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公开 > 经信局 > 规划计划
  • 信息索引号:

    113307827258850531/2021-396065

  • 文件名称:

  • 发布机构:

    义乌市经信局

  • 成文日期:

    2021-08-02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21-08-02 16:59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踏入“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局继续按照“增量选优,存量提质”的工作思路,加快培育未来新动能产业,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实现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1-6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54.8亿元,同比增长64.63%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04.6亿元,同比增长50.1%,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坚持政策引领,狠抓项目增动能

1.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立足“十四五”制造业发展规划“4+X”产业体系,上半年,先后制定出台了《义乌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工业企业实现倍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义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的七条意见》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发挥政策“指挥棒”作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支持企业持续发展。

2.加快项目落地投产。上半年累计出让工业“标准地”16宗、808.7亩推动彩易达、宏禧科技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爱旭四期五期、天合光能二期、威克新材料一期等7个项目实现投产。

(二)推进数字化改革,加快未来工厂建设

3.大力开展企业数字化改造。49个数字化改造项目正在实施当中,其中两化融合项目22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项目27个。一批龙头企业项目带动作用明显,晶澳科技高效光伏基地数字化车间项目可节约能耗高达30%,自动化程度接近90%,产品不良率降低33.4%;梦娜袜业智能工厂项目供应商管理系统(SRM)全部上线,开机率将从70%提高至98%,产品周期从平均7天缩减到平均1.2天。5月底,义乌针织服装产业集群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产业集群(区域)新智造试点名单。1-6月,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42.42亿元,累计增速171.9%

4.继续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上半年总共技改备案项目184个,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14个;实现技改投资37.03亿元33个技项目获贴息补助1735.34万元。建立首台(套)产品项目培育库,浙江伯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恒效风机列入首台(套)产品申报培育类,义乌市宏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基于IoT物联网系统高强度合金铸件上料给汤压铸分离回收自动化生产线列入首台(套)产品储备类。

5.积极提高数字化改造服务能力。从我市三大运营商、SAP、浙江智专委等单位精心遴选出一批专家,组建第一批“未来工厂”建设专家顾问团,累计完成136家企业数字化改造问诊把脉工作。积极与致景科技、智布等国内优秀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合作和招商洽谈,联合致景科技完成第一版无缝服装未来工厂设计方案

(三)推进低效用地整治提升,扩展产业发展空间

6.继续加强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修订出台新版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招商项目全过程监管,规范股权转让行为,规范已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土地的转让、退出行为,明确违约责任追究和后续土地收回标准。新增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企业78家,累计448

7.持续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将全市国资公司持有工业用地纳入评价范围。5完成2020年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纳入评价企业共1877家,亩均税收10.13万元其中A类90家B1185家B2类813家,C类489家D类300家

8.大低效用地整治力度。制定年度整治计划,开展低效用地摸排,25个地块、5232亩低效用地初步列入整治。有序推进义亭黄林山、廿三里下朱宅、北苑柳青区块有机更新工作,完成金鸿机械、新中鑫、真爱网商等低效用地收储盘活,上半年累计整治提升低效用地3000余亩。完成淘汰落后企业摸排工作,初步确定淘汰落后产能18 家。累计整治“低散”企业224家,其中整治提升39家,改造升级75家,搬入园区25家,合作转移28家,关停淘汰57家。

(四)实施优质主体培育工程,促进企业融通发展

9.加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122家。积极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放水养鱼企业等培育。蓝宇数码、恒邦科技入围国家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新增省“放水养鱼”培育企业7家(累计25家)。真爱美家成功上市,成为我市第九家上市企业。浪莎控股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名单(第一批)。

10.持续推进小微企业园提质增效。将小微企业园建设作为盘活存量资源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重新制定下发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办法,开展2020年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工作。新增4个省级小微企业园(累计63个),总数列全省第一。印染园项目完成选址,电镀园预计11月建成,12月投用。

(五)围绕双碳”目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11.开展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研究编撰《义乌市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初稿)》,谋划碳达峰碳中各重点举措和有关项目清单,明确我市工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时间表、路线图。

12.持续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36企业入年度清生产审核验收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申报省级绿色设计产品4家、绿5家,推荐申报金华市级水型企业8家半年,我市成功创建省级水型城市

(六)持续优化企业服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13.持续开展企业服务1-6月,累计完成减负28.9亿元。组建“稳岗留工”服务队、政策宣贯、“未来工厂”建设专家顾问团等队伍,精准对接开展企业走访,通过“春风暖企行”等活动,深化落实“三服务”,打造企业良好营商环境,助力企业破解改革难题。

14.推进两业融合举办两业融合培育推进会,组织设计企业、巴平台100家企业现场对接,成合作意60多项、签约揭榜项目4培育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推进设计进市场,成功举办2021中国义乌时尚周,启动第四届设计大赛大平台开展设计服务1000项,上半年实现设计服务收入5000多万元。开盖实业新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累计7)。

15.面推广应用企业码。在全工业领域推广应用企业码,为企业码上政策、码上诉求、码上直播、码上活动等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已应用企业码专区31个开展各类企业码活动共计91场7999人次。企业码工作连续7次金华排名第一义乌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成功入选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大宗商品及原材料上涨挤压企业利润。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涨,原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学原料等主要商品价格快速上行,叠加运输成本、用工成本、汇兑成本明显上涨,导致企业经营成本明显增加,部分企业接单趋于谨慎。受硅料价格持续上涨影响,我市光伏企业都有调整生产或计划调整生产的情况,直接影响我市的工业产值增速。

(二)重大项目支撑力度不足,工业投资压力大。1-6月完成工业投资55.5亿元,同比下降4.3%。计划投资5亿元以上24个项目中,除宏禧科技、华灿MINI项目等是新建项目外,其他都是续建项目,新建项目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企业数字化改造仍需加快。企业负责人对数字化改造认知和积极性有待提高,相比我市面大量广的中小微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的企业数量仍然偏少。侧重我市优势重点行业的数字化改造服务商不多、服务范围狭窄。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是努力完成既定经济指标。加强重点企业监测和服务,关注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产值提升,持续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做好经济运行分析。跟踪好重大续建产业项目投资,工业投资力争翻红转正。

二是做好项目引进和产业链培育工作立足“4+X”现代产业体系定位,继续做好招商项目服务保障和标准地出让会审工作。完善招商项目监管机制,建成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应用场景。做好联动U谷、印象美谷入园项目联合审查把关。开展新一轮高税无地企业招选工作,研究制定化妆品产业提升支持政策。

三是加快数字赋能推动企业发展。积极推进针织服装新智造产业集群建设,争取无缝服装未来工厂项目尽早开工。及时总结推广行业数字化改造项目成果,进一步完善企业数字化改造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车间、工业互联网、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

四是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强化亩产效益评价结果应用,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措施,整治完成300家D类企业,实现低效用地转型提升5000亩以上。制定出台新版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办法。

五是提高小微企业园质量。开展小微企业园质量提升行动,完成小微园绩效评估和星级评定工作。加快园区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园区运营机构能力。积极推进电镀园招商、投用工作,争取印染园项目开工建设。

六是持续抓好企业服务和培育。做好企业小升规特别是月度升规工作。加快现有政策落地兑现,落实好企业降本减负,更大力度支持企业发展。继续加大企业走访力度,梳理一批企业问题清单,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上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