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索引号:

    11330782002609557D/2022-437849

  •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科技

  • 体裁分类:

    其他

  • 文件名称:

    《义乌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 政策解读

  • 发布机构:

    市科技局

  • 成文日期:

    2022-05-18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义乌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22-05-18 10:57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一、政策出台背景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浙江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强调把人才强省、创新强省作为首位战略。对区域发展而言,科技创新是经济新常态下竞争力核心。随着宏观环境日趋复杂,高质量发展、国贸综合改革试点等要求不断提升,加快构筑创新驱动能力已成为义乌实现新一轮发展进位的“华山一条路”。“十四五”时期是国家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义乌抢抓技术革命先机的关键窗口期,需要深度植根于独特的城市基因和发展基底,定制新动能构建、新模式转换、新技术革新的思路方向和重点路径,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推动地区经济新一轮跨越发展注入核心动力。

二、政策制定过程

2020年3月,义乌市科学技术局启动了义乌市“十四五”科技创新专题研究,重点研究义乌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科技事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作为GDP破千亿的县域经济体对标深圳南山区、杭州余杭区、福建晋江、江苏张江港等先进地区开展研究,提出义乌未来科技创新的趋势、规律,提出“十四五”时期义乌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方向。2020年初,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义乌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全市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战略目标、重点任务,作为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全市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全市科技战线的行动纲领。

三、政策主要内容

《科技规划》共分为六个章,第一章讲述“十三五”发展基础,第二章讲述“十四五”发展形势与要求,第三章至第五章讲述思路目标、八大重点任务、十大重点工程等内容,第六章讲述保障措施。

《科技规划》确立“贸易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路径,明确 “一城两地、四大目标、八大任务、十项工程”的发展思路和“一心两极,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服务于“两个样板”城市建设全局。到2025年,力争实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50%,高等级研发机构100家,全社会R&D经费投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5%,引进紧缺尖端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人才总量突破50万。

(一)“一城两地”是战略定位,为宏观层面

“一城”指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

“两地”指打造浙中科创走廊核心策源地、国际知名创新创业首选地。

(二)“四大目标、八大任务”是目标任务,为中观层面

1.“四大目标”指产业创新能力、基础创新实力、科技创新投入、创新生态环境四个领域26项具体指标,“十四五”时期要实现跨越和提升。

一是产业创新能力取得新跨越,重点在企业创新主体培育、研发机构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等经济新业态发展等指标上实现倍增。

二是基础创新实力取得新跨越,重点在高校在校生数量、高等级研究机构数量、孵化器规模以及专利产出、标准制订等科研教育基础领域上,取得跨越突破。

三是科技创新投入取得新提升,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增速达15%以上,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9%,保持全省前列。

四是创新生态环境取得新提升,重点在科技管理与服务改革、科技开放合作、科技大市场建设、科技服务业发展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2.“八大任务”为八项重点工作任务,通过八个方面的努力支撑总体目标的实现。

一是提高科技型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培育经济新动能。重点瞄准“4+X”产业方向,加快推进产业关键技术环节攻关,积极打造“双循环”数字贸易创新中心,推进工贸联动数字供应链建设,加快数字赋能小商品产业链,提高科技农业发展水平。

二是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建设,打造义乌科技头部梯队。重点加大科技企业招商力度,抓好创新型企业建库培育,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建设各类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

三是提升科教平台集聚密度,壮大义乌科技基础力量。大力打造大院名所群落,以产业应用为导向,积极开展新型研发机构、现代产业学院等新型产学研融合平台规划建设,提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公共平台建设服务水平,鼓励科研机构资源共享。

四是打造义乌特色双创品牌,打造国际双创活力新城。重点支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双创平台建设,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四位一体的专业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完善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孵化服务。

五是加大全社会科技投入,强化创新创业支撑保障。重点加强财政性资金投入引导,“十四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争取保持15%的持续增长。积极发展创业投资、科技信贷、科技保险和间接融资市场,完善资本要素供给,支持科技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六是拓展创新开放协同网络,提升义乌科技发展站位。积极推进浙中科创大走廊建设,重点打造义乌科技城(双江湖科教园区)、光电创新城。发挥自贸区等优势,加强国际创新资源交流。加强与上海、深圳、杭州等创新中心城市全面合作,以“飞地研发+义乌落地”为导向,打造协同创新平台网络。

七是完善创新生态环境建设,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重点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跑零次”改革,探索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实施更精准的政策措施,深化落实科技项目管理、人才评价体系等机制改革,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健全现代知识产权制度。

八是丰富创新活动应用推广,塑造城市科技文化基因。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重要任务,提升资源环境、公共安全、居民健康、城市生活等领域新科技、新产品、新场景应用,打造未来社区,丰富科技文化宣传活动和展示窗口建设,不断塑造、优化整个城市的创新氛围,提升绿色化、智能化水平。

(三)“十项工程”是标志性项目,为微观操作层面

围绕“一城两地”战略定位,“四梁八柱”目标任务,“十四五”科技工作将重点抓好十大工程。

一是新型研发机构共建工程,引导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义乌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创建新型研发机构,到2025年创建新型研发机构20家以上,其中省级3家以上,实现“4+X”产业全覆盖。

二是企业研发平台扩面提质工程,到2025年累计培育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80家以上,华灿光电、爱旭全球光伏联合创新中心等争取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是义乌(长三角)产业创新合作基地工程,加强与上海、杭州、深圳、合肥等创新中心城市对接,到2025年落成“飞地”合作项目6个以上,实现重点城市、重点行业全覆盖,共建产业创新合作园(基地)1个以上。

四是核心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发挥华灿光电、吉利集团等龙头企业优势,“十四五”期间计划牵头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10项以上。

五是“一带一路”科技人文合作工程,“十四五”期间争取布局1个省级外国专家工作站、科技国际合作基地,举办1个世界级科技文化交流论坛、展示活动。

六是科技企业孵化体系提升工程,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全周期服务能力,完善产业化平台配套,到2025年,各类孵化机构达到20家以上。

七是科技金融补链工程,到2025年,形成科技基金总规模5亿元,科技信贷规模达4亿元。

八是科技文化阵地提升工程,系统推进科技类公共文化网点规划建设,推进“双创周”等活动升级。

九是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工程,深化“三服务”活动,推进科技管理与服务领域简政放权,做精、做细数字化、外国人工作许可、政策兑现、信用监管等各项改革。

十是全社会创新意识提升工程,以创新型领军企业、高能级科研院所、双创平台等为重点,开展义乌科技“十大展示窗口”系列建设,凝聚和提升全社会创新意识。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由市主要领导挂帅的科技创新委员会,通过抓机制推动形成全市部门、镇街、平台抓科技创新的工作合力。通过促转型,推动政府从科技管理职能向创新服务转变,提升创新供给效率和质量,提升决策水平。

二是完善考评机制。通过完善科技统计监测机制,定制符合义乌特色、体现创新实效的科技发展评价体系。深化科技创新攻坚竞赛,树立研发投入是“战略性”投入的理念。

三是加强宣传推广。主动设计和开拓不同路径,如编制科技发展指数、打造义乌科技“十大展示窗口”等,增强义乌科技“发声”能力。

四、适用范围:义乌全市域范围。

五、实施日期:2021年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

六、解读责任:由义乌市科学技术局负责解读。

义乌市科学技术局

2022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