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30782471772269C/2023-521244
义乌市绣湖中学
2023-05-15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3-05-15 18:25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秉持新发展理念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义乌市绣湖中学2022-2024学年发展规划
未来三年,是“十四五”关键之年,是实现“教育现代化2035”重要时间节点,绣湖中学作为初中教育排头兵,立足办学实际,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秉持新发展理念,抓住历史性机遇,持续保持高位发展,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义乌市“十四五”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规划》,针对集团发展现状和趋势,特制订《义乌市绣湖中学2022-2024学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发展基础
一、学校概况及分析
义乌市绣湖中学滥觞于清朝时期的绣湖书院。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1904年,绣湖书院改为义乌官立绣湖高等小学堂;1969年,成为稠城工农五七学校(城阳区校),内设初中部;1984年,城阳区校初中部与稠城工农第二小学(稠城镇校)初中部、稠北(固山)学校初中部合并为义乌县稠城镇初级中学;1993年,义乌县第二中学初中部并入稠城镇初级中学;2001年,更名为义乌市第十一中学;2003年,更名为义乌市绣湖中学。
学校现有58个班级,2803名学生,教职工240人,正式在编教师179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7人,本科学历154人)目前学校有特级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名师工作室3个,教坛新秀38人,高级教师45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年年稳居全市前茅,是我市百姓中有口皆碑的名校,是义乌市初中教育的一张金名片,享誉省内外。
学校现有6个机房,平均配备54台电脑;有物理实验室4个,生物实验室3个,化学实验室3个,均按照评估标准配备;有4个科技创新教室,有4个音乐教室、1个舞蹈室、1个民乐排练室、4个美术专业教室、2个美术拓展活动室;有1体育馆、1个足球培训室、1个训练室、一个8人制足球场、一个11人制足球场、6个篮球场;有2个团员少先队活动室。丰富的平台空间,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学校以“博学、笃志、明理”为校训,“博学、笃志”语出《论语》,即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明理”即明辨是非,知书达理。学校以求真务实、追求卓越为校风,以敬业、协作、创新为教风,以尚礼、乐学、求真为学风,秉承“兴多彩活动,育四有新人”的育人目标,以文化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为办学策略,以“让每个生命精彩绽放”办学目标,努力打造现代化名校。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教育部“满天星”训练营基地学校,浙江省城镇示范性初中、省科研兴校百强学校、省首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省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绿色学校、省艺术特色学校、省健康促进学校银牌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省模范职工小家,省义务教育阶段作业改革金华市实验区项目基地学校、金华市文明单位、金华市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2018年8月,按照义乌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部署,基于“优势互补、强强联手、文化融合、创新发展”构想,绣湖中学作为领衔学校与稠江中学组建成为绣湖学校教育集团。2021年,根据义乌市教育发展需求,绣湖学校教育集团新增秀禾校区(在建)和文昌校区(筹建)。目前,秀禾校区已启动建设,建成后新增24个班。
二、学校发展的优势
在上一轮三年发展规划的引领下,学校把握大局,紧紧围绕三年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结合每年市教育局提出的中心工作,根据学校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落实,顺利完成了规划设定的各项目标,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
(一)擦亮“满天星”党建品牌,汇聚红色能量。
绣湖中学教育集团党委利用集团化办学的优势,着力打造“满天星”党建品牌,形成“综合统筹,主体引领,多元发展”发展格局。
1.坚持活动育人,落实“双减”有实效。将“双减”工作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合,减负提质,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组织学生通过书画比赛、故居走访、班团队课,开展“学党史、知党史、明奋进”主题活动,带领学生走进陈望道故居,党员老师带领着学生回忆革命历程,重温英雄故事,引导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2.坚持改革创新,办学品质有提升。以主题教育为抓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内化为学生的德行基因。营造环境,于潜移默化中无声润物;学科渗透,于多样学科中厚德育才;听读诵记,于浸润陶冶中明礼慧心;道德实践,于活动体验中知行合一。优化“足球、排球、科技、信奥、版画、民乐”等六大拓展性课程,在省市乃至国家级层面的产生品牌效应。全方位,多维度落实三年发展任务,努力实现“办高质量教育、建高品质学校”的目标,全面提升集团办学品质。
