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索引号:

    11330782002609813X/2011-231361

  • 文件名称:

  • 发布机构:

    统计局

  • 成文日期:

    2011-05-09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10年义乌市农村生态状况调研报告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18-07-06 10:37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社会全体公民集体参与的基础性工程,是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事业,更是国家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为此,近期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商贸名城的目标,提出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注重建设生态文化,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打造“富饶和谐、宜商宜居”的生态义乌。农村生态建设作为整个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较为薄弱的一环,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深切关注。为深入了解我市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状况,掌握农村生态建设工作落实情况,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根据浙江省调查总队的统一部署,我们采取问卷调查、走访相关人员等方式,对我市部分农户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报告分析如下:

一、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的评价:

我市农业人口比重较大,下辖6个镇7个街道,共有农村691个,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农村厂房林立,废水、废气等工业污染严重,大量外地务工人员涌进农村,农村又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致使生活垃圾污染急剧增加。为了应对农村环境的恶化,我市开展建立生态工作长效机制,打造生态经济体系,加大对违反环境法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大力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参加本次调查的397名群众中,有58.7%的人认为当前所在农村的生态环境好,35.3%的人认为一般,5.8%的人认为环境较差甚至更差。82.1%的群众认为政府对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比较重视,还有75.3%的群众认为政府在这方面的宣传比较重视

(一)      饮用水、空气、噪声状况。

关于水质质量,对于所在地饮用水水质方面,61.7%的人表示满意,25.2%的人觉得一般,12.3%的人认为不满意。问及水质是否有改善时,72.8%的人认为水质有改善,但还有25.7的人认为水质不仅没有变化,还在恶化。原因是一方面农村还没通上自来水;另一方面,地表水受污染严重,影响到地下水的质量。关于空气质量方面,有56.4%的人对空气质量表示满意,13.3%的人对空气质量不满意。问及空气质量是否有改善时,58.7%的人认为有改善,27.0%的人认为没有变化,还有37.3%的人认为空气质量在恶化。造成我市农村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工厂和家庭作坊排放的工业废气和农户们使用煤炉产生的烟尘。关于噪声污染方面,70.3%的人偶然被噪声干扰或者很少被干扰,有29.0%的人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较多地受到噪声影响,并且有50.4%的人认为噪音没有改善,甚至在进一步恶化。农村噪声污染来自多方面,主要为工业生产带来的噪音;其次为汽车、拖拉机等交通工具带来的噪音;再则,为生活噪音。

随着农村发展,居民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和身体密切相关的因素,92.2%的群众认为自己的生态环境意识得到了增强。近几年,我市对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也在逐步加大,69.8%的群众认为当地政府对此投入较大,并且91.9%的人认为政府的投入和所做的一些工作卓有成效。截至目前,我市已经完成了对292个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工程,水质有所改善,严格控制污染源,强化环保监测,保障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二)      居住环境。

在这个问题上,被访者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87.7%的人认为居住环境并不差,56.9%的人觉得满意。此外,分别还有85.1%,86.9%和72.0%的人认为环境卫生、山体和村庄绿化以及水环境有改善,但是27.2%的人认为周边河沟、池塘、水库的环境状况没有变化,甚至有所恶化。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村名安居工程受到重视,农村居住环境硬件设施的逐步投入和使用,村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在走访过程中,有不少村民反映,随着旧村改造的完成和卫生设施的完善,过去农村脏乱差的情况已经在很大程度得到了改善,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

二、当前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在生态环境建设上投入力度大,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的饮用水安全建设、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效果也非常明显,尤其是在饮用水源保护、生活污水污染防治、垃圾固废污染防治和村庄绿化上效果最为显著。但是,当前生态环境建设还存在以下几大突出问题:

