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公开 > 应急管理局 > 规划计划
  • 信息索引号:

    113307827686788633/2020-71504

  • 文件名称:

  • 发布机构:

    市应急管理局

  • 成文日期:

    2020-03-27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义乌市应急管理局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20-03-27 09:55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决策部署下,我局围绕创建“平安义乌”战略目标,扎实推进“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工作体系,切实落实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各项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总体形势

今年以来,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安全生产事故指标平稳可控,各项指标同比去年均有较大幅度下降。截至12月底,共发生火灾160起,同比下降50.62%。工矿商贸领域发生事故2起、死亡2人(去年同期发生事故5起、死亡6人),同比分别下降60%和66.67%。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以及较大社会影响火灾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趋好。自然灾害方面,形成统一指挥、统筹协调、以防为主、防抗救一体化的应急管理体系,实现森林火灾“零发生”,成功应对机构改革后第一次超强台风“利齐马”,实现自然灾害零伤亡。

二、2019年主要工作

自应急管理局组建以来,始终围绕“守初心应急为民、担使命平安护航”的主题宗旨,擦亮义乌新时代应急品牌,锤炼“正气、规矩、担当、团结、廉洁”应急铁军。蹄疾步稳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树立“有为才有位,凡事主动往前一步,主动担当,但并非随意揽职”理念,不断完善机构改革五大指挥部的运行体制机制,深入构建“123+10+X”工作体系,着力强化监管责任、主体责任的“双”落实,全力做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工作,护航平安义乌建设,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改革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的痛点和难点,坚持“四个不断”,压实安全生产基本盘,围绕“三个问”,统筹推进应急队伍、物资和装备建设,着力构建起我市“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主要工作开展如下。

1.加快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理内,组织开展中层竞聘,调整人员和岗位,提升全体干部精气神,始终保持当好“守夜人”的工作状态。在前期谈话调研的基础上,仅用1个月时间,至5月初人员基本调整到位。理外,有机整合9个部门5个市级议事机构有关职责,理清相关权力事项。统筹做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工作,及时发现、交办问题,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到位。目前,制定出台我市《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重新梳理市安委会成员单位职责,完成安委会和“1+X”专委会人员调整,健全工作任务交办闭环机制;优化调整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等议事机构。

2.统筹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围绕“救援队伍有哪些?救援装备在哪里?救援物资有多少?”三问,统筹推进专业化、社会化和基层救援队伍建设,高标准加强物资装备保障,以“1+2+14+N”应急队伍建设为目标,加快绘制应急信息“一张图”,统筹提升安全生产及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建立应急救援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与驻义部队、商务局、气象局等的应急协同救援机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10次,修订完成《义乌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9部市级应急救援预案;统筹全市各类应急队伍76支1712人、物资11万余件、大型装备200余辆(台);顺利推进“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后宅试点;建设全市60处规范化避灾点,完成后宅北站社区省级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期间,组织防汛、森林、人防等各类形式应急演练33场,参演1657人次,观摩2万余人次。

3.智慧提升事故防控水平。围绕“1+14+X”的市级和镇街、区域之间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推进新一轮的烟感革命工程,与智慧应急安全站建设无缝衔接深度融合,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等手段,指导企业根据实际选择合理的运营方式,以市域全覆盖为目标,结合“每月一应急拉练”工程,构建完成市域“监测+智慧+救援”新机制,全力织密事故防控“一张网”,形成“3-5分钟”的快速应急处置反应机制。全市已建成135个智慧应急安全站(中心),累计安装完成联网式监测器38.85万只,覆盖工业宗地2426宗,企业12959家,九小场所55169处;全市建立应急队伍共计3429支、20844人,完成市镇两级应急拉练14823家次,有效处置初期火灾142起,实现了“发现早、救早救小准确救”的目标。