3.持续擦亮名片,问题整改促发展。通过党员结对学困生,推行“托管+拓展”,优化心理健康服务等途径,提高基层塑造变革能力,全力以赴擦亮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培优提质、考试管理“四张名片”,奋力推动集团蝶变跃升跨越发展。
(二)做强“品质课堂”实验基地,推进减负提质。
作为义乌市中小学“品质课堂”实验基地,学校落实落细“双减”政策,创新机制推进减负提质,实现教学质量稳中提升。
1.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减负提质”的主阵地。为提高课堂效率,学校打出了组合拳。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教好书育好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了教师集体备课的管理,从教学常规管理入手,以校本研训为载体,严抓教学规范。建立课节抽查、巡课制度,从次数、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检查,更好地引导、督促老师向课堂要质量。注重教师业务水平提升,举办品质课堂周的同课异构、“1+15”教师素养大赛、优秀教师经验分享会等系列活动,大面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业务水平,培养更多的骨干教师,教坛新秀。
2.严抓作业管理与设计,优化作业质量。通过加强作业功能研究、加强作业布置和管理、优化作业的设计和研究、落实作业的批改和反馈,全面优化作业管理,推动“双减”工作落细、落实。严禁征订教辅材料,实行作业自主设计,建立一审二审把关机制,层层把控作业的质与量,确保作业总量适中,难度注重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出台《绣湖学校教育集团作业管理制度》,从规范作业编制流程、规范教师作业布置、规范教师作业批改、注重作业反馈、实施作业评价、强化作业研究等六个方面来保障减负增效。设计作业批改情况记录本,规范教师批改,引导老师们加强作业质量的反馈。
(三)优化“六三二课程”,丰厚育人土壤。
学校坚持“特色名校”的发展策略,积极推进与学校特色相匹配的课程群建设,对照国家核心素养要求,围绕“育四有新人”育人目标,不断完善“六三二”课程,让学生在多彩课程中适性成长。
1.做实拓展课程。七八年级一周一次快乐走班,共开设课程69门,涵盖了德育活动、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生命生涯、兴趣特长为了提高拓展课的丰富性和深度性,特别外聘了一部分专业人员来校协助开展课程,丰富了学生各种学习体验。以每周一次的拓展课程为载体,通过等课程,培养学生社会参与、家国情怀意识,从而具备个性鲜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做活校本课程。实施贯穿学生三年的入校课程、进阶课程、离校课程,给予学生仪式感,增添学生在校的满满回忆,同时让学生习得成长该具备的品质。同时,按月份分别开展了“仁、义、礼、智、信”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德育课程;“青春、成长”读书节;展趣味科技节;“梦享”职业体验;由运动会、跑操、阳光健身操、3v3篮球赛等构成的体育节;文化艺术节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
3.做细活动课程。要让每一次校本活动,都变得有意义。我们的红星、红旗争先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次的主题班会活动。国庆期间开展的“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综合实践活动。还有走进缸窑村、陈望道故居等的红色研学活动。“最美学生”评比。军训时设置了开营闭营仪式、疏散演练、行规学习、红歌合唱、拔河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还有开学典礼,运动会上隆重的开场展演,建队仪式,入团宣誓活动,元旦文艺汇演,中考百日宣誓、动员大会,迎考毅行活动,毕业典礼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让他们在校园更健康、更快乐。
2021年,男女足分别获得浙江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第三名,金华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第一名的好成绩。《青春中国》朗诵比赛荣获全国优秀奖、浙江省一等奖。民乐合奏获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二等奖。在义乌市2021年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获初中组第一名。义乌市中小学科技运动会中荣获总团体一等奖,实现16连冠。义乌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比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义乌市第十三届中学美术“人人会设计”比赛活动学生作品比赛获奖学校一等奖。义乌市第十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音乐特色展演活动中,器乐获得一等奖,合唱获得二等奖。
(四)聚焦教师专业化成长,锤炼“绣中铁军”
1.优化教师队伍比例。学校积极引进一些年轻教师和优秀教师,学校年龄结构较以前有明显优化,中青年教师比例明显提高,努力建设一支有现代教育理念、扎实科研功底、年龄结构和职称比例合理的教师队伍。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义乌市师德建设实施办法》,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在开学工作会议以及暑假工作部署会议等多个时间段进行师德师风教育,同时学生开学典礼上在全校学生面前全体教师进行了教师师德师风宣誓。同时,依托集团党委不定时进行自查自纠工作,落实师德师风建设。
