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5-2030)-基础教育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9-12-03 16:56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4 基础教育发展规划

4.1发展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国跨区域、跨地区的人口流动日益频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以及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认识,我国的教育发展政策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200691实施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和义务性,同时也明确了义务教育的组织实施主体。其中第十二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同时规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第七章第一节明确指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建立健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学生学籍转接提供便捷服务。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科学核定教师编制,足额拨付教育经费,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以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对未能在公办学校就学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普惠性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逐步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实施办法”。该规划还明确了发展指标:“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到99%以上,农民工、新成长劳动力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同年,国家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1425号),2015年浙江省又根据浙江实际情况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542号)。相关文件均以“农村利益可保留,城镇利益可享受”为基本要求,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逐步并轨”的原则,逐步剥离依附在“二元制”户籍基础上的城乡差别公共政策,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最终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这个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放开了户籍限制,让城镇常住人口向户籍人口转化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也对城镇基础设施覆盖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层面的法规、政策及规范等因为适用全国且相对稳定,对城市的影响往往最为广泛和深远,必将对义乌未来教育事业产生直接的影响。

4.2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

4.2.1基础教育服务人口设计

1)户籍人口将面临政策性增长

根据义乌市统计年鉴数据,多年来义乌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于6‰左右,在20082012年这5年间,义乌年均新生儿8383人。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出台,2016年“全面二孩出台”。据计生数据,在“单独二孩”政策下我市在户籍育龄产妇每年减少3000人的条件下,仍旧保持出生人口的稳定,政策二孩生育率高于全国、浙江省水平。可以判断义乌户籍人口中年龄结构相对年青,生育意愿较强。在“全面二孩”政策下,人口出生率应该还会有一定增长,但由于政策实施时间短,政策影响目前难以准确预估。

同时户籍制度改革后,在“农村利益可保留,城镇利益可享受”政策保障下,市内乡镇户籍向中心城区户籍转变,符合政策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在义乌落户可能性大大增加,将大大增加全市户籍人口机械增长的同时,也会带来中心城区学区人口的暴增。

2)国际化背景下的外籍人员增长

“一带一路”政策,将给国际商贸特区的义乌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高铁时代,外籍人员往来与居留将进一步增长,虽冲击不会太大,但中高端的国际化教育需有所筹划。

3)教育设施建设服务人口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本次规划教育设施建设服务人口根据规划期限,采用相应对策:

本规划是《义乌市域总体规划(20132030)》下的专项规划,规划末期(至2030年),教育设施建设服务人口数据设定,直接采用《义乌市域总体规划(20132030)》人口预测数据,并根据规划人口的区域分配,进行区域教育设施布局的复核。

规划近期(“十三五”时期,至2020年),根据现状教育设施供给、需求情况,结合“全面二胎”、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影响分析,积极应对各学段学位供给紧张区,市域相关建设规划,建设热点片区,并以市域总规预测数据进行整体教育设施布局的复核。

4.2.2工业带来人口的基础教育外围化发展趋势

义乌现状非户籍常住人口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但重心将稳步上移,综合义乌户籍人口平稳发展的趋势,可以预见非户籍常住人口基础教育将成为义乌教育设施发展的主要需求。义乌非户籍常住人口目前以生产制造业、生活服务业为主,根据新的市域总体规划发展思路,现状中心城区布局的大量工业生产用地将退二进三,工业生产将向义西南的义乌经济开发区,义北的义乌工业园区,这两大产业开发平台聚集。

可以判断,随着工业企业生产的外围化,大量非户籍常住人口在规划期内将向城市的两翼迁移,而随迁子女的基础教育也将随之外移,将缓解城区基础教育设施供求紧张问题。

4.2.3民工子弟学校的替代

义乌现有民工子弟学校集中于小学学段,大多利用乡村学校旧址、村综合楼、村民住宅、工业企业厂区办学,师资、办学条件都十分落后,必须进行萎缩化的管理,逐步用专业化学校进行替代,因此本规划中,只保留利用规模较大、设施条件较好的原学校旧址办学的民工子弟学校。

现有民工子弟学校办学资源进行专业化办学的引导:在保障义务教育公办覆盖的基础上,拿出部分学校用地资源,采取办学资金补助、土地出让金优惠等政策,吸引有实力、有口碑的民工子弟学校投资方,兴建中端民办学校,加强流动性较大生源的教育保障。

4.2.4城市建成区规划教育设施实施困难

从义乌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看,城区的小学实际上已呈满负荷运转,学位供需矛盾突出。但是这些学校基本都位于建成区,需要通过更新改造来完成建设。然而旧城改造产权复杂、利益主体多,改造难度大、周期长,规划实施困难。根据市教育局已有计划,规划采取四个方面的对策:

■利用现有不同学段资源做结构性调整

本次规划期内,在科创新区规划建设有一定规模的职教中心,整合市内中、高职教资源,现状分布于城区的职校调整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根据现状情况,可优先实施城镇职校改建。

■结合现有大型设施迁建扩、新建学校

结合城区公共资源的整合、迁建,优先落实安排基础教育发展用地。如现状原生产资料市场搬迁后(预备实施),其原址新建楼店小学,老年大学迁建江东后,扩建稠城三小。以此来缓解老城区学位供需矛盾。

■教育资源优质均衡推动

师资、管理上推动校长、优秀教师流动制度;校际资源整合上,可依托现状教育质量优质的学校,组建紧密型教育集团或教育联盟等方式,输出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城乡学校优质均衡发展,以此来减少借读。

