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公开 > 文旅局 > 规划计划
  • 信息索引号:

    11330782002609477R/2023-521071

  • 文件名称:

  • 发布机构:

    义乌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成文日期:

    2023-05-15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义乌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点击关闭详细目录信息

发布时间:2023-05-15 15:36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22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推进共同富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出发点,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金华市第八次、义乌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项目引领、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优化服务”,聚焦“一个总目标”、“三大新赛道”、“八大新场景”,加快建设公共文体设施,稳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保护传承优化传统文化,积极谋划文旅体项目,致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并全力筹备省运会、文旅博览会等重要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一、2022年度主要工作

(一)加快重要文化设施建设,优化文化设施网络。一是有序推进地标项目建设。义乌市博物馆老馆完成整体搬迁,博物馆新馆、美术馆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园林景观等附属工程完成验收;义乌市博物馆新馆、美术馆展陈深化设计与施工一标段完成招投标,并已进场施工,展陈深化设计与施工二标段已完成招标文件编制并发布招标公示;已完成展陈施工监理一标段招标工作。义乌大剧院地上一层结构完成65%。婺剧展示馆完成方案设计、公开招投标,年前完成80%工程量。二是扎实推进省市民生实事项目。省民生实事“浙文惠享”13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个城市书房、1个文化驿站、9个乡村博物馆建设已完成并通过省厅验收,完成率均为100%;金华市民生实事14个镇街图书分馆及255个“e家书房”挂牌,完成率100%。

(二)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普惠均衡发展。累计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4000余场。一是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花开四季”课外公益学堂完成265个班级、近1900场课程,服务3.7万余人次;“蒲公英群文课堂”完成593个班级,服务7.34万人次;图书外借105.63万册次,服务读者244.47万人次。组织了《文明曙光——讲述9000年前桥头遗址的故事》、手机摄影巡展等移动展览开展“入校园、进文化礼堂”活动,计送展两百余场次,线下服务近30万人次。二是组织举办精品文化活动。成功举办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喜迎二十大·歌颂新时代”义乌市青少年书画大赛及作品展、“One City One Life”摄影展、“雅宋风华”中秋特展、“醉美宋韵—馆藏中华再造善本宋刻展”、义“婺”有戏-百姓婺剧小戏大赛等重点活动。三是拓展提供云端服务。文化馆全年曝光量达115万次。持续推进“掌上微课堂”和“云端美育”两个线上活动品牌,设书法、爵士舞、国画等10余个门类,完成330余场线上培训,均采用小程序报名、智能摇号、自动发送录取信息以及网络问卷收集等智能化操作;举办“喜迎新春,才人到来”民间达人秀线上展演活动,共收集到40余件作品,选取11个门类作品进行录制,在爱义乌公众号和义乌市文化馆公众号进行展播;打造线上品牌“X云剧场”,已开展5场演出台前幕后探秘活动;积极探索文化馆视频号运营,发布38条视频内容,为剧院抖音号增粉7600余人,微信视频号发布200条视频内容,累积互动约1万余次。图书馆推出“义风宋韵之宋代词人小传”、“义图好书荐读”等线上讲座、阅读推广266场,《华灯竞处,人月圆时——元宵节名诗佳作欣赏》等线上展览25场,推出期刊速递、精品有声书等线上推广活动215场。图书馆数据库访问量411.08万次,数据库的下载量29.51万次;完成图书“一键借阅”应用迭代升级,使一键借阅所有图书可归还至全市170多个分馆悦读吧,累计访问量超32.1万人次,借还图书9123册次。博物馆开办线上展厅,发布《义乌史迹陈列》、《金银溢彩——义乌浦江东阳三地馆藏宋代金银器精品展》等6个线上展览,观看人次超3万;推出“义博藏珍”小程序,将馆藏精品3D制作,供观众观摩。