3.注重年轻教师培养。学校组织建设了青年成长共同体,通过岗前培训、开班仪式、师徒结对、新教师汇报课、名师展示课、青年教师座谈会、现场备课比赛、现场书法比赛、品质课堂周等活动,充分利用赵一庆名师工作室、楼春洪名师工作室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学校中坚力量。
2020学年,胡昕、王昊老师获义乌市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陈灵珊、王家、方彬、季秋萍、楼晓玥老师义乌市“品质课堂”精品课评比一等奖;胡昕老师义乌市班主任教育叙事比赛一等奖;姜乃瑜老师义乌市摄影比赛一等奖;应静、吴剑文、方洋林义乌市学科业务竞赛解题能手;何小明、任舒阳、黄春梅、龚洪民老师义乌市科技运动会一等奖。方彬老师义乌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第一期优秀成果一等奖。
2021学年,邵帅、胡昕、黄群峰、任舒阳、严兰芳、胡亮老师在义乌市教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胡昕老师在义乌市班主任基本功比武中荣获一等奖;何小明老师在浙江省青少年电子制作云端挑战赛中荣获二等奖;吴小妹、楼晓玥老师在义乌市中小学科技运动会分点赛教师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游颖飞老师在义乌市教职工书画摄影比赛中荣获一等奖;陈娇珍老师在义乌市社会学科基本功比武暨作业设计评审中荣获一等奖。
(五)写好“开放共享”文章,助力优质均衡
1.加速集团校区融合。我们本着“优势互补、强强联手、文化融合、创新发展”之构想,对集团两校区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推进扎扎实实做了大量工作,坚持两校区“管理层共融、年级组共管、班主任共进、教研组共享”的管理模式,打通两校区教师流动、业务交流、文化融合的通道,改良集团内部生态,为实现大融通奠定基础,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基础,确保绣湖校区高位发展,稠江校区快速提升。教育集团内学校教师通过交流互动,沟通思想,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召开两校区的九年级经验分享会,班主任经验分享会,成立了两校区青年教师共同体,一起开展培训互动,开展了品质建设周两个校区的同课异构活动等等,加速了两个校区的融合。
2.热心结对帮扶力度。学校通过积极承担义乌市各级各类活动,并通过结对帮扶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与辐射力。学校结对帮扶义乌市春晗学校、丽水市莲都区括苍中学、梅山中学和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第六中学。学校组织网络教学,与春晗学校一年完成20节同步课堂,20节网络教研;组织骨干教师送教下乡,赵一庆、黄跃峰、楼春洪工作室安排老师送教下乡,为市内、省内、省外的薄弱学校提供帮扶。
(六)构建“家校社”协作共同体,凝聚育人合力。
为促进家校共同进步,助力学生自信成长,在“双减”大背景下,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建设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合力的全方位环绕育人“铁三角”局面,走出了一条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育人的新路子。。
1.专业知识进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利用家长专业知识,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给学生、教师授课。精通书法的家长定期为学生、家长、教师讲解书法知识;精通园艺的家长到校管理学校花木,让学校四季常青、花香弥漫,给学生营造了优美的学习环境。家长授课活动既解决了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又能从职业启蒙、实践技能、成长故事等诸多方面拓宽了学生、教师的视野,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技能,激发了学生的成长动力,足不出户就让学生感受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态。
2.才艺特长进校园,培养学生特长。利用家长的才艺特长,让家长走进社团给学生授课。请具有不同才艺特长的家长为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合唱、手鼓、吉他、舞蹈、指画、蓝印花布、魔方、英语话剧等深受学生喜欢,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特长。
3.暖心护学岗,守护孩子安全。每周一个班级家长参与“护学岗”工作,共同管理维护校园周边上下学交通秩序,凝聚家校合力、构建文明安全校园。同时在学校组织大型活动时,依靠家委会组织安全保卫力量,确保活动安全开展。
4.健全家委会机制,夯实学校保障基础。构建家委会驻校办公机制,充分发挥家委会作用。家委会参与班级管理,与课任教师沟通;参与班级综合实践活动;参与学校食堂是食品采购监督;参与教师评价等事务,夯实同向同心同力的育人目标。
三、学校发展中的不足
当前学校发展中亟待改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梯队不协调。
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学校35岁以下教师48人,36—50岁教师60人,51岁以上71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思路的开拓与创新。加上近些年下乡交流教师较多,导致了骨干教师梯队结构的不协调,造成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二)教师观念更新迟滞,新思想理念需普及。