■优先规划、同步配套

基础教育设施作为最基本的配套设施,其建设只有与周边的居住人口、就业岗位供给同步发展才能最好的发挥配套的作用,如果因为部分地区拆迁建设难度相对较小、建设周期相对较短一哄而上优先建设,而周边并未产生有效的学位需求,则可能会带来大量设施的闲置。反之,如果因为部分地区拆迁难度大、地块规模不足而单一投放居住或者产业用地,一旦建成投入使用,人口及就业岗位增长,必然对现有周边的配套设施形成压力,造成配套不足的局面。因此,必须优先规划基础教育用地,提前落实基础教育用地,做到同步配套。

本规划根据《义乌老城区有机更新规划设计》(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67月评审版规划进行对接落实,并根据相关教育设施布局地块的实施可行性进行分期、分批的规划落实。

4.2.5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对于社会各行业从业人员总体文化素质不高,产业大军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同时又面临新兴产业引进发展、传统产业转型提升急迫需求的义乌来说,职业教育直接关系着义乌产业发展的未来。从职业教育的需求来看,规划期内主要面临两大需求:一方面市内初升高,远期肯定要达到普高与职高学生1:1的比例要求;另一方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定“新成长劳动力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达到95%以上”,大量初中以下学历的产业工人必须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提高从业技术水平。综合以上分析,规划期内职业教育应得到大力发展。

从义乌现有中职教育发展情况看,实际上现有资源并没有得到最大化利用,空余学位也比较多。同时,从空间分布上看,现状职高学校也多分布于城区范围内,对即将发展的两大工业主体功能区结合度不高,特别是位于义北的义乌工业园区,该园区以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为发展目标,目前严重缺乏人才、技术支撑,对职业教育需求强烈。市域总规提出建设科创新区,其中就有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职教园区的规划设想。从迎合中职教育需求,方便企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角度,可考虑整合现状资源。因此本规划注重形成新建职校与主要产业平台之间的互动关系。

4.3 规划人口规模

《义乌市域总体规划(20132030)》(方案)确定义乌市域人口规模发展目标为:2020年总人口规模约203-213万;2030年总人口规模约240-248万。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发展目标

为:2020年总人口规模约125-135万;2030年总人口规模约155-165万。本次规划教育设施建设规模以此为依据进行需求测算。

为衔接《义乌市域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一体两翼三片”的规划分区,基础教育设施规划划分规划范围为两种类型分区:中心城区,两翼义北城镇建设区、义西南城镇建设区,根据市域总体规划人口规划分布情况,从20202030年,常住人口最大增加约45万,为人口净流入地区,是本规划基础教育设施布局的重点区块。外围地区,包括义北、义西、义南三个生态片,从20202030年,常住人口减少8万,在市域总体规划中是人口净流出地区,规划以现状教育设施提升和中心村学前教育布局为重点。

4-1  义乌市域总规城乡人口及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规划一览表

 

2020年(近期)

2030年(远期)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一体

中心城区

125-135

5

155-165

——

两翼

义西南

18

  

13

37-38

  

6-7

义东北

9-10

15-16

 

三片

义北

大陈:4

 

25

大陈:6

 

12-13

义南

赤岸:4

赤岸:6

义西

——

——

合计

160-170

43

220-230

18-20

注:资料来源《义乌市域总体规划(20132030年)》

4-2 义乌市域各行政区块发展规模一览表

序号

镇街区划

名称

职能

常住人口

(万人)

城镇人口

(万人)

城镇建设用地

KM2

1

稠城街道

城市的行政办公和商业服务中心

16-17

16-17

17

2

后宅街道

科创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7-18

16-17

17

3

福田街道

丝路新区的核心区

17-18

17-18

18

4

北苑街道

城市现代生活和产业转型示范区

24-25

24-25

25

5

江东街道

城市宜居生活片区、跨境电商平台基地、会展文化的特色休闲区

29-30

28-29

29

6

城西街道

现代物流与休闲旅游服务片区

16-17

15-16

16

7

稠江街道

产业转型先行区与品质生活片区

27-28

27-28

28

8

廿三里街道

中国小商品城的发祥地,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5-16

14-15

15

中心城区

161-169

157-165

165

9

苏溪镇

省级高新产业园的重要基地

14-15

12-13

13

10

大陈镇

度假康体小镇

9

6

6

义北

23-24

18-19

19

12

上溪镇

义乌国家级经开区的产业区块,也是具有特色的休闲旅游板块

10-11

8-9

9

13

义亭镇

国家级经开区扩区的重要基地

12-13

10-11

11

14

佛堂镇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商埠文化名镇和佛教文化圣地、是浙江省示范的综合性小城镇

21-22

19-20

20

15

赤岸镇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

9

6

6

义西南

52-55

43-46

46

义乌全市域

236-248

218-230

230

注:资料来源《义乌市域总体规划(20132030年)》

 

4.4 千人指标设定

4.4.1现状千人指标

4.4.1.1市域总体指标

从历年义乌千人指标情况看,义乌各学段千人指标为:幼儿园:30——36/千人;小学:40——45.63/千人;初中:14——19/千人;普高:8——9.23/千人。

义乌市教育局现状操作指标为:幼儿园每千户100名,小学每2万常住人口设置1所,初中每4万常住人口设置1所。该标准换算成千人指标约为:幼儿园:34/千人;小学:81/千人;初中:41/千人.

