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782000000/2022-429785
义乌市政府网
2022-04-04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2-04-04 09:45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和深化“义乌发展经验”,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聚焦世界小商品之都“一个总目标”,朝着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奋勇前进,竞逐数字化、双循环、共同富裕“三大新赛道”。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运行韧性和活力不断增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30.16亿元,同比增长11.6%,与2019年相比,两年平均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8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554.17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增加值1151.41亿元,增长7.8%。全市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20059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1093美元),增长9.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92339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28.4:70.0调整为1.4:32.0:66.6,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图1 2017-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6096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0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835人,登记失业率1.37%。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319人。
二、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38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增加值25.09亿元,按可比价增长7.2%,比2020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17万亩,收获产量4.4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4%、1.6%。其中谷物播种面积10.33万亩,收获产量4.04万吨,分别增长12.8%、4.8%。新建现代化蔬菜园区1个,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3.05万亩,略增于上年,收获产量23.57万吨(含食用菌),增长1.3%。
全年饲养生猪20.34万头、增长2.1%,其中肥猪出栏13.59万头、增长135.9%,猪肉产量1.07万吨、增长141.2%;全年饲养家禽1080.16万羽、增长3.9%,其中出栏家禽946.47万羽、增长9.1%,禽肉产量1.48万吨、增长17.6%;淡水产品产量4021吨、增长2.6%。
坚持以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振兴,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2021年创建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2家,新增省级美丽牧场和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各3家。截至2021年,共有“两品一标”农产品9个,面积达1.81万亩,义乌南枣、义乌红糖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图2 2017-2021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与增长速度
全市新增农业“标准地”1万多亩,累计建成农业“标准地”项目392个9.8万亩,带动全市农业科技化、机械化发展。2021年,全市共有4家养殖场获得省首批数字农业工厂认定。通过深化“消薄”攻坚提升行动,全市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全市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总收入7.54亿元,年经营性收入3.96亿元,分别增长23.0%和29.4%。
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村庄建筑风貌整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把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按照“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思路,开展“七个一”和美乡村建设提升行动。全年新增一星样板村25个、三星村22个,累计创建星级和美乡村379个,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特色精品村5个。深化“国企+精品线”结对模式,完成精品线建设项目投资1.2亿元。“望道信仰+人文上溪”和美乡村精品带获评全省首批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02.8亿元,增长2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9.7亿元,增长4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63.7亿元,增长66.7%,销售产值1169.5亿元,增长70.3%。全年累计工业用电量69.95亿千瓦时,增长25.9%。
规模以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工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纺织业、造纸和纸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八大主导行业实现产值 933.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 80.2%,同比增长94.6%;实现营业收入977.1亿元,同比增长98.4%;实现利润总额27.4亿元,同比增长15.7%。
图3 2017-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与增长速度
图4 2017-2021年工业用电量与增长速度
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1.3%、71.9%、123.7%和107.2%,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工业113.9、24.5、76.3和59.8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47.6%、75.9%、53.8%和60.8%,比重分别较上年提高19.9、16.2、24.5和29.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层次不断升级。
2021年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企业共计216家,较去年增加17家;完成总产值154.8亿元,下降7.5%,较上年回调2.3个百分点;其中省内建筑业总产值146.4亿元,下降4.6%,较上年回调3.7个百分点。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1.3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3%,增速高于金华市(16%)、全省(10.8%)4.3个和9.5个百分点,位居金华各县市区第一位;两年平均增长16.1%,较金华市、全省高出6.2个和8个百分点。
图5 2017-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3.9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85.4亿元,同比增长12.7%。公共服务投资25.6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教育设施投资22.4亿元,同比增长61.4%。
