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开目录 > 政务专题 > 文明城市
养老院里的95后“掌门人”

发布时间:2020-11-05 08:51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近年来,一批“95后”护理专业毕业生陆续走出校门,就职养老服务机构。这是一群比“爷爷奶奶”的孙辈还要年轻的守护者。他们,正在做着一些“对自己爷爷奶奶都没做过”的工作。

年岁相差半个世纪,当“老顽童”遇上“小顽童”,又会碰撞出哪些火花呢?

在赤岸养老服务中心,在这处群山环绕的“养生福地”里居住着150多位老人,“95后”女孩施莉莎正在中心东侧的菜地里摘菜,菜畦边上的老人远远地指导着她——哪几株胡萝卜已经成熟了。

“95后”女孩的情怀——

从“孙女心愿”到“养老事业”

施莉莎是义乌大陈镇人,出生于1997年,毕业于护理专业的她,如今已是赤岸养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小小年纪晋升为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这不禁令人感到好奇,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孩?

“这里原来规划了两个篮球场,今年我们去申请下来,改成了菜地,让老人们当老师,指导我们这些‘学生’下地种些绿色蔬菜。”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休闲的卫衣和牛仔裤,让施莉莎整个人显得朝气蓬勃,她边走边表示,中心里居住的老人多半是打小摸着锄头长大的,他们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让老人们“老有所为”,中心把东侧大门外的空地改成了蔬菜园,天气晴好时,便邀请中心的老人前来指导种菜,蔬菜园里一派爷孙其乐融融的景象。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去年底可是截然不同的场景,施莉莎记忆犹新。“每天都过得胆战心惊。”施莉莎回忆,去年11月,赤岸养老服务中心正式开业,当时入住了50多位老人,护理员不够、中心设施不完善,老人闹情绪等问题层出不穷,平均每天可以接到三个投诉电话,这让她有些沮丧。

“我有想过放弃,但是我喜欢这件事情,所以我想再坚持坚持,也许,就会好起来。”说道这里,眼前这个看起来无所畏惧的“假小子”,流露出内心柔软又坚定的一面。

施莉莎从小跟着奶奶生活,从记事起,她最亲的人就是奶奶。从小习惯了独自背着书包,从奶奶家到学校,直到后来独自外出上中学,这才与奶奶分开。随着年事渐高,91岁高龄奶奶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学习护理专业的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奶奶可以在晚年得到最好的照料。“我想做一个百岁老人的孙女。”这是目前施莉莎最大的愿望。

毕业后,施莉莎坚定地选择在养老领域发展,顺利进入了赤岸养老服务中心,将自己对奶奶的那份爱延展到中心的每一位老人身上。

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施莉莎很快适应了养老服务中心的实践生活。经历了从护理员到负责人的各项工作后,她说:“在这段时间里,我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老人,他们真的很可爱,也带给了我感动与惊喜,还有很多收获。”每日清晨,她会走进老人的房间与他们聊天谈心;傍晚时分,中心的小道上总有她和阿公阿婆散步的身影。她认为,在老年人身上感受到生命、健康、时间的可贵,人生短暂,生命终究会逝去,但爱是永恒的,做人应当把握当下,好好生活。

接踵而来的“挑战”——

从“软磨硬泡”到“纷纷点赞”

养老服务中心里年轻的血液,也为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道光。可是,当好养老服务中心的“掌门人”不是轻快活儿,中心时常会发生一些“状况”。2019年11月底,施莉莎就遇到一次。

“三号楼301房的奶奶不见了!”11月的一个晚上,一通护理员打来的寻人电话,让施莉莎心头一紧,她知道这名老人患有老年痴呆症,一想到中心门口还有条小溪,放下电话后,立即组织人员在中心附近地毯式地寻找。

10分钟、20分钟、30分钟……时间在寻找过程中飞速流逝,不好的念头开始在她心中萌生,她强撑着自己的精气神,继续扩大寻找范围。“当时其实我自己心里很急很害怕,但是我不能表现出来,因为我乱了,大家都会不安。”后来终于联系上了老人家属,告知老人被接回家吃饭了。老人找着了,施莉莎悬着的心却并没有落地。经此教训,她当即回办公室完善了老人的请假及进出中心的制度,并对外围环境进行了提升改造。

随着越来越多老人的入住,大家对中心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老人提出五花八门的诉求,施莉莎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74岁的朱爷爷因为腿脚不便,施莉莎便安排护理人员将每餐饭送到老爷子跟前,没想到老人并不领情,“你们一定是把剩菜剩饭打来了,我不吃!”好说歹说,老人依旧油盐不进,在与家属沟通后,施莉莎“叫停”了送餐服务。

“我们偷偷关注着老人,发现老人并没有自己去打饭,不吃饭可咋行?”过了饭点,施莉莎又安排护理人员给朱爷爷送了点心过去。几次下来,老人开始主动要求护理员帮他打饭,态度也缓和了许多。家属得知后拉着施莉莎的手连声道谢:“我爸倔了一辈子,没想到遇到了你!”

面对着年龄够得上爷爷奶奶辈的老人,得到他们的认同是第一关。施莉莎笑着解释,和一些比较有个性的老人相处,纯靠取悦和“硬刚”都不行,有时还得使点小技巧,比如“软磨硬泡”。中心里有位94岁高龄的老奶奶,性格特别内向,“我就每天都陪着她,烦我我也来,不信老人不搭理我。”她用了一个星期,每天坚持“刷脸”——一有时间就跑上来陪着奶奶唠嗑,问她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久而久之,老人开始接纳她,一有事就点名要找她。

现在,赤岸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们十分喜爱这位年轻的“掌门人”,他们纷纷表示:施莉莎很好,活泼开朗,处事周到,对待老人就如亲人一般。

对于这份事业,施莉莎很感慨:“每一位老人都是一部深厚的书,与他们交谈,就如同经历人生长河,让我们更了解老人、更尊敬老人,也是对我们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的一种鞭策。”她直言,往后会继续坚守初心,不断提升自我,为养老事业不懈奋斗。(余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