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15 15:41
访问次数:
“十四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义乌的嘱托和要求、抢当“重要窗口”模范生的关键时期,也是义乌市基础测绘针对新形势、满足新需求、适应新环境、应用新技术、打造服务新格局、实现创新发展的黄金时期。
基础测绘纳入自然资源管理体系之后,为切实履行好新时期基础测绘工作“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支撑各行业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服务、两支撑”根本要求,谋划好未来五年义乌市基础测绘发展蓝图,提高基础测绘服务保障能力,全方位支撑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履职,更好地服务于义乌市抢当“重要窗口”模范生、建设“两个样板”城市、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在“十三五”各项工作基础上,结合义乌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十三五”期间,义乌市基础测绘工作紧紧围绕上级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基础测绘行政监管、地理信息资源供给和服务保障能力等方面取得较大提升,为政府部门管理决策、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撑,不断扩大了基础测绘的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凸显了基础测绘的保障作用与行业地位。
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通过新一轮机构改革和职能整合,基础测绘工作纳入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在义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内设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科(挂测绘与地理信息科牌子),并将局属事业单位义乌市测绘管理处更名为义乌市测绘管理中心,负责基础测绘相关管理工作。
规章制度不断健全。相继出台《义乌市基础测绘成果共建共享实施办法》《外地测绘单位进义乌市场管理办法(试行)》《义乌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信用管理办法(试行)》《义乌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市场信用评价标准(试行)》《义乌市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检管理办法(试行)》《义乌市测绘地理信息质检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联合制定《义乌市贯彻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建筑工程项目“测验合一”实施方案》,上报市政府下发《义乌市建筑工程项目“多测合一”改革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为测绘地理信息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统一监管卓有成效。全面履行好全市测绘行政管理职责,确保监管效率和执行力,切实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能力。测绘地理信息审批事项全部“零纸质”“无证明”网上办理,真正实现群众跑零次,全部事项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实行一窗受理,充分体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有组织、有重点、有步骤开展“问题地图”全覆盖排查整治行动,覆盖测绘资质单位、国际商贸城市场、礼品专业街、重大国际性展会、房地产企业、出版物中心、经营进出口地图单位、“义乌购”电子商务平台等,每季度安排一次拉网式摸底大检查,与义乌海关建立疑是“问题地图”一日鉴定机制,有效规范了地图市场秩序。建立测绘与地理信息“双随机”抽查制度,积极开展测绘资质、成果质量、成果保密以及地图市场(互联网地图)等方面的抽查工作,有效整治了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发展环境。狠抓测绘成果质量监管,聘用测绘地理信息类各子项专业的质检专家41名并建立义乌市测绘成果专家质检制度,固定每季度开展质检工作,不断完善义乌市测绘成果质检专家初检和浙江省测绘质量检验中心复核判定的两级测绘质量监管体系,2020年开具了义乌市测绘管理第一份责令停业整顿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予以全市通报,同时上报金华市局和省厅。全面推进“互联网+监管”,应用掌上执法系统,实现无纸化检查监管,进一步提高了巡查效率,有效支撑义乌市“一网通管”工作。创新测绘事务综合管理,开发义乌市规划与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管理系统,打通与规划核实、不动产权籍调查等审批部门的对接渠道,为行业主管部门、测绘行业企业、测绘委托单位提供了一个集测绘资质审批、企业信息入库、测绘项目备案、测绘成果汇交、测绘成果使用、日常监管、信息公开以及测绘企业信用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充分实现了业务网上办理、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建共享。全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加强信用巡查与管理,每季度对测绘单位进行信用分排名、划分等级并发布信用通报,将测绘单位信用信息作为测绘项目招投标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多测合一改革全速推进。全面精简业务、压缩时限、优惠收费,通过协调测绘行业以及中介机构主动承诺,将建筑工程项目全流程测绘项目从14项精简为3大项,业主委托由9项精简为2项,作业时限从70个工作日压缩为27个工作日,收费从原始收费标准到不高于国家制定标准的50%再到进一步8折优惠计价;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即办制”,每季度信用评级为B级的测绘单位所提交的测绘项目成果在测绘成果质量承诺的基础上直接采用、承诺即办,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基本实现提速降费增效的改革目标。义乌市多测合一工作得到义乌商报、义乌电视台、“浙江新闻”客户端以及国务院新闻发布会的报道和肯定。
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持续开展测绘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少儿手绘地图大赛,深入开展“百县千校”“千区万户”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进学校、进社区、进媒体”方式加强了公众测绘法治意识和国家版图意识,为义乌市测绘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全面使用。推进全市各相关单位对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使用,确保规划图纸出图、测绘报告出具、规划审批系统等各类图纸坐标系的统一化与标准化。
