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1 15:06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题记
教育之道,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教学之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严冬寒意阻挡不了追寻梦想的脚步;暖暖阳光点燃着研学问道的激情!为了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深入进行结构化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成长,小学数学结构化视角下培养学生抽象能力的教学研修活动于2023年11月23日在我校录播教室举行。研训班老师和实小全体数学教师相聚一堂,寻觅数学之精彩、亮丽的瞬间。
一、教学实践
凝结着集体备课的智慧,本次活动共四位教师分别进行了结构化学习课堂教学展示。 实验小学副校长宋樱花老师执教的《比的认识》,在探究环节通过“足球赛”和“蜂蜜水”两个例子,运用“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的对比,让学生对比的本质有效了解。在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后,又通过四个生活中的实例:国旗长宽比、男女生比、身高脚长比、蜗牛爬行路程时间比的练习,深入了解比和比值的含义,使学生对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对倍数关系(不带单位)和新量(带单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后,宋老师又用淘气、笑笑身高比例的主题图作为应用,让学生明白在比中要横竖对应起来看方向。宋老师把两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用结构化思维把知识串起来,整个教学设计以学生对主体,学生哪里有难点,哪里就铺垫设计相关练习做准备,在宋老师高效的启发和引导下,让学生对比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实验小学金武胜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一)》,将生动有趣的动手游戏引入课堂,课未始,趣已生。动手游戏环节中,金老师让孩子们拿出“与金老师相似的东西”,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再通过“叠一叠”,学生动手搭作品进一步感知“平面”和“曲面”。在接下来的智力游戏环节中,金老师用“分一分”“猜一猜”“搭一搭”三个活动尝试分类---探究形成——联想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实验小学董正彦老师执教的《正负数》,由好玩的“听写”引入,找出四组数据中的相反词语,通过呈现学生作品认识“负数”,再通过有趣的“负数”视频进一步了解正负数,然后让学生画一画加深理解“0分界线”,接着通过温度计和数轴的结构性对比,再次感悟“0”分界线的重要性。最后用身高负数了解标准量,说说生活中的负数让知识系统化走向思维结构化。
龙回实验小学林智圣老师执教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结合“给客厅铺地砖”组合图形,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形式,孩子自己去发现、并展示汇报了7种求组合图形的方法。通过回顾比一比这几种方法,让孩子自己去总结、择优,沟通几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形成结构,组合图形“转化”基本图形的转化思维在交流与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尝试练习中,通过“画一画”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分割法”和“添补法”,同时运用数据的不同,让学生知道灵活应用:选择的方法就不同。最后的脑筋急转弯,进一步感悟数学中“转化”思想。
二、交流研讨
在交流和研讨阶段,首先由四位执教老师向各位听课老师分享本节课的整合思路、磨课中的一些想法。
在城西第三小学方健伟校长的带领下,老师们对四节课进行了结构化剖析和探讨。从课堂组织、课堂结构、授课理念、授课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坦诚地交流探讨,不时碰撞出知识与收获的火花,大家都充分认识到教学时要关注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性,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从全局分析处理教材,把握知识间的结构化联系,将结构化思想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三、 专家引领
方健伟校长对四节课进行了细致有针对性的指导,给出了进一步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并与现场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老师们也不吝啬自己的问题,直接和方校长进行了有效沟通。每位老师都基于一点或几点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引经据典,有的直面问题,大家都能根据这四节课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实在又精彩!
最后,方校长给大家带来《结构视角下计算数学的实践与思考》的主题讲座。方校指出,算理:让算法有魂;算法:让算理有形;算律:让算理有根。算法是外显,算理是内核,算律就是运算的服务器。方校引用《现代汉语词典》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概念定义,诠释小学阶段学习的加减乘除,从其根源上都是加法的发展与演化。并对数的运算、混合运算、从整数运算延伸到小鼠、分数运算,进而发展到有理数运算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既有贴合小学数学教师需求的具体知识的讲解,又有高端的专业知识的升华,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本次小学数学结构化视角下培养学生抽象能力的教学研修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给老师和上课的孩子们留下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感受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掌握了问题研究的方法。老师们既学到了如何细致而有结构的备课,又初步体会到了数学结构化视角下培养学生抽象能力的教学方法,为自身的专业成长明确了方向。
后记
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开展,对老师们来说,都是一次交流学习的最好平台。大家将自己对教学中的经验和别人的意见相结合,取长补短,在讨论中产生共鸣,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感于心,践于行,探索无止境。关于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思考和研究,我们一直在路上……
文编:楼丽雅
图片:李玉冰
一审:杨晓英
二审:朱航锋
三审:杨凯明 宋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