(三)做好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彰显深厚文化底蕴。一是推进传统戏曲作品创作。创排以爱国名将宗泽为题材的婺剧《宗泽》,已完成彩排;婺剧《闹九江》入选2022年浙江省传统戏曲演出季;婺剧现代戏《义乌高华》入选第十五届浙江省戏剧节终评,12月参加决赛;创作《婺剧折子戏专场》,主演汤义波获第六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榜首;谋划霸王英雄题材婺剧《乌江渡》创作。二是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敲糖帮红糖工坊、丹溪酒业非遗工坊、道人峰茶非遗工坊入选省级非遗工坊(创建)名单;颜乌的传说、义乌东河肉饼制作技艺入选第六批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陈培亮、朱智彪列入省推荐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公示名单;成功创建金华市非遗传承教学基地1家、金华市示范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1家,4个非遗保护传承案例入选金华市级优秀案例;开展少儿婺剧、道情等非遗类课程培训共10期;组织“多彩非遗·魅力义乌”义乌市非遗影像大赛活动,征集作品1200余件,评选出优秀摄影作品56幅(件),优秀短视频23个;举办2022年义乌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展览、“艺匠神工 木影流光”精品木雕展、“我为省运喝彩”儿童农民画展、非遗赏石艺术展、“多彩非遗 魅力义乌”摄影作品展、“学习二十大 赓续文化薪火”剪纸作品展等展览活动6场;三是有序推进博物馆文物征集。2022年重点开展中国近现代商贸文化和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史相关物证藏品的征集,以满足新馆展陈的需求。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公开征集,已征集到文物藏品509件(组)。完成对馆藏龙泉窑窖藏青瓷、馆藏金属器文物和馆藏陶瓷器修复项目的中期中期验收。

(四)稳步开展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夯实文物安全责任。一是扎实做好文物保护修缮,积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完成雅端村古建筑群、塘下方大宗祠等2处国保单位保护修缮工程前期工作;持续实施古建筑保护修缮,完成新屋里十八间等17处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完成雪峰文学馆展陈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古月桥保护修缮工程报告》出版。会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国保单位大安寺塔精细测绘研究工作,实施数字化展示利用项目。会同省文物局完成黄山八面厅木雕本体保护研究课题结项。二是夯实文物安全责任,推进文物平安工程。文物安全责任书、宝长制挂牌率、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率100%。完成各级文保单位文保点安全检查全覆盖。实施3处国保单位智慧安消防工程开工建设,启动5处省保单位智慧安消防工程设计前期工作。创新文物安全监管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派驻27名专业安保人员守卫和巡查民居类国保单位,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全市文保单位文保点安全检查和评估工作。组织参加“金华市2022年度文保单位志愿消防队消防技能比武”,荣获第一名。三是加快推动上山文化申遗工作。桥头遗址与浦江上山遗址等6个遗址启动申遗工作。有序推进考古发掘,桥头遗址入选了“新时代浙江考古十大发现”。完成《上山文化遗址群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本》桥头遗址部分初稿编制。桥头遗址周边环境整治项目进场施工,游客服务中心试运营对外开放。

(五)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我市成功通过省级文旅融合实验区验收。一是出台系列旅游扶持政策。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实施细则、《关于战疫情抢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中涉及支持旅游业发展扶持政策。兑付旅游业补助资金347万元,扶持旅游企业渡过难关。二是优化旅游行业品质。旅游饭店实现“三金联创”,分别创建1家金鼎级特色文化主题饭店、1家金树叶级绿色饭店、1家金桂级品质酒店;参加省导游大赛,1人获得优秀奖;举办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累计参加培训超过500人次,取得中级职称62人,取得高级职称50人,取得急救证书82人。2家民宿入选全省首批百县千宿培育名单;3家旅行社入选浙江省百强社,数量位居金华第一,顺风国旅入选浙江省融合创新旅行社;参加浙江省第二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1人获得浙江省红色故事金牌专业讲解员称号,2人获得金牌少年讲解员称号;银都华悦酒店获评全省节水型标杆酒店,三鼎开元名都酒店获评全省首批节水型单位。三是多形式宣传推介。举办2022年中国旅游日活动,线上观看人数超30万人次;“万家灯火 义乌有味”美食评选活动关注人数超过60万人次;赴江西南昌、上饶开展“义乌-东阳”双城游推介会;与莲都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义乌-莲都”山海协作文旅推介会;与磐安签订合作协议,区域合作进一步加深。

(六)大力推进文旅项目建设,促进旅游业发展。一是大力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推进景区、景区村庄等完善游客基础设施,入库省微改造精提升项目78个,完成投资3.2亿元。森山国草博览园景区通过国家4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接文旅投资企业21家46批次,顶度集团、海昌集团、中建二局、执惠文旅、祥源集团、省二轻集团、开元文旅、乡伴文旅等知名企业均来义乌考察合作项目,并赴执惠集团、TEA主题娱乐协会、海昌集团等国内头部文旅企业推介我市文旅资源。三是规范旅游新业态项目服务监管。按照“相近或相似”、“三个必须”、“谁审批谁负责”、“谁投资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谁的场地谁负责”的原则,制订《义乌市旅游新业态项目监管实施办法》,并探索社会化管理模式,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新业态景区的隐患排查。