测量标志维护工作持续推进。转移测量标志保护职能至义乌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每年保质完成测量标志的日常检查、维护、信息汇总以及保管员津贴发放等工作,其中2016年建设了一座景观型测量标志。
影像获取机制愈发完善。2016年自行采购更新覆盖全市域的全色优于0.5米分辨率航天遥感影像,2017年起基于省市统筹方式,建立覆盖全市域的全色优于0.5米、多光谱优于2米分辨率航天遥感影像年度更新机制。
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再添新彩。建立1﹕500数字地形图数据动态更新机制,截至目前共更新面积260平方千米,总覆盖面积达674平方千米,覆盖城市建成区、规划区和各镇区等。全力推进1﹕2000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十三五”期间实现全市域1105平方千米1﹕2000数字地形图全部更新一遍,并首次实现了1﹕2000 3D产品(数字地形图DLG、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高程模型DEM)全市域覆盖。
全景影像、三维数据建设稳中有升。完成全市域主要道路共约1630千米的街景影像以及国际商贸城、绣湖广场、中央商务区等区域共52个点360度全景高清影像的采集更新,并建立年度采集更新机制。建成覆盖主城区内90平方千米的场景三维及精细三维模型,并建立年度更新机制,建设义乌市三维规划辅助决策系统,大力助推城市规划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地下管线建设不断加强。建立地下综合管线年度更新机制,“十三五”期间共完成更新717千米,总覆盖长度4809千米。持续开展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更新维护,实现了地下管线信息的长效管理。
地名地址和兴趣点更新稳步推进。实现对主城区100平方千米范围地名地址和兴趣点数据全覆盖,建立年度更新机制。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高效运维。持续开展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日常运行维护与升级优化工作,保障平台稳定、高效运行。每年保质完成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遥感影像、1﹕500和1﹕2000数字地形图、地名地址和兴趣点等数据与省级节点数据的融合更新,同时集成并每年更新全景影像、精细三维模型等多项专题数据,不断夯实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空间数据基础。
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精准有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应用于规划建设、公安、园林、市政、数字城管、五水共治、卫生、新农村建设、水务等领域,并建立长效运维服务机制,累计为义乌市22个部门提供了27个应用系统服务。
智慧义乌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开启智慧化服务。完成智慧义乌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初步搭建,面向应用部门需求,以位置服务为核心,构建地名地址编码服务、专题信息在线采集和协同制图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开展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公众地图应用,为智慧义乌的建设提供全市一张图、互联更广泛、决策更智能、服务更灵活的时空信息服务和各领域业务共享与协同的载体。智慧义乌时空信息云平台作为浙江省智慧城市优秀项目建设成果典型在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圆满展出。
地图产品高效供给。持续提供公益性地图产品,每年完成200幅以上各镇(街)影像图、交通图等各种专题图以及市领导政务、应急用图的制作,高效服务于五水共治、土地综合利用调查、小环境整治等市重点工作,为政府部门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直观、形象的地参考依据。
政务地理信息资源报送工作持续推进。积极开展政务地理信息资源校核、整合、上报工作,建立长效运维更新机制,通过政务地理信息资源采集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的共享利用。截至目前,义乌市累计完成7410条政务地理信息资源的上报,汇集近40个行业103类数据内容。
测绘成果共享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各级政府部门免费提供数字地形图1097批次、影像地图12批次,其中1﹕500数字地形图19785幅、1﹕2000数字地形图30097幅,为城市有机更新、双江湖规划建设、街道立面改造、五水共治等市重点工程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有效节约了财政投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全面完成。完成结合义乌市实际新增的各镇(街)建成区、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高层建筑、五水共治相关地理要素、古建筑保护等共15项专题普查工作,形成统计分析报告和一系列图件成果,建设义乌市普查成果管理及发布平台,编制并发布了《义乌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公报》。
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有序推进。2017年起建立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机制,按年度开展“一区两率”(城市建成区、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及绿地率)监测工作,形成了年度更新、精准统一的地理国情监测本底数据库。
成果应用不断深化。利用地理国情普查及监测成果,通过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及综合分析方法为五水共治、安保、消防、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等提供了专业数据支撑和技术服务。
依托义乌市勘测设计研究院组建测绘应急保障队伍,装备无人机、应急车辆、高性能工作站、数据处理软件和视频设备等应急保障装备,并于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参与全省突发事件测绘应急保障演练,成为全省13家测绘应急保障成员单位之一,全面提升了为应急指挥决策、快速救援、灾情评估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提供快速、规范、有序、准确的测绘地理信息支撑保障的能力。
积极培育本地测绘单位,不断引进外地优秀的测绘单位进入义乌市场,测绘资质单位数量显著增长,截至2020年12月底测绘资质单位共有16家,其中本地测绘单位8家(包括1家甲级和2家乙级)、外地进义登记单位8家(包括6家甲级和2家乙级)。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成浙江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打造了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新引擎,结合航测生产技术更新、智慧时空信息云平台、警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五水共治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先后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测绘科技重大技术攻关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测绘行业奖项共7项。