当前部分教师囿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模式,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理解不够透彻,课堂模式比较传统,与当前社会发展要求、教育发展趋势有一定差距。
(三)“三全育人”机制尚未完善,顶层设计待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多次强调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学校落实“三全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应是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同步推进的,但德育工作的密度不够,连贯性不强,时效性欠缺。思想教育未经常性开展,未大范围实施;贯穿全学年,全学段的内容未制度化,未明确初一学年、初二学年、初三学年的德育活动大线条;对突发性学生思潮和行为问题教育引导不足,不及时。学校德育处工作人员学习不够,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德育科研和特色创新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四)学校教学空间陈旧狭小,布局设施需拓展。
一是教学楼建于2000年左右,教室空间较小,不利于学生学习,特别不利于开展学生午睡躺着睡。二是秀川校区正在建设,尚未投用,但招生计划已经提前实施,各类设施使用紧张。三是学校周边交通问题较为明显,秀禾路、西城路上下学期间车辆、家长聚集校门口较明显,容易造成拥堵。
四、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学校发展需要机遇与挑战,这些外在客观的因素从一定程度上促使学校改变与创新。
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2021学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作业改革金华市试验区项目基地学校”、“义乌市中小学品质课堂建设实验基地”。这是一份荣耀,更是上级部门对学校的信任,承载着深深的责任与压力。这样的平台给了学校发展更大的机遇,学校必须要在课堂建设、作业改革上有所突破、有所建树,做出成绩、形成特色和经验。
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双减”背景下,学校作为义乌的老牌名校,来自社会、家长的关注与压力不减反增。家长将教育焦虑更多地集中到学校,加之秀禾校区即将投入使用,学校生源、家长越来越多,教育成绩的压力挑战更大。
五、未来三年学校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青年教师需加快培养,充实骨干教师队伍。
这三年,学校引进了一大批年轻教师,其中一大部分是211、985刚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加上近三年以及未来几年,学校一大批骨干教师面临退休,青年教师的培养事关学校未来发展,如何快速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带班能力,进入到骨干教师梯队,是目前要解决的大问题。
(二)教师科研动能需激活,提高学校竞争力。
发展教育、办好学校的第一资源是教师。一所学校办学品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育人水平。要实现教育转型,走特色办学之路,靠的是教师的精神状态、职业价值,靠的是教师的能力水平,关键是课程开发能力、质量提升能力和服务供给能力,靠的是教师创造价值的引领力和影响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致力校本研训,深耕品质课堂,破解持续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难题,学校要营造和谐奋进的教师工作环境,确立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机制和策略,建设学习型、学术型的校园。
(三)校园环境需优化,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改善教师办公条件,添置设备、调整布局、美化办公环境,争取建设一幢艺术楼,改善教学环境;进一步充实文体活动的设施,增加体育快乐园地,规划一个7人制足球场;完善地下车库地面建设,方便教工停车美化校容;完善校园周边监控,改造校园内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定期检查教育教学和活动设施,为师生安全提供保障;对教工休息间、体育馆室内篮球场、风雨操场改造,完善环境及绿化改造;改建北大门,完成家长等待区建设。
(四)抓紧完善心理健康室,心理健康教育要体系化。
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构建全方位、多渠道、既分工明确又互相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关注外来学生和特殊学生,加强心理矫正与辅导。加强心理辅导,拓宽与学生的交流时间和空间。
第二部分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遵循“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办学宗旨,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 、适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和“让每个孩子精彩绽放”的办学目标,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一多二高三特”(一多:多样课程, 二高:高质量、高品位,三特: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质、学校有特色)的现代化名校。
二、发展思路或原则
(一)党建引领,立德树人。
坚持党建引领学校工作,党员领导干部高度发挥自觉率先垂范作用,提高全体教师政治站位,全面落实师德师风教育。
