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索引号:

    12330782747026700U/2023-544357

  • 文件名称:

  • 发布机构:

    市疾控中心

  • 成文日期:

    2023-12-07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23年度疾控中心工作目标任务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23-12-07 13:58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23年义乌市疾控中心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局中心工作,根据“健康浙江”“健康义乌”和公共卫生任务书等各项任务要求,重点抓好15项重点工作,以“1+2+3+15”工作体系高质量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不断提升中心的业务和管理水平,积极向市级疾控中心靠拢,为保障我市人民健康、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义乌篇章作出贡献。

、以党建引领、改革创新为主线。

1.聚焦党建统领。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推动党建与业务的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和同考核,强化“第一责任人”和“一岗双责”意识,不断推进党支部“B(标准)+T(特色)+N(若干任务)”内容体系建设。试点建立中心骨干人才送镇街部门挂职锻炼机制。紧盯安全生产、安保维稳、防范电诈等重点领域,明确责任,定期开展自查演练。持之以恒开展正风肃纪,常态化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防腐意识和抵御风险能力

2.持续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紧紧抓住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历史性机遇。集思广益、提前谋划,结合上级即将出台的疾控体系改革有关方案、措施,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疾控事业发展需求的新模式,建立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继续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和标准化建设,适时启动中心检验大楼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疾控体系能力提升。

二、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数字化建设两大工程

3.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一是向上争取在职学历教育补助政策,大力提倡向先进地区进修学习,每个科室每年至少向先进地区现场学习一次,创造条件派人参加国家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和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班,实施首席专家制,高级职称人员每年参与教学1-2次,切实做好传帮带工作。以科研课题为抓手,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二是进一步丰富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科学研究基地和省疾控中心义乌工作基地内涵,加快中心的科研能力提升,积极培育卫生应急处置、免疫规划针对性传染性病防控、慢性病防控、卫生检测与检验等四大重点学科建设,积极申报课题,争取有2-3项课题立项。努力在3-5年时间,省级课题能持续立项,省151人才有零的突破,金华市级人才1-3人,义乌市级人才称号3-5人。

4.切实推进数字化建设工程。全面梳理当前疾控数字化面临的问题,借助市卫生健康局数字化改革东风,切实优化打通基于区域卫生健康平台的慢性病监测与管理平台,促进慢阻肺、血脂监测与管理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实验室管理系统,研发建立基于浙政钉平台的内务管理应用,实现内务管理无纸化,工作当量记录数字化,努力实现无纸化办公。

三、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慢性非传染病疾病等综合防治能力、实验室检测一锤定音的能力

(一)进一步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

5.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根据上级要求,继续做好新冠肺炎“乙类乙管”后相关工作要求及监测任务。加强多源数据、多点触发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敏感性。每月至少编撰1期传染病风险评估报告,举办1-2期传染病监测报告培训班,不断强化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报告能力,提升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和日常管理的水平,确保传染病报卡无漏报、无迟报。

6.加强急性传染病防控。进一步做好霍乱、流感、禽流感、登革热、麻疹、水痘、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等重点传染病及新发、输入和少见传染病防控工作,强化分析预警、应急处置和风险管控。巩固“医教结合”机制,会同教育部门及时、稳妥处置学校传染病疫情。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检查指导,着力改变“反复指导、从不改变”的现状,提高各类监测点工作质量。巩固深化“医防融合”,巩固“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与医院等兄弟单位及海关、文化旅游、教育、市场监管等系统外部门协作,共同做好重点传染病疫情综合防控。

7.规范预防接种服务管理。一是强化接种服务能力提升。培育2-3家预防接种门诊开展省预防接种门诊示教培训基地创建,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我市预防接种门诊的服务水平。二是开展预防接种规范实施的培训、督查与指导,实现辖区预防接种全程可溯源,加强AEFI监测和调查处置,确保接种安全有序。继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和70岁以上人群流感疫苗免费接种。适时推广使用电子接种证。三是强化免疫针对疾病的监测与防控。重点做好麻疹、脊灰的监测与防控,规范监测及疫情处置,努力实现消除麻疹工作和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继续做好水痘、乙脑、流脑、百日咳等其他免疫针对疾病防控。在做好百日咳主动监测项目的基础上,开展6岁儿童百日咳抗体水平调查及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加强免疫策略研究;持续推进不同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的不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

8.进一步规范艾滋病防制工作。继续推进第五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和中老年人群疫情防控建设,开展“艾滋病防治质量年活动”。继续扩大筛查,重点提高MSM人群、性病就诊者及老年男性检测人数。创新开展艾滋病分子传播网络监测工作。强化“联防联控”,建立医警合作的艾滋病精准防控机制。推动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门诊医疗费用按病种支付政策落地和丙型肝炎既往患者“尽追尽治”。

9.深入推进结核病防制工作。推动以镇街为单位开展“无结核社区”创建工作。强化学校、企业等重点人群监测和疫情处置,针对学校结核病散发为主的现状,通过师生健康宣教和全市学校监测全覆盖,双管齐下做好校园结核病防治工作;积极对接经贸局,对规上企业新入职员工开展结核胸片筛查。继续推进以“易督导”系统为平台的结核病智能随访工作,规范涂阳结核病患者传染期住院隔离治疗,做好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等宣传活动。

二、进一步提升慢性非传染病疾病等综合防治能力

10.持续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治管理。为巩固并深化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提供参谋。探索老年人重点疾病预防和干预、骨质疏松症筛查与干预国家项目、试点开展致死性溺水伤害监测、血脂异常健康管理、慢阻肺健康管理试点、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管理等项目,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探索特殊人群减重专项行动(减重大赛)。加强血吸虫病防制,继续保持血吸虫病消除状态。

11.持续深化健康教育工作。持续深化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继续做好健康促进场所创建指导,指导健康促进学校、医院等场所,举办健康促进学校创建能力培训;指导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促进医院申报创建。开展国家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与居民健康素养监测项目。深入开展烟草使用控制行动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借助宣传部、融媒体等部门力量,创新健康教育模式,发掘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创作发布健康短视频,采用简单易学易懂的形式,让群众提高健康意识与技能。

12.持续开展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等工作。高质量开展食品、生活饮用水等安全风险及卫生指标监测、及时开展风险评估与预警并形成分析报告。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指导辖区监测机构完成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交换系统改造。加强职业卫生危害因素监测能力,开展风险评估,进一步掌握我市职业病的发病特点、变化趋势和规律。持续推进营养与健康工作,以创建国家级“学生营养与健康学校”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学校营养与健康管理行为,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和餐饮业营养与健康餐厅(食堂)建设,增强营养健康意识,提升营养健康服务水平。持续做好碘缺乏病、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与防治。

13.加强病媒生物防制能力。培训建成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媒生物防制队伍和各镇街积水容器清理员队伍。扎实开展病媒生物国家监测点相关工作,优化监测点选择,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无蚊蝇村建设

(三)强化实验室检测一锤定音的能力

14.进一步加强人、机、料、法、环等全要素质量管理。严格实验室生物及化学安全管理,强化实验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持续改进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不断促进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15.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技术支撑能力。继续拓展微生物致病菌识别网络实验室、病毒性疾病网络实验室、职业卫生检测项目及新发及输入性疾病检测的技术能力储备,提高职业卫生健康危害因素检测和化学性中毒应急检测能力,不断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推广与应用。保质保量完成各级各类实验室盲样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