“十三五”期间,义乌市基础测绘工作成效显著,但是面对新形势,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基础测绘虽已纳入自然资源管理体系,但由于数据标准、工作机制等原因,现有基础测绘成果与其他自然资源业务部门数据之间的兼容和共享尚未完全形成,与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的一体化、精细化管理机制还有较大差距,服务保障能力尚不能高效支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管制、生态保护修复等核心自然资源业务的需求。
一是地图市场规范与监管任务还相当艰巨。地图市场生产地图产品的外地厂家、代理商众多,问题地图产品不能从源头上彻底根除,尤其是对互联网中的问题地图产品难以调查,义乌国际商贸城市场商位分布面广且变更频繁,难以及时掌握地图产品商位的分布情况,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二是对义乌市外来测绘单位的监管手段不足。不断有外地测绘单位进入义乌承接项目却未进行项目报送,对其监管方式方法存在不足,尤其对测绘成果质量管控不够,行业监管工作较繁重。
一是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十三五”期间义乌市基础测绘财政经费总投入仅2007.6万元,与其他同等经济发达的县市相比严重偏低,直接导致部分“十三五”规划项目实施成效不够、部分项目未能实施。二是地理信息资源产品亟待丰富。现有按照标准化、制式化模式生产的基础地理信息产品仍然受图形表达的限制且以二维数据为主,难以满足自然资源管理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精细化、三维化的应用需求。
一是支撑各领域业务共享与协同能力还需加强。现有基础测绘数据属性信息单一,部门业务属性缺少,资源整合利用还不充分,部门协同、共建共享力度不足。二是按需服务能力不足。现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仍然以电子地图、影像地图等传统地图服务或产品为主,在数据挖掘、分析方面能力不够,提供多元化、定制化的按需服务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三是科技创新及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技创新的环境及活力有待改善,与新一代高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尚待进一步挖掘,智慧化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机构改革后,基础测绘工作成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整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与土地、矿产、林草、地调等业务一样,共同支撑自然资源部门行使“两统一”职责。新体制下,基础测绘服务范畴更加广泛,服务对象和目标更加具体、更加明确,为自然资源业务管理工作提供地理信息技术支撑保障成为基础测绘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十四五”是义乌市基础测绘融入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义乌市基础测绘工作履行职责的思维、方式等必须有所变化。
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紧紧围绕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目标,抢当“重要窗口”模范生,加快建设“两个样板”城市,坚定不移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奋力建设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义乌片区,实现在全球贸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有更多的义乌作为,基础测绘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资源,以上工作的开展为基础测绘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同时必然要求基础测绘要有新的发展、新的作为,提供更有效的服务,从而高质量支撑义乌“重要窗口”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信息化作为我国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必要途径,国家、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均颁发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加速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当前,云计算、5G、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高新技术飞速发展,正处于跨界集成和群体式突破爆发期,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信息化建设已进入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基础测绘工作借助信息化建设的东风,加深与新一代高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必将激发出巨大的能量,促使基础测绘提质升级,催生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新的经济增长极。
基础测绘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找准定位,改变由过去面向全社会提供“普适性服务”转为重点支撑自然资源“两统一”履职,同时兼顾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执法督察、国土空间规划管制、生态保护修复、信息化建设等工作需要基础测绘立足技术和设施优势,进一步打通与其他自然资源管理业务之间的壁垒,提供统一、精准、高效的空间基底、监测手段及技术支持,服务自然资源部门“查清家底”、“绘制蓝图”、“管好家底”、“治山理水”、“一张图”建设,满足“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管理和精细化治理的需要。
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是政府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基础测绘作为数字化、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需要加快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不同尺度地理信息数据及时同步更新,加大各级部门时空信息相关数据的整合和深度开发,促进政务信息共享共用和业务流程协同再造,为全市各级政府部门业务应用提供全面、精确、统一的基础时空信息底座与更广泛互联、更智能决策和更安全可靠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
