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28 09:10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为加强党建引领,提升年轻干部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推进新发展的能力,鼓励和培育一支“政治素质强、担当作为强、发展本领强、治理能力强、作风纪律强”的五强年轻干部队伍,我镇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年轻干部制定成长方案、搭建交流平台,并特开辟【党建·年轻干部手记】项目专栏,旨在激励年轻干部分享心得、交流思想、碰撞火花,为义亭共同富裕发展贡献年轻力量。
一、基本情况
义乌红糖是“义乌三宝”之一,作为主产区的义亭镇,素有“红糖之乡”的美称,义乌红糖也贯穿着义亭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目前,正值义亭红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近几年,义亭镇政府通过“提升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对现有红糖产业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整顿,改变了过去红糖产业品质参差不齐、生产环境不卫生、无证经营、环境污染较大等问题。
二、发展优势
(一)历史文化传统悠久。红糖文化可追溯到清朝顺治年间,已有近400年历史。红糖文化蕴涵了义亭人民“勤耕好学”精神,是义亭文化的基本源头,包含了商业文化、历史文化、养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是义亭悠久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红糖文化是每个义亭人童年藏在记忆里的滋味,留在舌尖上的甜蜜,刻在骨子里的幸福。发展红糖文化,不仅要发展产业,也要挖掘幸福,更要铭记传统。
(二)产业辐射领域巨大。义乌红糖未经提炼,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和氨基酸,因其甜度高、风味独特且具有增加色泽的功效可以进军调味品产业,替代白糖或黄糖应用在一般烹饪上,使料理兼具营养和美味。红糖具有红色的吉祥颜色,加工成婚庆用糖,寓意红红火火,具有较好的前景。红糖产业更可以因其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延伸出与其息息相关的农村旅游业,不仅可以现场观看红糖制作,也可以拓宽至糖梗种植等多方面的观光产业。
(三)线上线下高效便利。自国贸大道开通以来,串联了大陈、苏溪、福田、北苑、稠江、义亭、稠城7个镇街,实现快速转换、互连互通,进一步提升了义亭红糖产业的线下物流服务便捷性,为义亭红糖产业飞速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线上智能终端能够将红糖产业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全面迎来电子商务5G时代,为红糖产业实现无盲点销售。
三、发展瓶颈
(一)品牌效益不明显。义亭红糖产业品牌都不是很响亮。义亭镇糖蔗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拥有红糖加工厂29家(12家私营,17家村集体经营),其中注册有“黄培记”、“西楼红”、“原野”、“义金红”、“昊田”、“蓑衣人”、“义供”等7个红糖商标,但是真正有名的并不多。义亭红糖产业的知名度还仅限于周边。
(二)市场细分不多样。目前义亭红糖产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红糖加工类食品和红糖制作观光方面,产业链比较单一。现在义亭红糖产业对市场档次分级尚不明确,主要还是针对低端产品,针对中高端产品的仍是不多。礼品类产品也只是使用简单的礼盒包装,无法真正做到高端大气。
(三)观光体验不丰富。义乌红糖观光旅游业也算极具特色的新型产业,但仍停留在近距离观看制作加工过程、品尝新鲜红糖产品上。除了在视觉、味觉上获得感观,还可以在触觉上获得体验,更能迎合顾客自己亲自动手的心理,开发一些DIY项目,使游客在观赏过程中自己做一些个性化产品,带去让亲朋好友分享劳动成果。
(四)产业培训不系统。虽然义亭红糖产业由来已久,但是一直都是榨糖手艺人之间的口口相传,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培训系统。红糖产业技艺人员存在“青黄不接”、老龄化的现象,一旦红糖手工古法制作工艺无法继承,容易出现人才结构断层的情况。
四、一点建议
(一)坚守传统,提升产品质量。继续鼓励义亭红糖产业采用传统的压榨、熬制工艺来制作红糖,通过多次过滤和沉淀工艺来改善红糖品质,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对古法技艺不断提升。义亭红糖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品牌,需要拥有一套标准的生产工艺流程、统一的质量标准评级体系和严格的质量监督机制,以质量信誉换取市场信誉。
(二)大力宣传,实施品牌战略。近年来,义亭红糖在全国各地展示展销、参评参赛,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举办红糖节和开辟观光旅游活动,吸引四方游客上门品尝、采购和体验。除此之外,义亭红糖还可以利用各大网络平台,采用直播、网店、微信等模式走进千家万户,多方位地拓宽销售路径。像蓑衣人红糖厂今年在抖音平台创立了自己的专属抖音号,展示明细产品细节,也可以和网友形成良性互动。
(三)合作共赢,开发多元产业。义亭红糖产业要做大做强,就要打开格局眼界。一方面,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定制个性化产品,研发创新茶点系列、坚果系列和饮品、糕点系列等,甚至跨界合作美容系列、调味品系列、婚庆系列等,也不无可能。另一方面,借助美丽乡村精品路线,结合休闲旅游业投入,积极探索企业+农户新型合作模式,构建供、产、销“一条龙”服务链,打造红糖产业利益共同体。
(四)深入探索,弘扬红糖文化。一个产业的强弱不仅是看产业规模,更重要的是看产业文化氛围。一是加强红糖产品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将红糖文化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去,赋予每个产品一个故事,对其投射丰富的生活情感。二是重视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值,通过细分市场消费需求,迎合新时代的消费理念,进行产品开发和包装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