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索引号:

    113307827258850531/2021-383115

  • 主题分类:

    工业、交通/企业

  • 体裁分类:

    公示

  • 文件名称:

    义乌市产业转型攻坚三年行动计划

  •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 发文字号:

    白头文〔2021〕20 号

  • 成文日期:

    2021-05-19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信息有效性:

    有效

义乌市产业转型攻坚三年行动计划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21-05-19 15:48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根据金华市委、市政府关于“四攻坚四争先”行动部署要求和《金华市产业转型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为做好我市产业转型攻坚工作,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坚持“数字赋能、拼搏争先”工作导向,突出重点产业、抓牢重点企业、突破重点环节,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全力打好六大攻坚战,力争到2023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22万元/亩,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突破85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二、重点任务

(一)打好服务环境优化攻坚战

1.营造更优发展环境落实《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积极探索建立“首违不罚”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完善降本减负长效机制,持续减轻企业负担。

2.营造民营企业高效便捷服务环境。全面落实“三服务”2.0版,深化“企业码”建设试点,以企业急需、高频使用的应用场景为突破口,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为企业打造一站式快速服务通道。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

3.不断强化民营企业经营要素保障。加强金融保障,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信贷资源和审批权限,优先支持制造业重点细分行业及重点企业信贷融资,支持小微企业转型提升,到2023年,累计新增制造业贷款221亿元,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459亿元。加强人才保障,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引领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多渠道多方位开展青年企业家培养。每年培训12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500名企业技术工人。强化能源保障,推进企业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加快高耗能企业淘汰,优化能源结构,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力争高于全省平均。加强用地保障,每年新增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不少于1000亩。

(二)打好“产业集群2.0”培育攻坚战

4.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深化重点细分行业产业链“链长制”和“一链一服务团”工作机制,推动优势资源向重点细分行业和优势企业集聚。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构建重点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用,实现重点行业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抓好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安全高效发展攻坚,加快推进“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提升工程。引导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提高服务效能,争取实现服务企业3万家以上,实施研发项目10项以上。多元开展揭榜挂帅等关键技术攻关10项以上。加大浙中科创廊道建设度,实施廊道项目80项以上,争取新增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企业8家以上。2023年,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6项,攻克产业“卡脖子”难题6项,每年完成省市级工业新产品(新技术)105项以上。“8+N”重点细分行业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市规上比重达45%以上。

5.强化产业链重大项目招引布局。围绕制造业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聚焦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芯片传感器及智能终端、医疗健康四大新兴产业培育以及传统产业龙头企业强链补链力争到2023年,累计招引5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30个以上,招引和实施产业链配套关键项目30个以上。

6.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行动计划。加快发展SAP、正业玖坤、盈云科技等数字服务平台,招引并建设6个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系统解决方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链提质增效,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大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提升工程。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构建“设计+研发+用户体验”的创新设计体系,提升工业设计服务水平。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打造一批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绿色工厂。到2023年,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6家,节水型企业15家,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1家。

(三)打好亩产效益倍增攻坚战

7.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以法治化、市场化手段加快推进工业低效用地整治出清,全面开展工业全域治理,建立企业综合效益管理平台,精准摸清工业企业用地情况,用数据化手段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与宗地利用精准匹配。以亩均税收3万元以下和D类企业为重点,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低散乱”整治工作力度,每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5家以上,整治“低散乱”企业400家以上,整治低效工业企业150家以上,新增工业用地面积1000亩以上,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7%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长8%

8.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发挥创新型领军企业“头雁效应”,加快培育国家、省、市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力争到2023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数达到380家以上,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9家以上、省级及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1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1家以上,每年新增省级首台套产品1只以上。

9.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完成开发区、高新区两大产业平台整合提升,积极创建浙江省国际产业合作园和绿色动力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完成光源科技小镇命名验收,推进智能显示万亩千亿平台建设建设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平台体系。

(四)打好数字赋能攻坚战

10.推进“十百千万”协同创新智造。实施万台“机器换人”行动,每年新增机器人430台以上。发挥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指导组作用,每年智能化改造诊断企业200以上。实施百项智能化示范项目计划,在纺织、化妆品等行业创建2个智能制造示范点,每年组织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40项以上,培育标杆智能工厂、数字车间4个以上。

11.推进“互联网+制造”。实施5G+工业互联网”专项提升行动,争创“5G+工业互联网”国家试点,形成完善的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工业技术软件化,支持龙头企业、第三方服务商开发一批面向产业链、供应链服务的工业APP。力争到2023年,全市累计实施“两化融合”重点项目54项。

12.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建设一批面向重点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发展主平台的数字新基建示范项目,加快实现标志性产业链发展平台连片优质覆盖。深化5G+产业”融合应用,加快重点平台、重点企业信息通信服务实现按需供给,多维度创新制造业应用场景。力争到2023年,累计建成5G基站2900个。