义乌以抢当“重要窗口”模范生的要求,把建设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及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义乌片区作为重中之重,作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基础测绘必然需要积极作为、主动谋划,加强与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对接,提供丰富多样、更新及时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创新服务形式,延伸服务链条,提升多样化、精准化、智慧化服务水平,以强有力的姿态助推试验区大改革大开放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入。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测绘地理信息与人民群众更加息息相关,应对灾害预警、突发事件、救灾评估等工作需求,需要精准、优质的基础测绘成果和及时、高效的遥感监测等技术服务,需要继续加强测绘应急保障能力,为应急救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此同时,公众对位置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对空间信息服务的依赖程度不断增长,需要基础测绘大力推进社会化、大众化应用,不断满足贴近社会民生的多样化、个性化、精细化的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需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2.《国务院关于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的批复》(国函〔2015〕92号)
3.《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70号)
4.《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的通知》(自然资发〔2020〕15号)
5.《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指南〉的函》(自然资办函〔2019〕1914号)
6.《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基础测绘体系数据库建设试点技术指南〉的函》(自然资办函〔2019〕1578号)
7.《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2019年5月1日起施行)
8.《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浙江省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批复》(浙政函〔2016〕75号)
9.《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浙自然资厅函〔2020〕242号)
10.《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思路〉的通知》(浙自然资办函〔2020〕16号)
11.《浙江省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
12.《金华市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
13.《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规划范围为义乌市全域,规划期限为2021年-2025年。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义乌的嘱托,围绕义乌市“一二三发展战略”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面向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履行、国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抢当“重要窗口”模范生,全面提高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核心供给能力和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在聚焦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两个样板”城市实践中展现更大作为。
——依法履职,强化监管。围绕支撑自然资源“两统一”履职,推进基础测绘与自然资源管理业务对接和融合,依法履行基础测绘监督管理职能,提升市场监管能力,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推动,创新发展。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贯彻落实“科技兴测”,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与人才建设,促进基础测绘转型升级。
——需求引领,精准服务。紧贴自然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发挥基础测绘支撑作用,创新服务形式与服务内容,推动基础测绘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共建共享,保障安全。深化基础测绘跨部门、跨行业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数据之间的共建共享、高效利用,完善涉密测绘成果提供使用管理制度,维护国家信息安全。
围绕新时期基础测绘工作“两服务、两支撑”的根本定位,深入实施“一二三”基础测绘发展战略(即一个总目标、两大提升、三大转变),到2025年,以打造支撑自然资源管理与服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精准、高效的新型测绘服务体系为总目标,实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持续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地理信息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完成基础测绘数据生产向日常性动态更新转变、数据形式从二维到三维转变、公共服务向按需定制转变。
具体目标是:空间定位基准体系更加优化,统一基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遥感影像获取机制更加完善,影像综合应用层次进一步深化;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产品更加丰富,有效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地理信息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智慧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测绘行政依法履职能力不断提高,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测绘科技创新及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基础测绘事业发展进一步推进。
