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索引号:

    11330782002609303G/2021-410122

  • 文件名称:

  • 发布机构:

    义乌市教育局

  • 成文日期:

    2021-01-17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义乌市教育局2021年重点工作计划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21-11-17 16:51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义乌教育将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相关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抢干快干,全力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高标准服务我市“两个样板城市”和自贸区建设。

一、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全面履行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加强对我市教育重大工作的研究部署、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完善领导小组全体会议集中学习制度,加大调查研究和政策宣讲力度;落实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校制度,每人联系1所以上学校,并每人每年至少进校宣讲或调研1次。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深化思政课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学校考核工作中,建立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将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加强爱国主义、道德法治、劳动教育,深化民族融合教育,落实“宗教不得进校园”的“三不”要求,实施“无邪教校园”创建,深化“五育并举”;加强与各级各类媒体联系,强化信息报送工作,深挖教师先进典型,加大教育改革、亮点工作宣传,做好新形势下的教育宣传工作;建立教育系统“舆情瞭望哨”机制,加强舆情风险预判,强化舆情处置,不断提升舆情风险发现、网络正能量传播能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不断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开展“四史”学习,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完善议事决策机制;高质量推进两新党建“双覆盖”,推动民办学校、培训机构党建工作标准化;深化“三服务”,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五(吾)带头”作用,加强党群突击队建设;全年评定五星级党组织30个、优秀党建阵地15个,发展党员50名以上,组建党建“领雁工作室”5个,开展红色宣讲100场以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一岗双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抓好“小微”权力管理,完善中小学校小微权力清单和办学行为负面清单,规范教育、管理、服务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要求,推进清廉文化进校园,以“八好”标准为目标,创建市级“清廉学校”10所以上。

二、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教育扩面提质

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以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市为目标,出台“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实施“教育倍增计划”和“新百园工程”,推进“两地两区”建设(浙江教育改革先行地、浙中教育高地、教育对外开放示范区、智能教育创新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大力实施教育项目。实施“教育倍增计划”和“新百园工程”增加办学空间,全年实施新建、续建教育项目100项以上,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5所以上,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40所以上,实现第一轮“百园工程”建成100所目标,新增中小幼学位16300个,深化“名眸摘镜”工程,完成普通教室灯光改造1000间以上,安装教室空调5000台以上。继续招大引强。推进已招引的锦绣育才、碧桂园等学校顺利落地,深入对接上海世外等项目,深化与翰林博德公司合作,实施师能提升行动计划,搭建“名校+”“名校长+”“名师+”提升平台,并强化引进学校经费投入、教师配备、教学目标达成等方面的过程监管。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强化智慧教育顶层设计,制订《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等制度文件;搭建智慧教育一体化平台,打造智慧教育资源中心和应用中心,加强精准教学应用,完成教育内控系统、设备管理综合系统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省级实验区建设。

三、发挥基础教育优势,加快教育创建提升

加快学前教育补短提升。落实小区配套园建设政策,建立公办园成本分担收费机制,理顺镇街、村集体和国有企业资产幼儿园管理机制,拓展公办幼儿园覆盖面,实现公办园覆盖率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0%以上;推进公办园集团化发展,组建30个以上幼教集团,健全保教质量评估指导体系和教研指导网络,深化游戏教学研究,全面提高优质园的数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深入实施“六大行动计划”,力争创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加快新义乌人子女学校改造提升,扶持标准化创建;深入推进“减负提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通过集团化及与省内外名校合作、托管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普通高中群体创优。通过项目培育、招生制度改革等举措推进普高分类办学,鼓励办出特色;通过品质课堂改革、精准教学、加大高考研究力度等促进普高优质发展;通过资源差异化配置、师资统筹配备、成果奖调整等保障普高优先发展;推进振兴义中工程,切实办好义乌中学。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制订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建设职教服务中心,成立义乌市职教集团,整合机电技师学校资源,深化与浙江商职院战略合作,筹划成立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义乌校区,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推进城镇职校、国贸学校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建设八大学院。推进产教融合,统筹专业对接产业布局,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对接,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探索实施社会不同主体参与下的多元办学体制改革。加快特殊教育提质增效。提高适龄持证儿童入学率,确保学前段、义务段、高中段分别不低于95%、98%、85%;加强资源教室的建设,确保义务教育段资源教室覆盖率达到30%以上。提高成人教育办学水平。深入推进省级学习型城市建设,在各镇街成立“四独立”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推进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完成教育培训800场以上,全年录入学分银行30万条以上;完善老年教育三级办学网络,开设具有义乌特色的乐学系列课程,全年完成老年教育培训1.5万人次。

