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义乌自贸之窗 > 新闻资讯 > 新闻发布
浙江首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义乌)通过验收

发布时间:2020-09-17 09:26

信息来源:浙江之声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9月16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义乌)通过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的专家验收。标志着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义乌)将进入正式运营期,开启高标准支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此次验收专家组由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副主任胡雄伟、中国计量大学校长宋明顺、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陈自力、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李鹏程和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高丽稳组成,由胡雄伟副主任担任专家组组长。

据悉,2017年10月,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义乌)获批筹建。成为全国第11个、浙江首个创新基地。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义乌)筹建以来,义乌坚持以“一体两翼三驱动”为总纲,全力打造适应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创新服务体系。在标准化工作机制、标准化实施与应用、国际标准化合作、标准化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推动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义乌)的建设与发展。

在标准化工作机制方面,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义乌)构建以浙江(义乌)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义乌市标准化研究院、义乌市产品(商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与基地“四位一体”标准化运行模式,高度集聚标准化相关机构,提升标准资源供给。推动制定了国家标准114项,行业标准84项,“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28项,地方标准及规范23项,团体标准20项,在服务重点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健全了资金奖励激励政策,近三年共计兑付奖励资金2600余万元。

在标准化实施与应用方面,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义乌)开展“标准进市场”提升市场经营户标准化意识,筑牢市场繁荣,推动市场转型升级;举办中小企业标准化(国际)大会、第十五届中国标准化论坛、金砖国家标准化国际交流研讨会、化妆品国家标准技术研讨会等20余场标准化活动,极大促进了国内外的标准化学术交流。

在标准国际化方面,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义乌)提出了1项ISO国际标准提案,同时积极引导相关团体联合外商开展11项“一带一路”小商品团体标准研制(完成1项,在研10项)。

在标准化服务新模式方面,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义乌)搭建“线上+线下”技术标准公共服务、“传统+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国内+国外”标准化交流发布“三大平台”。目前线上平台收录国内、国外标准题录1668262条,国家和行业标准电子文本库167152件,为全市提供标准化公共“一站式”服务。

专家组采取听取汇报、审阅相关资料、质询和现场考察等方式,经讨论评议,认为该创新基地已完成了筹建任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地运行机制,具备了稳定运行的条件和能力,同意通过验收。

专家组建议,该基地要进一步加强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创新,瞄准世界小商品标准化需求和短板,强化小商品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国际化,突出特点、形成优势,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最后,胡雄伟副主任代表总局强调,义乌基地重点要围绕义乌的特色和优势,突出三个方面的侧重。一是要侧重市场化。要发挥义乌商贸经济发达的优势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借助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利用先发优势和改革优势,通过创新基地争取形成一批标志性的标准创新成果、孵化一批标准创新型企业。要市场转型和产业提升,进一步整合产业链、供应链,优化标准体系,补齐发展短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二是要侧重国际化。义乌小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较大的影响力,要充分利用义乌经济外向度高的特点,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尤其是面向“一带一路”国家,要建立中外标准化合作机制,以商品走出去带动中国标准走出去。要发挥好“一带一路”标准化创新联盟的作用,利用团体标准这个工具,在标准联通国际方面争取更大突破。三是要侧重实施与应用。要依托义乌“标准城市”建设的良好载体,利用好浙江(义乌)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地方标准制定权限等稀缺资源,加强标准化资源与政府部门、产业等资源对接,以高标准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标准供给效能。要通过标准的落地和实施,培养一批具备技术、标准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基地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胡雄伟同时还希望义乌市政府能继续加大资金、人员等各类要素保障,推动基地实现实体化运作。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也要将一些项目或者工作任务交给基地承接、扶持基地做大做强。总局也将在国家标准制修订、标准化项目、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周坚锋,义乌市委常委、副市长朱有清参加会议并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