加强基础测绘数据与自然资源有关业务在任务内容、技术规范等方面的紧密衔接与深入融合,汇集满足自然资源日常管理、业务协同、监管决策与共享服务需要的基础测绘数据产品内容与形式。加强时空遥感影像综合服务能力,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重点构建天、空、地、网一体化的自然资源变化发现机制,定期开展自然资源变化监测,为自然资源业务管理提供“查、管、用”一站式服务。探索三维地籍建设,构建二维三维、地上地下、室内室外一体的三维地籍管理系统,将三维地籍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纳入土地管理全过程。持续开展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推进地理国情监测向自然资源监测转换,拓展监测内容,加强监测成果管理、更新和共享,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支撑服务。
优化复测市域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继续落实好永久测量标志保护管理工作,为城市建设提供高精度、统一的空间定位基准。深化省市县统筹的多源、多时相、多分辨率的时空遥感影像获取机制,提升遥感影像供给能力。持续开展1﹕500和1﹕2000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地下管线、兴趣点、全景影像、精细三维模型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建设,完善更新机制,确保其覆盖范围与现势性满足社会应用需求,推进1﹕500比例尺地形图与地籍图、不动产权籍数据等开展一体化更新。充分结合自然资源管理、政府治理等应用需求,推动地下空间、激光点云与实景三维等数据的建设,不断丰富地理信息数据资源种类。加快基础测绘转型升级,推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向实体化、一体化的地理实体数据库转变,实现初步具备提供“一库多能、按需组装、定制服务”的能力。
围绕政府精细化管理和社会民生需求,全面提升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水平,全力打造以保证基本公共需求和增强按需定制服务相协调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体系。持续开展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数据更新,不断拓展部门专题信息的融合、挂接;积极开展平台升级优化,保障平台的稳定、高效运行;深入推广平台应用,提升平台个性化、智能化、智慧化服务水平。持续开发多媒介、多专题、多品种的公共地图产品,满足政府、社会、公众对地图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测绘应急保障服务能力,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加大测绘应急装备投入和人员配备。持续开展政务地理信息资源校核、整合及上报工作,实现政务地理信息资源的跨部门共享利用。
进一步健全测绘地理信息规章制度,加强对测绘市场的执法力度,提升依法履职和日常监管能力。加强“双随机”监督检查,持续开展涉密地理信息安全保密检查、地图市场“问题地图”综合整治,完善专家质检制度和信用管理建设,深化“多测合一”改革,持续开展测绘法律法规及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营造公平、开放、有序的测绘地理信息市场发展环境。完善基础测绘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增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现代化科技装备与测绘科技创新载体的建设,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跨界合作、协同发展。强化科技人才激励,建立知识价值导向,坚持科技人才培养与项目相结合,深化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构建与新技术、新业务、新能力相适应的基础测绘人才队伍。
开展义乌市域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复测更新,优化现有C级、D级GNSS控制网以及二等水准控制网,为义乌市各项工程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精确的空间定位基准服务,规划期内完成一次。
继续开展永久性测量标志的维护管理工作,每年做好测量标志的日常巡查、维护管理以及保管员信息登记与津贴发放工作。
持续为各部门、各单位提供地理空间数据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技术支撑与服务保障,维护全市地理空间数据坐标系统的统一性与权威性。
(1)遥感影像获取更新
通过省厅共享,每季度获取覆盖全市域全色优于2米、多光谱优于8米的中分辨率航天遥感影像。
通过省市统筹,每年上半年获取一次覆盖全市域全色优于0.5米分辨率的航天遥感影像,下半年获取一次覆盖全市域全色优于0.8米分辨率的航天遥感影像。
通过省市县统筹,每年获取一次覆盖全市域优于0.2米分辨率的航空遥感影像,主城区100平方千米结合实际需求采用无人机方式加密影像获取频率。利用获取的航空遥感影像数据同步开展数字正射影像生产工作。
(2)时空遥感影像数据库建设
归集、清洗、整合历年遥感影像数据,建立一个集成多数据源、多分辨率、多时相的航天航空时空遥感影像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指定位置、范围、时间、种类等条件下遥感影像的入库、查询、浏览、处理、更新及分发,为自然资源业务管理提供“查、管、用”一站式影像数据服务。
(1)1﹕500数字地形图生产与更新
持续开展1﹕500数字地形图的生产与更新工作,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扩大1﹕500数字地形图的覆盖范围,重点开展城镇空间1﹕500数字地形图的动态更新。探索建立与竣工测量、多测合一、成果汇交等其他形式相结合的联合生产与更新机制。
(2)1﹕2000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新
持续做好1﹕2000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更新工作。依托省市县联动更新机制,开展全市域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快速变化发现,及时开展重要要素日常性动态更新、其他要素年度增量更新。
按需开展主城区100平方千米范围公共地下空间设施(地下人防、地下交通、地下商业等)普查工作,掌握现有地下空间的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建立地下空间数据库并定期更新,建设地下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并做好运维。
在已有地下管线数据的基础上,继续每年开展地下综合管线的普查、更新及入库工作,进一步升级优化已有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省里统一建设的全省地下管线普查信息登记系统的数据交换。
联合各管线权属单位开展地下综合管线数据的共建、共享,完善各权属单位地下综合管线数据的汇交制度,共建全市统一、集中的地下综合管线数据库,进一步做好数据的动态更新、入库与管理。
加强与市委政法委、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在标准地址数据采集更新工作中的信息共享,协同推进标准地名地址采集更新工作;继续每年开展主城区100平方千米范围兴趣点数据的采集更新工作。
