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公开 > 财政局 > 规划计划
  • 信息索引号:

    11330782002610881M/2020-06632

  • 文件名称:

  • 发布机构:

    财政局

  • 成文日期:

    2020-03-19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20-03-19 09:39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一、2019年主要工作

  2019年,我局牢固树立“财为政服务”理念,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保持了财政健康平稳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22亿元,增长6.3%,首次迈上百亿新台阶,收入质量持续向好。一是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高,收入质量好。全市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92.1%,位列金华各县市第一,高于金华地区平均数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数8.4个百分点。二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高,收入结构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66.4%,较去年增加4.4个百分点(按去年收入占比倒算实现101.2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少上划中央收入10.71亿元),位列全省主要县市区第一,高于金华地区平均数4.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数8.9个百分点。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1.21亿元,增长16.4%。

  1.“开源、杠杆”并济,为全市发展理好财。全力向上争取资金政策支持,全年争取到专项债券19亿元,总规模位列金华市第一;争取到省转移支付19.43亿元,较上年增加1.17亿元。充分发挥财政杠杆撬动作用,支持国资发展。全年拨付支持国资资金125亿元,科学合理维持国资资产负债率及本级利润,确保全市融资盘稳定并有效运转;国资平均融资成本5.1%,远低于省内其他县市;出借高新区、赤岸镇7.2亿元用于资金周转,合理调度资金支持平台、镇街发展。

  2.“改革、服务”并行,为营商环境助好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政府采购改革,全年“政采贷”授信超2700万元;全省率先取消投标及履约保证金,为企业节省流动资金1亿元;政府采购“不见面开标”试点全省推广。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除工资统发和无法开设单位零余额账户单位外,全部实行授权支付,实现财政与部门间“一次不跑”。深化会计信用改革,代理记账机构信用管理获选全市信用应用十大典型案例。

  3.“减负、增效”并重,为实体经济加好油。高质量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36亿元,其中新增减税27.46亿元,社保费降费8.16亿元,其中返还困难企业社保费3.24亿元;用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办理留抵退税3.53亿元,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聚力增效,新出台支持建筑业、小微企业园、金融进口企业等政策;全年拨付扶持企业资金32.21亿元,有力支持全市工业、科技、外贸等行业发展,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活力。

  4.“增收、节支”并举,为民生事业兜好底。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制定财税收入协调领导小组议事规则。面对财政收支紧平衡的压力,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使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更好融合。严格执行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持;压减全市三公经费、会议费等一般性支出308万元,压减比例为6.5%。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教育和健康优先发展,支持更大力度引才留才,支持办好民生关键小事,推进乡村振兴。全年民生支出92.35亿元,占总支出的70.9%。

  5.“绩效、监管”并行,为资金效益把好关。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完成177个项目和15个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工作;完成42个项目的绩效再评价现场评审;实施民生领域10个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机制,修订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管理办法,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完成工程领域稽核项目目895个,核减造价超9亿元。

  6.“党建、业务”并进,为财政事业带好队。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高质量抓好学习教育,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三服务”工作,共走访部门单位、企业等189家次,梳理问题511个,已解决501个。顺利完成机构改革,优化内设机构配置选用提拔德才兼备的干部任局中层正副职16名。建设富有财政特色的党建文化阵地,承办了全市机关党建工作会议及纪检组纪检监察工作现场会。构建全面从严管党治队的新机制,建立健全“1+3+2”六大体系为主体的廉政保障机制。

  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市财政干部和财务工作者的努力和付出,在此,我代表局班子,再次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财政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从收入看,大规模减税降费带来的减收效应持续释放,中美经贸摩擦、房地产市场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收入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从支出看,一方面要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一方面要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支出需求很大,紧平衡特征更加明显。二是资金使用绩效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部门和镇街仍有“重分配轻管理”、“重资金轻绩效”的惯性思维,“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还有差距。

  二、全力做好2020年工作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要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以收定支、量力而行,加强管理、严肃纪律,上下联动、齐心协力”为工作原则。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字当头、“进”字为重、“好”字为本、“俭”字为要,持续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保平安。这些重要会议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财政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总要求和路径,聚焦试验区建设、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城市、打造“无费城市”等全市中心工作,“将财为政服务”落实到财政工作全过程,推动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以勇当突击队的状态实干干实,当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一)着力健全五大体系

  全省财政会议提出,要在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大局中谋划推动财政工作,着力健全五大体系,切实将财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义乌也要对标对表抓好落实。

  1.健全集中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巩固深化集中财力办大事体系,使之与财政“十四五”规划相衔接,与部门专项规划相衔接,与年度预算相衔接,更与省财政厅政策体系相衔接,形成纵贯全市的政策合力、资金合力和工作合力,为高水平推进全市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2.健全逆周期调节财税政策体系。从收入端和支出端同时发力,综合运用财税政策工具,推动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强化财税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的协同运用,优化减税降费、财政专项资金、政府产业基金、政府专项债券、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策性担保、政府采购、PPP、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政策工具的组合搭配。