4.扎实打赢防汛防台攻坚战。面对今年梅汛期的强降雨、短历时强降雨,以及台风“利齐马”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市防指及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防汛指挥机构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总体目标,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新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灾救灾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重向应对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超前部署,密切协作,团结奋战,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打赢了机构改革市防指转入应急管理局后系列防汛防台硬仗,确保防期工作的全面胜利。截至9月底,已启动4次防汛IV级应急响应以及我市首次防台风I级应急响应;成功应对梅汛期间6轮强降雨的防范工作,统筹解决国际商贸城一区周边道路积水问题;有效抵御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期间共转移各类人员19706人,占金华总转移人数的2/3,并成功避免1人伤亡;台风过境后,迅速联合水务、建设、自然与规划等部门倒排出防汛防台治标治本三年计划。

5.牢固树立服务监管理念。一是实行涉企管理“柔性服务”。始终树立“服务在先、惩教结合”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检查“一承诺、二告知、三清单”工作机制,将监督执法融入“放管服”改革,实行“提前告知、市镇联检”执法方式。二是深化日常检查规范化改革。破解基层安全生产检查中存在的随意性、标准不一、少数网格员吃拿卡要等问题,勇于刀口向内、自我革命,通过在福田街道开展试点,向各镇街全面推广检查项目“三化”管理,严格实施关停程序,加强分级分类监管,提升基层网格员作风建设。三是深入推进“信用+安全生产”改革。不断向改革问出路,探索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安全监管机制,深化信用联合奖惩应用,以实现企业自律、监管标准化,逐步取消基层网格队伍,降低基层行政成本。在前期三项“信用福利”及“烟花爆竹零售信用监管”的基础上,正式施行安全生产信用监管实施细则,逐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行业信用库”,实施信用联合奖惩,已有29家企业被扣除监管分99分,信用修复40.5分;义亭镇网格员信用监管app进入试运行阶段,初步设立“网格员安全生产履职信用库”模块。

6.不断压实安全生产基本盘。一是切实实现危化品领域全流程管控。建立部门间危化品联席会商和双随机联合执法机制,完善风险管控大数据平台功能,增强全流通领域管控效能。目前全市126家危化生产、仓储、经营、在建等单位及756家危化使用企业已实现溯源清流式监管,全面完成危化品“四实”“五个一”及全流程管控。二是扎实推进“三场所两企业”整治提升。全市喷涂企业179家、有限空间企业73家、涉尘涉爆企业125家、涉氨企业7家,达到执法检查全覆盖。三是实行重点隐患单位挂牌整治。常态化开展每季度重点隐患单位挂牌整治销号制,目前义乌市级已完成三轮挂牌。四是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今年我市企业完成三级标准化创建318家,金华标准化示范企业21家。完善安全户口,平台今年新增企业2578家,总数已达14611家,平均活跃度在80%。五是全面深化小微园“订单式体检”服务工程。分行业制定体检服务清单,为小微产业园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共参与20家小微园建设方案论证。

7.全面开展“治标更治本”行动。积极发挥市安委办统筹协调职能,围绕问题导向,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开展系列整治行动。今年以来,提速完成全市1357幢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整治“清零”,扎实推进22家养老机构安全规范整治提升,全面打响71.6万余间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百日攻坚”战,全方位精准消除盲区死角,先后推动叉车、农用车、环保设施设备、用电安全等风险隐患整治全覆盖。此外自11月起,聚焦高层建筑、养老机构、商业综合体、文保单位、出租房、文化礼堂等人员密集高风险场所和前期重点督查检查区域,提前部署推动新一轮“回头看”专项督查工作,严防死守今冬明春关键时点的事故防控。

8.全力打好小微企业整治提升攻坚战。自10月下旬起,我市全面打响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综合整治行动。市安委办专门成立7个督查组,每周对各镇街开展督查检查,定期召集相关镇街及部门进行风险研判会商,阶段性梳理风险点,统筹部署管控措施及检查重点。在全省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和危化品整治推进中,提早谋划、主动作为,提前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于11月28日全省会议上受到表扬。截至目前,全市已排查小微企业30365家,排查隐患44609项,完成整改38088项,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1728家;提前完成安全生产风险四级评定。重点突出危化使用企业“三抓六个一”措施,抓危险环节,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体检服务,“上门问诊”“对症下药”,全市226家涉及危化品搅拌、混合工序企业独立场所设置率已达100%;抓教育培训,在省厅要求下达前提早谋划,超前完成危化企业负责人、安管员培训全覆盖;抓应急处置,灭火沙、灭火毯等消防设施配备率100%,危化使用企业应急队伍组建率100%。此外,深刻吸取海宁“12·3”污水罐坍塌事故教训,联合生态环境分局对全市74家涉污水罐(池)企业全面排查整治,其中体积1千方以上有5家(华川实业、华川深能环保、永军印染、厚昌实业、正康猪业)。

