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06 08:25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4月23日,全省信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观摩评选活动在杭州举行。活动中,义乌市金融办、市场监管局共同牵头实施并选送的“执法监管信用应用场景”案例从众多参选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2020年度信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十大示范案例,这也是全省唯一获奖的县级市案例。
义乌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围绕搭建“共治”平台、优化“善治”工具、完善“自治”体系,将信用监管与“互联网+监管”深度结合,探索形成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打造一体化、数字化、智慧化、高效化的信用监管新格局。
【主要做法】
•搭建“共治”平台。以“互联网+监管”全省唯一综合性试点为契机,围绕“互联网+监管”核心,打通企业端主体自治平台、监管端行政执法平台以及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多个审批平台等系统,并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通用标识,归集了包括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投诉举报、年报年审等在内的、涵盖70万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的400余项1亿多条数据,实现监管标签自动完善、监管表单自动配套、信用等级自动评定,构建覆盖所有执法部门的统一的监管平台、统一的监管数据中心、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
•推行“善治”工具。
充分应用“互联网+监管”平台全面记录监管过程的优势,创新设计“监管扣分、自治加分、总分关联、差别监管”的轻微违法12分制管理体系,实现对轻微违法行为的信用管理、信用惩戒。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关联企业信用风险等级、公共信用信息评级、行业信用评价信息等多维度的信用评价结果,实现所有执法部门在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监管常态化。
•完善“自治”体系。
坚持“出生即享信用,行为转换为信用,发展依赖信用”的理念,构建信用事前承诺履约闭环、事中准入诚信教育信用应用闭环和事后监管结果信用应用闭环。事前承诺履约闭环管理:对于发现承诺不实或承诺不履行的,建立承诺失信记录,限制该主体再次享受承诺审批便利。事中准入诚信教育信用应用闭环:对企业开展行业准入诚信教育,学习完成后签订承诺书并纳入信用记录,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依据。事后监管结果信用应用闭环:打造“主动提醒-自我纠错-信用重塑”的信用修复路径,企业可在失信扣分后,通过企业端开展自检自查、在线考试等方式完成整改培训,符合条件后可以修复被扣除的监管信用分。
【应用成效】
•“信用+监管”流程再造,实现“网外无监管”。通过一网通管新格局的打造,再造“信用+监管”流程,32个执法部门2069名执法人员,统一应用“互联网+监管”平台,用信息化方式实现双随机抽查、审管衔接、信用监管,破解政府监管碎片化、监管盲区和多头监管并存的问题,实现“网外无监管”。
•“信用+监管”变“人”管为“标准”管。监管从“人”管变为“标准”管,各执法部门将监管事项形成1386张标准化检查表单,设计了4012个计分点的12分制信用模型,执法人员对照标准化的检查表单开展检查,实现监管执法标准化、规范化。2020年完成581个双随机抽查计划,完成检查3.97万户,信用规则的运用率达到了88.9%。
•“信用+监管”闭环管理,激发企业“自律”。完善的自治体系为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搭建了载体,激发了企业主动履责、主动整改的积极性,目前各类企业共开展自检自查20956次,在线考试5785次,修复监管信用记分6720分,有效引导企业规范提升、自觉守信,促进“他律”向“自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