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义乌模式”成就“世界超市”

发布时间:2022-11-26 15:35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义乌是一个市场与城市共同演绎的传奇。

从“鸡毛换糖”到“买全球 卖全球”的“世界超市”,从贫穷落后的传统农业小县到全国经济强市、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用40年时间,书写着一段段市场建设、经济发展的传奇故事,形成了以“兴商建市”为内核、产业集聚为基础、持续创新为动力的独具特色的“义乌模式”。

总有几个令人极为震撼的瞬间转动历史的车轮,改变着历史的发展轨迹。

(一)

1984年10月5日,在一次区镇乡党委书记会议上,谢高华首次亮出“兴商建县”的口号,提出将市场摆在义乌经济发展的龙头位置,把商贸业作为义乌的主导产业。

“兴商建县”并非空穴来风。义乌人骨子里就有商人的基因,挑担外出、“鸡毛换糖”从乾隆年间延续而来。1982年,义乌正式开放小商品市场,唱响“兴商建县”发展战略的“前奏曲”。

时任义乌县委报道组副组长的张年忠不会忘记,1984年12月,他整整花了三天两夜的时间,数易其稿,完成“兴商建县,振兴义乌”的材料初稿。这是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沈祖伦钦点的选题。沈祖伦曾多次来义,亲眼看到经商农民由穷变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

这份材料最终在1985年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由新任义乌县委书记赵仲光上台发言,义乌首次以县委的名义将“兴商建县”发展战略在全省亮相。

在“兴商建县”政策的指引下,市场发展进入快车道。没过多久,第二代市场、第三代市场先后应运而生。

(二)

义乌1988年撤县建市后,“兴商建县”改为“兴商建市”。

从14岁“鸡毛换糖”开始,整15年,“吸管大王”楼仲平林林总总换过20多个行当,事业却一直不见起色。近而立之年,他回到义乌,在第四代小商品市场“篁园市场”租了摊位,从事塑料制品批发经营,生意逐渐步入正轨。1994年,他做了更大胆的决定,放弃批发生意,生产原来在摊位经销的塑料吸管。由此,他的企业成为义乌“贸工联动”的第一批企业,走上构筑“吸管王国”之路。

“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正是义乌市委、市政府持续实施“兴商建市”发展进程中提出的新战略,其充分发挥小商品贸易中集聚的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等优势,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也助推了义乌制造业的蓬勃兴起。如今,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拉链、化妆品等数十个优势行业齐聚义乌。

20世纪90年代,市场是义乌生命线的地位愈发凸显。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为全国集贸市场的“龙头老大”,义乌经济社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大步向中等城市迈进。1999年,有专家学者首次将“义乌模式”概括为:由“鸡毛换糖”开始,利用市场的先发优势和集聚功能,发展以小商品流通为主的商贸业,不断积累资本、扩大经营规模,促使商业资本向制造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扩张,实现市场与产业、城市的联动发展,推进区域经济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进程。

跨入21世纪的义乌是与世界拥抱的义乌。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嗅觉敏锐的在义商人迅速从内贸转向外贸。每天,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商人在数以万计的商铺之间穿梭往来,不止一位外国商人说过,如果义乌突然从地球上消失,全世界的超市可能都将停摆。

伊朗商人哈米2003年第一次来到义乌,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义乌城市不大,街上的出租车也特别少,到了晚上基本打不到车。因为生意上的来往,他几乎每个月都要来一趟义乌,义乌爆炸式的发展速度让他吃惊。于是,2007年,他成立了义乌第一家由外国人创办并拥有进出口权的外贸公司,并把家安在了义乌。很多人问哈米,当初为什么选择义乌这座小城市,而不是北京或杭州?他都会认真地回答,初来义乌就遇到了形形色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朋友,感觉义乌虽小但机会很多。这些年,义乌在他眼中就如蝴蝶般破茧蜕变,市场变大了,道路变宽了,城市变美了,客商们在做生意的同时,可以尽享品质生活。

(三)

经过数十年发展,“义乌模式”的内涵得到了极大丰富,它已拓展为一个包含市场提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区域分工协作等诸多元素的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

义乌的发展变化让人惊奇,“义乌模式”令人关注,经济界、理论界和新闻界纷纷探究义乌发展之“谜”,把义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和谐发展的成功实践称之为“义乌发展经验”。

发轫于义乌发展经验,义乌市委又提炼出新时期“义乌精神”,概括为“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这一精神充分体现了义乌人勤、刚、商、信、容、图强的品质,也体现了义乌人传统秉性、创业精神及义乌国际商贸城市特色,是义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灵魂注脚。

40年来,“义乌模式”引领义乌改革迭代升级,落地建设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纳入全国改革开放总体布局;引领义乌再创市场发展新优势,推动义乌市场向进口出口、线上线下、境内境外融合跨越,打造有着数字基因的义乌“第六代”市场;引领义乌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按照“建设大平台、发展大产业、培育大企业、推进大创新”的发展方向,打造了以半导体照明、新能源光伏为主的全省最大信息光电产业集群;引领义乌城乡融合发展,拉开“东西南北中”城市框架,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引领义乌民生事业发展,优质公共服务实现规模化提升,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平安金鼎”……

新的历史,注定是一个新传奇的开始。

“海纳百川”的义乌,将高高站立在义乌试点的新平台上,不断丰富和创新“义乌模式”内涵,策马扬鞭,书写新的更加辉煌的篇章。

全媒体记者 龚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