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公开 > 财政局 > 规划计划
  • 信息索引号:

    11330782002610881M/2021-372980

  • 文件名称:

  • 发布机构:

    市财政局

  • 成文日期:

    2021-03-22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义乌市财政局2020年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21-03-22 16:04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20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01亿元,增长4.7%,其中税收收入102.45亿元,增长10.0%,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96.6%,高于金华地区平均数6.7个百分点。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7.27亿元,增长4.6%,其中民生支出96.47亿元,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70.3%。收入质量位列金华地区第一、增幅位列金华地区第一。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发挥政策效应,有力拉动经济社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要求,用好“两直”资金、减税降费、专项债券等各项政策工具。

1.“两直”资金精准快兑。争抢“两直”资金,共争抢“两直”资金11.17亿,资金规模列金华第一,全省前茅,有效增加我市可用财力,在惠企利民、稳经济基本盘上发挥积极作用,十年累计可为我市节省融资成本3.14亿元,增加无需还本资金2.21亿元。加快“两直”资金兑付,截至12月底已全部完成兑付。

2.减税降费力度空前。大力度减税降费,全年累计减免税(费)64.40亿元,同比增长17.8%,有效对冲了疫情影响,对纾解企业困难、支持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3.专项债券助力发展。我市累计获得债券类资金42.26亿元(除去抗疫特别国债后为33.3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27.9亿元。

(二)落实资金保障,有序推进全市各项工作

围绕集中财力办大事体系,统筹财政资金,加强财力保障,在巩固已有成果上,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助力提升全市经济发展质量。

1.支持全市重点工作。支持城市有机更新、棚改、教育基建、交通等项目,保障全市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共拨付扶持国资各类资金196亿元。

2.支持打赢疫情防卫战。及时启动疫情防控资金应急支付机制,建立资金保障“闭环管理”模式,确保特殊时期疫情防控资金第一时间支付到位,全市共安排疫情防控经费1.27亿元。第一时间开启政府采购绿色通道,指导各部门建立紧急采购内控机制,确保疫情防控物资采购快速、安全、规范。

3.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落实和兑现各类惠企政策,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助力开放型经济发展,助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降低企业负担。全年累计安排各类扶持企业政策资金28.03亿元,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回升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要素保障。

4.支持民生保障。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实现教育保障两个“只增不减”;创新教育基本建设项目保障机制,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教育基本建设项目资金15亿元,有力保障教育基建项目建设。

(三)坚守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财政风险

深刻认识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性,坚守安全底线,强化责任担当,做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

1.有效管控政府债务风险。支持国资稳定融资基本盘,采取资本金注入、向上争取担保资源、经营性资产划转等手段,支持国企增加现金流和还款能力,有效稳定国企融资基本盘,放大资金杠杆作用,为重点工程项目全力提供资金保证。

2.积极防范社保基金风险。密切关注社保基金运行情况,建立与人社、医保等部门社保基金定期运行分析制度。强化社保基金预算刚性,严格执行医保控费,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防范社保基金支付风险。

3.切实兜牢“三保”底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严控制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增强预算可持续性,牢牢守住风险底线。2020年,义乌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可用财力合计139.46亿元,在财力范围内根据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等要求合理安排各项支出。

(四)激发创新活力,稳步推进财政管理改革

从数字赋能入手,推进财政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千方百计为企业减负、为监管增效、为发展清障。

1.政府采购资金“一键”支付改革。探索政府采购合同线上网签,对接政府采购平台及财政国库支付系统,实现政府采购合同签约“0”跑腿、发票传递“0”跑腿、采购资金“一键”支付。通过限时倒逼机制有效提高资金支付速度,采购单位内部支付审核时间预计可由原来至少10天缩短至3天完成。全年累计减轻企业垫资成本超过5亿元。义乌市财政局被评为“全国政府采购百强县突出贡献单位”,榜单排名列浙江第一。

2.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管改革。启动全过程管理系统开发,打造“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平台”,逐步将项目申报、预算安排、资金支付、资产管理等全过程纳入监管,做到财政资金安排有依据、拨付有审批、追寻有去处,实现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全流程痕迹化管理。

3.开展电子票据改革。通过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全面推广非税收入电子票据,从而达到简化群众开票流程、便捷群众支付报销程序、节省政府票据印刷费用、加强政府财政票据监管等目的,进一步实现部门、群众办事“一次不用跑”。截至12月底已累计完成电子缴款244.29万笔,累计金额336.04亿元。

(五)全面从严治党,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义乌市局党委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树立财政“窗口意识”,争当财政“排头兵”。

1.完善支部组织架构。按“党建+业务”要求,以班子成员分管科室为范围重新调整支部组织架构,做到管党建与管业务、管人与管事的有机融合。

2.打造服务品牌。打造“义财先锋”、抗击疫情党群突击队、财政改革突击队,组织党员志愿服务、会计志愿服务队伍,在经济、会计、改革、抗疫等领域冲锋一线。大力开展“三服务”活动,创新推出“三服务”工作日志法、“午餐会”制度等,建立走访服务机制、问题清单制度、办理解决机制,累计服务预算单位及企业100余次。