一是基于时空遥感影像开展变化信息提取,结合省厅下发疑似变化图斑信息、相关政府部门政务共享、自然资源业务共享、竣工测量成果、野外巡查等方式核实确认变化信息,及时发现“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时空信息要素变化,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天、空、地、网一体化的自然资源变化发现机制。
二是按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执法督察、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修复等自然资源业务管理需求,制定时空信息要素变化发现目录,明确变化发现的关注内容、精度、时效要求等。
三是定期开展全市域自然资源时空信息要素变化监测,形成变化监测信息,及时掌握自然资源时空信息要素的动态变化。
四是向自然资源各业务管理科室定向推送变化监测信息,为自然资源业务管理提供实时、有效、可靠的技术支撑。
继续开展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工作,按年度开展“一区两率”(城市建成区、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及绿地率)等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构建时点一致、年度更新的地理国情时空数据库。开展监测成果应用服务,为各级政府部门管理决策、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生态修复等工作提供可靠、权威的参考依据。
继续开展已有1630千米街景影像的更新工作,规划期内完成全部道路的两次更新,按需进一步加密全景影像覆盖范围,个别重点区域采集360度全景高清影像。
依托全省高精度机载激光点云统筹获取工作,及时从省厅共享获取义乌市域范围高精度激光点云数据、数字表面模型(DSM)、数字高程模型(DEM)等成果。
融合1﹕2000数字正射影像(DO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构建并持续更新义乌全市域高精度地形级实景三维场景模型。
利用倾斜摄影技术开展主城区100平方千米范围优于0.03米分辨率城市级实景三维模型建设,建立实景三维模型更新机制,定期开展更新。建设三维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按需进一步扩大城市级实景三维模型覆盖范围,满足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及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
针对重点建筑、重点区域按需开展单体化、分层分户等部件级精细化三维建模工作,不断深化实景三维模型的应用层次。
开展三维地籍试点建设,依托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形图、地下空间、实景三维等多模态、多尺度数据,联动公安、民政、市场监管、交通、城管、银行等各部门专题信息资源,构建二维三维、地上地下、室内室外一体,可以量化并索引的高精度语义模型数据。建立三维地籍管理系统,将三维地籍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纳入土地管理、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全过程。
根据新型基础测绘服务体系架构,结合自然资源管理以及各行业应用需要,开展义乌市地理实体基础数据库的建设。研究地理实体表达模型,构建无尺度的自然资源地理实体数据库。研究原有多尺度、多类型数据库到地理实体数据库生产加工转化的工艺流程,构建自动化转换技术及方法。研究直接生产地理实体的途径,实现“同一实体最高精度只采集一次”,避免重复建设。逐步实现由通用地图要素采集更新向实体要素采集更新的转变,实现初步具备“一库多能、按需组装、定制服务”的能力。
积极开展与义乌市各单位、部门之间资源的交换、共建、共享工作,以地理实体基础数据库为基底,根据需要及时、全量汇集并扩展境界与政区、公共设施、地名与地址、政务地理要素、基础网格、管理单元等社会经济人文信息,做好数据的归集、清洗、时空化等处理,加速形成完整丰富的时空大数据库,为义乌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全市统一的高精度基础时空信息底板,推动建立有效的时空大数据更新机制和长效运维机制。
(1)平台数据融合更新
每年持续开展遥感影像、1﹕500和1﹕2000数字地形图、地名地址及兴趣点与省级节点数据的融合更新,开展全景影像、实景三维模型等专题数据的更新,确保平台框架数据与基础测绘数据保持同步。
(2)平台运维优化
持续开展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日常运维工作,保障平台正常稳定运行,对平台进行优化升级,不断丰富功能模块,及时更新相关软硬件、网络设备,完善平台服务响应机制,为用户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支持服务。
(3)平台应用推广
做好已有平台应用的维护,同时加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宣传推广力度,加强与义乌市内各单位、部门之间的合作,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按需订购的个性化、智慧化应用服务,深化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应用。
(1)自然资源地图编制
结合自然资源和规划相关业务管理需求,编制义乌市“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分布及利用专题地图,辅助自然资源监督管理。
(2)政务工作用图编制
结合政府工作及重大战略需求,持续制作政务工作用图,为义乌市日常政务工作、宏观决策、综合管理、突发事件应对等提供高效、科学、准确的地图服务。
(3)标准地图编制
编制义乌市域、主城区及各镇(街)常用幅面标准地图,提供标准地图下载服务,用于新闻宣传用图、书刊报纸插图、广告展示背景图、工艺品设计底图等,使地图使用更加规范与专业。
(1)应急保障机制建设
完善测绘应急保障服务运维机制,制定义乌市测绘应急保障预案,从应急范围、组织体系、应急响应、支撑环境、监督管理上进行相应的建设。
(2)应急保障数据库建设
基于基础测绘成果,收集、清洗、时空化全市历史灾害点、各类潜在隐患点等应急专题数据资源,构建义乌市测绘应急保障专题数据库,为突发地质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底图数据及信息调用,大幅提高应急救援时效。
(3)应急保障装备建设
增强以提升数据获取、处理和分发能力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升级现有测绘应急软硬件装备,形成以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为基础的地理信息数据快速获取、快速集成处理的测绘应急保障装备体系。
(4)应急保障队伍建设
加强测绘应急保障服务队伍建设,每年开展应急专业知识学习、培训,通过常态化的测绘应急日常演练,强化提高测绘应急方案组织能力、队伍快速反应能力、数据获取与分析能力,全面提升测绘应急保障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
加强对测绘地理信息企业创建、发展与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展研究,着力建设“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拓展服务,推动自主创新产品、科技转换成果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对本地测绘地理信息企业的培育,同时不断引进外地优秀的企业,充分发挥义乌市勘测设计研究作为浙江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打造以义乌市勘测设计研究院为龙头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载体,为义乌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力量。
