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我市开展第12个7.28世界肝炎日宣传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2-08-01 09:11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今年的7月2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肝炎防治、健康你我”。

7月28日上午,义乌市疾控中心联合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有关肝炎防治方面的现场宣传活动。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按病原学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较重的国家,目前只有甲肝、乙肝和戊肝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疾病。今天我们重点来聊聊乙肝的防治。

乙肝是我国社会负担最大的疾病之一,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日前,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是5-6%,大约有7000万,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人。乙肝病毒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患者感染乙肝病毒之后,短期内对身体健康并不会造成很大的损害,而发病时,往往已发展成慢性乙肝,治疗困难,且预后较差,持续感染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

2002年,我国将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普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从1992年的9.7%降至2014年的0.3%,感染乙肝病毒的儿童减少了近3000万人。

那么,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乙肝呢?当然最有效的还是接种疫苗。根据《2021版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 新生儿出生后,需要接种3剂乙肝疫苗,按“0-1-6 个月”程序共接种3剂次,其中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2剂在1月龄时接种,第3剂在6月龄时接种。表面抗原阳性或不详产妇所生新生儿,建议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表面抗原阳性或不详产妇所生新生儿体重小于2000g者,也应在出生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并在婴儿满1月龄,2月龄,7月龄时按程序再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

但是,随着年龄逐渐增长,体内抗体逐渐减少和降低,往往在体检时发现,检测不出相应的抗体,或者抗体水平浓度很低,在抗体滴度每毫升小于10个国际单位时,可以进行乙肝疫苗加强接种。建议定期检查乙肝五项,进行疫苗保护效果评估。

乙肝疫苗接种后诱导的抗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保护效果。有科学研究表明,乙肝抗体的保护效果至少可以持续12年。即使抗体衰减了,由于人体的免疫细胞有记忆功能,再遇到乙肝病毒时还是会快速产生抗体。

而在1992年以前出生的人群,目前可能正在经历恋爱/结婚/怀孕/生子/抚养子女的阶段,更要将乙肝的筛查重视起来,定期检查乙肝五项,从而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