(五)打好优质企业主体培育攻坚战

13.支持企业做优做强。大力实施“雄鹰行动”,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入落实省“放水养鱼”行动计划,实施小微企业“雏鹰行动”,支持中小微企业打造细分行业领域“隐形冠军”。2023年,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10家,年产值超10亿元、100亿元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2家、4家。

14.支持企业上市。紧抓注册制改革全市场推广机遇,大力实施“尖峰行动”,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和兼并重组,推动我市更多优质企业多渠道挂牌上市进入资本市场,三年内新增股改挂牌上市企业54家。

15.推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园区数字化园区改造工程,重点筹建医疗器械、智能制造、化妆品等行业小微园。力争到2023年,新建小微企业园20个以上,创建四星级以上小微企业园2个,实现“小升规”企业280家。

(六)打好扩内需促消费攻坚战

16.创品牌。大力实施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工程,加大企业创牌支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品字标”“浙江制造”精品等认定,打造一批商标品牌示范企业和永续经营的百年老店。力争到2023年,新增“品字标”企业10家以上。

17.提品质。深入开展质量提升示范行动,培育质量标杆企业,支持企业争创省政府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强化标准供给保障,鼓励企业推进同线同标同质活动,设立市级标准创新贡献奖,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针对金华产业特色,完善制造业先进标准体系建设。力争到2023年,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项以上,培育发布“浙江制造”标准15项。

18.拓市场。抢抓RCEP机遇,按照“巩固深耕主流市场,拓展开发新兴市场”原则,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周边市场,鼓励我市企业积极参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的各类国际性或区域性展会,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点出口区域海外仓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金华产品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组织企业参加华交会、广交会、消博会等境内重点展会及出口网上交易会等线上展会。到2023年,每年新增外贸实绩企业300家以上,实现跨境电商网络零售额超300亿元。全市制造业出口年均增速8%以上,规模达257亿元以上。

三、保障措施

1.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工作推进会,汇报交流本月工作,部署下步工作任务。每季度召开情况汇报会,研究阶段性工作,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推进工作落实。专班办公室负责召集召开日常工作会议。

2.建立工作清单制度。建立产业转型攻坚任务分解表清单,根据三年总任务按年度进行分解。

3.建立工作交办制度。针对招大引强、企业服务、产业链强链补链等工作中突出的重大问题下发交办单,落实各镇街各有关部门集中力量按期完成,对工作推诿、应付的予以通报。

4.建立工作指令制度。针对战时的、即期的、超常规的工作,由专班下发专项工作指令,跟踪督查,确保按要求高质量完成。

5.建立重点工作专项推进制度根据阶段性重点工作和任务需要,由工作专班及时开展工作部署,整合力量集中攻坚、重点突破。

6.建立工作激励制度。开展产业转型攻坚“最佳实践”活动,推出一批在推进产业转型攻坚中表现突出的工作单位和个人,并予以通报。

 

附件:产业转型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表(20212023年)


附件:

产业转型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表(2021—2023年)

任务

目标

2021

2022

2023

高质量发展总目标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20%

13%

13%

工业投资增速

5%

12%

12%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

30%

30%

30%

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速

17%

17%

17%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规上工业比重

33%

35%

37%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

60%

60.5%

61%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

3.65%

3.7%

3.75%

营商环境攻坚战

全面兑现降本减负政策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新增制造业贷款

51亿

68亿

102亿

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

136亿

153亿

170亿

经营管理人才培训

120

120

120

企业技术人才培训

3500

3600

3700

“产业集群2.0”培育攻坚战

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

2

2

2

攻克产业卡脖子难题

2

2

2

省市级工业新产品(新技术

105

105

105

招引5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

8

9

9

招引和实施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

9

10

11

引进内资

80亿

89亿

99亿

创建绿色工厂

2

2

2

创建节水型企业

5

5

5

清洁生产审核企业

7

7

7

亩产效益倍增攻坚战

淘汰落后产能企业

15

15

15

“低散乱”整治企业

400

400

400

整治低效工业用地企业数

150

150

150

整治低效工业用地面积数

2300

2300

2300

规上服务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速

8%

8%

8%

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数

280

325

380

新增省级及以上企业研发机构

6

7

8

新增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3

3

3

新增省级首台套产品

1

1

1

任务

目标

2021

2022

2023

数字赋能攻坚战

新增工业机器人

430

410

410

智能化改造诊断企业

200

200

200

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

40

40

40

智能工厂、数字车间

4

4

4

两化融合重点项目

15

15

15

工业互联网平台

2

2

2

新建5G基站

1221

941

729

优质企业主体培育攻坚战

新增股改挂牌上市企业

18

18

18

产值10亿元企业数

11

12

12

“小升规”企业数

75

88

102

建成小微企业园

10

6

4

扩内需促消费攻坚战

制造业出口额

220

238

257

新增品字标企业

3

3

4

“浙江制造”标准

5

5

5

新增外贸实绩企业

300

300

300

跨境电商网络零售额

300

300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