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疫情反复,提高心理“免疫力”很重要

发布时间:2022-03-22 14:30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青春才几年,疫情就占了三年”

“所有的计划又变成了‘等疫情结束以后’”

“19年那个没有疫情的夏天,你在干什么”

看到这些,你是不是也破防了?

进入3月,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多点爆发的势头,这让许多人们进入了一个“心理应激”状态,疫情常态化后好不容易平复的心情很快被新闻上每日新增的病例数、常态化的核酸检测所打乱,再次陷入担忧、紧张、焦虑、烦躁、恐惧的情绪之中。

根据世卫组织3月2日发布的科学简报,在COVID-19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大幅增加了25%。

义乌市中心医院精神科主任、主任医师方向明表示,面对疫情,我们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更需要锤炼强大的内心。

接纳焦虑  学会与负面情绪共处

不确定自己和家人是否安全,被限制自由的慌张、抱怨愤怒,感到沮丧、孤独、被抛弃,对陌生居住环境的焦虑、失控……在中心医院精神科就诊的,或是拨打心理咨询热线的与疫情相关的患者中,大多人的心理防线是在隔离中被慢慢击溃。

方向明表示,大家都知道长期焦虑紧张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患者在发现自己“情绪好像不太对”时就尝试过鼓励自己、调整自己,可往往越想摆脱反而越焦躁,从而陷入更大的焦虑和苦恼之中。

实际上,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焦虑情绪是人类的一种正常情绪反应,适当的焦虑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心理防御协调正常运转,让人提高警惕、自我保护。因此,不妨接纳焦虑,允许自己有负面的情绪,然后再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排解方式。

改变关注焦点  学会用另一种眼光看世界

新闻上每日新增的病例数始终牵动人心,面对海量的信息输送,过度关注反而徒增担忧及焦虑。而一旦心怀负面情绪,大脑中会迸发出更多不切实际的负面想法,会进一步放大焦虑。

“我们要让自己从负面的情绪中抽身出来,可以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运动、听歌、看书、看电影、做家务、种植花草等等事情上。”方向明表示,其实不管做什么,只要是能够让你感觉快乐、舒缓、放松的事情,都可以帮助你远离疫情变化带来的忧虑和恐惧。

与此同时,方向明也提醒,在危机面前,我们的目光很容易被负面信息吸引,爆炸式讯息的输送,会让人陷入信息疲惫,进入“心理失控”状态。

因此,面对关于疫情的大量信息,应理性接收、科学认识,要相信官方发布,不信谣传谣、不过度解读。同时,积极关注防控科普,学习掌握防控知识,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

寻求专业帮助  学会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

经历了2年多的疫情,相信大部分人都已适应常态化防控下的生活,不过,疫情之下,每个人还需要学会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除了普通市民外,医生、警察等身处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时间处于疫情防控紧张的状态,也比较容易出现心理“感冒”,同样需要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

如果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恐惧、无助、空虚、愤怒、失眠等症状却无法自行缓解时,及时向专业心理医生帮助,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困境。

“当我们看清了前方的道路和必将到来的春天,又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

暂时的疫情变化并不能改变我们必将战胜疫情的决心,让我们同担风雨、共待山河无恙!

来源 义乌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