从历年指标与市教育局现行操作指标对比可得出:

■ 幼儿园千人指标与教育局基本吻合,义乌民办幼儿园多,可视为完全供给,该千人指

标数据参照性强。

■ 小学千人指标基本为操作指标的一半。其原因为:一方面,常住人口中学龄人口数量

占比小,根据“六普”数据,2010年义乌常住人口中5-14岁年龄段人口98860人,占总人口(1234015人)的8.01%,而同年金华全市数据为9.4%,全省数据为8.74%。另一方面,由于市内城区小学阶段教育设施供给不充分以及社保政策,制约了常住人口中非户籍学龄儿童在义乌入学。

■ 初中千人指标基本为操作指标的一半。其原因与小学阶段相同,另外也有由于初升高为分数择校,部分生源追逐名校、外流就学的因素。

■ 高中千人指标按普高、职高比放大,其现状千人指标也仅1517/千人。数据虽尚留待与相应城市对比,但是义乌生源外地就学多,高考分数地区差异等原因造成数据偏少是可以预见的。从目前高考趋势看,异地高考政策开通,为便于照顾,外地生源可能增加。

4-3   20092014年市域千人指标统计一览表

统计年份

常住人口

(万人)

在校生数

千人指标

(生/千人)

备注

 

2014

 

201.6

 

幼儿园(71371生)

34.25

 

总人口的

10.18%

小学(95083生)

45.63

初中(28971生)

13.90

普高(16645生)

7.99

 

2013

 

200.5

幼儿园(69965生)

34.90

 

总人口的

10.24%

小学(88708生)

44.24

初中(29358生)

14.64

普高(17184生)

8.57

 

2012

 

191

幼儿园(69427生)

36.35

 

总人口的

10.50%

 

小学(84223生)

44.10

初中(29333生)

15.36

普高(17637生)

9.23

 

2011

 

185.1

幼儿园(67150生)

36.28

 

总人口的

10.57%

 

小学(82175生)

44.39

初中(29980生)

16.20

普高(16316生)

8.81

 

2010

 

180.6

幼儿园(61161生)

33.87

 

总人口的

17.94%

小学(77588生)

42.96

初中(33033生)

18.29

普高(15257生)

8.44

 

2009

 

178.7

幼儿园(53720生)

30.06

 

总人口的

9.71%

 

小学(71658生)

40.10

初中(34057生)

19.06

普高(14138生)

7.91

4.4.1.2区域指标

(1)测算指标目标区域选定

从民工子弟学校的分布、学生数情况看,稠江、江东、北苑占比高,这与流动人口多从事生产制造(2013年、51.22%)有关。另外外围的稠江、江东、北苑房租低、居住条件相对老城区也较好,也造成稠城外围街道流动人口集中度高。赤岸、义亭流动人口集中度低,或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在就业集中度相对高的佛堂、稠江就学。

因此测算千人指标区域,规划按主导产业、区位(中心城区与外围)、经济活跃度进行选取有代表性的镇街。

■稠城街道:中心城区、主要市内生源吸引地

■稠江街道:中心城区、工业为主

■江东街道:中心城区、居住为主

■佛堂镇:近郊镇、小城镇培育、综合发展

■义亭镇:近郊镇、工业为主

■义亭镇:远郊镇、居住为主

4-4    2013年各镇街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比较数

 

流动人口数

常住人口数

流常比

稠城街道

244689

122339

2.00

稠江街道

141670

49986

2.83

江东街道

203150

73380

2.77

北苑街道

149066

50688

2.94

后宅街道

66766

54798

1.22

城西街道

71525

42720

1.67

廿三里街道

96861

45828

2.11

佛堂镇

83039

82645

1.00

赤岸镇

10732

40194

0.27

义亭镇

63157

54841

1.15

上溪镇

54882

51706

1.06

苏溪镇

91772

51324

1.79

大陈镇

54436

39453

1.38

合计

1331745

759902

1.75

注:摘自《2013年度义乌市流动人口数据分析报告》义乌市流管局

 

4-5   2013年各镇街外来建设者子弟学校情况

 

学校数

现状班数

学生数

班额(人/班)

稠城街道

2

56

2840

51

稠江街道

5

110

5880

54

江东街道

4

83

4097

50

北苑街道

2

83

4178

50

后宅街道

1

25

1315

53

城西街道

1

27

1437

53

廿三里街道

2

43

2225

52

佛堂镇

2

40

2011

50

赤岸镇

——

——

——

——

义亭镇

——

——

——

——

上溪镇

1

15

736

49

苏溪镇

2

42

2111

50

大陈镇

1

19

948

50

合计

23

543

27778

51

注:摘自《义乌市学校布局研究报告》义乌市教育局

2)目标区域千人指标抽样情况

稠城义务教育实际常住人口千人指标

    2014年常住人口25.24万人,其中外地户籍人口约18万,义乌户籍人口7.24万人。 同年,区内小学学生10686人,其中义乌户籍学生8688人,市外借读学生1998人,借读比重18.7%

