准,建立对生产经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履职能力和履职情况的随机抽查考核制度。 

  (三)引导行业自律 

  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构建食品安全金融征信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守信激励机制,发挥失信联合惩戒的警示和威慑作用。深化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大力培育食品行业社会组织,支持行业协会制订行规行约、自律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作用。 

  (四)拓宽监督渠道 

  以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执行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为目标,及时公开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审评审批、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产品抽检、案件查处等信息,增加监管工作透明度。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新闻媒体互动机制,主动接受舆论监督,积极争取媒体支持,加大食品安全正面宣传引导、及时曝光违法企业和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完善投诉举报机制和有奖举报制度,积极引导和支持公众参与监督。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场监管协管员、信息员、社会监督志愿者、义工的作用,引导、约束、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规范生产、诚信经营。 

  (五)倡导理性消费 

  实施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五年行动计划,建设食品安全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宣传站,建成共享共用的食品安全科普资源库。通过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互联网、公共场所开设食品安全科普专栏或网页,中小学校开设食品安全教育课程等手段,全方位立体化普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发布食品质量安全和产品风险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形成常态发布、活动宣导、风险交流的公众消费引导工作机制。利用政务网、微博、微信等媒体,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和互动,增强公众安全饮食意识,逐步提高公众识别假劣食品的能力,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和消费理念。 

  九、助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 

  (一)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政务环境 

  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提升政府促进食品产业发展的服务与保障能力。加快推进行政审批综合改革,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推行预约服务,推进网上受理和网上审批,实现“最多跑一次”目标。对于食品重大投资和技术改造项目等行政许可申请事项,开辟绿色通道,实行随到随审并全程跟踪指导,及时向申请人反馈办理进度。加强工作协调,健全网格化监管责任制,避免重复检查和多头执法。 

  (二)创造公平有序的产业发展市场环境 

  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展大型食品零售连锁业,壮大食品商业,扶持发展专业家庭农场。积极开展“净网”行动,坚决打击食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虚假宣传、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严格履行市场监管服务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市场监管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保护食品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三)创造优越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推动食品领域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健康养生产业发展。制定促进食品产业发展的监管政策,大力开展以检验检测和技术审评为核心,以发现不足、找出问题、提出办法为途径的精准监管服务模式,支持食品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形成一批有重大影响力和具有市场前景的品牌和产品。大力支持食品电子商务、食品现代物流网络的发展。 

  十、扎实推进规划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从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公共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新时期全市食品安全的新形势,用新思维分析新情况,用新举措应对新形势,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政府属地监管责任,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制订实施方案,按计划、有步骤地抓紧抓好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全面实现本规划各项目标。 

  (二)保障经费投入 

  要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切实保障规划任务实施和有关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经费的使用管理和审计监督,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绩效水平。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资金投向食品安全领域,推动形成食品安全政府主导、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三)完善政策措施 

  加快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保证食品安全监管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系统性。着力解决各部门之间权责不清、权责不匹配等问题。积极引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食品产业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四)严格考核评估 

  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目标管理,建立健全考核评估和监督机制。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实施绩效评估,加强督促检查、中期考核和终期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义乌市人民政府 

  2018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