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826651856440/2021-414087
《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字解读
发改局
2021-02-19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1-02-19 14:46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政策出台背景
“十四五”是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更处于义乌转型发展的爬坡期和过关期。编制好义乌“十四五”规划,对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效落实省委决策部署,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均有至关重要意义。
政策制定过程
2019年8月,义乌市发展和改革局启动了义乌“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重点研究义乌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所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作为GDP破千亿的县域经济体义乌未来发展的趋势、规律,提出“十四五”时期义乌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方向。2020年初,在《基本思路》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义乌“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全市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作为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三、政策主要内容
《纲要》共有十八章,开篇两章分别讲“十三五”发展的成效基础、机遇挑战、存在问题和“十四五”发展的总体思路,中篇共十五章分别从贸易发展、市场建设、对外开放、先进制造、创新城市、数字化改革、城镇建设、交通建设、乡村振兴、文化事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安全保障和政治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义乌“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举措,最后一章为规划的保障措施。
【开篇】
第一章,“十三五”时期,义乌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深入践行“义乌发展经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主要有七个方面的成就,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近1500亿元,年均增长7.19%,减税降费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依然连续2年超百亿。改革开放全面深化。落地实施自贸试验区、国贸改革试验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重大平台,义新欧、义甬舟等大开放工程全面提速,快递量从全国第八跃居全国第二,“义新欧”开行班列总量跃居全国第4。产业转型成效突出。累计完成民间投资近1600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70个,无中生有形成信息光电、汽车制造两大产业集群。城乡品质持续提升。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美丽浙江”建设优秀市、省水生态治理试点、无违建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县,绿色发展指数全省第一。民生福祉更加殷实。新增城镇就业16.7万人,城乡收入比从1.99:1缩小至1.92:1,人均预期寿命由79.91岁提高到81.88岁。政府建设不断加强。法治义乌、清廉义乌、平安义乌建设全面提升,“干事不受礼、办事不求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公开指数居全省前列。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创新“党建+单元”巷战管理,“义新欧”班列、国际商贸城等在全国率先复工复市,返工返岗、政策支持、服务纾困走在全国前列。
第二章,围绕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总目标,全力打造“九个中心”,精心打好“十五张牌”,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关于目标愿景,我们提出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30年,建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第二步:到2035年,建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以世界小商品之都为特色的国际样板城市,基本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模范生;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实现新发展阶段义乌的总目标,就是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
【中篇】
第三章,以数字自贸区建设为重点,创新贸易规则和制度安排,打造以小商品自由贸易为主题的改革示范区。一是率先建设数字自贸区,二是以自贸试验区撬动全面深化改革,三是推进自贸试验区区内区外联动发展。
第四章,以新型进口市场和出口市场为核心,推动内贸外贸、进口出口转口、线上线下、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一体化的第六代市场发展,打造万亿双循环大平台。一是打造新型进口市场,二是大力培育数字贸易,三是推动内外贸均衡发展,四是大力扩消费、促投资。
第五章,以“义新欧”、义甬舟和海外仓为依托,做强对内对外开放,打造通达全球的亿吨级世界货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系统布局“走出去”“引进来”,建成长三角中欧班列枢纽、宁波舟山港的第六港区。一是拓宽义新欧、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二是布局建设一批海外仓、合作园,三是实现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高水平联动。
第六章,以世界光明之都、绿色动力小镇为平台,联动中小微企业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世界光明之都全力打造国家光伏产品智造基地,推动绿色动力小镇积极招引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构建“4+X”现代化制造业体系。一是规模化发展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数字化时尚化提升小商品制造业。
第七章,以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为龙头,构建全域创新体系,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聚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推进双江湖“高校群”建设,加快推进浙中科创大走廊建设,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洼地、更有竞争力的新型“科工贸一体化”高地、更富亲和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环境。一是推进双江湖“高校群”建设,构筑高素质创新人才高地,二是争取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完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三是加速融入G60科创走廊,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四是完善创新服务机制,打造活力高效的创业创新生态。
第八章,以城市大脑为先导,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加快数字赋能城市管理,推广便民惠企应用场景,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加快建设数字社会。一是实施数字化“新基建”工程,二是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三是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
第九章,以双江水利枢纽工程、义乌植物园为支撑,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形成300万人口现代化都市基础框架。着力增强中心城区集聚辐射带动力,提升高质量的现代城市功能,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全力打造金义都市区义乌强核地位。一是构建市域发展新格局,二是建设品质化国际化现代城市,三是打造城乡融合“义乌样板”,四是推进高水平区域合作发展。
第十章,以高铁义乌站建设为关键,构建三大交通走廊交汇中心,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聚力建设沪浙闽、义甬舟、温义合三大综合交通走廊,形成金义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长三角城市群2小时城际圈、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商务圈。一是建成联通开放的轨道交通体系,二是构建30分钟都市通行圈,三是提升义乌机场辐射能级。
第十一章,以农村有机更新(84.5号文件)和农业“标准地”为突破,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打造中国众创乡村。因村制宜推进农村有机更新,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建设,全域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全面落实农村有机更新,二是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打响“中国众创乡村”品牌,四是加快引导农村改革纵深推进。
第十二章,以桥头国家遗址公园和“国际商贸文化”为特色,推动“规则义乌、义行天下”深植人心,建设文化强市。一是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义乌样板,二是实施义乌文化印记塑造工程,三是构建“城区10分钟、乡村20分钟文化圈”,四是打造特色文旅产业聚集基地。
第十三章,以岩口水库流域综合治理为导向,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打好天蓝地绿水清无废持久战,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一是实施“义乌蓝天”保卫行动,二是实施“义乌碧水”治理行动,三是实施“净土清废”攻坚行动,四是完善科学高效完备治理体系,五是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美丽经济。
第十四章,以教育倍增为基础,提供全生命周期优质公共服务,构筑共同富裕幸福家园。一是高质量实现“教育倍增”,二是建设区域医疗高地,三是实施人尽其才的“义就业”计划,四是完善多层级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五章,以“党建+单元”巷战管理为标志,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基层治理标杆城市。深入推进法治义乌、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加快政府治理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高水平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一是做深做细“党建+单元”巷战管理,二是全面加强法治建设,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四是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第十六章,以安全信息指挥中心为依托,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义乌。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十大攻坚战”,巩固“平安金鼎”,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力争平安义乌建设进入全省前列。一是捍卫政治安全与维护经济安全,二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三是巩固“平安金鼎”建设成果。
第十七章,以党员干部“五(吾)带头”为主题,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聚推动发展强大合力。深入践行党员干部“五(吾)带头”, 增强干实“八八战略”义乌篇章、抢当“重要窗口”模范生的向心力、战斗力。一是切实加强政治建设,二是锻造义乌干部品牌,三是深化清廉义乌建设。
【尾篇】
第十八章,抢干快干科学干,确保“十四五”规划建议落到实处。一是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方法,二是强化生成性学习和创造性张力,三是深化“改革+项目”推进机制,四是强化发展规划的引领和落实。
四、适用范围:义乌全市域范围。
五、实施日期:2021年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
六、解读责任:由义乌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