区内初中学生4106人,其中义乌户籍学生3612人,市外借读学生494人, (未含丹溪校区)。借读比重12.03%

实际统计得出:小学千人指标:42.33/千人, 初中千人指标:16.27/千人

■ 稠江义务教育实际常住人口千人指标

2014年常住人口19.54万人,其中外地户籍人口约14.5万,义乌户籍人口5.04万人。同

年,区内小学学生7174人,其中义乌户籍学生3326人,市外借读学生3848人(民工子弟学校2所、1685人),借读比重53.64%。区内初中学生1667人,其中义乌户籍学生1273人,市外借读学生394人,借读比重23.64%

实际统计得出:小学千人指标:36.71/千人,初中千人指标:8.53/千人

江东义务教育实际常住人口千人指标

2014年常住人口27.65万人,其中外地户籍人口约20.2万,义乌户籍人口7.45万人。同

年,区内小学学生15082人,其中义乌户籍学生7121人,市外借读学生7961人(民工子弟学校4所、3576人)借读比重52.78%。区内初中学生3387人,其中义乌户籍学生2088人,市外借读学生1299人,(含丹溪校区),借读比重38.35%

实际统计得出: 小学千人指标:54.55/千人,初中千人指标:12.25/千人

佛堂义务教育实际常住人口千人指标

 2014年常住人口17.12万人,其中外地户籍人口8.8万,义乌户籍人口8.32万人。同年,

区内小学学生7308人,其中义乌户籍学生4060人,市外借读学生3248人(民工子弟学校2所,1621人),借读比重44.44% 。区内初中学生2719人,其中义乌户籍学生2105人,市外借读学生614人,借读比重22.58%

实际统计得出:小学千人指标:42.69/千人,初中千人指标:15.88/千人

■义亭义务教育实际常住人口千人指标

2014年常住人口11.1万人,其中外地户籍人口约5.6万,义乌户籍人口5.5万人。同年,区内小学学生3410人,其中义乌户籍学生2657人,市外借读学生753人,借读比重22.08%

区内初中学生1541人,其中义乌户籍学生1239人,市外借读学生302人,借读比重19.6%

实际统计得出:小学千人指标:30.72/千人,初中千人指标:13.88/千人

■赤岸义务教育实际常住人口千人指标

2014年常住人口5.12万人,其中外地户籍人口约1.1万,义乌户籍人口4.02万人。同年,区内小学学生2073人,其中义乌户籍学生1660人,市外借读学生413人,借读比重19.92%

区内初中学生980人,其中义乌户籍学生915人,市外借读学生65人,借读比重6.63%

实际统计得出:小学千人指标:40.49/千人,初中千人指标:19.14/千人

3)综合分析

4-6  2014年义乌千人指标分区域统计情况一览表

统计范围

常住人口

(万人)

小学全学段学生数(人)

初中全学段学生数(人)

小学

千人指标

初中

千人指标

义乌市域

208.36

95083

28971

45.63/千人

13.9/千人

稠城街道

25.24

10686

4106

42.33/千人

16.27/千人

稠江街道

19.54

7174

1667

36.71/千人

8.53/千人

江东街道

27.65

15082

3387

54.55/千人

12.25/千人

佛堂镇

17.12

7308

2719

42.69/千人

15.88/千人

赤岸镇

5.12

2073

980

40.49/千人

19.14/千人

义亭镇

11.1

3410

1541

30.72/千人

13.88/千人

■小学

常住人口构成比例相仿的佛堂千人指标大于义亭,常住人口相仿的江东大于稠城,显然学位供给的充裕程度起了很大作用。在经济发展良好,学位非完全供给的高借读比区块,千人指标与学位供给关联度最大。

赤岸千人指标比稠江大,由于学校布局存在先天的不足,区域供给不充分,义乌市域区位与经济发达程度对现状千人指标影响并不十分明显,相反,与城区越远的区块,由于受城区吸聚作用减弱,其通勤人口减少,借读生源更稳定,其千人指标更能反应实际需求,如赤岸与义亭指标的对比。

■初中

相对小学千人指标对比情况,初中阶段,名校分布成为影响千人指标的原因之一。同时与城区较远的区块,由于受城区辐射减弱,其通勤人口减少,借读生源更稳定,其千人指标更能反应实际,如赤岸与稠江指标的对比。

4.4.1.3总体评价

1)现状义乌市域各学段千人指标均远低于教育局设定千人指标,但在小学、初中学段又呈现不同的特点:小学学段(特别是城区),学位供给不充分,分布也不平衡,尚处在以学位定供给阶段,因此不论是市域千人指标还是区域指标远不能反应现实需求。初中学段,各镇街千人指标相对均衡,与市域指标符合度比较高,在总体学位过剩的前提下,区域名校供给对千人指标影响比较大。

2)从目前情况看,若无重大计划生育政策变更,户籍生源已基本稳定,义乌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生源增长应是由非户籍常住人口的教育需求产生。因此目前不完全供给状态下的现状千人指标不能作为设定本规划千人指标的标准,广泛参考省内外发达城市千人指标,很有必要。

3)市内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位已总体供给过剩,而且“名校效应”十分明显,长期也还将存在。但是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存在服务半径要求,追求就近入学,因此总体会随区域小学学位增加而增加需求,只是要合理化增加的方式,如在教育局的教育联盟政策下,进行名校分校区形式拓展,增加吸引力,加速优质教学资源的均衡。

 

4.4.2 千人指标参考

4.4.2.1国内大城市千人指标设定情况

根据收集资料,杭州原始指标以“生/百户”,广州、深圳标准以区域居住人口配置相应班数学校,重庆标准分为多个类型地区进行千人指标分别制定。本规划中,杭州、广州、深圳标准均通过换算得出,重庆指标选用老城区外围(城市新区)标准。