(二)育人为本,全人教育。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行适性教育,让每个孩子精彩绽放。
(三)质量为要,品质创先。
坚守课堂主阵地,打造品质课堂,轻负高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特色发展,活力为基。
深化足球、科技传统特色项目,着力发展艺术、劳动等课程,多学科融合,打造活力校园。
(五)科研为重,研训创新。
扎实、深入开展校本研训,创新方式,加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科研求生存,以科研求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发展愿景:经过三年努力,把学校打造成具有“一多二高三特”(一多:多样课程, 二高:高质量、高品位, 三特: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质、学校有特色)的现代名校。
(二)总目标:完善管理机制,促进资源供给,激发内在动力,师生适性发展。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品位。在保证教学高质量高品位发展的同时,实现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质、办学有特色。
(三)具体目标:
1.深化紧密型教育集团建设:积极响应教育局多元组建教育集团的做法,全面推进集团内教师资源统筹配置,用制度保障集团内教师流动更为顺畅、柔性,让“校区人”变为“集团人”。在稠江中学快速提升的背景下,探索集团化办学的纵深发展之路,创新管理机制,倡导一校区一品牌,在各个项目上各有所长,各占优势。
2.抓好学校课程建设:在现有“六三二拓展性课程树”的课程体系上,继续开发适合自己的校本课程,利用多方资源开设课程,实施学校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推行学校课程开设。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为核心内容,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组建拓展课程教研组,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拓展性课程开发和教学工作。
3.抓实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校内开展校本研训活动,通过“引、带、推”的教师培训机制、青年教师共同体、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比赛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利用集团“毛旭君班主任工作室”、“绣中讲坛”等定期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的同时,每学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4.抓牢学生德育建设:进一步落实德育生活化理念,强调“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阵地,事事是德育内容”;进一步完善德育内容。初一阶段以“入学课程”为支点,以“规范行为”为目标,以养成教育和学法指导为重点;初二年以“青春成长课程”为支点,以“稳步过渡”为目标,以加强自我管理,缩小两极分化为重点;初三年以“毕业离校课程”为支点,以人生理想教育和考前心理辅导为重点。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举措
学校将对新三年发展工作统筹谋划,整体推进,贯彻“秩序立校、文化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策略,努力实现办高质量教育、建高品质学校目标,全面提升集团办学水平。
一、聚焦党建创新引领,“满天星”党建更红亮。
(一)健全制度,加强学习,努力提升全员素质。
领导班子健全每周理论学习会,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端正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作教职工的表率。确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党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组织学习制度化、常态化,全面抓好学校、党员和教职员工的政治学习。
(二)扎实开展好学习教育活动,做到行之有效。
深刻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做合格党员,党员教师和积极分子要主动学习,加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认识,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要进一步突出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使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三)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打造红色战斗堡垒。
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定期为积极分子、团员上党课,重视党员传帮带工作,变过去的“自然成长”为积极培养,把思想进步、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一线教职工吸引到党组织中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二、聚焦教师专业提升,“绣中教师”品牌打响。
(一)内涵发展,打造“优雅、敬业”教师形象。
严格落实《绣湖学校教育集团教师自律文》的要求,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发挥党员教师表率作用。要求教师在政治立场、思想方法、治教研学、仪态仪表、兴趣爱好乃至于气质品位上,时时处处都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二)多措并举,锤炼青年教师基本功。