9.全面营造安全宣教氛围。一是开展危化使用企业专题培训。深刻吸取宁海县“9·29”重大火灾事故教训,11月以来我局聘请危化品专家对全市1808名危化品生产、经营、使用企业负责人、安管员开展危化品知识专项培训,实现危化领域管理培训全覆盖。二是有序推进全民安全意识提升工程。目前共培训持证负责人3607人、安管员4120人、特种作业人员4607人;轮训安管员22183人,从业人员310186人;佛堂、北苑体验式培训基地培训各类人员37614人。三是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月系列活动。6月集中开展“安全进一线”主题宣讲、“安全生产公众开放日”、“抖音”作品有奖征集、隐患曝光等十项安全生产月活动,参与人员达14万余人。四是结合时段特点强化重点宣传。开展春节期间安全应急宣传26期,企业停工、复工安全宣传7期;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民防日等,全面深入推进安全“七进”活动;结合气候特点,开展汛期防台防汛和高温时段的应急宣传;响应市政府居住出租房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推出《安全红线》系列中英、中阿动漫短片4部,并整合全市各类场所116块LED大屏及1400余块电子显示屏,促进宣教氛围提质扩面。

10.优化构建安全营商环境。一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我局涉及危化品和烟花爆竹许可服务事项24项,涉及防震减灾事项6项,涉及人防事项17项,涉及工贸企业监管事项2项,按照“事项无须办”“材料无纸化”“受理无差别”“办事一网通办”具体要求,已实现无感智能办理15项,办事材料数字化实现96%,办理结果数字化实现100%,实现“一证通办”事项100%。二是扎实推进“一网通管”工作。作为该平台的第一批试点部门,我局积极与市场局相关人员对接,细致扎实推进系列工作,在全市取得此项比赛红旗3枚。共梳理出监管事项24项目,其中监管子项227项,细化颗粒554项,最终合并完成涵盖安全生产、地震、人防在内的23类59张日常、专项、全面的标准化检查表单;分类建立九个重点监管主体库,涉及企业3081家。三是推进事中事后监管融合。将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纳入全市事中事后监管,形成全市市场监管领域“8+1”事中事后新监管模式,实现安全生产“专项执法+综合执法”有机融合。目前通过一网通管掌上执法平台,已设置完成事中事后监管中心融合检查应用场景,常态化开展跨部门双随机执法,实现“进一次门查多件事”。

11.强化提升人防监督维管。一是深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将人防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融入市域总体规划,明确人防建设指标,目前已在全市总体空间规划16个单元控规内增加人防专章。着手起草相关指导性文件,并初步拟定实施方案。筛选兴中人防和齐山人防2个条件成熟工程,先行先试,目前已初步实现运维制度化、产权国有化。二是有序开展审批流程优化。截至12月底,共计完成审批项目324件,其中战时功能确定52项,面积核定及报建审批共50项,竣工验收项目30个,依法结建面积达14.8万平方米;易地核实、征收109项,共收取易地建设费4471.35万元。三是组织人防工程管理检查。对2013年-2018年以来的1236件审批项目全面自查自纠。共计检查在建人防工程200余次,提出问题550个,对人防监理企业现场扣分处理15家。四是强化民防知识普及。通过进社区、进学校、刊发专题报道、电视字幕提醒、组织防空演练等,宣传普及人防知识,增强民众自我防范和应急避险能力,普及人数约达2万余人次。并在全市范围内巡检、加装人防警报设施,确保人防警报鸣响率和城区音响覆盖率均达到了100%。