参考几个大城市相对较新的千人指标,综合数据如下:幼儿园千人指标多在3136/千人;小学千人指标多在7273/千人; 初中千人指标多在3045/千人;高中千人指标多在1835/千人

其中广州、深圳标准中出现的较大指标,是在消除择校的背景下,考虑为相对独立的城市分区构建良好而适合服务半径的教育设施服务而设置。杭州、重庆与广州在高中段指标差距应为中职未纳入的差距。

4.4.2.2省内城市千人指标设定情况

参考省内几个城市相对较新的千人指标, 综合数据如下:幼儿园千人指标多在3040/千人;小学千人指标多在5580/千人;初中千人指标多在2540/千人;高中仅永嘉设置,其他城市全市统一考虑,都未列入。

相对而言,温州城区是外来人口高流入地区,小学、初中千人指标相对比较高,初中千人指标下限也有提升。

4.4.3规划千人指标

1)幼儿园

三个指标一致度比较高,由于义乌现状幼儿园多为民办,与市场需求结合紧密,规划视为充分供给。规划确定幼儿园千人指标:35/千人

2)小学

义乌现状指标大大低于以上三个指标,从幼儿园指标分析,义乌现状指标应是不完全供给基础上的指标,实际也是如此。规划确定小学千人指标65/千人

3)初中

义乌现状指标大大低于其余三个指标,但是考虑外来常住人口学位需求重心上移,综合国内大城市指标与省内相关城市标准,规划确定初中千人指标35/千人

4)高中

义乌现状指标大大低于其余三个指标,但是考虑外来常住人口学位需求重心上移以及预留企业职工培训学位,综合国内大城市指标与省内相关城市标准,规划确定高中千人指标30/千人,其中设定普高、职高比例1:1

 

4.5 基础教育建设规模预测

4.5.1市域建设规模

1)班额标准

■《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DB33/1040-2007

幼儿园规模宜按6班、9班、12班设置,平均每班人数不应超过30人。

■《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DB33/1018- 2005

完全小学规模应为12 班、18 班、24 班、30 班、36 班,每班45 ;初级中学规模应为12 班、18 班、24 班、30 班、36 班、42班,每班50 ;九年-贯制学校规模应为18 班、27 班、36 班、45 班、54班,每班45 人。

■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准标准

完全小学宜设6班、12班、18班、24班、30班、36班,每班不超过45人。初级中学宜设12班、18班、24班、30班、36班、42班,每班不超过50人。九年制学校宜设9班、18班、27班、36班、45班、54班,小学段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段每班不超过50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小学每班不超过30人,初中及九年制学校每班不超过35人。

■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手册(试行)

小学、初中98%的班级班额分别控制在35人、40人以下的为达标;有98%以上的小学、初中班级班额控制在40人、45人以下的为基本达标;否则为不达标。

综合考虑规划期内学校建设压力与当前基础教育发展小班化的趋势,本规划综合确定基础教育各阶段学校班额:幼儿园30/班,小学40/班,初中45/班,高中50/,进行规划期内学校建设规模预测。

4-7   规划近远期全市学校建设规模一览表

区域

规划分期

阶段数据

常住人口

(万人)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班数

学位

班数

学位

班数

学位

班数

学位

 

市域

近期下限

203

2368

71050

3299

131950

1579

71050

1218

60900

近期上限

213

2485

74550

3461

138450

1657

74550

1278

63900

远期下限

240

2800

84000

3900

156000

1867

84000

1440

72000

远期上限

248

2894

86800

4030

161200

1929

86800

1488

74400

注:高中学位、班级预测为普高、职高总和,按现行国家文件各占50%

4-8  主要城镇建设区规划近远期学校建设规模一览表

区域

规划分期

阶段数据

常住人口

(万人)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班数

学位

班数

学位

班数

学位

 

义北

近期下限

9

105

3150

147

5850

70

3150

近期上限

10

117

3500

163

6500

78

3500

远期下限

15

175

5250

195

9750

132

5250

远期上限

16

187

5600

260

10400

125

5600

义西南

   

18

210

6300

293

11700

140

6300

远期下限

37

432

12950

602

24050

288

12950

远期上限

38

444

13300

618

24700

296

13300

 

中心

城区

近期下限

125

1459

43750

2032

81250

973

43750

近期上限

135

1575

47250

2194

87750

1050

47250

远期下限

155

1809

54250

2519

100750

1206

54250

远期上限

165

1925

57750

2682

107250

1284

57750

大陈

近期

4

47

1400

65

2600

32

1400

远期

6

70

2100

98

3900

47

2100

赤岸

近期

4

47

1400

65

2600

32

1400

远期

6

70

2100

98

3900

47

2100

注:1、高中学位全市统筹,不进行分区域的数据预测。 2.区域划分及人口依据市域总体规划。

4.5.2预测与现状对比

1)市域总指标对比

4-9  市域学校建设现状与规划预测规模对比表

对比项目

现状

班数

近期

规划班数

远期

规划班数

现状

学生数

近期

规划学位

远期

规划学位

幼儿园

2634

2485

2894

71371

74550

86800

小学

2179

3461

4030

95083

138450

161200

初中

695

1657

1929

28971

74550

86800

高中

614

1278

1488

25588

63900

74400

 