  3.健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按照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深入实施我市预算绩效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形成“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结果应用有问责”的闭环管理。以预算标准和绩效指标体系建设为基础,从政策绩效层面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从部门绩效层面推进部门整体绩效预算改革。

  4.健全民生保障制度体系。从“花钱买稳定”向“花钱买机制”转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公共性为原则,厘清公共财政运行边界,分清轻重缓急,明确支出责任,避免越位和缺位。以可持续为原则,充分考虑经济和财政的承受能力,不仅当前可承受,长远也要能承受;不仅要测算直接支出,还要评估间接支出和隐性支出,推动树立各方面合理承担责任的科学的民生理念。

  5.健全财政风险防控体系。债务风险方面,继续坚持“防风险与促发展并举、开前门与堵后门并重”的原则,持续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同时,积极争取并用足用好政府专项债券,满足全市建设、发展的资金需求。社保基金风险方面,密切关注基金收支运行情况,加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出好主意、当好参谋,扎实做好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健全社保风险准备金制度等工作。

  (二)全力以赴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1.确保财政收支平稳运行。一是密切关注重大改革,深入分析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后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政策对我市的影响,关注销费税改革动态,提前谋划,力争在利益调整中赢得主动。二是合理把握组织收入的力度和节奏,确保良好开局、运行平稳,既体现减税降费政策成效,又发挥对大局的支撑贡献作用。三是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继续按5%的比例压减定额公用经费,按不低于10%比例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从严从紧控制政府性投资项目规模,重点做好公共工程项目把关,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四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资源要素支持,协同各部门形成合力重点争取重大改革试点等专项补助。

  2.大力支持全市重点工作。一是支持试验区大改革大开放。推进“十大改革”大深化、重点区块大开发、“一带一路”大开拓,深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建设、深化政府采购、会计管理信用应用,支持“义新欧”班列,推动机场改造提升。二是支持城市建设。全力支持城市有机更新,保障下车门社区回迁房地块项目土地出让和项目开工建设以及胜利区块等四个有机更新回迁房项目建设,合理安排棚改购买服务资金预算,逐步完成有机更新项目结算工作。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建设限额标准,全面应用于新建项目投资标准管控。全面梳理涉及园林养护、排水管网设施运维等相关政策,构建城市运维费用标准体系。三是支持国资、平台发展。持续跟踪双江水利枢纽工程PPP模式实施,全力支持国企国资做大做强。

  3.持续支持稳企业稳增长。一是继续推动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确保应减尽减。认真贯彻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继续用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做到应退尽退,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二是深化融资畅通工程。探索开展财政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引导金融机构“支小助微”。深化“政采贷”等金融服务,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付款制度,降低供应商融资门槛和成本。三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争取省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财政专项激励(2020—2022年每年安排18亿元),引导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扶持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配合出台系统精准扶持企业政策,用活用好财政资金。四是强化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配合部门争取省转型升级产业基金合作,做好与省级部门的对接。

  4.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建立民生优先的财政投入机制,推进重点民生工程实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增强教育、健康等民生领域薄弱环节服务能力。一是坚持发展教育。按照大财政、大国资的理念推进建立教育投入共担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建立生均公共经费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开展民办教育差别化补助机制,提高财政教育投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二是坚持兜底性保障。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要求及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标,继续做好我市低保人群、优抚对象、困境儿童、孤儿、残疾人等民生政策资金保障工作。三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高财政服务“三农”水平,持续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和涉农资金管理。

  5.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一是持续加强绩效管理试点开展重大政策出台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新政策出台重要参考依据。扩大镇街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范围,组织指导各部门单位开展分行业绩效指标体系建设。二是持续开展财政监督检查。继续推进财政系统内控建设,推进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监督的常态化。加快建立财政性资金动态监管闭环工作机制,结合国库动态监督和财政监督数据分析系统,扩大监督覆盖面并强化监督质效。三是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修订培训费、保教费、劳务费支出等支出管理规定。

  6.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工作。妥善处理好防风险和促发展的关系。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2020年将继续大幅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要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将政策研究透,争取更多的专项债券额度。深入实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专项行动,按照既定计划稳妥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并不断巩固化债成果,确保风险等级保持在合理区间。

  7.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是深入推进清廉财政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进一步抓好制度建设和落实,巩固巡察整改结果,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阵地建设,拓展廉政教育方式,进一步强化廉政意识。二是全面加强干部管理。坚持严管就是厚爱,落实容错免责、能上能下、正向激励等干部管理制度。深入开展“三服务”“上门服务至少一次”活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财政干部队伍。三是勇当财政突击队。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践行党员干部“五(吾)带头”,以勇当突击队的状态,忠诚、担当、创新、顽强、干净,实干干实财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