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薅羊毛可能违法”引发关注
“羊毛群”的套路,你知道多少?

发布时间:2022-10-14 14:57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最近,网剧《你安全吗?》上映,剧中最新案例“薅羊毛案”引发热议,“你薅的羊毛可能是违法的”这一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这些专门让你薅的“羊毛群”真如想象中让你占尽便宜吗?近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羊毛群”组织者不仅仅盯着商家薅,为了省钱的群友们同样面临被薅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咨询律师了解到,“薅羊毛”的行为还可能涉嫌违法。

“薅羊毛”可能违法?网友不淡定了

最近热播的网剧《你安全吗?》,剧中的“大斑马”组织专业“薅羊毛”的团伙,竟然有200多个“羊毛群”,专门钻空子占便宜,导致很多商家都成为受害者,如果不忍痛发货,不仅要被处罚,还要赔钱。最终“大斑马”被抓获,他的灰色帝国也随之坍塌。很快,“你薅的羊毛可能是违法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下表示担忧,称自己也“薅过羊毛”,领过优惠券,这种情况下,自己的行为是否也涉嫌违法?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网购、外卖等产业迅速发展,不少人为了省钱,都会在消费前找到“薅羊毛”的渠道,通过领取优惠券、凑单等方式减少花销,“羊毛群”随之兴起。只要进群,管理员们就会在群里发布优惠商品信息和优惠券的链接,群员们通过链接下单,可以获得优惠价格;而发券的管理员们也可以获得返利,赚取佣金。

看似占便宜,实则可能被诱骗刷单

近日,记者加入了几个“羊毛群”,发现要想真的“薅到羊毛”,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某“羊毛群”里,管理员发布了某品牌“襄阳牛肉面”的优惠券,称平时该款牛肉面售价为13.8元/袋,领取优惠券后“拍一发三”,点击8.8元/袋的选项,会到手三袋牛肉面,并声称已和客服确认过了该活动政策。几天后,有群友反映,自己购买后只到手了一袋牛肉面。此后,管理员在群中埋怨商家不讲信用,号召群员们退货退款,或者联系客服要求退差价。

在另外两个“羊毛群”里,记者看到同时发布了某品牌“硫磺沐浴露”的优惠券,并附上同一张实体店价格照片,照片显示该沐浴露线下售价为69元/瓶,而通过他们的优惠券下单,仅需16元左右就能买到两瓶。值得一提的是,在两个群展示的同一张实体店照片,一个称来自沃尔玛,另一个称来自屈臣氏。此外,记者发现该款沐浴露在电商平台的官方旗舰店售价仅为26.9元/瓶,有促销活动时,20元就能到手。

此外,在一些“羊毛群”,当有“Bug”商品出现时,管理员就立即@全体成员,号召大家抢购,并称时间紧张,如果没抢到就是“Bug”被修复了,或者是商家把优惠券删除了。但记者通过观察发现,有些商家的产品几乎每个月都会出现“Bug”价,群员们以为是商家操作失误所致,但很有可能这就是管理员与商家商量好的“套路”,产品的售价其实原本就是所谓的“Bug”价,群员以为自己占了便宜,但商家和管理员只是利用“羊毛群”的影响力为自己提升销售量。

律师:“薅羊毛”本身没问题,

借机牟利可能违法

看似占便宜的“薅羊毛”可能涉嫌违法!冒充新用户领取大额优惠券等,这些看似钻了商家的规则“漏洞”,其实已经触犯法律。

据媒体报道,2018年4月,在校大学生徐某利用肯德基APP客户端和微信客户端之间数据不同步的漏洞,一边下单,一边取消订单,骗取肯德基的套餐兑换券和取餐码。发现这个漏洞后,徐某不仅自己点餐,还做起了买卖,把用这种方法得到的肯德基套餐通过线上交易软件低价出售给他人,从中非法获利。他还将这个“方法”传授给4名同学,造成肯德基品牌所有者百胜公司损失超过20万元。最终,涉案5人因犯诈骗罪、传授犯罪方法罪,被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事实上,商家利用各类促销吸引消费者,就是给大家“薅羊毛”,消费者通过合法方式获取优惠,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如果有人借着“薅羊毛”钻规则“漏洞”,甚至以此牟利,则有可能涉嫌违法。江苏钟山明镜律师事务所律师吕金艳告诉记者,像上述“襄阳牛肉面”一事,确实存在刷单的嫌疑。此外,利用外挂软件“抢单”、利用大量虚假身份信息领取优惠等,则涉嫌欺诈、不当得利等。

对于“羊毛群”中的“Bug价”,吕金艳认为,如果是商家操作失误,即使修复,也应当按照约定发货;但如果是人为造成并且恶意利用系统Bug下单,则同样涉嫌违法。因此,广大网友在“薅羊毛”时,一定要谨慎,既不要因太贪心导致涉嫌违法,同时也要保持警惕,防止成为被他人“薅”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