全年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1.6%,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3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27.3%,分别高出浙江省、金华市的房地产投资增速19.6个和13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2019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5%,连续4年保持2位数高速增长。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3.7亿元,增长9.2%。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82.5亿元,增长1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51.2亿元,增长7.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934.8亿元,增长11.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99.0亿元,下降9.9%。
图6 2017-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增长速度
消费品市场全面企稳,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需求迅速增长,在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中,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8.9%、35.1%;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103.4%,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占比从去年的3.5%提高到今年的7.0%。
全市在册经济主体总数为79.04万户(其中外资8196户),增长14.4%。新设内资经济主体196939户,增长18.57%,其中内资企业54129户,增长0.67%;个体工商户142807户,增长27.5%。12月份义乌市场景气指数为1275.58点。
全市拥有有证市场建筑面积611万平方米,市场经营户数8.58万户,市场从业人员数23万人,总成交额2172.1亿元,增长15.2%,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1866.8亿元,增长14.8%。全年义乌城区公、铁、航客流量2332.7万人次,外商入境34105人次;市场周边金融网点共实现资金、现金总流量23571.1亿元。
图7 2017-2021年集贸市场成交额与增长速度
图8 2017-2021年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与增长速度
全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715.05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电子商务内贸交易额2701.48亿元,同比增长19.9%;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1013.57亿元,同比增长16.4%。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2187.93亿元,同比增长14.6%,位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全年跨境电商保税进口(1210)业务量为2686万单,销售额 42.5亿元,同比增长34.0%。2021年电商专业村数量增至197个,电商镇13个,其中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97个。
全年举办商业性展览项目41个,展览面积87.8万平方米,吸引专业客商102.4万人次;组织市内364家企业参加上海服装服饰展、深圳礼品展等17个国内重要展会。10月21日,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2020年度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报告》,义乌市位列全国县域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第一。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903.05亿元,增长24.7%。出口3659.12亿元,增长21.8%;其中一般贸易实现出口额735.6亿元,下降1.7%,占出口额的比重为20.1%;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2901.5亿元,增长30.1%,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为79.3%。进口243.93亿元,增长95.3%,进口消费品171.6亿元,同比增长57.0%,占全市进口总值的70.3%。其中,进口美容化妆品25.1亿元,同比增长34.5%。
2021年,义乌对非洲进出口总值762.6亿元,同比增长14.5%;对东盟进出口总值503.5亿元,同比增长42.8%;对欧盟进出口总值410.8亿元,同比增长42.2%。对美国、印度、泰国、智利、马来西亚分别进出口414.9亿元、175.8亿元、133.6亿元、122.1亿元、11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0%、38.5%、92.5%、62.4%、28.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616.4亿元,同比增长18.7%。
图9 2017-2021年出口总额与增长速度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726个,增长112.3%;合同利用外资20054.2万美元,下降47.6%;实际利用外资18327万美元,同比下降17.1%。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0个,累计投资额1741.54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1625.74万美元。
图10 2017-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与增长速度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建成公路总里程约1542公里,境内等级公路里程约1542公里,境内一级及以上公路里程约315公里,境内高速公路里程76公里。全年共完成交通项目投资85.4亿元,增长12.7%。其中公路项目投资约15亿元。
公路建设方面,江东连接线于2021年12月24日正式通车,与环城路、阳光大道闭合形成完整城市内环;临苍公路二标计划春节前通车;03省道改建二期(即国贸大道)义亭镇区段完成55%,江赤公路完成桥梁59%隧道87%,义永公路完成隧道85%,义浦二线拓宽完成26%,G527金义东公路路面整治工程主体完成,G527与临苍公路义乌佛堂联络线(朝阳路下穿通道)已于3月份开工建设,完成形象进度17%。农村公路方面,完成养护大中修6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40公里,成功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义乌机场共完成总起降架次16506次,增长20.7%。全年旅客吞吐量为167.7万人次,增长22.8%。进港旅客为80.8万人次,增长21.3%,出港旅客为86.9万人次,增长24.2%。完成行货邮吞吐量21921.7吨,增长16.1%。
截至2021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83.9万辆,增长9.8%,其中,汽车拥有量为77.7万辆,增长8.9%。
图11 2017-2021年汽车拥有量与增长速度
全年完成商贸货运量8258.7万吨,同比增长32.6%。其中,公路货运量7889.7万吨,同比增长32.5%;铁路发运量367.1万吨,同比增长47.0%;义乌机场货邮吞吐量21921.7吨,同比增长16.1%。累计新增物流仓储场所77.2万方。