(七)深化文旅数字化改革,提升文旅智治能力。不断深化对数字化改革理论、思路、方法、机制的认识,用好系统观念、系统方法,以”数智文旅“为目标,聚焦市民需求和核心业务,打造了一批应用场景。一是实施改革和创新求突破。围绕“数字文化“主跑道,突出重点,着力推进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应用场景建设和关键小事速办应用建设,迭代升级“文有所化”、“体有所健”、“游有所乐”微门户应用。二是重点发力试点项目求实效。对接资源,紧盯目标,文体宝-品质文体智达惠享应用、网吧智慧管理“一件事”应用、智慧旅游+未来社区、图书一键借阅等项目先后列入省文旅系统试点项目,应用场景服务群众达百万人次,点击率呈日渐上升趋势。三是不断加强数据采集和治理。开发系统数据主题仓、报送主题仓,不断提高文旅系统数据归集、分析、共享、资源整合能力。努力打通系统内部、省市线上资源、IRS编目,推进数据动态采集管理。数字化改革双月评比3次五星单位。

(八)推进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促进体育事业(产业)发展。成功创建首批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市,并获浙江省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一是成功承办了2022年浙江省群体(体总)会议。会议期间,组织参会人员实地参观了义乌植物园智慧步道、佛堂全民健身中心、江滨体育公园、万体广场等基层体育设施,展示了我市创建体育现代化市取得的成果。二是圆满完成省运会测试赛和正式赛任务。圆满完成足球(女子丙组、男子乙组)、排球(甲、乙、丙组)、羽毛球、武术套路四个大项7个小项省运会比赛及火炬接力义乌站活动,共计参赛运动员和领队2200余人,裁判员350余人。省运会代表义乌参赛运动员286人,获现场金牌43枚,累计获得金牌数73枚,超额完成45枚的目标任务。承办浙江省青少年羽毛球、足球(男子乙组)锦标赛暨省运会测试赛。组队参加省、市级各类比赛,获奖290人次,其中金牌96枚、银牌112枚,铜牌86枚。三是深入实施民生实事和小康健身工程。完成省级建设任务点位13个,其中9个百姓健身房、2个五人制足球场、1个多功能运动场、1个村级健身广场。新增体育设施建设点位69个,其中45条健身路径、14个灯光篮球场、8片羽毛球场、1个门球场、1个多功能运动场。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社会足球场42片,实现镇街全覆盖。开展新一轮体育场地普查,普查体育场地400余个,完成新增体育场地面积30余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26平方米。开展“浙里健身”国民体质监测活动,完成成人、老人、幼儿4800人次监测,国民体质合格率94.5%。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培训社会指导员、裁判员800人次。四是大力培育体育产业发展。2022年,我市累计销售体育彩票9.02亿元,贡献体彩公益金6496 万元。义亭镇缸窑村入围“体育+特色村”项目。北苑街道体育文化综合体(鸿翔·万体广场)、丹溪桥下体育公园、龙回客运中心边赛车场等重要社会体育设施建成投入使用。

(九)力推文旅产业融合,促进产业联动发展。 一是筹备第17届文旅博览会。展会以“启航新征程 乐享新生活”为主题(受疫情影响,文旅博览会举办时间延期至2023年3月下旬举办,具体举办时间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研判确定),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以上,设主题馆、美丽中国馆、诗画浙江馆、休闲创意生活馆、国货潮品馆、新消费生活馆、数字贸易馆、电竞动漫馆八大展馆,将同期举办全国智慧旅游发展论坛等13个配套活动。截至目前,完成展位数3351个,较预期目标增加12%。二是开发系列文创产品。深入发掘区域特色文化,创造性培育设计“义乌礼物”品牌,打造“义乌造”等文创品牌。对义乌文化“四宗”名人、博物馆藏品、红色文化、山水景观等元素进行梳理,研发量产30多款义乌文化元素的“义乌礼物”。三是梯度培育文旅企业。商城展览、华鸿画家居、王斌装饰3家企业成为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企业第一批梯度培育计划骨干企业。四是积极推进文旅消费试点创建。开展南航主题航班推介活动50场,学习强国、中国旅游报、浙江日报等数十家媒体关注,传播量超200万人次,并与《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等报刊杂志合作宣传推介。完成佛堂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申报、查验。