借助集团青年教师共同体、学校青蓝工程、绣中讲坛等项目,依托”优质课”、“教坛新秀”等各级各类评比活动,组织“同课异构”“青年教师沙龙”等活动,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争取三年内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大步提升。
(三)苦练内功,锻造优质“绣中教师”
以“学科带头人”评比为载体,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研、训、练、竞等形式、助推教师成长,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培养一批教学效果好、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并为师生所公认的骨干教师。
(四)抓好重点,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组织班主任定期培训、学习、比赛、评比,进行班主任经验交流和师德经验汇报,选派优秀班主任给青年教师交流经验;也定期选派班主任到外面学习和培训。通过系列活动提升班主任的整体实力。
三、聚焦课程深化改革,“全人教育”体系完善。
(一)拓展“人本课程体系”内涵。
该课程体系可归纳为一个核心、两大底色、三级课程、四重价值。
一个核心:是以“人”为核心,突出立德树人宗旨和以人为本理念:“人”字顶天立地,象征立志“成民族复兴之大器”,做“顶天立地绣中人”。
两大底色:一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人生底色、学校培养的“人”应当注重文化基础、社会参与、白主发展三个方面,具备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辩思维、创新、沟通、合作等5种素养;二是“博学明理笃志”的绣中底色,学校培养的“人”应当赓续绣湖文化精神,具有鲜明绣中人特征。
三级课程:指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卓越课程。基础课程打基底,强调全面发展、基础扎实;拓展课程壮腰肢,强调关注社会、胸怀天下:卓越课程显锋芒,强调自主发展、个性优良。三级课程协同发力,共育文化基础扎实、家国情怀深沉、个性特色鲜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重价值,即公、博、明、笃志。基础课程侧重于博学,要求学生勤敏以行,筑牢化基础:拓展课程侧重于明理,要求学生求仁履实,在社会参与中厚植仁爱心与责任感;卓越课程侧重于笃志,要求学生敢为人先,在自主发展中自强不息、追求卓越:三级课程聚焦于公,要求学生天下为公,立德为先、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校要通过骨干教师的成长培育,课堂样态的创新变革,评价制度的科学完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创新水平,夺取“足球、排球、科技教育、信息奥赛、版画、民乐”等六个课程在省市乃至国家级层面的丰硕成果,
(二)持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组织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理念,主动掌握高效课堂标准,继续推行“三动一效”课堂,加快推进文科项目化学习、理科精准教学的教学方式,深化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关注学生的有效参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同时教师要多反思对照,自我剖析,明确方向,不断学习,全面走向高效。
(三)加强学科教研组的建设。
要求教研组始终本着“抓常态、细教研、升品质”的教研主题,做实做深校本研训,创新培训方式。深化作业改革,优化作业模式,创新作业形式,形成学校特色校本作业、实践作业。
(四)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学校每年通过开书目、定报刊、买书籍,撰写读书笔记,交流读后感,内化学习,实践运用,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每年撰写教育教学论文,选派专家进行评选,形成学校优秀作品集,激发教师科研的兴趣。
(五)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学校始终以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为重点工作内容,设立专项经费,通过分层次、分类别、有重点的开展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培训工程。鼓励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从校级课题入手,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浓郁学校科研氛围。
四、聚焦活动育人,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
(一)行为习惯养成固本。
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线,抓好养成教育,完善行为规范制度,如《义乌市绣湖中学教育集团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义乌市绣湖中学教育集团文明班级评比制度》《班级公约》等,培养学生“礼仪、诚信、勤俭、学习、健体、卫生”等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传统课程活动润心。