一是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检查。每年开展“双随机”测绘成果抽检,同时按照“多测合一”改革要求每月开展测绘成果质检专家评审工作,促进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地图市场监管。继续加大“问题地图”执法检查力度,全力推进“互联网+监管”,推动与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联合监管机制,不断整顿和规范义乌市地图市场秩序,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三是测绘宣传教育。每年开展测绘法律法规及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不断增进政府和专业部门、社会公众对基础测绘工作的了解,为义乌市测绘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四是数据安全建设、软硬件升级改造。加强基础测绘数据安全建设,建立测绘成果数据异地备份机制,确保数据安全;结合“十四五”期间软硬件国产化、数据管理及应用需求,积极开展涉密环境内网络,数据获取、存储及处理等软硬件的升级改造和国产化建设。
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浙江省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政策文件的宣传、学习和贯彻执行,健全基础测绘工作方面的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创造有利于测绘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法治环境。
切实加强对基础测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抓好基础测绘规划的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基础测绘规划的指导作用,加强基础测绘规划、年度计划、绩效评估等工作。深化基础测绘主管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合作,全面推进基础测绘成果共建共享。加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统一监督管理,不断优化基础测绘事业发展环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基础测绘分级管理的要求,巩固基础测绘实施经费纳入同级财政年度计划,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需求和当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资金保障机制,逐步实现基础测绘投入的长期、持续增长,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基础测绘项目的组织实施。
加强测绘地理信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人才队伍质量,结合基础测绘需求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强化技术技能培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测绘地理信息人才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评价和激励机制,坚持科技人才培养与项目、科技创新与生产活动相结合,积极落实各项人才策略,创建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
加强科技手段和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5G网络等智能化技术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升级基础测绘数据获取能力,集成现有数据资源和科技成果,不断强化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技术创新,支持测绘地理信息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利用科技成果为义乌市基础测绘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的学习和宣传力度,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测绘信息保密检查和保密教育,严格按照国家信息安全有关规定,实施网络地理信息的实施监控,采取防病毒、防黑客入侵、密码审查、灾难恢复等安全措施,最大限度地杜绝泄密事件的发生,确保密级数据安全,促进基础测绘成果广泛、安全的应用。
义乌市基础测绘“十四五”重点项目经费预算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分项目 | 经费 | 小计 | 合计 | 分年度经费(万元) | 备注 |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2025 | ||||||||
1 | 空间定位基准体系维护优化工程 | 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复测 | C级GNSS平面控制网复测更新 | 17 | 172 | 232 | 172 | 包含普查、选埋、观测、计算等工作,统一安排在2023年完成,控制点破坏量按10%预估 | ||||
D级GNSS平面控制网复测更新 | 110 | |||||||||||
二等水准高程控制网复测更新 | 45 | |||||||||||
永久性测量标志维护 | 10 | 10 | 2 | 2 | 2 | 2 | 2 | 每年做好测量标志的日常巡查、维护管理以及保管员津贴发放工作 | ||||
坐标转换支撑服务 | 50 | 50 | 10 | 10 | 10 | 10 | 10 | 持续为各部门、各单位提供地理空间数据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服务 | ||||
2 | 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工程 | 时空遥感影像获取建库 | 遥感影像获取更新(优于2米分辨率) | 0 | 260 | 3865 | 0 | 0 | 0 | 0 | 0 | 通过省厅共享,每季度获取一次 |
遥感影像获取更新(优于0.8米分辨率) | 0 | 0 | 0 | 0 | 0 | 0 | 省市统筹,每年下半年全市域获取一次 | |||||
遥感影像获取更新(优于0.5米分辨率) | 0 | 0 | 0 | 0 | 0 | 0 | 省市统筹,每年上半年全市域获取一次 | |||||
遥感影像获取更新(优于0.2米分辨率) | 260 | 52 | 52 | 52 | 52 | 52 | 每年全市域获取一次,采用大飞机航摄; | |||||
时空遥感影像数据库建设 | 180 | 180 | 100 | 20 | 20 | 20 | 20 | 建立航天航空时空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平台并持续维护更新 | ||||