6122

8881

10341

221013

351450

409200

注:以最大人口发展目标的最大建设需求作为对比数据。

■幼儿园建设压力不大,但目前主要为民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是主要的发展目标,在加强现状办学条件较差幼儿园的“萎缩”管理的同时,应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

■小学阶段,规划近期(“十三五”期间),在现状基础上新增班数1282个,合计36班小学约36所,平均每年建设7所。规划远期,在现状基础上新增班数1851个,合计36班小学约52所,平均每年建设4所,在规划近期基础上新增班数569个,合计36班小学约16所,平均每年建设约2所。规划认为,近期学校建设目标繁重,主要是由于现状小学学位供给不足,从整个规划期内看,每年建设4所的供给标准,比较适宜。

■初中阶段,规划近期(“十三五”期间),在现状基础上新增班数962个,合计42班初中约23所,平均每年建设约5所;规划远期,在现状基础上新增班数1234个,合计42班初约29所,平均每年建设2所;在规划近期基础上新增班数272个,合计42班初中约7所,平均每年建设不到1所。规划认为,近期学校建设目标繁重,但从整个规划期内看,每年建设2所的供给标准,比较适宜。但依据现状学位过剩的特点,应注意规划期内供给节奏的把握。

■高中阶段,规划近期(“十三五”期间),在现状基础上新增班数664个;规划远期,在现状基础上新增班数874个;在规划近期基础上新增班数210个。若按普高、职高11计,规划近期全市普高班数需求为639班,现状规划班数459班(实际开班369个,空余班数90个),需要新增180个班,约为60班高中3所;规划远期全市普高班数需求为744班,现状规划班数459班(实际开班369个,空余班数90个),需要新增285个班,约为60班高中5所;而职高相应数据为,近期需求339班,远期需求为344班,建设量远大于普高。相对而言,高中学段整体建设量不大,同时依据现状需求不旺、学位过剩的实际情况,规划期内(特别是近期)应注意把握供给节奏。

2)义北、义西南城镇建设区指标对比

4-10  义北城镇建设区(含大陈镇区)学校建设现状与预测规模对比表

对比项目

现状

班数

近期

规划班数

远期

规划班数

现状

学生数

近期

规划学位

远期

规划学位

等级幼儿园

48

164

257

1012

4900

7700

小学

155

228

358

6392

9100

14300

初中

87

110

172

2874

4900

7700

注:1.以最大人口发展目标的最大建设需求作为对比数据。2.由于民工子弟学校多为教育集团化、难以区分区域,现状数据不计入。

4-11   义西南城镇建设区(含赤岸镇区)学校建设现状与预测规模对比表

对比项目

现状

班数

近期

规划班数

远期

规划班数

现状

学生数

近期

规划学位

远期

规划学位

等级幼儿园

92

257

514

1101

7700

15400

小学

310

358

716

10600

14300

28600

初中

159

172

343

4679

7700

15400

注:1.以最大人口发展目标的最大建设需求作为对比数据。2.由于民工子弟学校多为教育集团化、难以区分区域,现状数据不计入。

■由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预计近期,目前已经居住生活在中心城区的义北、义西南区域户籍人口,将户籍迁移至中心城区,区域学位需求将与市域总体规划人口预测情况产生一定偏差。因此,不进行近期现状与预测数据对比分析。近期的设施预测与布局将在下述“十三五”规划章节,进行详细分析说明。

■幼儿园现状数据只反映等级幼儿园情况,但是由于两翼的城镇建设区历史欠账较多,规划义北远期增加约5.4倍班数,规划义西南远期增加约5.6倍班数,可以看出建设压力非常大,根据当前政策要求在加强片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力度的同时,应大力鼓励两翼城镇建设区开展标准化民办幼儿园建设。

■小学阶段,规划远期,在现状基础上增加2.3倍左右的班数。根据测算义北需新建约6所,义西南片区需新增约12所,从15年的建设周期看,压力都并不算太大。同时根据现状义北、义西南区域部分小学学位过剩的特点,应注意规划期内供给节奏的把握。

■初中阶段,规划远期,义北在现状基础上新增班数85个,合计42班初中2所,义西南在现状基础上新增班数184个,合计42班小学5所。从15年的建设周期看,规划认为两个区域初中学段,建设任务不会太繁重。

3)中心城区指标对比

4-12  中心城区规划期末小学、初中学段学校建设现状与预测规模对比表

区域

常住人口

(万人)

小学

初中

预测班数

现状班数

新增倍数

预测班数

现状班数

新增倍数

稠城

17

277

236

1.17

133

82

1.62

福田

18

293

122

2.40

140

84

1.67

江东

30

488

261

1.87

234

38

6.16

北苑

25

407

144

2.83

195

76

2.57

后宅

18

293

95

3.08

140

46

3.04

城西

17

277

61

4.54

133

36

3.70

稠江

28

455

129

1.20

218

39

5.59

廿三里

16

260

84

3.10

125

36

3.47

合计

169

2750

1132

2.43

1318

437

3.02

注:1、本表数据依据市域总规对中心城区各街道常住人口分配量进行测算,包含涉及三片区域的城西、廿三里、后宅、江东的部分的4万人口,因此大于中心城区城镇人口(155165万),并作为后期校核各街道布局数据。2、由于民工子弟学校多为教育集团化、难以区分区域,现状数据不计入。3、以最大人口发展目标的最大建设需求作为对比数据。