(一)群众环保意识淡薄,政府对环境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农村群众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科学发展观理念,根本没有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造成对已发生在身边的污染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加上经济条件原因,也无法顾及。政府工作部门宣传不到位,针对性不强,虽然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宣传上投入较大,但是因为农村面积广阔,分配到各个村的人力物力有限,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一些基本的环保知识宣传力度不够,尤其是乡镇工业发达的地区,基层干部重发展轻生态,在抓经济建设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对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没有引起重视。

(二)农村环境卫生落后,生活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建房逐年增多,但农村建设缺乏规划,农民建房各自为政,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无人顾及,环境卫生状况不理想。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乱倒乱排现象比较普遍,这些污水又往往是直接排放入河流,长期的污染导致了农村池塘、河流水质的严重下降,直接影响到饮用水水质情况,在调查中,分别有15.5%和14.5%的群众认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生活污水污染防治问题需要加大投入。到今年为止,我市仍有400个村未完成农村污水改造。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垃圾焚烧,农民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较差,导致大量生活垃圾无法处理只能直接进行焚烧,严重污染空气质量,此外农村汽车拥有量也在增加,汽车产生的尾气和引起的扬尘也同样影响空气质量。

(三)农村工业迅猛发展,生态与经济发展矛盾显现。

随着我市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农村兴商建厂,其中又以家庭工厂为主,工厂业主普遍环保意识差,在利益驱使下,大量排放废水、废气、废渣,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口,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环保设施不配套或不正常运行,造成农村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基层干部重发展轻生态,在抓经济建设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没有综合考虑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统筹协调发展,对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没有引起重视。

(四)政府监管机制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

当地政府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抓工业、抓招商,对农村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缺乏前瞻性研究、缺乏系统对策,表现在农村环保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环保、农业、卫生、城建等多家部门都可以管,也可以不管,难以形成合力。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无法确保环保投入和环保项目的实施,农村环保监管基本上是一片盲区。执法力量偏弱,长期以来,市、县环保部门的行政及执法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对工业企业的监管上,对农村的执法、监管较为薄弱,执法意识还不够。

三、对今后生态建设的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的结果,不难发现,我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在环境污染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远没有达到政府定下的目标和群众的期望,有98.5%的被访者认为今后政府仍需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生态污染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力度,可见我市农村生态建设要走的路还很远。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大在农村的环境生态宣传力度,运用广播、电视、宣传资料等农民能经常接触到的大众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普及相关知识;同时要持之以恒地培养农村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充分调动村干部和村民的积极性,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变为一种有意识的自觉行为。

(二)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和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政府、村集体应在预算中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业污染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固废污染防治等方面。同时增加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要建立相应的收费机制、惩罚办法,设立农村污染防治基金。针对我市农村家庭工厂脏乱差现象,环保局、综合执法局等各执法部门交叉管理,多管齐下,加大查处力度。对无排污设施的企业限期整改,对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应责令其停业整顿,对没有能力进行排污改造的企业则必须查封,决不容许对此类企业的姑息。

(三)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染的治理。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继续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大力实施生态河道工程,积极运用生态建设理念和技术,在提高河道安全水平的同时,逐步改善河道生态涵养功能。同时开展村庄池塘净化工作,提高农村地下水水质。加大对农村噪声的控制力度,控制工厂开工时间,在村民休息时间如中午或者深夜应该停工,保证不影响村名的正常休息。加大对司机的控噪宣传,提高其素质,少按喇叭,降低农村中的噪声污染。

把突出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垃圾废弃物治理和综合利用、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等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要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计划,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把突击整治与日常维护监管结合起来,力争两到三年时间,使农村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四)坚持建设项目评估制度,严防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项目的环境准入制度,把好项目审批关,坚决制止高耗能、高污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建设投产,坚决杜绝工业污染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对现有的农村乡镇企业,要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属违法建设的且无法治理达标排放的要坚决给以取缔关停;对属于老的乡镇企业,要积极引导采用先进治理技术,进一步巩固达标排放成果,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提高乡镇企业污染治理水平。

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同时重视农村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坚决杜绝“先污染后治理”和“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子,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撰稿人:蒋聚青  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