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生产与更新 | 1﹕500数字地形图生产与更新 | 1625 | 2675 | 325 | 325 | 325 | 325 | 325 | 每年动态更新,按需扩大范围; | |||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新 | 1050 | 210 | 210 | 210 | 210 | 210 | 开展全市域重要要素日常性动态更新、其他要素年度增量更新,费用按全域的25%预估; | |||||
地下空间数据普查与更新 | 250 | 250 | 200 | 50 | 按需开展主城区100平方千米范围地下空间普查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定期更新维护 | |||||||
地下管线数据普查与更新 | 250 | 250 | 50 | 50 | 50 | 50 | 50 | 继续每年开展地下综合管线的普查、更新及入库工作,进一步升级优化已有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 ||||
兴趣点数据采集更新 | 250 | 250 | 50 | 50 | 50 | 50 | 50 | 每年开展主城区100平方千米范围兴趣点的采集更新工作 | ||||
3 | 自然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工程 | 自然资源一体化变化监测 | 420 | 420 | 785 | 100 | 80 | 80 | 80 | 80 | 构建天、空、地、网一体化的自然资源变化发现机制; | |
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 | 365 | 365 | 73 | 73 | 73 | 73 | 73 | 每年开展“一区两率”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 | ||||
4 | 实景三维义乌建设工程 | 全景影像采集与更新 | 550 | 550 | 1875 | 110 | 110 | 110 | 110 | 110 | 以目前总覆盖长度1630千米更新两次以及预估加密拓展500千米 | |
机载激光点云数据获取 | 0 | 0 | 0 | 0 | 0 | 0 | 0 | 通过省厅共享获取 | ||||
地形级实景三维模型建设 | 75 | 75 | 15 | 15 | 15 | 15 | 15 | 构建并持续更新义乌全市域地形级实景三维场景模型 | ||||
城市级实景三维模型建设 | 800 | 800 | 300 | 500 | 开展主城区100平方千米范围0.03米分辨率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定期开展更新; | |||||||
部件级实景三维模型建设 | 150 | 150 | 75 | 75 | 针对重点建筑、重点区域按需开展单体化、分层分户等部件级精细化三维建模工作 | |||||||
三维地籍试点建设 | 300 | 300 | 300 | 开展三维地籍试点建设并建立三维地籍管理系统 | ||||||||
5 | 地理实体数据库建设工程 | 地理实体基础数据库建设 | 400 | 400 | 650 | 80 | 80 | 80 | 80 | 80 | 根据新型基础测绘服务体系架构,开展义乌市地理实体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 |
时空大数据库建设 | 250 | 250 | 50 | 50 | 50 | 50 | 50 | 以地理实体基础数据库为基底,扩展社会经济人文信息,形成完整丰富的时空大数据库 | ||||
6 | 地理信息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 政务地理信息资源采集更新 | 15 | 15 | 833 | 3 | 3 | 3 | 3 | 3 | 每年开展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外业采集、内业校核及上报 | |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运维 | 平台数据融合更新 | 300 | 600 | 60 | 60 | 60 | 60 | 60 | 每年开展遥感影像、矢量地图、地名地址及兴趣点等数据的融合更新,开展全景影像、实景三维模型等专题数据的更新 | |||
平台运维优化 | 150 | 30 | 30 | 30 | 30 | 30 | 每年开展平台日常维护、升级改造,更新相关软硬件、网络设备,保障平台正常稳定运行 | |||||
平台应用推广 | 150 | 30 | 30 | 30 | 30 | 30 | 每年维护已有应用并新推广应用,提供按需订购的个性化、智慧化应用服务 | |||||
公共地图产品开发编制 | 自然资源地图编制 | 30 | 90 | 6 | 6 | 6 | 6 | 6 | 结合自然资源管理需要,编制自然资源分布及利用专题地图 | |||
政务工作用图编制 | 20 | 4 | 4 | 4 | 4 | 4 | 结合政府工作及重大战略需求,持续制作政务工作用图 | |||||
标准地图编制 | 40 | 40 | 编制义乌市域、主城区及14个镇(街)常用幅面标准地图 | |||||||||
测绘应急保障建设 | 应急保障机制建设 | 3 | 128 | 3 | 完善测绘应急保障服务运维机制,制定义乌市测绘应急保障预案 | |||||||
应急保障数据库建设 | 50 | 10 | 10 | 10 | 10 | 10 | 构建义乌市测绘应急保障专题数据库,每年维护更新 | |||||
应急保障装备建设 | 50 | 10 | 10 | 10 | 10 | 10 | 升级现有测绘应急软硬件装备 | |||||
应急保障队伍建设 | 25 | 5 | 5 | 5 | 5 | 5 | 每年开展应急专业知识学习、培训以及日常演练 | |||||
7 | 测绘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工程 | 100 | 100 | 100 | 20 | 20 | 20 | 20 | 20 | 打造以义乌市勘测设计研究为龙头的测绘科技创新载体,为义乌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力量 | ||
8 | 基础测绘支撑保障工程 | 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检查 | 60 | 60 | 280 | 12 | 12 | 12 | 12 | 12 | “双随机”及“多测合一”测绘成果质检; | |
地图市场监管 | 10 | 10 | 2 | 2 | 2 | 2 | 2 | 继续加大“问题地图”执法检查力度,全力推进“互联网+监管”,推动与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联合监管机制 | ||||
测绘宣传教育 | 10 | 10 | 2 | 2 | 2 | 2 | 2 | 每年开展测绘法律法规宣传及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 | ||||
数据安全建设、软硬件升级改造 | 200 | 200 | 40 | 40 | 40 | 40 | 40 | 数据异地备份、涉密环境内网络,数据获取、存储及处理等软硬件的升级改造和国产化建设 | ||||
9 | 基础测绘“十五五”规划 | 20 | 20 | 20 | 20 | |||||||
总计金额(万元) | 8640 | 1464 | 1701 | 1808 | 1861 | 1806 | ||||||
注:经费预算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9年颁布的《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财建〔2009〕17号),生产困难类别按II类计算并参考市场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