(十)夯实行业监管服务基础,维护行业平稳有序。一是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工作。1-12月共办理行政审批628件,一网通办率达100%,提前办结率达100%。二是“双减”相关工作。开展文化艺术类、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核,出具审核意见书781份,其中文化艺术类566份,体育类215份。三是广播电视管理工作。累计出动巡查3888人次,取缔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备销售点4个,收缴设备6套,拆除设备1123座。确保春节、两会、五一国庆假期、党的二十大等重点时段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四是信用激励工作。1-12月,开展企业信用守信激励351项,其中加快许可证办理52项,告知承诺制291项,列为行政审批重点核查对象9项。五是“扫黄打非”行动。查获违规经营案件14起,查缴非法出版物54616册,非法音像制品6059盒,罚没款累计258970元。

(十一)科学精准落实措施,扎实做好除险保安工作。以喜迎党的二十大、庆祝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系统全面抓好除险保安相关工作,确保文旅体领域总体平稳。一是织牢疫情防控网络体系。针对我局管理场馆及行业特点,明确各类文化旅游体育场所机构的包联责任人和包联工作职责,全面压实责任。以“一扫二问三查”、“一张桌子”革命为抓手,严守防疫“小门”,累计检查管理场所60384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4214个,关停防疫问题突出的场所295家次;严格落实“红黄牌”警告制度,累计发出书面警告128张,黄牌警告101张,红牌警告54张。持续做好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摸排重点人群5421人,动态督促及时检测。二是稳妥可靠处置信访举报。累计受理处置各类信访投诉举报一共1848件,其中信访683件,12345平台1165件,主要涉及文艺类校外培训机构、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体育健身场所等方面。三是严厉打击涉稳违法行为。多部门联动,全面开展养老诈骗、涉黑涉恶宣传工作和线索摸排,坚决打击有关违法行为,对文化经营单位进行监管检查整治。四是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定期开展文旅经营场所、公共文化场馆、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制定印发《义乌市旅游新业态项目联合监管实施办法》,统筹开展新业态项目联合监管和应急处置。及时发布旅游领域安全警示提示。累计出动检查人员5417人次,检查文旅经营场所2139家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问题492个。

(十二)扎实推进清廉机关建设,提升政治维护力。一是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署实施全覆盖学习、书记集中轮训、组建文艺宣讲队等工作,推动党员干部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争当学懂弄通做实排头兵。二是深化“强基行动”。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三服务”、“两问大走访”年来组织开展两问大走访173批次,走访群众、企业272家次,梳理解决问题272个,总结报送典型案例207个。三是深化“清风行动”。对文化馆、婺剧保护传承中心、博物馆、足球协会等6家单位内审。发挥红色革命文物资源优势,提升陈望道故居展示教育能力;举办“清廉义乌——义乌市廉政民间绘画作品展”;组织省党史学习教育推荐巡演剧目《义乌高华》省内巡演24场;创作编排清廉文化主题的系列文艺节目,婺剧折子戏《我是门神》参加“李渔杯”首届全国清廉戏曲优秀作品展。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文化方面。1.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义乌大剧院工程进展不够理想,需加快推进。2.基层公共文化队伍有待加强。3.文艺作品创作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存在“只见高原、少见高峰”的问题,难以角逐省级以上权威大奖。

(二)旅游方面。1.重大旅游项目尚未落地,没有形成系列叫得响、有影响力的重点旅游项目,旅游项目“低小散”的局面没有得到本质上的转变;2.尚未形成具有代表性和辨识度的义乌文旅宣传标识体系,文化旅游宣传力度和特色不足;3.文旅融合程度有待加强,文化赋能旅游,旅游激活文化的程度有待进一步深化。4.文旅项目招商引资难度大。

(三)体育方面。1.体育供给还不够均衡。从我市14个镇、街道体育场地数量分布来看,体育场地数量最多的街道达507个,最少的仅182个,差异较为明显,体育室内场地比例较少。新建社区、居住区健身步道、体育场地等配套相对完备,老旧社区建设步道配建相对较少。2.体卫融合有待加强。我市"体医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体医融合” 还存在制度不完善、数字化程度不高、权责利益划分不清、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还未将体质健康测试纳入居民健康体检大面积推广,居民个人体质健康档案建档率未达到60%。3.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体彩份额有待提高。我市人口基数较大,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55平方米,为全省平均水平。义乌体彩销售额增幅虽领先全省水平,但是体彩与福彩销售份额比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2023年主要工作思路

2023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推进共同富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建设公共文体设施,稳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保护传承优化传统文化,积极谋划文旅体项目,致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精心培育文体活动品牌,打造具有义乌辨识度的文旅体工作亮点。