结合春节、清明、六一、国庆、元旦等传统节日,围绕“学雷锋日、妇女节、植树节、地球日、法制宣传日”等主题,开展“小手拉大手”等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视野格局,实现活动育人。每月开展主题校园文化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力求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让教育成为一种享受、一种幸福。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陶冶性情,在活动中塑造品格。1-2月,开展德育实践活动;3-4月,举办“青春 成长”读书节;5-6月,举办“趣味科技节”;7-8月,开展“梦享”职业体验;9-10月,开展“体育节”;11-12月,开展“文化艺术节”。
(三)青春成长活动铸魂
在活动中加入仪式感的培养、教育,让学生感受诗和远方的浪漫。军训有开营、闭营仪式,入学有开学典礼,运动会有隆重的开场展演,少先队有建队仪式,入团有入团宣誓,新年有元旦文艺汇演,中考有百日宣誓、动员大会,迎考毅行活动。初一有最后一个儿童节,初二有青春成长礼,初三有毕业典礼。开展课本剧、英语模音、最美学生、阳光操、跑操、诗歌朗诵、大合唱等比赛,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五、聚焦德育特色培育,画好育人同心圆。
(一)健全“3+3+3”德育制度。
实施学校、年级部、班级三级网格化德育管理机制,构建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教育观,明确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学校的德育工作者,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二)实施“一到七查”德育常规工作。
规范学生仪容仪表和就餐秩序。学生从入学开始学习绣湖中学教育集团一日常规,将“到校”“上课”“两操”“课间”“活动”“课后”“放学”的规章制度内化于心。开展班级之间三项竞赛评比,促进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在日常管理中,强调文明礼仪规范和学习规范。开展安全知识,防震演练,消防演练,远离手机等主题教育。增强纪律观念,磨砺学生意志,培养爱校爱国情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三)创新拓宽家校共育新路径。
开展“家长护学岗”、“绣中家长成长营”、“家长进课堂”等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新格局的新型合作模式,为广大家长创造高端、多元、简便、高效的学习交流平台,合力提升家庭教育水准、能力和效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四)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德育规划。
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室的作用。设“心理咨询信箱”,由心理老师等专人管理,定期开箱,本着尊重、信任、保密的原则,及时回信,并可由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帮助回信。定期进行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使全体教师都能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和各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学校的电教设备,不定期向全体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播放心理健康教育的影视资料。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一)建立学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总校长赵一庆担任学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领导、组织、协调各职能科室工作。小组细化分工,明确处室,责任到人,把规划内容落到实处。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讨论《规划》实施的情况,商讨有助于《规划》顺利实施的对策。定期检查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并按相应的评价标准,及时调整,修订完善。
(二)明晰工作计划和责任。
各处室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具体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制定本处室学年度规划进程表及发展工作计划,把工作计划分解到各教研组、备课组,每学年对实施的成效进行自评。处室主任是第一责任人。
二、监督保障
(一)教代会开展监督。
各处室要及时提供实施情况汇报,及时向教代会反馈意见,各处室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实施调整和调控。工会主席分管此项工作。
(二)校务工作紧密结合。
每周定时召开校务会议,就日常工作运行、办学规划的制定、调整、实施等作出科学决策,为学校按照三年发展规划的发展把舵领航。
(三)经常性邀请专家指导。
邀请校外名家专家、学校督学和社会人士督导评价。邀请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和部门,对学校工作进行问诊把脉,推动学校规划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家长委员会,做好沟通协作;通过社区居委会,做好共建互动;通过各类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开门办教育,开放兴教育。
三、经费保障
合理安排年度预算,科学调整经费使用结构,合理高效利用学校发展经费,保障文化建设、教育教学、科研信息、校本培训、基础建设等需要。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厉行节约、有效配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