四、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谋求教育跨越发展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研判工作,在调研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中心校体制改革、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等系列人事制度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活力;强化备案制教师队伍建设,全年计划招聘备案制教师600名,完善薪酬体系,加强考核管理和专业发展,提升归属感和成就感,稳定备案制教师队伍。深化督导改革。强化教育督导保障,深化落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强化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开展部门与镇街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继续开展督导评估购买服务,深化学校发展性评价和需求性督导,促进学校内涵提升。探索评价制度改革。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改革学校办学成效评价,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学校根本标准,以现代化学校评估为标准,引导学校办出特色;改革教师评价,把师德师风作为首要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注重学术贡献和社会贡献,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全心育人;改革学生评价,树立科学成才观,建立以“五育并举”为核心的学生全过程评价,完善学生学业要求,探索综合素质评价在升学中的科学应用。深化教育开放合作改革。立足自贸区,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等发展体系,用好“千校结好”等发展平台,完善对接教育发达地区教育合作机制,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形式的人文交流,形成我市鲜明特色的教育交流品牌。

五、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发展内涵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践行师德师风建设“六不承诺”,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用好后1%教师退出机制,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全面落实“教学十认真”,抓好教学质量常态化管理,开展教师业务考试;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加强家校沟通,落实教师家访制度,推进家校社共育。“引育并举”提升教师素养。全年多渠道招引名校优秀毕业生和名优教师等优秀人才100名以上;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加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三支队伍、五个层级建设,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师训力度,加大教师学历提升力度,组织青年骨干到市内外名校挂职,推进“教坛储英”“教师赋能”“商城教育名家”等行动计划,加大教育名家培育力度。

六、聚焦百姓福祉关切,优化教育行业生态

强化教育规范管理。深入推进中小学“提质减负”,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家委会职责,规范家委会活动、学校收费等制度,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负担;清理规范各类“进校园”“教师减负”活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深化审计监督,加强对民办中小学、幼儿园财务审计。加强教师有偿带生、违规办学处置。强化师德建设顶层设计,对违规补课、带生及有偿家教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精选身边案例编制《教育系统警示教育案例汇编》,完善反面案例“传阅”学习制度;组织学校开展违规补课专项整治行动,深化日常监督检查,学校自查、校监会互查、随机检查、专项检查,营造违规带生不敢为、不能为、不想为良好氛围。有序推进招生考试工作。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段公民同招;稳步推进中考改革,探索多元招生机制,持续优化招生制度;积极衔接高考改革,做好政策宣传研究;严密组织中考、高考、自考、成考等考试,提升科技强考水平,持续做到疫情防控和考试安全“两手硬、两战赢”。强化培训机构监管。完善培训机构网格化全覆盖管理体系,用好“互联网+监管”“信用分级管理”等管理模式,建设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信息化监管平台,强化多部门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联合执法,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系统化管理。守好校园安全底线。深化“党建+单元”作战体系,稳步推进义乌校园大安全标准化体系和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打造25所学校“上下学接送区”,推进“智慧平安校园”建设;突出抓好校园及周边安全整治、反恐怖防范、防欺凌、公共卫生、心理健康教育、食品安全等工作,常态化做好校园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