■由于民办幼儿园投资、师资、许可方面相对容易,国内城市大多以市场主体为主参与建设,且从目前义乌城区实际情况看,需求满足率相对较好。因此本规划中心城区预测、现状数据对比不列入。而高中学段为按中考分数全市统筹择校,服务半径大、无区域划分,因此也不列入现状与预测数据对比。

■小学阶段,为满足规划人口就学需求,规划远期,整个中心城区需在现状基础上新增36班小学45所(1618个班),增加2.43倍左右的学位供给。而根据市域总规各个镇街人口分配情况看,城西、后宅、廿三里预测最大需求为现状班数的3倍以上,预测、现状最大差距为城西街道;根据各个镇街行政范围内建设开发程度看,预测、现状最大差距为北苑街道、廿三里。总体而言,中心城区小学学段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规划期内每年需建设约3所小学),而且从稠城、北苑、江东、廿三里建设情况看,旧区欠账多,维持合理的服务半径会比较困难。特别是对于北苑、廿三里这种整体建设年代近,更新难度大,而存量建设用地又比较少的城市分区,按预测需求配置学校难度很大。

■初中阶段,为满足规划人口就学需求,规划远期,整个中心城区需在现状基础上新增42班初中21所(881个班),增加3倍以上的学位供给。总体而言,中心城区初中学段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规划期内每年需建设1.4所初中),而且从目前情况看,除绣湖中学、稠州中学、宾王中学外,其余初中基本都还有生源扩展空间(中心城区约空余65班),这种情况无疑将加大初中阶段学校建设节奏把握的难度。

 

4.6 教育设施设置标准

4.6.1规模控制

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育设施资源利用率,发挥较好的规模效应和社会效应,节约、集约用地,本次规划各阶段新建学校控制最小规模。原则上城镇建设区范围内新建中学规模控制在36 班及以上,新建小学规模控制在24 班及以上,新建幼儿园规模控制在9 班及以上

4.6.2最低配建要求

考虑到部分相对独立的城市居住区(如工业片区内的居住配套组团,城市边缘区的小规模居住配套组团)的教育配套,规划以就近入学、节约高效为原则,参照国内相关城市标准,设置基础教育最低配建要求。

1)相关城市最低配建要求

■深圳最低配建要求

幼儿园底限服务人口0.5万人,设置6班幼儿园1所;小学底限服务人口1.5万人,设置18班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底限服务人口1.5万人,设置27班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底限服务人口3万人,设置18班初中1所。

■广州最低配建要求

幼儿园底限服务人口0.450.7万人,设置6班幼儿园1所;小学底限服务人口0.71万人,设置12班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底限服务人口1.31.6万人,设置36班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底限服务人口2.253万人,设置18班初中1所。

■杭州最低配建要求

幼儿园适宜6班一设;小学、适宜24班一设;九年一贯制学校适宜36班一设;初中适宜24班一设。

2)综合分析

相对于杭州指标的班额(小学40/班、初中40/班),广、深2014年规划标准仍为小学45/班,初中、高中50生班,以班额的最大化争取资源投入小而覆盖率更高。广州开发时间比深圳早,部分区域开发密度低,人口密度也低,为保障服务半径合理,配建底限指标更低。同时,广深两地开发前期功能分区比较刚性。

    从优化服务半径、促进就近就学考虑,在城市新区建设时,适用以下配建标准:

■ 幼儿园

    最低6班建设规模,楼盘(村庄)居住人口0.45万人及以上必须配置。

■ 小学

    最低24班建设规模,控规单元化布局,居住人口1.2万人及以上必须配置。

■ 九年一贯制学校

    最低27班建设规模,其中小学部分24班,初中部分3班,相对偏远区域、居住人口1.2万人及以上必须配置。

■ 初中

     最低24班建设规模,整个镇街(分区)平衡,居住区居住人口2.4万人及以上必须配置。

4.6.3 服务半径

坚持以人为本,就近、就地上学方便的原则,合理确定服务半径,建设节约高效的教育网点。本次规划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中关于幼儿园、小学、中学服务半径的设置要求,同时结合义乌市实际情况,原则上城镇建设区范围内新建幼儿园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500 米,小学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800m,农村地区小学、幼儿园服务半径可适当放宽,主要依照实际情况进行布局,方便学生就近上学。初中按镇(街道)以及片区划分的原则进行布局,服务半径不宜大于8001000 米。高中全市统筹布局。

4.6.4 学前教育设置标准

1)用地指标

根据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幼儿园建设标准》(建标175-2016)(201711日施行)中规定,根据幼儿园的不同规模,其园区总平面规划应以房屋建筑总面积和相应的容积率为依据测算园区规划建设用地,容积率宜为0.550.65。其中容积率随班级数增加而增大,3班及6班以下的幼儿园容积率宜取0.55,9班幼儿园容积率宜取0.58,12班及12班以上的幼儿园容积率宜取0.65,介于3班和12班之间的幼儿园,可采用插入法计算容积率。幼儿园各类用房人均使用面积和建筑面积指标应符合表4-13 的规定。

4-13  幼儿园各类用房人均使用面积指标表(/生)

类型

类别

面积指标

3

6

9

12

 

全日制

人均使用面积合计

6.197.84

7.318.88

6.998.53

6.678.18

人均建筑面积合计

K=0.6

12.1814.80

11.6514.22

11.1213.63

K=0.7

8.8411.20

10.4412.69

 

