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走进义乌 > 义乌概览 > 革命老区
塘西社区

发布时间:2021-12-01 15:02

信息来源:市民政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村落(社区)简介

上溪镇塘西社区成立于2018年12月,由马岭、石鼓后、上山、五坪山、里美山、冷坞坪等7个自然村撤村合并而成。社区西起G60高速、义兰公路、航慈大道,北至新潘路,东临上城路、中央大道,南接吴张线,交通便捷。总占地面积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56人,流动人口7600余人。辖区内现有企业125多家,沿街商铺60余家。

社区党委下辖7个党支部,在册党员121名。社区成立以来,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路、与邻为善,以促进社区各村居民间的融合为目标,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共建共享平安和美社区。

图1.塘西社区.jpg
塘西社区

革命历史 (红色传承)

塘西社区是义乌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红土地蕴含红色基因,党史、军史和老区革命史的史料丰厚。著名的塘西桥战斗就发生在塘西社区,还有吴店烈士陵园、塘西桥战斗遗址、吴山民故居 (金义浦兰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吴山民墓4处教育基地,前3处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店烈士陵园 1966年1月始建,1996年重建,占地面积约1300多平方米,陵园内有碑刻和纪念亭。建有一座11米高的烈士纪念碑、可容纳千人以上的陵园广场。有36位革命烈士在此长眠,其中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有10人,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有18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有2人,新中国成立后,为消灭残匪而牺牲的有3人,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因公牺牲追认为烈士的有3人。

图5.吴店烈士墓.jpg
                                                                 吴店烈士墓

塘西桥战斗遗址 1944年5月9日上午,当时有40多个日本兵从义亭据点出发,准备到吴店一带村庄抢劫。八大队大队长王平夷估计日本兵在吴店吃过中饭后会途经塘西桥返回义亭,遂决定在塘西桥打一场伏击战。下午2时左右,日本兵携带抢掠来的粮食、物资,出了吴店村,大模大样地向塘西桥而来。当敌人先头部队走上桥面,第八大队指挥员打响了伏击战的第一枪,紧接着长枪、短枪、机枪一齐开火,杀得敌人鬼哭狼嚎,塘西桥战斗持续了5个多小时,消灭20多个日本兵,缴获一匹战马以及一批枪支弹药。

图3.塘西桥战斗遗址.jpg
塘西桥战斗遗址

吴山民故居(金义浦兰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吴山民在里美山村的老屋(故居)是八大队和抗日红色政权的活动基地之一。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发动浙赣战役,义乌、金华、浦江等县相继陷于日军铁蹄。在这民族存亡的危难面前,吴山民响应中共金属地区党组织开展敌后武装斗争的决定,与中共义乌县委书记江征帆一起走遍金东义西乡村,宣传抗日,组织群众,为建立地方抗日统一战线不遗余力。吴山民将广大人民联合起来,从而使金华、义乌、浦江等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风起云涌,抗日武装第八大队被称为勇赴国难的一面旗帜。

图4.金义浦兰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吴山民故居).jpg
金义浦兰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吴山民故居)

金义浦兰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该馆设于上溪镇里美山村吴山民故居二楼,展览馆面积约200平方米,2014年底建成。馆内展示内容有孕育篇、亮旗篇、英烈篇3个部分,共31块展板,简要展示了党组织开辟以金东义西为中心的金义浦兰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斗争风貌。

吴山民墓 位于上溪镇里美山村鲤鱼山,墓地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8.01平方米。墓碑为义乌市人民政府所立,碑文正中为篆书“吴山民同志之墓”,右侧刻“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墓西侧立吴山民生平事略石碑,墓东侧立上溪镇人民政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碑。

主要成果

近年来,塘西社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取得丰硕成果。

(一)党建引领,加强红色教育。社区组织开展微党课竞赛,把本土的红色文化写入课件之中,生动形象地为党员、群众介绍红色年代家乡的革命故事。如塘西桥战斗故事、“红色县长”吴山民的先进事迹等,带领大家走入历史画卷,自觉当好“红色根脉”的传承人、守护者。

(二)多方联动,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媒体力量,宣传好塘西社区的红色文化,打造社区红色文化品牌。将弘扬红色文化融入服务社区居民的工作之中,通过讲述红色故事、参观红色阵地、观看红色影片等形式让社区居民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培育爱国主义情怀;与周边中小学联合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爱党教育,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协同市民政、宣传等部门开展了“建党百年·亲子红色文化之旅”活动,进一步提升塘西社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三)优势利导,拉动经济发展。通过“红色县长”吴山民故居的开发,吸引游客无数,仅2022年上半年故居就新增游客3万余人,促进了周边农产品的消费。通过“政府资源+国企开发+团队打造”的合作模式,发挥乡村农业、林业等自然资源多重效益,持续提升当地村民的生活创收水平,推动地域文旅经济融合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