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公开 > 农业农村局 > 三农动态
启动未来乡村建设,带动全市和美乡村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3-11-17 11:32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到今年年底,全市将实现200个行政村启动未来乡村建设,建成未来乡村达标村100个以上,特色村30个,样板村20个,省级未来乡村6个,带动全市和美乡村提质增效。在“八八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思想指引下,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乡村建设,深入践行“千万工程”,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勾勒未来乡村生活

未来乡村生活是什么样的?从这些乡村,或许可以管中窥豹。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到义亭镇缸窑村体验陶艺制作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日均客流量达1万人次。近年来,缸窑村找准了保护传承与未来发展的契合点,以文创撬动发展资源,以数字赋能乡村建设,“窑”身蝶变绘就了一幅未来乡村新图景。

“今年以来,景区周末客流量达8000人次,同比增幅超100%,预计全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缸窑村党支部书记陈跃俊介绍。如今,缸窑景区已获评国家级3A景区,新建松鼠部落、真人CS等7个收费游乐项目,以及秋千营地等若干开放项目,成为缸窑旅游重要支柱项目,每年为旅游景区增收20%,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

从义乌市区沿着一步一景的美丽乡村精品线“望道信仰线”驱车约15分钟,便可到达城西街道分水塘村。分水塘村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以陈望道故居为基点,打造集革命精神传承教育、红色文化休闲旅游、山水生态观光、田园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景区。在分水塘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妇女儿童驿站、卫生服务站、残疾人之家等“暖阳”主题品牌场景,正逐步构成村民的暖心之“家”。

“未来乡村建设,要将公共服务资源汇集到村民身边,关切民生热点,特别是‘一老一小’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系统化解决。”市农业农村局农村事业科科长朱雄伊表示。

数智赋能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建设不是单向赋能,而是一场双向奔赴。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大领域,数字化正融入义乌未来乡村建设肌理,激活发展新动能。

缸窑村是全省首批未来乡村。目前,通过接入、自建高频应用,该村积极推动线下场景数字化,已实现远程医疗、云旅游等数字化功能,打造数字驾驶舱打通数字壁垒,浙里办数字社会“我的家园”中接入高频应用10个,开发微信小程序共包含8类29项应用。

在义亭镇陇头朱村,创新打造以“红梅指数”为核心的乡村治理新模式。通过数字化,进一步赋能“红梅指数”全应用,推动德治、法治、自治与智治的四治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大陈镇红旗村在村内创新实施“智慧钉办”平台,探索出一条“一网办、清廉办、阳光办”乡村整体智治的“红旗模式”,并以“道德银行+乡村治理信用评价体系”为抓手,将全村500多户均纳入信用考核体系,促使村民养成文明好习惯。目前,“智慧钉办”已在全市推开,崇礼尚廉的乡风文明逐步形成。值得一提的是,“数治红旗”基层治理应用,被列入浙江省9个未来乡村数字化特色应用之一。

“去年,我们率先启动了全域未来乡村建设,借助数字引领,根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差异化需求,加快数字化技术、思维、认知在乡村的运用和普及,让乡村生活变得智慧,为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多可能。”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陈文青说。

建设共富基本单元

未来乡村建设是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基本单元,更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

后宅街道李祖村依托“德胜古韵”美丽乡村精品线,以农文旅融合促进共同富裕,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结合未来乡村创建,李祖村先后建成了乡村会客厅、电商金融驿站、妇女儿童驿站以及康养驿站等应用场景,打造了“妈妈的味道”美食街、十亩时光共享营地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带动100多位本村村民和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激发更多村民化身创客。国庆期间,村庄总客流量超11万人次,经营收入达300万元,是去年同期客流量的十余倍。

自全省未来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市以共同富裕和数字化改革为核心,以“一统三化九场景”为指引,分类分步推进全域未来乡村建设,着力建设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

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创建省级未来乡村4个,市级未来乡村达标村118个、特色村22个、样板村15个,“未来乡村试点建设”入选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任务。全市现有8个省级未来乡村创建村,共谋划开展工程项目70余个。目前,8个省级未来乡村备案项目已全部完工,完成投资超过2亿元。

如今,“未来乡村”这个热词正在义乌迎来全域落地、开花结果。作为义乌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义乌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