“义新欧”班列(义乌平台)共开行1277列,发运105292标箱,同比增长31%,全年开行首次突破千列,回程班列占比由2020年的8.5%提升至2021年的23%。海铁联运班列发运重箱68416标箱,同比增长94.6%。航空口岸进出口货物5150.7吨,同比增长70%,“义乌-大阪”国际货运航线实现每周6班常态化,往返航班共计319班。打造“义新欧”班列双平台、海铁联运全程提单改革等7个案例(成果)入选2021年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和标志性成果。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42.23亿元,增长18.7%,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2.95亿元,增长20.5%,电信业务收入29.28亿元,增长17.9%。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数282.92万户,增长5.8%,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数136.89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数89.86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数203.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59.18万户。数字电视有效用户158626户、互动终端30704个、宽带25713线。
全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92.9亿件,同比增长29.5%;全省排名第一,全国城市排名第二,位列广州市之后;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49.4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3.67亿件,同比下降21.7%;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88.74亿件,同比增长33.4%;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4904.8万件,同比下降11.4%。国际邮件互换局业务量全年累计处理1615.22万件,同比下降34.1%,其中累计出口1550.64万件,同比下降36.3%;累计进口64.58万件,同比增长287.9%。
全市共接待游客657.5万人次,同比增长2%,其中境外游客4.89万人次,同比增长24.25%;实现旅游总收入108.4亿元,同比增长11.5%,创旅游外汇2532.19万美元。星级饭店数10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2391间。义乌全年创建4A级景区镇(街道)2个(大陈镇、赤岸镇),3A级景区镇(街道)2个(后宅街道、上溪镇),AAA级景区村庄4个(神坛村、陇头朱村、西楼村、钟村)、AA级景区村庄15个。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93.7亿元,增长19.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5亿元,增长2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24.3亿元,增长21.3%;其中增值税收入31.7亿元,增长7.9%;企业所得税收入18.5亿元,增长40.7%。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4.3亿元,增长12.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9亿元,下降1.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3亿元,增长9.9%,卫生健康支出10.4亿元,增长26.4%,教育支出34.3亿元,增长5.8%。
图12 2017-2021年财政总收入与增长速度
图13 2017-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增长速度
全市共有银行业机构金融机构30家,小额贷款公司9家。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075.3亿元,比年初增加294.4亿元,增长7.8%。其中,住户存款2102.0亿元,比年初增加89.9亿元,增长4.5%;非金融企业存款969.0亿元,比年初增加180.7亿元,增长22.9%。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860.8亿元,比年初增加461.4亿元,增长13.6%;住户贷款1736.7亿元,比年初增加348.3亿元,增长25.1%。
全市共有证券营业部36家。辖内证券公司全年两市总交易量为1691.6亿元,增长20.0%。全市共有期货公司8家,全年总交易金额661.05亿元,下降34.64%。
图14 2017—2021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与增长速度
图15 2017-2021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增长速度
全市共有保险公司分支机构43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25家,人寿保险公司17家,政策性保险公司1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1.43亿元,同比增长0.9%。其中财产险收入29.59亿元,同比增长1.8%;寿险收入41.84亿元,同比增长0.2%。全年累计赔款支出23.25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财产险17.53亿元,同比增长9.2%,寿险5.72亿元,同比下降10.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现有大学1所,职业院校1所,技师学院1所,公办中小学100所(含职高),民办中小学26所,幼儿园357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园)生26.69万人,教职工24864人(其中专任教师18028人),在读外籍学生236名。全年实施新建、续建教育项目116项,建成稠城一小、正阳实验学校、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等41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1.6万余个。“老百园”100所全部建成,“新百园”共开工18所,“教育倍增计划”中小学项目共开工32项。建成25所学校“上下学接送区”,完成1505间教室空调安装、1701间教室灯光改造。与博实乐教育集团合作办学,义乌碧桂园实验学校正式落地。与上海世外托管合作,与翰林博德携手开展师能提升行动,搭建“名校+”“名校长+”“名师+”提升平台。
图16 2017-2021年中小学在校学生数
全年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新培育省备案众创空间3家,金华市备案众创空间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
全年专利授权量11154件,增长13.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910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陈望道故居等20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浙江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吴晗故居入选第十二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朱丹溪中医药文化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义乌市中医医院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骆宾王的传说等5个项目入选金华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婺剧《义乌高华》入选浙江省党史学习教育推荐剧目,并参加了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办的“百年辉煌——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戏剧晚会”、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望道之路——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展”入选中宣部、国家文物局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精品展。完成新建和提升基层阅读场所10个,丝路文化驿站1个。“公共文化场馆预约”、“图书一键借阅”二个关键小事应用列入省级关键小事智能速办。