寄宿制

人均使用面积合计

6.488.18

7.589.15

7.268.80

6.948.45

人均建筑面积合计

K=0.6

12.6315.25

12.1014.67

11.5714.08

K=0.7

9.2611.69

10.8313.07

注:1、楼房使用面积系数K值取0.6,平房使用面积系数K值取0.7

    2、办园规模大于12班时,可参照12班人均面积指标。

    3、各地可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幼儿园建设的经费投入情况,采用表中的上限或下限数值。

    4、各类指标按平均班额30 测算。

2)布局原则

■设置在安全区域内;

■方便家长接送;

■具有合理的规模效益和较好的社会效益。

4.6.5义务教育设置标准

1)用地指标

根据浙江省建设厅发布的《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DB33/1018-2005)(2005 版)中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生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标准不宜低于表4-14的规定。

4-14 中小学学校生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指标表(/生)

学校类别

 

12

18

24

27

30

36

42

45

54

完全

小学

I

-

27.00

26.23

 

23.00

22.39

 

 

 

II

27.86

22.61

21.71

 

20.22

19.15

 

 

 

III

14.89

13.54

17.33

 

16.05

15.40

 

 

 

初级

中学

I

-

32.17

28.35

 

26.66

25.20

24.03

 

 

II

32.25

27.08

24.58

 

24.56

23.48

22.50

 

 

III

18.56

16.92

16.71

 

19.37

18.64

17.95

 

 

九年制

学校

I

 

33.65

 

27.41

 

24.98

 

23.58

22.27

II

 

27.62

 

23.05

 

22.91

 

21.53

20.61

III

 

16.42

 

15.29

 

18.63

 

17.37

16.69

注:1.如有寄宿学生及自行车、汽车存放,应另增加相应的用地面积。

2.城镇建设区范围内新建学校宜按I 类学校标准进行。

3.学校班额人数,小学每班45 人,中学每班50 人。

4.超过上述规模学校的标准不低于本标准所列的同类学校中最大规模学校的标准。

5.今后省九年制义务教育示范性学校的认定,统一按表中I 类学校标准执行。

2)布局原则

■学生应就近入学;

■学校应具有较好的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生上学不应跨越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及无立交设施的交通主干道等。

 

4.6.6 高中段学校设置标准

1)普高

根据浙江省建设厅发布的《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建设标准》(DB33/1025-2006)(2006 版)中规定,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学校生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指标不宜低于表4-15的规定。

4-15   学校生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指标表

学校规模

24

30

36

48

60

生均用地面积(m2/生)

41.28

39.85

38.62

39.00

37.13

2)职高

中专及技术学校的规模标准以《浙江省等级中等职业学校标准(试行)》(2007)中的规定,中专及技术学校按生均校园面积不小于33m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少于20m2

4.6.7 校址选择

1)学校校址应选在交通便捷、日光充足、环境适宜、场地干燥、公共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段,并应避开地震断裂带、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及泥石流地区、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和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山丘地区的阴坡面等不利于日照地带;架空高压输电线及燃气管道、通航河道、无防护设施的渠道等不得穿越校区。

2)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生产储藏易燃易爆品的车间库房、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公安看守所、高压变配电所、公共交通枢纽站、垃圾堆场、垃圾(污水)处理站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4.6.8 校园规划设计

1)校园规划设计应结合当地的自然与地理环境特征,不应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并根据需要预留发展余地,教职工住宅不应建在校园内。

2)校园建筑应合理组合,集中紧凑。建筑形式与建筑风格应力求体现教育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校园景观应结合建筑统一规划设计。

3)校园规划设计宜按教学、体育活动和生活等不同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各区之间应联系方便、互不干扰。教学楼应布置在校园的静区,避免噪声干扰;同时,应保证良好的建筑朝向、日照和通风。主要教学用房的纵向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公路主干线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并宜设置绿化隔离屏障。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外墙间距不应小于25m

校园规划应充分利用室外气候及地形条件,通过合理设计使建筑能耗降低,以满足建筑节能设计要求。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校外相邻建筑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有关规划、卫生防护、日照、防火和环保等有关规定。

4)学校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应便于学生就学,有利于人流迅速安全疏散。学校主入口不宜开向城市交通主干道,主入口与城市道路之间应有10m 以上缓冲距离,以便于临时停车及人员集散,并应设置警示标志。

5)体育活动场地与主要教学用房应有合理的间距。教室长边与体育活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体育活动场地应有充足的日照。设有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以及球类场地,其长轴宜为南北方向布置。

6)校园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应根据学校人流、车流和消防要求布置;做到人车分流,满足消防要求。路线应畅通便捷,不应穿越体育活动场地。

7)室外给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网络等地下管线,应根据校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布置,并应按防火规范要求设置室外消火栓。变配电系统应独立设置,规划设计用电负荷应留有余量,室外管线的敷设应采用地下管沟暗设。

8)学校应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无障碍设计实施的范围,应包括室外活动和运动场地入口通道处,绿化景观活动空间入口处,学校教学用房及食堂等主要入口、水平通道、楼梯、电梯、厕所和轮椅席等。

9)旗杆、旗台应设置在校园中心广场或主要运动场区等显要位置。校园的围墙应美观牢固,并应有良好的通透性。

10)幼儿园建筑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应保证有良好的建筑朝向、日照和通风。幼儿活动室应保证东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连续3h,室外游戏场所应保证有一半以上的活动场地面积东至日日照不少于连续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