3.开展“清廉财政”建设。通过责任铸廉、文化育廉、制度束廉、监督促廉四个方面,以“软文化+硬举措”,打响“善财正和”廉政品牌,建设工作氛围清朗健康、资金运行清廉高效、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财政政治生态。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抓政策红利促财政政策落地生效。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动态,加强政策前瞻性研究和储备,服务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实施。一是持续落实减税降费。积极对接省财政厅对阶段性减免、缓缴社保费等政策的调整,评估政策调整影响,把握好各项临时性财政政策的退留与衔接,确保财政政策总体上的平稳可持续。二是完善并抓好直达机制落实。今年财政部将把直达机制作为制度性的安排,扩大中央财政直达资金范围,基本实现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要趁早谋划,积极争取,进一步完善直达机制,争取更多资金精准高效安全落地。三是积极争取并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今年财政部将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适当放宽专项债券发行时间限制,合理扩大使用范围,主要用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项目,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后续融资。要主动与发改对接,提早做好优质项目筛选和前期准备,扎实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债券资金下达后及时使用。

(二)抓首位保障促自贸试验区高标准建设。一是创新自贸试验区财税政策。积极复制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成果,强化财税政策创新,积极完成《自贸区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办法》《鼓励类产业企业综合贡献扶持奖励实施办法》等政策的资金测算及可研分析,推动更高水平自由贸易试验。二是做大自贸试验区项目平台。加强对“义新欧”班列等平台的运行研究,落实对冷链班列、公共班列等项目补贴,进一步推动国家战略在义乌落地。三是争取更大自贸试验区政策突破。探索培育服务贸易新增长点,积极与财政部沟通对接,探索在免税市场方面更大突破;协助优化干部和编制管理,配合组织、人社等部门探索自贸试验区薪酬市场化分配制改革。

(三)抓实体经济促市场开放工业升级。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落实好夜间经济、“义起来消费”、“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出口、进口十大行动、国际货运专线、直播经济、物流仓储等政策补贴,拓宽国内外市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集聚发展新动能。助力打造多元创新平台,支持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全球光伏联合创新中心等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加大“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大对产业链提升工程财政支持力度,构建全链条生态圈。集聚人才资源。支持“揭榜挂帅”、新时代工匠培育计划、“百企联百校”科技对接等招才引才育才行动,聚焦更多创新活力。

(四)抓城市建设促功能优化品质提升。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落实全高架站房、杭温一期、义浦二线拓宽等项目建设资金,保障金义东轨道交通运维,织密内外交通网络。有序开展有机更新。支持市场、胜利、楼店、车站、下车门等区块回迁房建设顺利推进,支持国资保障岭头、湖大塘、铁西、秦塘等回迁房项目顺利开工,适时启动棚改购买服务项目结算工作。完善城市功能。通过注入国资资本金,支持植物园、双江湖水利枢纽、大剧院、博物馆、美术馆等项目建设。

(五)抓民生福祉促均衡发展。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聚焦短板、弱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富民惠民安民。实施“教育倍增计划”和“新百园”工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助力打造浙中医疗高地,保障村级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助力国家农村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试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完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筑牢社会保障网络,建立就业困难人员长效援助机制,改善残疾人家居环境,助力开展农村危房常态治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化消薄攻坚提升,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六)抓收支平衡促财政大盘高质量发展。积极谋划收入。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和政策走势,加强收入形势分析研判,努力挖掘税收新的增长点;科学谋划全年土地出让计划,合理安排供地节奏和规模,确保土地出让收入可持续;准确把握政策窗口期,加强统筹协作和信息共享,凝聚部门向上争取资金、资源和要素合力。合理控制支出。贯彻政府“过紧日子”,切实强化“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从严控制新增支出,2021年部门预算按照不低于10%的幅度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日常公用经费预算压减10%;持续深化理大财工作,统筹财力全力保国资基本盘稳定,助力提升国企持续经营和发展能力。

(七)抓改革赋能促财政体制机制突破。以数字化为引领,通过财政改革创新提升财政治理能力。高标准完成省厅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第二批试点任务,实现预算管理规范高效。深化部门间“一次不跑”改革,实施财政专户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清算电子化改革,实现代理银行国库集中支付清算“一次不跑”。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现绩效与预算一体化闭环管理,探索构建具有义乌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深化政府采购资金“一键付”改革,完善一键付功能,营造最优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八)抓风险防范促可持续发展。防风险守底线,筑牢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根基。慎终如始抓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因国企承接无收益的公益性项目投资责任所产生的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社保基金风险,按规足额计提社保风险准备金,提升社保基金预决算管理水平,加强社保基金运行风险预警预测。防范化解乡镇财政风险,完善镇街财政考核机制,引导镇街积极谋划收入,把握投资节奏,确保镇街财政收支平衡;建立健全镇街工程结算审核机制,有效压减工程建设支出;加强日常监管和业务指导,督促镇街严格执行政府性债务管理相关法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