通过争创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市,全年共新建健身路径40条、塑胶灯光篮球场20个、更新篮球架10副、多功能运动场3个、足球场4个,百姓健身房11个,下拨奖励经费406.5万元。形成“10分钟”健身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健身路径1279条,篮球场1107片,室内外羽毛球场268个,室内外乒乓球桌463张,小型健身场地120多片(含门球场),小康健身工程示范点(即全民健身广场)100个,农村社区体育设施达到全覆盖。
成功举办浙江省足球超级联赛、2021年(IET)义乌国际电子竞技大赛、2021年中国义乌三对三国际篮球精英赛、2020义乌半程马拉松赛等多项高水平赛事(疫情影响,暂停举办),培育义乌市武林大会、义乌市“足协杯”足球赛、义乌市俱乐部羽毛球联赛、义乌市校园足球联赛等品牌赛事。2020年,义乌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被田径协会认定为金牌赛事,我市被浙江省体育局授予“十三五”浙江省社会足球场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改成2021年获“十三五”期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全市现有医院、卫生院数53个,其中三级以上医院4个;实际开放床位数8579张,其中三级以上医院床位数3320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3258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190人,注册执业护士7281人。全年产妇数17606人,接产活产数17825人,住院分娩率100%。其中义乌市户籍产妇数6630人,活产数6755人,系管率98.13%,高危妊娠数5086人,高危管理率100%。共办理《出生医学证明》18580人次。抢救危重孕产妇36例。
图17 2017-2021年医院、卫生院医生数及床位数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年末建成区面积达到111.11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有建成区城市道路面积约2117.54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进一步改善,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约1139.04公顷。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7.3%和100%。
图18 2017-2021年建成区面积
全年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全市AQI优良率98.6%,PM2.5平均浓度24μg/m3,同比下降2μg/m3,六项指标全面稳定达标;地表水县控及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八都水库获评省级优秀水源地。成功承办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现场会,获评“美丽浙江”建设工作优秀市,再夺“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生态环境满意度全省排名提升16位。谋深做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印发《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义乌规划纲要(2021—2035年)》《义乌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启动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积极开展碳达峰课题研究,宾王社区、鸡鸣山社区获浙江省首批低(零)碳试点,入选全省首批整体清洁生产审核试点。狠抓环境空气质量巩固提升,统筹推进三大结构调整、三大专项行动和三大治理攻坚,深入推进PM2.5和O3双控双减,VOCs和NOx协同减排。深入推进水生态治理示范试点,建成水环境治理智慧管理平台,编制义乌江“一河一策”水质提升方案,深入推进岩口水库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走航分析,推动污水处理扩容提质,佛堂二期、赤岸二期污水处理厂、武德净水厂建成投用,全市9座污水处理厂提前完成清洁排放改造,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57万吨。全省首批申报创建全域“无废城市”。持续完善工业垃圾“五全制”管理体系,建成13个镇街工业垃圾分拣中心,实现工业垃圾统收统管。补齐固废处置能力短板,推进污泥干化焚烧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全面实现“一般固废不出县”。在全国率先建设“三线一单”数字化应用管理平台,主要做法入选全国“三线一单”落地应用典型案例,并作为唯一县级市在全国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衔接融合改革入选生态环境部改革试点。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全省率先建设“清新空气提升”应用场景,形成大气环境治理“1+4”高效智慧协同治理体系。全年开展“双随机”执法、跨部门联合检查、专项执法行动70次,检查企业4480余家次,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58起。深化企业环保服务日制度,开展生态环保“三服务”2.0活动,全年走访服务企业3438余家次,组织培训18场3600余人次。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71656人,比上年增加18278人;户籍人口中乡村人口335127人,城镇人口536529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433851人,女性人口437805人。全年出生人口8213人,人口出生率9.52‰;死亡人口4444人,人口死亡率5.15‰;人口自然增长率4.37‰。据2021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8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7万人,城镇化达到80.1%。
图19 2017-2021年户籍人口与增长速度
居民收入实现持续平稳增长。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468元,增长8.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6628元,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121元,增长9.4%。城乡收入比为1.88:1,继续稳步缩小。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为44405元,增长17.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49281元,增长15.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7717元,增长24.8%。
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60.9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46.3辆。
图20 2017-2021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长速度
图21 2017-2021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长速度
全年共清退不符合低保资格261户366人。低保标准为950元/人/月,稳居金华地区第一。低保对象新增146户207人,低保边缘家庭新增87户143人,全市共有低保户2872户3700人,低保边缘家庭723户1103人,特困供养人员192户193人。共发放低保金3362.4635万元。“一站式”医疗救助12749人次,救助资金610万元。实施临时救助86户157人,发放救助金50.2503万元,发放民政定救补助对象生活补助313.65万元,发放幸福增收岗补助2173人次65.19万元。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2.83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7.6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7.9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9.4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4.2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5.39万人。
附件:附图.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