三、2020年工作思路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省、金华市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决策部署,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本质能力和水平,以“123+10+X”行动为抓手,突出强化“两个责任的落实”,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逐步实现企业自律、监管标准化,完善构建起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以“守初心应急为民、担使命平安护航”的铁军姿态,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应急管理保障。

(一)“1”,围绕一个目标,即“两不发生、两下降”:不发生火灾、自然灾害领域亡人责任事故;全年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0%以上,火灾同比下降15%以上。

(二)“2”,坚持两个治源治本,即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状态”;落实两个责任,即“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

(三)“3”,开展三大行动,即在全市集中组织开展每月一应急拉练、每月一专项整治、每季一现场推进。

(四)“10”,实施十大工程:

一是绘制应急信息“一张图”工程。围绕全市“1+X+Y”协同指挥体系顶层架构,统筹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整合优化全市应急力量和资源,融合搭建起完备的应急基础数据库以及专业化监测监控信息,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本质提升应急救援联席会商、指挥决策、应急值守、信息共享、资源调配等协同能力和水平。

二是织密事故防控“一张网”工程。固化全市“监测+平台+救援”事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探索推进“运营多元化、管理智慧化、检查标准化、服务人性化”体系建设,统筹融合行业领域信息资源,有机整合各类企业专业化人才,规范提升应急安全站运行,强化区域风险防控及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三是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提升工程。组织开展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综合整治行动,深化危化品使用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集中整治一批事故隐患,打击一批突出的非法违法行为,整顿一批严重违规违章企业,关闭取缔一批非法违法小微企业,严厉惩处一批非法违法责任人,全面改善我市小微企业基础安全条件和本质安全水平。

四是危化品源头管控治理提升工程。巩固危化品三年综合治理做法经验,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依托危化品监管联席工作会议,提升危化品全流程管控水平,开展好生产、运输、经营、仓储、使用、危废等单位的监管服务工作,强化危化领域源头管控水准。

五是推动人防系统专项治理工程。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梳理查找问题,全面整改落实,突出成果巩固。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上级部署,紧盯重要岗位、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严把政策界限,实事求是处理问题,做到标本兼治,巩固治理成果,推动人防工作建章立制、规范规律,构建清正廉洁的长效机制。

六是“安全生产+事中事后监管”融合提升工程。深度厘清安全生产领域事中事后监管事项,有机融入市事中事后监管中心,实现安全生产“专项执法+综合执法”有机融合。巩固提升基层安全生产检查规范化管理,探索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安全监管机制,深化信用联合奖惩应用。助力打通部门壁垒,开拓安全生产领域执法检查齐抓共管新局面,逐步实现企业自律、监管标准化。

七是“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扩面提质工程。着力推动形成“党建+”工作模式,把应急管理中心工作深度融入“党建+单元”的“巷战”体系,在“抓党建、促改革、转作风、严监管”上下功夫,强化执行力建设,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全市范围逐步推广后宅街道建设经验,研究制定相关规范文件,建章立制、强化管理,统筹推动全市“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标准化”模式长效有序运行。

八是小微产业园安全服务提升工程。围绕小微产业园安全生产管理明责任、夯基础、建机制的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指引,根据园区实际开展服务监管,推进多维度、数字化园区运营服务,本质提高小微产业园安全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园区管理自律自治。

九是“安管员+全民”安全意识素质提升工程。固化好北苑、佛堂公共安全体验中心作用,在全市各镇街再探索新一批公共安全体验中心,丰富体验项目、内容,拓宽培训覆盖面,探索新培训模式,以点带面、纵深推进全民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的稳步提升。筑牢基层宣传阵地,构建多形式传播格局,持续隐患曝光行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逐步实现企业自律。

十是应急系统队伍作风建设提升工程。从“监管者”转变成“服务者”,依托“党建+单元”体系,主动出击,“跨前一步”,深化“三服务”,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帮扶。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实行“三不、一加强”(即不乱查、不乱关停、不乱收费,加强基层安全监管能力建设),通过培训、考核、信用监管等多元化手段,让下沉一线的安监干部真正帮助企业解难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五)“X”,根据上级部署和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以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为为抓手,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