一、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义文惠享”、“艺路同行”、“文艺星火赋美”、全民阅读推广等文化惠民活动。落实民生实事,加快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文化驿站、城市书房、乡村博物馆。完成市图书馆少儿绘本阅览室改造,于1月正式开放。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三团三社”优秀文艺团队水平,培育乡村文化能人、文化示范户100个以上。组织开展市文化艺术节、“江滨之夜”、“花开四季”课外公益学堂、“蒲公英”群文课堂等品牌活动,谋划举办“义风宋韵”主题系列活动,多形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

二、加快文化标志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博物馆新馆、美术馆、大剧院、雪峰文学馆等重要文化标志工程项目。大力推进博物馆新馆、美术馆展陈项目,展陈二标段、三标段2023年10月底前进场施工,12月美术馆开馆试运行。积极配合城投集团推进义乌大剧院建设,计划2023年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积极配合交旅集团推进雪峰文学馆展陈工程,计划2023年5月底完成。

三、致力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推动婺剧中心运营机制改革,做好婺剧文化保护传承,培养婺剧领军人才。重点创作婺剧《乌江渡》,打磨婺剧现代戏《义乌高华》并组织巡演。创作歌伴舞《领航》、音乐快板《礼赞党的二十大》、婺歌《跨步走进新时代》等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文艺节目。创编以“流风遗韵”为主题,充分展示非遗魅力的系列表演类节目。创排义乌花鼓节目《酒糊涂》等曲艺作品参加2023年浙江省群众曲艺大赛。创作少儿组、青年组等舞蹈作品参加浙江省第三十三届群众舞蹈大赛。创作歌曲参加浙江省原创流行歌曲大赛。

四、持续推进旅游服务优化。发挥《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撬动作用,不断夯实旅游行业发展基础。继续招大引强,重点跟进与执惠集团、乡伴文旅、祥源集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企业院校的合作,力争在佛堂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购物旅游品牌打造等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开展“五百五千”工程(即“百县千碗”“百县千宿”“百县千礼”“百县千艺”“百县千集”),着眼项目化思维,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培育“微品牌”、拓展“产业链”、撬动“大消费”。加快形成具有群众认同、特色明显的义乌文旅口号、Logo和IP设计,打响义乌文旅品牌。

五、努力培育文化产业成长。精心筹备举办第17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力争打造成为国内文化和旅游展会的“金名片”。全力推进“百县千礼”工作,结合本地产业开发文创产品,打造文创产品展示销售区。借助自贸区政策优势,梯度培育1-2家优秀文旅产业企业成为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华鸿画家居、王斌装饰等龙头企业为引领,鼓励和扶持更多本地特色优质文化企业规模化发展。

六、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做好桥头遗址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预备名录申报工作,完成遗址保护规划、公园总体规划,深入开展考古发掘、周边环境整治、考古工作站建设以及稻作农业、人骨架研究等工作。持续推进雅端村古建筑群等3处国保单位6项智慧安消防工程,计划6月底完工。推进凰升塘古建筑群、承吉堂等5处省保单位安消防工程前期工作。实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雅端村古建筑群等2处国保单位修缮保护工程开工建设。加强名人故居、国保单位文化价值挖掘和研究,推进国保单位陈望道故居、大安寺塔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积极开展文物征集和藏品修复,2023年将重点征集近现代商贸文化和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相关物证文物。

七、全力推进体育高质量发展。继续实施小康健身工程,推进我市420公里环义步道建设,2023年完成120公里以上建设任务。大力扶持户外运动营地,积极推进双江湖足球基地建设,完成10处以上多功能运动场、村级全民健身广场等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全民健身节、义乌半程马拉松赛、青少年校园足球、武林大会等赛事活动。致力培育发展足球、武术这两个优势项目,进一步擦亮足球城市、武术之乡的金名片,2023年计划组队参加中冠足球职业联赛,并积极申办全国武术之乡比赛。

八、深入推进文旅体数字化改革。大力推进文体宝-品质文体智达惠享、图书一键借阅等重大应用建设,打造实用有用好用的标志性硬核成果。加大“智慧旅游+未来社区”等已建应用场景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注册用户数和日均访问量,促进市民获得感、满意度的提升。

九、努力夯实行业监管服务基础。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工作,确保一网通办率、提前办结率。有序开展“双减”相关工作,会同教育部门按要求审核文化艺术类、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强化广播电视管理,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通过日常巡查、联合检查、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等,定期开展“扫黄打非”、“净网2023”专项行动,用好数字化手段,全面拓展执法新手段、新方式,切实维护文化艺术、文物、广播电视、旅游、体育领域持续健康发展。

义乌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3月1日